收藏 分享(赏)

关于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4966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贵阳市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0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2008年 2月 25日在 贵 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议 上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 年,我市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保加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

2、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达 696.4 亿元,增长 15.8%,超计划增速 2.8 个百分点,是 1984 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45.07 亿元,增长 8.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325.15 亿元,增长 16.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326.18 亿元,增长 16.2,三次产业结构为 6.5:46.7:46.8。工业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44.65 亿元,增长 15.1。铁合金、铝、轮胎外胎、挖掘机、数控机床、汽车配件、磨料等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大。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重工业呈恢复性增长。工业新产品产值实现大幅

3、增长, “险峰”牌数控磨床、 “开磷”牌过磷酸钙、 “前进”牌全钢子午线轮胎获得 2007 年“中国名牌”称号,同济堂药业成功在美国上市。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 70.03 亿元,增长 1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 96.4%,实现利润总额 60 亿元,增长 30;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 203.64。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279.39 亿元,增长 18.9%,同比提高 4.9 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来新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首次突破万元。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旅游总收入

4、 125.28 亿元,增长 48.2;带动住宿和餐饮业增长 21.7%。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西南国际家居装饰博览城(一期) 、西南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等建成运行,完成 18 个农贸市场、2 个早菜批发市场和 450 个农家店建设,零售业增长 19.1%。房地产业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436.62 万平方米,增长 12.6%。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经济计划全面完成,完成粮食总产量 61.47 万吨、油料总产量 6.37万吨、收购烤烟 35.44 万担、牛奶 2.77 万吨、禽蛋 1.71 万吨、水产品 1.2 万吨、水果 7.8 万吨。肉类总产量完成 20.75 万吨,生

5、猪、家禽分别出栏 199.7 万头和 1204.4 万羽。蔬菜总产量达 125 万吨,增长 19.8%,其中外销达 60.3 万吨,增长 71.4%,蔬菜产值占全市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 4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8 个,建成 10461 口小水池,解决 15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 3.675 万口沼气池及配套项目,完成 1000 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新增蔬菜基地 15.3 万亩、规模化优质水果基地 1.85 万亩、花卉大棚1996 个、养殖小区 208 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6 个。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1200 人2/250 户、农村

6、危房改造 3370 户。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00.38 亿元,增长21.1%,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 205.16 亿元,增长 12.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10.26 亿元,增长 22.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135.41 亿元,增长 25.7%;其他投资完成 49.55 亿元,增长 22%。全年共实施建设项目 2148 个,到位资金 578.75 亿元,其中自筹资金 312.47 亿元。有 106 个项目得到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共争取到资金 2.86 亿元,51 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开磷集团年产 3

7、0 万吨合成氨、开阳黄磷尾气利用年产 2 万吨甲酸、领先食品公司即时米饭系列、白云蓝天科大超磁致伸缩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建成,服务大楼立交改造建成通车,贵金线、南环线、北京西路、花溪二道、油小线等工程已开工建设且进展顺利。金阳新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0.53 亿元。完成“投转固”项目验收 78 个,交付使用资产价值 59.2 亿元。财政运行状况良好,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实现财政总收入 188.66 亿元,增长 1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92 亿元,增长 23.3%。用于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检法司、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8、12781 元,增长 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088 元,增长 18.8%,增幅首次高于城市居民收入。物价涨幅在全省地、州、市中处于较低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5.1%。 进出口和招商引资实现大幅增长。海关进出口扭转下滑势头,进出口总额达 16.92 亿美元,增长 51.3%。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机电产品出口 1.9 亿美元,增长 19.4,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值 3 亿美元,增长 7.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直接利用外资 8100 万美元,增长 15.5%;内资实际到位资金 252 亿元,增长 20.2%;投资额在 5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101 个,12 家

9、世界 500 强企业在筑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狠抓“两湖一库”水源治理,贵州华电集团清镇发电厂两台 6.5 万千瓦机组正式关停。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白云污水处理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庄污水处理厂、南明龙洞堡片区排污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开工建设危险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0,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率达 90。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削减26.07%。林业生态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完成荒山造林 1 万亩、退耕还林 1.3 万亩、建设公益林 5.5 万亩,新增绿地 32.7 万平方米。对全市年耗能 3000 吨标

10、煤以上的 113 户企业加强了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88户,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51 户,利用固体废物达 190 万吨,完成市级循环经济项目 12 个,实施了 14 个企业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预计能够完成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 5%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显加快。50 户企业的改革重组、破产重组工作计划顺利完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结束,花溪区、修文县的“乡财县管”试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成效。财政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取得较大成效,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实施顺

11、利,市政府投资评审中心挂牌运行,规范和提高了政府投资行为。建成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69 个部门和单位的 741 个审批项目进入中心实行集中审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新进步。新增就业岗位 49919 个,城乡统筹就业 74867 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动 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76 %。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且保障标准有了提高,农村低保惠及 3.16 万户 7.06 万人。全市养老参保人数达 57.14 万人,扩面 7.2 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 34.18 万人,扩面 4.8 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71.96 万人,扩面 13.16

12、 万人;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居民参保登记人数达 25.17 万人。开工建设廉租住房 5 万平方米。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实施了 139 个科技计划项目,完成 16 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受惠学生达 57.6 万人,对 8 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补助。县级“两馆”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2.63。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 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83。3强化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工作评比在全省名列前茅。扎实开展打

13、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2007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但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未得到根本改变,高税收企业、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较少,受信贷紧缩和煤电油运上涨等宏观环境影响,部分企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增大;二是由于资源性企业技术含量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难度大;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规模亟待提高。城乡销售网点不完善,农村消费仍未有效激发,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和银行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加大;五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

14、动能力不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六是社会发展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就业社保、看病就医、基础教育、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解决;七是受食品类价格上涨快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高,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有较大影响;八是改革任务艰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矛盾仍然制约一些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二、200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意见2008 年 1 月中旬至 2 月初,我市遭遇了 50 余年未遇的恶劣凝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给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

15、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市“抗凝冻、保民生”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但灾后重建和恢复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要把灾后重建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按照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强化发展民生、服务群众的发展目的,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要把灾后重建和恢复作为我市加快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

16、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千方百计抓重建,尽心竭力保民生,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8 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 1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7%,第二产业增长 14%,第三产业增长 15%。财政总收入增长 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 4.5%,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2%。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

17、作:(一)狠抓灾后重建工作,千方百计减少损失和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把抗灾救灾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重建和恢复上来,举全市之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在全面掌握灾情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方案。二是积极争取和筹措重建资金,统筹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抓好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恢复和重建工作,努力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抗灾的能力。三是积极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农村经济不减效、农业生产不减收、农民收4入不减少。积极组织生产自救,确保恢复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

18、资的供应,修复和重建损毁的圈舍、沟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对养殖种畜(禽)进行补栏,优先安排已倒塌危房的重建,提早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四是加强协调指导,组织工业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确保企业生产需求。积极争取更多的煤炭、电力、运力供应,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清镇电厂易地搬迁建设进度,争取实施新的电源点建设,努力提高电力供应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压缩高能耗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五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缓解工农业生产压力。抓住灾后重建需求大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超过上年。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促进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加快发展,提升我市

19、辐射全省的能力和规模。修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旅游推介活动,确保来筑游客量不因灾减少。抓住灾后对保险需求增大的机遇,促进我市保险业快速发展。六是进一步提高重要物资的储备能力,加大商品供应和市场监管,确保大灾之后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七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构建组织有序、分工明确、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完善粮食供应、煤电油运、市场价格、医药用品、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抗灾应急能力。(二)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能力一是积极支持和配合省抓好在我市区划内实施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今年省将开工建设夏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力争开工建设贵广快速铁路,完成贵遵公路扎南线、贵阳绕城公路

20、西南段收尾工程,加快推进铁路枢纽南编组站扩建、客车外绕线工程和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前期工作,启动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等。要全力配合省落实好以上项目的实施,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早日动工建设。二是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按照“三环十六射线”骨干路网规划,加快北京西路、花溪二道、油小线、水东线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完成城市轻轨交通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试验段,确保完成南环线路基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城市次干道和支线建设,动工建设或改造北京东路、朝阳洞路、市北路二期、开发大道延伸段、新华印刷厂支路、六广门体育路等城市道路,实施中华路和重要路段的节点改造工程,新建或改造中山西路市府路口、瑞金中路贵

21、阳八中门口、神奇路箭道街 3 处人行过街系统,在 9 个地下通道增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三是加快金阳新区开发建设,尽快聚集新区人气、商气。继续延伸金阳新区 40 平方公里路网建设,加快建设与老城区连接的贵金线,开工建设迎宾西路二期、永兴路、健康路、长岒北路、金朱路等城市道路。加快观山公园、金阳“文化山”等一批公益性续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贵阳会展中心。加快金北污水处理厂及新区公交枢纽站、停车场和始发站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新区住宅开发建设,对已建好的楼盘要尽快完善各项配套功能设施,提高入住率。加大与金阳新区相邻的云岩、白云片区开发力度,尤其要加快三马片区的开发建设,尽快形成

22、以金阳新区为核心的互动发展格局。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 10 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抓好 43 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打造 15 个自然村寨。全面开工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贵阳城乡公路建设项目;完成1000 公里村寨串户路,开工建设 20 个农村乡镇客运站、8 个农村乡镇渡口。实施 40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解决 20 万户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开工建设 7 座小型水库,完成中低产田改造 4.26 万亩、基本农田 2 万亩。建成“四改一气”1.76 万套,全面完成沼气池建设目标。继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 2664 人/500 户易地扶贫搬迁。(三)转变

23、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全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八大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形成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和比重。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编制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展指南,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5%以上。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业,围绕“中国避暑之都” 、 “温泉之城”城市品牌,着力建设青岩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区、息烽乌江峡红色旅游区、5乌当温泉度假旅游中心区等景区。大力发展以物流业为重点的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着力推进以二戈寨、金阳、扎佐为重点的现代物流园区建

24、设,加快修文扎佐物流园、西南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三网融合” ,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体系,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政府信息化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好国际温泉节、第四届药博会、第二届亚洲青年动漫比赛, “黔菜”美食节、茶文化节等活动。大力发展金融业,设立市金融办,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推进贵阳商业银行上市,组建贵阳农村合作银行。进一步促进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加大市场建设力度,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完成 25 家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在两城区各建一个规范绿色市场,改造建

25、设 100 个农家店。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企业竞争力。启动高新区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贵州阳光科技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龙翔半导体生产线、贵州熙霖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综合利用磷渣开发生产胶凝材料外加剂等新材料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贵阳济仁堂药业中药饮片、贵州泛特尔公司国家一类新药-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贵州本草堂药业苗药四季草颗粒、贵州地道药业清热消炎宁软胶囊等现代中药高新术产业化项目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小河一孟关装备制造业工业带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推进险峰机床厂技改、西南工具厂高精度数控锐刀生产线、贵州詹阳国产化型多用途工程车等项目建设。淘汰落后

26、产能,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工建设贵州中水能源公司日产 4000 吨新型干法水泥、贵阳金华水泥有限公司日产 2500 吨新型干法水泥等项目。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积极推进贵阳卷烟厂易地搬迁、贵阳食品工业园、贵州天龙魔芋公司魔芋深加工、贵州好一多乳业加工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磷化工、铝工业等资源性产业,推进贵州开磷(集团)60 万吨/年磷酸二铵项目、150 万吨/年采矿、硫酸余热综合利用、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清镇年产 80 万吨/年氧化铝、清镇电厂易地搬迁等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以城郊特色农业、都市特色农业为重

27、点,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畜、禽、蛋、奶、药、茶、果、蔬、花、桑)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生猪、肉鸡等养殖小区 100 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10 个;建设中药材基地 2 万亩、茶园 2.5 万亩、桑 1.8 万亩,新建果树基地 1.8 万亩,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 50 万亩,新增花卉大棚 2100 个。(四)加快环境治理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按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力度,推进“四城同创”工作。一是开展以治理“两湖一库”为重点的治水工程。进一步加强“两湖一库”及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等饮用水源的

28、治理和保护工作,确保“两湖一库”水源水质明显好转。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金竹片区排水工程、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庄污水处理厂及城区管网配套系统建设,开工建设南郊垃圾填埋场和修文、开阳、息烽污水处理厂。二是开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化工程。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开展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启动建设贵遵高速公路(贵阳段)景观建设和环湖林带建设,完成植树造林 6.27 万亩,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公点。抓好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市中心区建成绿化广场 2 个,实施花溪大道景观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工程。三是开展以提高空气质量为重点的治污工程。重点抓好年耗 3000 吨

29、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实施一批节能技改项目。严把源头关,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门槛。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对主要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启动实施贵州水泥厂、贵阳钢厂的异地选址和搬迁。加大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和示范项目,重点抓好黄磷尾气生产甲酸、甲酰酸、尾气发电、利用黄磷渣生产 100 万吨水泥、15 万吨超细粉体材料等工业类项目。按照循环经济模式,继续推进开阳磷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息烽磷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清镇铝、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

30、建设。6实施综合利用磷渣开发生产胶凝材料和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两个国债资金补助项目建设,启动贵州中京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小油桐生产生物柴油、城区泔水油统一回收加工利用等一批社会效益好的循环经济项目。(五)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农业、交通、水利、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策划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民生受益大的项目,进一步充实和更新项目库,进一步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围绕国家重点投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更多支持。围绕我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31、大力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积极探索和建立各类融资平台。三是抓好项目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协调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抓好用地计划的报批,切实做到集约、节约用地,按时序开展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积极探索项目并联审批制,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继续加大“投转固”工作力度,使政府投资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改善发展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确保完成 50 户以上国有企业

32、改革重组和破产重组,支持险峰实业总公司、公交总公司、供水总公司等完成国企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贵州华能焦化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上市。切实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化解村级债务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收入。二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非明令禁止即允许”的政策,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承包、租赁、收购、兼并国有、集体或其他企业。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

33、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成贵阳市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平台。努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15 家以上,扶持 2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升级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 100 项重大科技攻关,重点抓好“年产 300 吨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 、 “2030吨级液压挖掘机配套件攻关” 、 “军民两用高精度微型电机生产”等 17 个新增产值上亿元的科技攻关项目。四是切实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发展贵阳特色生态文化,壮大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大力推进大地之舞计划实施。加强基层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做好“农家书屋”示范点推广工作。加快广电事业发展,开工建设贵阳市广播电视中

34、心,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大力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成自然村广播站 500 个,新增电视入户 2.1 万户,使农村电视入户率达 88%以上。五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抓住贵广快速通道建设的机遇,积极参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加大与川渝合作力度。精心组织好赴欧洲、长三角、珠三角、北京、重庆开展的大型招商活动,力争引进 1-2 家世界500 强企业,3-4 家国内 500 强企业来筑投资。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举办“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贵阳龙里的城市通道建设,大力推进圈内基础设施、市场、产业一体化建设。(七)落实“六有”民生计划,推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认真落实“

35、六有”民生计划,努力形成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切实推进“学有所教”计划落实,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免除全市中小学杂费,确保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落实好“劳有所得”计划,抓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4 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7 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 1.8 万人,转移就业 1.44 万人。实施好“病有所医”7计划,着力加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 90%以上,创建标准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 个,新建乡(镇)卫生院 10 个,将惠民医疗政策延伸到乡镇和社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老有所养”

36、计划,开展养老、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启动贵阳市社会化养老示范工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扩面 5 万人、医疗保险扩面 3 万人、失业保险扩面 2 万人、工伤保险扩面 3 万人、生育保险扩面 8 万人;加强对城市边缘人群的关注,建设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等一批项目。全面落实“住有所居”计划,开工建设廉租住房 10 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 5 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 100 万平方米,完成 6928 户农村危房改造改建,增加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的供应。全力推进“居有所安”计划,继续开展 “严打两抢一盗 ,保卫百姓平安” 专项行动,安装 10 万个城市中心区 110 群众报警定位标志,加快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健全应急救援和指挥系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平抑物价过快上涨,提高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能力,加强食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监管,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实行挂钩联动的机制。2008 年是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第一年,也是我市灾后重建的攻坚年,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安排部署,开拓进取,奋力争先,就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早日建成生态文明城市多作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