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人要真诚、守信、谦虚,团结、顾全大局等),现今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这样相互间才会少一分尔虞我诈,多一些和睦与融洽。那如果在封建制度异常严格的春秋时期不按原则办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将从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中了解有关的史实,以对我们有所警戒。,生活中你在处理与 他人的关系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吗? 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原则是什么吗?,郑 伯 克 段 于 鄢左传,学习目标:1、感受文化美,体会时代背景2、品味语言美,落实文言词语3、欣赏结构美,流利朗读课文,一、左传简介,左传,也称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是哪三传呢?,左丘明左传公羊高公羊传 谷梁赤谷梁传,相
2、传,2、左传的体例: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疑问,1、能否说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经历了十二国君,两百多年的历史, 期间肯定有人添补。,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回顾,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二、解 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春秋里的一句话,主人公,事件,地点,(2)克,战胜,今有“攻克”、
3、“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三、背景,本文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注意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恶 ( )之 寤( )生亟( )请 虢( )叔祭( )仲 义暱( )
4、廪( )延 自毙( )百雉(zh) 遂寘( zh) 繄(y)我独无 其乐也泄泄( y )千乘(shng)之国 难( nn )之,w,w,q,gu,zhi,n,ln,b,第一自然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使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 武姜偏爱,伏矛盾之因。,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等到庄公继承了君位,(姜氏)替共叔段请求
5、制地作为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过去虢叔就死在那里,(因此不便分封给他),其他的地方一切听您吩咐。”(姜氏又)替共叔段请求京地作为封邑,(庄公)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百姓称他“京城太叔”。,第二自然段,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大夫祭仲说:“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了。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先王的制度,大城市的城墙不得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现在京城不合法度,(这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无法忍受
6、。”庄公说:“姜氏想这样,怎能避开这个祸害呢?”,第三自然段,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共叔段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蔓延了,就难以对付了。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吧。”,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邑县两属于自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有两属(两个君主)的情况,您将对他怎么办?(若何:固定格式,把
7、(对)怎么办)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要是想把国家让给太叔,我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想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使老百姓产生二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庄公说:“不用,他将自己祸及(自己)的。”,第四自然段,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 太叔又收取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公子吕说:“可以啦!领土扩大,将会得到民众。”庄公说:“对君不义,对兄不亲,(这样的叛臣逆弟,)领土再扩大也会崩溃的。”,第五自然段,写共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欲擒故纵,暗藏杀机。(开端、发展:矛盾的激化),2-5段写了
8、什么内容?,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太叔完缮城池,聚集民众,修整盔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偷袭郑国国都。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姜氏将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到了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命令公子吕率领战车二百辆去攻打京邑。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京城的百姓背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庄公又到鄢地讨伐他。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五月辛丑那天,太叔离开郑国逃亡到共国。,第六自然段,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春秋记载说:“
9、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的行为不像个弟弟,所以不说“弟”;像是两个国君作战,所以叫“克”;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做兄长的对弟弟有失教导:认为这是郑伯的愿望(就是说,采取欲擒故纵、养成其恶而加害共叔段是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隐含责难郑庄公逼走共叔段的意思。难(nn),责难。(评论是春秋笔法的体现),第七自然段,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高潮、结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郑志在于杀弟,6-7段写什么内容?,思考探究二:1.根据课文的记叙,“段不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1、作为“京”这个地方的管理者,使“京不度,非制”修建京邑城墙超过百雉,违反先王制定的规格,公然向庄公挑
10、衅,为叛乱作准备;2、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来“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先命西北二边邑两属于已,接着干脆据为已有,肆意扩张势力;3、 “完聚,缮甲兵,具卒乘”,修治城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极力备战,他的目的是“袭郑”,企图袭击郑国,起兵弑兄篡位。故称其“不弟”。,2.“郑志”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思想性格?文章借解释春秋经文,用“郑志”来概括郑庄公的思想性格。庄公表面上步步退让,不动声色,其实是欲擒故纵,养共叔段之骄,而不是防微杜渐,小惩而大戒之。这就使共叔段一步步陷入不义不忠、篡权夺位的陷阱,终于被他赶出郑国。“郑志”集中概括了郑庄公老谋深算、狡黠阴险、处心积虑、残忍自私、工于心计的
11、性格。,3.第七段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用议论的形式,解释“春秋笔法”,要言不烦,准确地评价了人物事件。突出特点是简练准确。“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概括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用“不弟”“克”等词揭示矛盾,“谓之郑志”,揭露了郑庄公表面上故作忍让,实则老谋深算的性格。,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于是庄公把姜氏安置到城颍,并对她发誓说:“咱们不到黄泉,不要相见了。”但不久就对自己说的话感到后悔。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颍考叔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有(礼物)进献给庄公。庄公赏赐他吃饭,他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不吃。,第八自然段
12、,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庄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小人家中有老母,小人吃过的食物她都尝过,但没有尝过国君赏赐的肉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请允许我把这些肉带回去送给她。”庄公道:“你有母亲可以赠送(给她食物),唯独我就没有!”,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颖考叔说:“我可以冒昧地请问(您)为什么吗?”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颖考叔回答说:“君王担心什么呢?如果挖地直到见到泉水,挖地道来相见,难道还有谁能说你不对呢” ?(违背了誓言),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
13、中,其乐也融融!” 庄公听从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时赋诗道:“大隧道之中,真是其乐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姜氏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遂为母子如初。于是作为母亲和儿子象当初一样。,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君子说:“颖考叔是个纯厚的孝子,爱他的母亲,并(把这种孝心)推及到了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诗经说:“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上天)永久地把它赐给你的同类。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事吧? 代词作宾语前置,“其是谓之乎”。,第九自然段,(矛盾的解决)9段: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8-9段: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
14、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1)拟人(1分)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2)可以有两种答案: 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
15、却”字便觉过于强调 (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把上面的长句写成3个短句,1、郑伯克段于鄢尾声部分所描写的郑庄公母子隧中相见,在“ 克段于鄢”故事的范围之外,其作用是: A 交待庄公与姜氏之间的矛盾结局 B 作者宣扬的
16、道德思想的所在 C 庄公为维护自己的国君形象 D 以上都不对 2、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 A.庄公“寤生” B.共叔段“收贰为己邑” C.颖考叔食舍肉D. 庄公母子隧而相见,( A B C ),D,艺术特色:,一. “春秋笔法” 行文曲折,字里行间包含着褒贬大义。二.刻画人物出神入化。,共叔段:骄纵贪婪,不自量力,妄自尊大,志大才疏,有勇无谋,愚不可及,郑庄公:是个虚伪、处心积虑、老谋深算、诡谲奸恶、工于心计、胸有城府、薄情寡义的阴谋家,姜氏,偏私愚蠢、狡诈阴毒 、颐指气使、眼光短浅、自大骄横,主题,本文通过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斗并取胜,与其母姜氏反目而后和好的过程的生
17、动记叙,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的丑恶面目,对我们今天了解奴隶社会的后期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写作特色,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详略安排 左传详于记叙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政治上的矛盾冲突,而对战争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本文也如此。作者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的始末,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又如略写姜氏憎恶庄公的原因,详写庄公与共叔段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这样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显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战争本身,而在引起战争的社会原因。,写作特色,二、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作者
18、将各色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刻画其性格。如: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伪善伪孝。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志大才疏、有勇无谋。姜氏: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颖考叔:聪明机敏(故意食舍肉以引起庄公的问话)。,写作特色,三、生动的细节描写 1、“庄公寤生”这一细节突出了姜氏的自私,预示着姜氏与庄公之间将有矛盾冲突。2、颖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描写,显示了他的纯孝,也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3、“隧而相见”“大赋其诗”的细节描写讽刺了庄公母子的卑鄙虚伪。,写作特色,四、巧妙的衬托手法 1、用共叔段的贪婪狂妄、愚昧无知来反衬庄公的阴险狠毒。2、以蔡仲、子封等人
19、的多次规劝来烘托庄公的老谋深算。,四、通假字: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2、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牾,牾,倒着的意思。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5、无庸,将自及庸,通“用”。6、无使滋蔓无,通毋,副词。反过来,毋也可以通无。7、不义不暱暱,通“昵”。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10、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寘,通“置”,安置。,1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2、孝子不匮,用锡尔类,阙,通“掘”,即挖。,锡,通“赐”,赐给。,五、古今义,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
20、之一,小九之一。“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2 、子姑待之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3、可矣,厚将得众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六、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符法度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4、夫人将启之。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
21、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5、 既而悔之,悔之,特殊动宾关系,为动用法,为之而悔。,6、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7、公入而赋,隧,隧道,用作动词,挖隧道。,赋,名词作动词,赋诗,七、文言文句式(一)省略句:1.省略主语(1)(姜氏)生庄公及共叔段。(2)(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3) 及庄公即位,(姜氏)为之请制。,2.省略谓语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唯命”,是“唯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指的是国君
22、之位。,(二)被动句,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除,这里表示被动,被铲除,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倒装句:1、宾语前置(1)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3)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4)其是之谓乎?代词作宾语前置,“其是谓之乎”。,八、重要实词,2.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摔跟斗。,1.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指都邑;城,指城墙,这是两个词。,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不久,这是一个表时间过去的词。既而,常一起连用。鄙,边邑,这是它的本意。今天我们常说“鄙人”、“鄙意”、“鄙见”,这个鄙是一个谦词
23、,它的词义是从本义边邑引申而来的。在古代,边邑的人比都城的人地位、见识都要差一些,所以发展出这样的引申义。贰,两属,这里指既臣属于郑庄公,又臣属于共叔段。两属与专属是相对的。凡专属于某,后又再属于某,就叫贰。,4 、无生民心心,是想法、念头。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甲,铠甲;兵,武器;卒乘,指战士;步兵叫卒,车兵叫乘。古代,敲着钟鼓去进攻叫伐,而不用钟鼓,部队轻装前进,不让对方知道,叫袭。侵、袭、伐、攻,都是有区别的。,6、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遗(Wi),赠送。繄(y),句首语气词。7、敢问何谓也?“敢”,是一个谦词,意思是说,以我这么低的地位,不该这么大胆、冒昧地发问。8、其谁曰不然。其,语
24、气词,这里表示反问,难道。,九、一词多义,1虚词(1)焉:A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副词,怎么,)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C君何患焉?(焉,于此,对这件事)D心不在焉(于此)E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代词,相当于“之”)F且焉置土石(在哪里),(2)为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动词。当,做)B为人所讥(介词,被)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3)诸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众,各)B公伐诸鄢(之于)C子闻诸(之乎),(4)国A 国不堪,君将若之何(国家)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都)(5)遗A 小人有母,皆尝小
25、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赠送)B 养虎遗患(遗留,留下)(6)厌A 会高祖厌苦军事(厌恶)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满足)(7)爱A 爱共叔段,欲立之。(偏爱,疼爱)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吝啬),练习题,1、相传左传是由_所著。A 孔子 B 杜预 C 左丘明 D 刘向2、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作者详写的是 ( )A、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B、战争的起因及矛盾不断激化的经过C、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D、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C,B,3、郑伯克段于鄢尾声部分所描写的郑庄公母子隧中相见,在“ 克段于鄢”故事的范围之外,其作用是: A 交待庄公与姜氏之间的矛盾结局 B 作
26、者宣扬的道德思想的所在 C 庄公为维护自己的国君形象 D 以上都不对 4、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 A.庄公“寤生” B.共叔段“收贰为己邑” C.颖考叔食舍肉D. 庄公母子隧而相见,( A B C ),D,6、“姜氏何厌之有”的正确译文是_A 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 姜氏多么讨厌! C 姜氏她厌恶什么? D 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7、“亟请于武公”中的“亟”的意思是_ A 急忙 B 迅速 C 屡次 D 竭力,( A ),( C ),愿你喜欢读古文!,梳理结构,一、(1、2)母子产生矛盾二、(37)母子矛盾激化三、(8、9)母子矛盾化解,原因:庄公寤生后果:恶庄公,爱共叔
27、段,原因:共叔段反叛,姜氏为内应后果:共叔段出奔共,原因:颍考叔献礼,智劝庄公后果:母子和好,层次结构,全文共9段,分三个部分:一、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矛盾的产生)二、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矛盾的激化)1、共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2、共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 3、共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 4、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三、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决) 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2、姜氏、庄公“遂而相见”的经过。3、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郑庄公母子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
28、展过程?他们母子间感情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姜氏因为庄公出生时难产,所以厌恶庄公,偏爱共叔段,这造成母子冲突的起因; 2、当“庄公即位”, 姜氏为共叔段争得京邑,又怂恿他扩充势力;庄公设计圈套,欲擒故纵,使母子兄弟之间的感情急剧恶化;,思考探究一:,3、姜氏阴谋里应外合帮共叔段弑兄篡位,庄公一举铲除异已,将姜氏流放城颍。矛盾公开激化,母子兄弟反目成仇;4、经颍考叔的教化,庄公母子隧道相见,重归和好。庄公母子的感情之所以交恶,是因为姜氏偏爱共叔段,怂恿他谋反,而庄公不劝母,不教弟,竟然处心积虑剪除共叔段。后来庄公母子的感情之所以能够恢复,是因为庄公人性未泯,又有颍考叔的教化帮助。,
29、思考探究二:1.根据课文的记叙,“段不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1、作为“京”这个地方的管理者,使“京不度,非制”修建京邑城墙超过百雉,违反先王制定的规格,公然向庄公挑衅,为叛乱作准备;2、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来“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先命西北二边邑两属于已,接着干脆据为已有,肆意扩张势力;3、 “完聚,缮甲兵,具卒乘”,修治城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极力备战,他的目的是“袭郑”,企图袭击郑国,起兵弑兄篡位。故称其“不弟”。,2.“郑志”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思想性格?文章借解释春秋经文,用“郑志”来概括郑庄公的思想性格。庄公表面上步步退让,不动声色,其实是欲擒故纵,养共叔段之骄,而不是防微杜渐,小惩而大戒之。这就使共叔段一步步陷入不义不忠、篡权夺位的陷阱,终于被他赶出郑国。“郑志”集中概括了郑庄公老谋深算、狡黠阴险、处心积虑、残忍自私、工于心计的思想性格。,3.第七段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用议论的形式,解释“春秋笔法”,要言不烦,准确地评价了人物事件。突出特点是简练准确。“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概括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用“不弟”“克”等词揭示矛盾,“谓之郑志”,揭露了郑庄公表面上故作忍让,实则老谋深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