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 形态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4714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 形态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 形态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 形态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 形态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 形态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年度 编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投标申请书课题名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招标方向 52涉及学科 马列科社其他学科责任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首席专家 *填表日期 二一年七月三十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0 年 6 月制2填 表 说 明1、投标人承诺对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若填报失实或违反规定,投标单位和首席专家将承担全部责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封面上方 2 个代码框不填,其他栏目用中文填写,其中“涉及学科”填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级学科名称,如“经济理论”;“责任单位”填写经费管理单位,如“北京大学”。“

2、招标方向”只填写招标课题研究方向的序号,如“5”。封面请勿用塑料封皮。3、“数据表”部分栏目填写说明:课题名称与封面同,一般不超过 40 个汉字。主 题 词按研究内容设立。一般不超过 3 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涉及学科与封面同,一般不超过 3 个。责任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要填写详细地址,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请准确填写有效联系方式。子课题负责人与标书中表 3 一致,不含项目首席专家和参加者。栏目不够可加附页。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 12 项。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4、本表各栏除特别规定外,均可以自

3、行加行、加页。其他注意事项,详见各表脚注。5、标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电子版标书可从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http :/www.npopss-)下载,按要求填写、打印。标书报送一式 6 份,其中 1 份原件,5 份复印件。请用 A3 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成册。报送地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规划处;通讯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5 号(100806),电话 83083061,电子邮件:3目 录封面( )填表说明( )一、基本信息表 1.数据表 ( )二、研究队伍和研究基础表 2.首席专家情况 ( )表 3.子课题负责人情况 ( )表 4.课题组核心成员情况 ( )三、责任单位和合作单位表 5.责任单位

4、情况( )表 6.合作单位情况( )四、课题设计论证表 7.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表 8.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表 9.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 )表 10.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 )表 11.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表 12.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 )表 13.主要参考文献和研究资料 ( )五、研究计划表 14.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 )表 15.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 ( )表 16.成果形式及使用去向 ( )六、研究经费表 17.经费预算表 ( )七、审核意见表 18.责任单位审核意见 ( )表 19.各地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审核意见 ( )4二

5、、 基本信息四、课题设计论证表7.本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的意义和价值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后,我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人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 临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和创新与发展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这种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反映最快,态度最为积极,近 30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 论研究、实际工作、课程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讨,成果斐然。其间,既有体 现党的教育方针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积极成果,也有偏离和 规避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的消极成果,

6、从而使得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出现了极为复杂的情况。自 80 年代中期开始,一批过去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爱这片热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开拓者的人生姿态致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建设、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与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重要贡献,他 们也在这种奠基性的辛勤 劳作中创新和发展了自己,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著名学者和专家。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7、进展,西方后 现代主义的思潮纷至沓来,国内的社会思潮和社会意识变动也出现了复杂的情况。这 些都直接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影响,促进和干 扰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创新与健康发展。消极的一面,集中表现在一些主张创新的学术观念和方法存在明显的意识形态问题,如主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 的“ 世界观” 和“ 方法 论”、实行“德育回归 生活” 、强调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论基础”、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际接轨”以使大学生具有强烈的“ 国际意识”,而忽视了强调在“经济全球化”和“ 地球村”竞争日益激烈的世情下必须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 中国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和“

8、 社会主义意识”,以至于出 现 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化”、 “市场化”、“边缘化”、 “迎合化”等错误倾 向。如此等等,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已经出现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放弃思想政治教育的应 有话语系统、抛弃前人有益的创新基础,淡化、弱化乃至遮蔽5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问题,其恶果是诱发和助长了淡化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不良思想情绪。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错误的“创新”目前正处于蔓延之势,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年轻一代,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专业期刊竟然热心于这样的“创新”

9、, 起着一种 实质性的扶持和推助的作用。更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如一些导师在其所开 设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交叉学科” 、“边缘学科” 等课程中,生吞活剥地介绍和高扬 “思想政治教育生 态论”、“ 德育生活化” 的教育观念,主张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 ”,一些研究生则直接以“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研究” 、“德育回归生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论”等为他们的学位 论文选题。以上情况表明,改革开放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全局性 问题,有必要作 为一个重大的理 论和实践问题列入国家社

10、会科学基金的规划项目。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集中表现在:有助于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有助于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有助于高校培养的人才真正具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通过较为系统地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总结其基本经验、找出其存在的主要 问题及其与社会思潮传播和社会意识变动的相关性,为 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创新与发展提供经验性参考。(二)通过较为系统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能够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

11、生命线” 和 “中心环节”的作用,是我 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澄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的应有理路和方法论原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 创新与健康发展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三)通过系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和基本要求,能够从理论上阐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专业学科建设中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四)能够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后继者培育意识形态意识和提升意识形态认知水平水平,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创新与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后继有人。(五)为党加强和改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供决策参考。6表8、

1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对现有成果及代表性观点的综述和评价)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直接涉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及其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见。因 为,国外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隐 性的意识形态,如阿普 尔的系列作品意识形态与课程(2003 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与权力(波士顿 1985 年版)、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波士顿 1982 年版)就探讨了学校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渗透的意识形态性;在学校、社区的教育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提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之说,与 强制性国家机器不同,意 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是 软性的,通 过对主体的询唤,实现意识形态的教育

13、。(图绘 意识形态、 保卫马克思 )齐泽克继承其观点,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当下社会意 识形态弥漫于日常生活,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幻象,起着葛兰西所说的意识形态的水泥的作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以伊格尔顿为代表的西方理论家,提出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关系,意识形态通过文化传达,在今天更是通过大众媒体、消 费文化等, 实现 意识形态的去政治化,甚至在政治无意识中实现意识形态,詹姆 逊、 鲍德里亚、凯尔纳 皆是其代表。(政治无意识、消费社会、 媒体文化等);而 乔治拉伦则提出移民国家中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是实现意识形态的重要环节,这对第三世界国家尤 为重要。(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国外在有关意识形态的

14、教化功能、执政党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意识形态是否终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我 们思考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具有借鉴参考价值。其一,在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方面,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公民教育、公民政治社会化、国民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都认为,以西方文明中推崇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教育应是培养适合本国政治统治需要的现代公民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尤其是“ 政治社会化”理论,自 1959 年美国学者赫伯特 海曼出版 政治社会化一书以来, 经戴维伊斯 顿、杰克 丹尼斯、理 查德道森、肯尼思 普热维 特、罗伯特达尔等学者的推动,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展开,这一

15、理论已发展成为着重研究人们怎样获取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以及社会怎样实现其特有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成为当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一门颇具规模、影响较大的新型的分支学科。正如学者杰克丹尼斯所说, “政治社会化理论这一领地,对公民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教育 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人们之所以对政治社会化过程进行如此重大的研究,主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政治社会化过程与政治体系的稳定和根本7变化有关。当一个政治体系认识到了它的内部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时,才明显感到有意识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必要性。”他们提出的政治人成 长理论、累积效果理论、隐蔽教育理论、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

16、治文化理论等, 对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进行了多种范式的阐释。其二,在执政党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普遍意识到,意 识形态是一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 团的思想体系,只有以某种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组织才有可能成功地发展成为一个政党,而且,意 识形态 也是区分不同类型政党的重要标志,比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 义、民族主义就代表了不同政党的价值观,在一个国家的某个发展阶段,谁 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形成不同的政策导向甚至社会发展模式,这四大思潮的运动影响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正因如此,意 识形态在西方学者和执政党眼中,具有增进社会 团结的“水泥”和“黏合 剂” 功能,增强主流

17、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和整合性,是执政党意识 形态建设的主要目标。其三,在意识形态是否已经终结的研究方面,自 20 世纪中期至今,西方学者 围绕这一论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左翼方面有拉普罗姆帕尔、赫吉斯、哈 贝尔、托夫勒、德里达等人,右翼方面有李普赛特、雷蒙 阿隆、 贝尔、福山、亨廷顿、尼克松、布热津斯基等人,其实质是试图 超越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而趋向“ 普世性”,认为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只会助长极权主义,因而通 过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达到向社会主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目的。如何打破意 识形态终结幻象、树立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念,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加 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使命。二

18、、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国内,较早关注当代意识形态问题的成果,有侯惠勤教授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 年第 2 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飞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 年第 7 期)等,两文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看作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飞跃,强调在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始终注意意识形态问题。较早关注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问题的成果,有郑永廷等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1999 年)、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2002 年),刘建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论(1998 年)等。这些

19、著作所涉 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多与著者长期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 识” 有关, 虽然并未直接涉论高校思想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并不直接与本 课题研究相关联。 陈明、 陈艳婷的研究论文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内意识形态若干问题研究综述(广西大学学报,2007 年第 4 期),从“ 关于8意识形态的内涵” 、“马克思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 关于意识形态涉及到的几组关系” ,以及“科学技术是不是意识形态”、“ 社会科学是不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与科学” 、“意识形态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 总结了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近20 年间我国关于意识形态研

20、究的基本情况。万军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关系研究综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 年第 4 期),从“意识 形态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意识形态影响决策者对基本国家利益尤其是外交政策的判定”、 “ 意识形态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等方面,评述了学界尤其是美国政治学界 罗伯特 奥斯古德、弗雷德 桑德曼等人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的观点。陈锡喜在其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毛泽东邓小评理论研究2005 年第 5 期)指出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分析了矛盾和问题的成因,提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思路。张国祚在其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21、的几个问题(求是2006 年第 10 期)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 兴亡和人民祸福”,认为“意识形态领域总的形势好,但存在隐忧”;所谓隐忧, 就是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心理等不断蔓延;指出应当在创新和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这的主导地位。求是杂志评论员在不断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求是2004 年第 23 期)中指出,“意识 形态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 ,“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手遮天领域内的斗争和较量还是长期的、复杂的,有 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 ”在强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提高领导能

22、力的同时,又强调要重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对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直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代表性观点不多,大体情况如下:一、从正面阐述和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以闵春发教授担任首席 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项 目编号 0&ZD006)为代表。该项目的最终成果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较早地总结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把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育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

23、作联系了起来,对改进这两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二、从理论上较为系统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代表性的著作有李辽宁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该著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的联系和区别,指出存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扩张的问题,探讨 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过程和规律,以及经济9全球化趋势加强、网络科技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分 层以及党内腐败等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影响。三、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存在主流意识形态被弱化的问题。如季冬晓、刘佃兵在多样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与求是20

24、03/11)中指出,其原因是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多样化为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涌入。熊飞、郭秋光在论部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的主要原因(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 2 期)中指出:当前部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所淡化已“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表现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及其政治制度缺乏认同感;不同意识形态界限模糊。不能准确区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实践上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政治是非与学术自由的界限模糊;从而回避和淡化政治是非;以及社会主义理想失落、信念淡化、道德价 值观模糊,等等。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处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西方后

25、现代社会思潮和反映社会意识变动的“ 大众文化” 以网 络等极为敏感的方式不断渗透到校园。上述代表性成果和代表性观点,都可以作为本课题研究理论和信息参考,但都没有直接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也未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观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工作问题。本课题的选题正有鉴于这些不足而立论和设计的。表9.本课题的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10一、总体框架: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实证研究,梳理、总结 和阐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 论与实践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表现出的意识形态问题。主要包括创新

26、与发展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和基本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特别是与受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变动影响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理,在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对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阐述;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存在需要加以高度重视的意识形态问题。第二部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意识形态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调查和研究。第三部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及其建构研究,分析和阐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意识形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及其意识形态属性要求的问题。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意识形态要求;高

27、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建设方法创新的意识形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意识形态要求;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形态要求。第四部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说明加强改革开放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指导方针、基本策略与要求和领导管理体制等。二、预期目标:预期目标之一:向课题下达部门提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预期目标之二:向课题下达部门提供改革开放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观体系的研究报告。预期目标之三:向课题下达部门提供改革开放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报告。预期目标之四:发表系列研究论文(20篇左右)三、基本内容:(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的代表性成果(著作、论文、教材等)评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