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骨的慢性损伤.txt 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 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 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 第三节骨的慢性损伤骨的慢性损伤包括因韧带、关节囊附着点的长期、过度牵拉,退行性变所表现的肥大、增生和骨赘形成等;还包括由于损伤致骨血供障碍继发骨坏死,或由于应力集中而引起的疲劳骨折。前者除慢性积累伤力外,代谢、内分泌等因素也很重要,已在多处骨关节病损中论及,故在此从略。本节主要介绍疲劳骨折及慢性损伤所致骨缺血性坏死。一、疲劳骨折健康的骨组织要发生骨折,非有巨大暴力不可。但在骨的某些相对纤细部位或骨结构形态变化大的部位,都易产生应力集中,当受到较长时间的反复、集中的
2、轻微伤力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进行修复。但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到外力作用,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骨折。疲劳骨折(fatigued fracture or stress fracture )好发于第 2 踢骨干和肋骨。第 3 、4 踢骨、胖骨远侧、胫骨近侧和股骨远侧也可发生。病因虽然慢性损伤是疲劳骨折的基本原因,但发生在不同部位时,各有其前置因素。如患者有先天性第 1 肠骨短小畸形,则足掌负重点就从第 1 历骨头转移到第 2 历骨头,但第 2 拓骨干远较第 1 拓骨纤细,故易发生骨折。由于这种骨折常发生在新兵训练或长途行军之后,故又称为行军骨折
3、;老人多有骨质疏松,如因慢性支气管炎而长期咳嗽,肋间肌反复猛烈收缩,则可产生肋骨疲劳骨折;田径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胖骨下 1 / 3 或胫骨上 1 / 3 易发生疲劳骨折,这与小腿肌反复、猛烈收缩有关,又与足掌跳跃着地的间接暴力有关。临床表现科学1 ,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为其主要症状。这种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2 体检有局部压痛及轻度骨性隆起,但无反常活动。少数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3 . X 线摄片,在出现症状的 1 ? 2 周内常无明显异常,3 一 4 周后可见一横形骨折线,周围有骨痴形成。病程长者,骨折周围骨痴有增多趋向,但骨折线更为清晰,且骨折端有增白、硬化征象(图 6
4、7 一 ld 火因此,当临床疑有疲劳骨折,而 x 线检查又是阴性时,其早期诊断方法是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治疗疲劳骨折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相同。由于骨折多无移位,故仅需局部牢固的外固定和正确的康复功能锻炼。应注意的是,就诊较晚的疲劳骨折,因断端已有硬化现象,骨折愈合较为困难。近来有人建议用微电流或骨诱导、生长因子等方法来促进骨折愈合。合理治疗能获良好效果。但在恢复训练前必须制定妥善计划,纠正错误动作、姿势,以免再伤。老人肋骨疲劳骨折时,还应治疗慢性咳嗽。二、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 Kienbock 病,好发于 20 一 30 岁之青年人,此时骨髓已闭合,故不属于骨髓的慢性损伤,而是骨的慢性损伤。病因
5、月骨位于近排腕骨中心,活动度大,稳定性较差。其血供主要依靠挠腕关节囊表面小血管和腕骨间韧带内小血管。对腕部活动频繁者,尤其是某些手工业工人,风镐、振荡器操作者,长期对月骨产生振荡、撞击,使关节囊、韧带小血管损伤、闭塞,导致月骨缺血。而缺血的月骨骨内压力又增高,进一步使循环受阻,产生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1 缓慢起病,腕关节胀痛、乏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疼痛加重,腕部渐肿胀、活动受限而无法坚持原工作。2 体检,腕背轻度肿胀,月骨区有明显压痛,叩击第 3 掌骨头时,月骨区疼痛。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背伸最明显。3 . X 线片早期无异常,数月后可见月骨密度增加,表面不光滑,形态不规则。骨中心有囊状吸收。周围腕骨有骨质疏松(图 67 一 11 ) 。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早期发现月骨处有异常放射性浓聚。治疗1 早期可将腕关节固定在背伸 200 一 30 。位。固定时间,以定期 X 线或核素骨显像检查,直到月骨形态和血供恢复为止,通常需 1 年左右。过早去除固定物,病变易复发。2 月骨已完全坏死、变形者,可行月骨切除或人工假体植人术。若挠腕关节骨关节病已严重,应考虑挠腕关节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