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杜甫各个时期诗歌特点.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87169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各个时期诗歌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少年时,本来这个时期的他,在年少多彩,风华正茂之时,逍遥自在的四方游学,直到杜甫在朝中任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负责祭祀、礼乐。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这个时期多是郁郁不得志和报国无门的意气风发。 中年时,最是不好,遇上社会的大变革,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

2、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在这个是时期的他不仅仅是在个人问题,而是国家山河如下分崩离析的时刻,作为一个心怀国家的男

3、人,只有一笔廖尽世事苦楚和悲欢,但也是他诗歌最为辉煌的时期. 老去,最为可惜,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这时的他看尽世事,年老志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日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志存身朽,少年不在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