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长与山海经语段分析阅读2231节做题:一、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用意是什么?这是阿长的说法,说明她不识字、没文化的特点。二、“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我”全体都震悚起来的原因是什么?“霹雳”“震悚”这两个词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兴奋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我”的意料的表达效果。“我全体都震悚起来”的原因是:没想到阿长能帮助我找到我念念不忘的书,感到十分惊喜。“霹雳”和“震悚”表现出“我”当时接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三、“我”对长妈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由怨恨转
2、为充满敬意,这是因为她能把“我”的心事放在心上,并完成“我”的心愿。四、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现了她的朴实、善良。五、为什么不具体写买书的经过?不写阿长是怎样买到书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她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她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劲儿,在想象中更能觉得那是一种伟大的神力。六、“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1.“这”指什么? 指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2.“别人”指谁? 指远方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其他人。3.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的
3、原因是什么?(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4.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议论七、“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因为这四本书是“我”最想得到,又难以得到的书,但最终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让“我”产生了感激和新的敬意,它里面包含着阿长对我的关心和爱。八、“粗拙”与“宝书”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粗拙”是客观地评价山海经的刻印质量,“宝书”是因为作者很想读这本书却未得到,所以得到后很心爱,视之为“宝书”,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我”对阿长深深的感激和敬意。九、阿长为什么值得鲁迅纪念?
4、阿长自己没读过书,却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并想法设法买来。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买的,所以值得他纪念。十、阿长对少年鲁迅有什么影响? 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十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表达了“我”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升华了文章主题。课后练习题:一、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她的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她的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一肚子烦琐的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详细写了她的睡相、讲过年的“规矩”、
5、给“我”买山海经几件事。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奴隶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二、1、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关于“童年感受”:如“一到夏
6、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2、“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段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3、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伟
7、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三、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四、1、“谋死”“憎恶”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2、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夸张的修辞生动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迷信的调侃。3、阿长所说的“脱下裤子”的战法和功效,是童年的“我”所惊叹的,从“成年的我”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之感。用“当然”“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以为“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