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也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及综合应用知识的平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关键词 发展 能力 质疑 引导 整合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由此可知,现在的小学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备一种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以成就社会所需的人才. 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2、 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3、,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建议,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就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呢 一,允许质疑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相逢何必曾相识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方是长进“,程颐说 “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的,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当学生感到自
4、己需要问“为什么“,“ 是什么“,“怎么办“ 时, 思维才算真正启动.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中,学生提出: 与落花生作对比的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而是既体面又实用,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问得多好呀!虽然,这学生对“ 父亲“的话理解得有失偏颇,但从中反映了学生对课文敢于挑战,敢于质疑,这就是难能可贵之处.发现,质疑,正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理解课文的良机.此时 ,就可以以此为研读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人要踏踏实实的做人,做有用的人.而他们达成的共识远比老师说一即一的认知可贵可行.又如在学习狼和鹿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为什么凶残的狼居然
5、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元凶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兴趣点全都集中到这问题上了.于是我顺其自然,让大家围绕着这问题品读课文,大家都很自觉地进行了阅读探究.生:鹿群失去天敌后大量繁殖.灌木,小树,嫩叶 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背鹿给吃光了.鹿就成了破坏森林的大坏蛋了.生:没有了狼的威胁,鹿再也不用练习逃跑,奔跑了,这样,鹿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弱 ,这样鹿就很容易得病,这成了鹿毁灭自己的原因.生:鹿群,狼,森林之间自有他们的自然之道.这是一种生态平衡,我们人类不能随意地去阻止 .不能因为怜悯鹿而大量的捕杀狼.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质疑-深入探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在
6、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体位置, 即便是不大会发言的人,此时也能仗着众多的支持者发表意见 .我想,通过他们的畅所欲言,学生的阅读能力, 认识水平和语文素质已经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激起学生主动思索,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上, 学生的困惑就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我们教师的机遇.抓住它, 才能生成一份美丽,收获一份别样的惊喜. 所以,课堂上的“旁逸斜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相逢相盖便相亲,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问题 .课堂上,清醒于
7、自己的视野不如醉心于孩子们的天地中.此外,在课堂中,要允许学生失败 ,提倡学生“ 标新“,采用积极评价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巧妙引导 ,创造学生探究机会 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自己去深入探究,深入思考了 ,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探究性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独立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更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1,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关键在于: 要保证学生有探讨研究的空间;要选准有研究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而且是处在儿童信息
8、临近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 使教学过程明快,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要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赤壁之战这类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最好能摆脱“情节分析“.集中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揭示课题,初读并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之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再师生共同筛选 ,确定以下三个问题: (1)黄盖为什么会想出火攻这个办法 这个办法好不好 (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 3 万人,却能打败 80 万曹军,原因何在 这三个问题覆盖了全文,要求学生潜心阅读,从全文的字里行间,从赤壁之战这一整个事件中去寻找答案 ,综合性地依
9、据事实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经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内化吸收,再组织好语言,作出正确的表达. 如此,由于问题集中 ,教学环节减少,就能留出整块时间供学生自学, 思考,讨论,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这样,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 体验的空间,一个情感, 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的确的,语文是 “读“ 出来的, 是“ 悟“出来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优化学习过程 ,创造合作探究机会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有的善于思维,有的善于表达如果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互相交流,那就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合作中培养团结精神, 增强合作
10、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从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从而达到共同提高.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生主动意识,打下小组学习的基础.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自主学习时间, 允许快者快学,慢者慢学, 让学生各有收获.其次,指导学生互相合作, 确保小组学习到位.课前分组时, 要注意分组灵活,分工明确. 课中分组讨论时,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 点拨.讨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见解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 再由小组长综合归纳,达成共识.(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
11、责,各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 ,比较,综合归纳.(3)连锁式.小组成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见解,最后归纳总结.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根据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讨论内容和形式,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汇报式,交流式,辩论式等多种方法探究课文重点 ,难点,疑点. 全班讨论时,我们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 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 说,议,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体会语言文字. 过程中要注意以读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 ,尝试着读,理解地地读, 投入地读.合作学习把个人经验,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教师指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2、了 .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了个体主动学习的潜能,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实践证明,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有效地开展, 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实而不虚, 才能使课堂充实而富生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清醒于所谓的正确答案中终不如醉心于求索的历程中 . 三,整合融合 ,拓展学生探究空间 万紫千红总是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非教学的终点,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应该在获得结论的同时,自主地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走出教材,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
13、决这些心得问题 .因此,语文探究学习不应禁锢于课堂,局限于课本,与生活隔层脱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的联系 ,沟通与融合,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融入课外广阔的实践天地, 千姿百态的社会活动,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立体空间.因为, 万紫千红总是春.1,向课后开放课文及课外读物蕴藏着大量的综合性知识.课后开发阅读,可凭借课内的“ 引子“, 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更广阔的阅读领域.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长征后,可开展“ 长征知多少“的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阅读搜集处理相关信息, 并整理发言稿; 在读完朱自清的春后,可引导学生阅读中外作家, 诗人写春的作品同时, 加强课
14、外动笔的实践,诸如诗歌的扩写,改写,故事的续写, 读后感,仿写等, 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学生阅读的越多, 知识面就越广,视野就越开阔, 思维也就越活跃.2,向各科开放 一切都是相通的,各课程间更是如此.语文这一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在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以语言文字为凭借,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与各科相互渗透, 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调共同提高的作用.如上月光曲一文时,可向音乐课开放,引导学生欣赏钢琴曲 月光曲, 让学生通过直觉的听来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从而理解盲姑娘兄妹俩的陶醉及贝多芬那“纯熟“,“感情多深“ 的弹奏技巧;上古诗 山行时,可向美术课开放,引导学
15、生涂涂画画,将自己所体会到的诗情画意用图画来体现.你会发现,你会讶异于孩子们手中的“霜叶“ 之绚丽的确甚于艳丽的“二月花“这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 生动,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都易于发展 .3,向校外开放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反思,体验, 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所以,为了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校外生活: 带学生踏青,秋游,在大自然中学
16、语文;参观访问 ,开阔视野;调查考察 ,体验生活如此拓展语文教学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世界的语文教育资源, 教师则适时地指点,引导, 使学生在广阔的校外世界中尽情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享受开放学习的乐趣中丰富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养就实践能力, 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 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便是错误的,也能折射出课堂的独特美. 让我们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就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回荡于课堂中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3,邬强波 .三月景 ,宜醉不宜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