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交往 开放经济的一般经济规律 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活动 国际范围内的合作和竞争 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 实现各国福利的增加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纯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 要素国际间流动 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跨国公司 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收支 汇率决定 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相结合 理论和政策相结合 吸收和评价相结合国家间经济关系或称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可以用进出口商品和劳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粗略地衡量。国内生
2、产总值是指在国内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在小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 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大高于美国。国际贸易对大部分其他小国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对美国更重要。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性随时间而增强,世界 贸易的增长 速度要高于世界产品生产的增长速度。国家间相互依存还有许多其他重要方式,因而一国的经济 事件和经济政策将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国际经济学特别关注国际贸易理论、国 际贸易政策、外 汇市 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宏观开放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外汇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
3、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宏观开放经济学研究在出现不均衡时的国际收支的调整机制,分析一国经济内外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国际货币 制度下,一国 经济与世界其他国家 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关系。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因为它们把单个国家看做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 价格。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 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 总指数,因而它们又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部分,也称 为宏观 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经济理论的目的一般在于预测和解释,是具体 经济事件至关重要的 变量和关系。国际经济理论经常假
4、设两国、两商品、两要素的世界模型,并进一步假设初始时没有贸易限制,存在充分的国内要素流动而无国际流动,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无运输成本。需求弹性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生产边界收益递减规律剪辑生产率理论通货膨胀萧条增长边际消费倾向乘数加速数货币政策预算赤字财政政策第一讲 比较利益学说重商主义 1500-1750 年欧洲经济思想的集合 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所拥有的贵金属上 世界资源的静态观,零和博弈 经济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制造业、农业部门(本国腹地)和外国殖民地(外国腹地) 强调有必要使得一国的出口超过进口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当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流
5、入。而一个国家 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当竭尽所能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 进口。一个国家的 获利 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重商主义者用国家所拥有的稀有金属来衡量国家的财富。现在我们以可以用在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的人力、人造与自然 资源的多少来衡量国家 财富。重商主义的观点的意义:第一,更好地理解 亚当斯密、大 卫 李嘉图及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反对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反 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观点;第二,随着被高失业率控制的国家试图通过限制进口来刺激国内生产和就业,现在新重商主义 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一、绝对优势学说 1776 年国富论Adam Smith 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
6、产能力上:按可利用的资源的越多,生产与提供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与劳务就越多为标准 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有劳动生产率的绝对优势 专业化生产绝对优势产品,交换绝对劣势产品 双方获得利益,世界也有好处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单一要素,要素同质同酬,每单位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量不变(即产品边际成本不变,机会成本不变)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 绝对优势。当一国相 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 产上更有高效率(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 产上效率较低(绝对 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 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的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 资源可以被最有效地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
7、增长。国家仅生产自己能最高效率生产的商品,用 这些商品的一部分去交 换它所需要的其他商品。这样,总产出和所有人的总福利就会最大。亚当斯密认为,所有国家都可以通 过自由贸易获利,倡 导自由放任 。自由贸易会使世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使世界福利最大化。贸易限制是在使许多人受损的情况下使少数人获益。斯密的理论符合英国工厂主的利益,但损害了英国地主的利益。绝对优势的分析单位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小麦(蒲士耳) 布(码) 绝对优势的产品A 国 100 40 小麦B 国 25 50 布贸易前各国的情况A 国 B 国小麦 布 小麦 布单位时间生产 100 40 25 50国内价格 0.4 2.5 2 0.5均
8、衡生产 70 12 15 20均衡消费 70 12 15 20世界生产 (85,32)世界消费 (85,32)贸易后各国的情况A 国 B 国小麦 布 小麦 布专业化生产 100 0 0 50贸易价和数量 20:20均衡消费 80 20 20 30均衡消费 10 8 5 10世界生产 (100,50)多(15,18)世界消费 (100,50)多(15,18)绝对利益的评价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 否定重商主义的观点,提出一国财富的新标准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未解释在产品生产中都居于有利或不利地位国家是否可以参与国际贸易的问题二、比较利益学说 Torris-Ricardian Model
9、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有利地位的优势不同,不利地位的劣势不同 专业化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将其出口,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双方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 、出口其 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除非对两种商品而言,一国的 绝对劣势比例与另一国相同。在一个有两国、两种商品的世界里,一旦断定一国在一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一定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在现实世界中需求与供给决定着交换比率,交 换比率的同 时也决定了贸易双方如何分配贸易所得。比较优势的例外:当一国在
10、两种商品上的绝对劣势与另一国的相同(绝对优势比例相同)时,两国之间不会有互惠贸易 发生。工资率比率的界限与生产率比率界限相同。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条件 22 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产品同质 劳动价值论 自由贸易政策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要素要被充分利用 完全竞争市场 规模报酬不变;无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一美元一票”尺度,货币对所有人边际效益相同】比较优势原理的假设:仅有两国和两种商品;自由贸易;一国之内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国家间无劳动力流动;生产成本固定;没有运输成本;没有技术革新;劳动价值论。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 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
11、商品生 产中的劳动量。 这意味着: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或是在所有商品的生 产中劳动均占一固定比重; 劳动是同质的。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劳动是同质的。比较优势原理不必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而可以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的比较优势原理,有 时也被称作比较 成本原理。根据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 产 1 单位此种商品所必 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 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生产可
12、能性曲线以内的点也是可能的,但不是高效率。以外的点均不可能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表明机会成本是固定的。当( 1)生产资 源或要素是完全替代品或者在两种商品中各要素比例固定, (1)同一要素的所有组成是相同的或确切地 说具有同等质量时,会有固定的机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每生产 1 单位某种商品必 须放弃的固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转换曲线的斜率称作边际转换率。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由转换曲线的斜率决定)是其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只能消 费它可生产的商品,因此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时也是消费可能性曲线。当两国进行完全专业化的生产
13、时,每一种商品的均衡相 对 商品价格就处在每个国家贸易前的相对商品价格之间。李嘉图的贸易模型缺陷:假定而不是解释了比较优势。李嘉图和经济学家没有解释劳动生产率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差别,也不能解 释国际贸易对 生产要素获利的影响。比较优势的分析单位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小麦(蒲士耳) 布(码) 绝对优势的产品A 国 60 75 小麦B 国 20 60 布贸易前各国的情况A 国 B 国小麦 布 小麦 布单位时间生产 60 75 20 60国内价格 1.25 0.8 3 0.33均衡生产 40 25 10 30均衡消费 40 25 10 30世界生产 (50,55)世界消费 (50,55)贸易后各国的
14、情况A 国 B 国小麦 布 小麦 布专业化生产 60 0 0 60贸易价和数量 15:30均衡消费 45 30 15 30均衡消费 5 5 5 0世界生产 (60,60)多(10,5)世界消费 (60,60)多(10,5)三、图形说明 绝对(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说明图形说明(2)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 从国际贸易的实际出发,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且认为比较利益差异越大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推崇自由贸易政策,与现实不符。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无法解释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不同;同时隐含越落后国家从贸易中获利越大的命题。 中国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认识过程。四、理论的扩展和验证 N 国 2 产品模型 n
15、 国 m 产品模型 2 国 m 产品模型 验证第二讲 标准贸易模型一、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PPF PPF 的特点:曲线上各点的切线的斜率边际转换率 MRT,为生产两个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 PPF 的特点:右下方倾斜,凹向原点。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为了获得每天多生产单位某商品的资源而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商品的产量。边际成本 递增使得生 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生产可能曲线都凹向原点,表明机会成本 递增的。X 对 Y 的边际转换率就是每多生产 1 单位 X 而少生产 Y 的数量。故边际转换率可用来表示 X(横轴上的商品)的边际 成本。生产可能性
16、曲线上某一点 X 对 Y 的边际转换率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来表示。机会成本递增的产生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1)不是同质的(即同种要素的所有单位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2)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生 产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的同 时,它必 须要利用那些效率较低或并不完全适合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源或要素。 这 就使得一个国家每多生产 1 单位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商品的生 产以提供足 够的资源。A 国和 B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不同的原因:两国有不同的要素或资源禀赋;两国使用了不同的生产技术。二、社会无差异曲线(C
17、IC)来源于个人无差异曲线 偏好和收入水平既定、效用相同 右下方倾斜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两两不相交 凸向原点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 较 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 足程度。X 对 Y 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 线上,多消 费 1 单位 X 而必须放弃的 Y 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 X 对 Y 的边际 替代率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 该曲线下移而下降。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反映:一国消费 X 越多,则其消费 Y 越少。该国每多消费 1 单位X,只会放弃越来
18、越少的 Y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生产的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而边际替代率 递减使得社会无差异曲 线凸向原点。一组特定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一国内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一种不同的收入分配会导致一组全新的无差异曲线,而它很可能与先前的无差异曲 线相交。补偿原则:如果一国贸易中的获利方在完全补偿了损失方的损失后仍比贸易前有所收益,则该国在贸易中是获利的。三、封闭均衡 生产点位于 PPF 曲线和价格线的切点 消费点位于 CIC 曲线和价格线的切点 国内均衡点位于 PPF 和 CIC 的切点,切点斜率为此时的均衡价格。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
19、产可能性曲 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 态, 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 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 对价格,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是在生产和消费相等那一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公切线的斜率。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供给 的力量(由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给出)与需求的力量(由该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给出)共同确定了该国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四、贸易产生 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不同 偏好相同或不同 封闭时的国内价格不同 生产偏向有优势的产品 消费摆脱资源限制 不完全专业化分工 机会成本递增,不完全放弃比 较劣
20、 势产品机会成本不变的图形说明绝对(比较) 利益学说的图形说明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两国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表现,也构成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两个国家在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商品的同时,生 产 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所以,一旦两国同一商品的相对 价格相同, 这种分工就会停止。这时,贸易就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平衡。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均会大于不存在 贸易时的消费水平。通过分工生产与贸易,每一国家都可消 费在生产可能性曲 线以外的商品组合,而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 线就是消费的界限。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就是贸易平衡时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A 国对 B 国的出口商品的需
21、求越强,而 B 国对 A 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贸易均衡相对价格就越接近 A 国的独立均衡相 对价格,A 国在贸易中所得的也就越低。如果两国贸易前相对价格是相同的就不会有生产分工和共同贸易所得发生了。在固定成本条件下,每个国家都完全分工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商品。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在两国生 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随着每一个国家专门生产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就会相互接近,直到价格在两国国家中相等。在固定成本条件下,生产完全分工的惟一例外是小国情况。只有小国才会在其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上进行完全的分工,大国及 时在贸易条件下仍同 时生产两种产品,因 为小国不能完全满
22、足大国的进口需要。而在成本 递增条件下,即使是小国也存在不完全分工。五、贸易所得(会画) 交换的利益 专业化的利益一国在贸易中的所得可以分为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六、偏好产生贸易(图能看懂即可) 两国的资源状况、生产技术等产品供给方面的情况完全相同 偏好差异大 完全竞争A 国和 B 国在贸易前的想过价格不同,是由于两国具有不同的生 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这就确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从而 为分工生产和互利 贸易打下基础。在成本递增情况下,即使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但只要两国的需求偏好不同,就仍存在着通过贸易共同获利的可能。在 对某种商品偏好 较低的国家中, 该种商品的的无贸易相对价格就会较低,该国对该 商品就具有比较优势。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两国是完全相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差异并不起作用,或生产可能性曲线间的差异恰被无差异曲线间的差异所抵消)的情况下,两国的 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才是完全相同的。七、贸易利益的局部均衡分析 一种产品的情况(机会成本递增)八、提供曲线(定义,看懂图,均衡意 义) 为满足一定的进口所能提供的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