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4609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附件 3: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文物名称 垓下遗址 所在地址 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居委会圩里自然村 申报单位 固镇县文物管理所 (公章)申报日期 二 00 九年十 月二十七 日2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名 称 垓下遗址时 代 新石器时代一汉代 类 别 古遗址所有权 国家所有 使用人 圩里自然村居民所在地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居委会圩里自然村海拔高程 20 米 经度 1173306.3 纬 度 331948.0保护级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 固镇县文物管理所简介垓下遗址俗称霸王城,位于固镇县城东 25 公里,濠城镇沱河南岸。为秦末楚汉战争垓下之战主战场所

2、在地,后又为西汉初年汉代洨国、洨县治所故地。霸王城遗址坐落于沱河边岗地,依地势而建, 为不规则四方城。四角皆呈弧形。城墙各边长度不等。西 墙 微弯,长约 448米,其中部被沱河旧道冲毁,其余三面均 为直线,长 度分别为北墙约340 米,南墙约 286 米,东墙约 404 米。遗址面积城垣内近 15 万平方米,护城河内面积约 20 万平方米。城墙高出四周 23 米左右。城 墙外 40 米外为霸王城护城河与沱河相通,保存部分宽约 10 米。遗址内南半部为居民住地,北半部为耕种地。 2007 年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省内外考古专业人员对垓下遗址进行考古试掘,发现 垓下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史前城址,

3、其考古 发现 的文化遗物最早可到大汶口文化晚期。该遗 址第一个鼎盛期为龙山文化早、中期。其文化遗物包括城垣、红烧 土和灰坑遗迹等,距今 约 46004300年。这是我国在淮河流域的一次重要考古发现,其价值十分重大。3文物名称 文物类别 保存现 状垓下遗址 古遗址 较好护城河 城址 较好城墙 城址 较好申 报对 象文 物构 成清 单4自然与人文环境垓下遗址地处淮北平原东南部,淮河中下游西北部。属东部季风气候亚暖温带温润气候。地势以自然坡自西向东南倾斜。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刘官庙刘堤西南的沱河固镇县濠城镇境内的南岸。沱河水从遗址的西南向北绕遗址西、北外围后直流向东。河水与护城河相通。雨水充沛,年平均降

4、水量为900 毫米。植被属暖温带润叶林带,自然植被主要是草甸类型。人工植被已占主导地位。土壤属棕壤土类。适于农业耕种。垓下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城址,也是刘邦与项羽的决战之地,遗址的周围分布早期至汉代文化遗迹,其上大大小小的土丘均为汉代墓葬。5文物本体状况1、 垓下遗址保存现状基本完好,大部分城垣外侧轮廓形状清晰。城址呈南北向不规划的长方形,高出周边 2-3 米左右的河边台地。城垣的东、西、南、北四段城垣上,现各有一个缺口。城墙与护城河及沱河的相对关系完整。东部和南部的护城河较完整。2、 农业耕作改变了城址内地形关系。使城址内土地呈由外向内倾斜的坡状。3、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晚期延续龙山早期)的城址被

5、后期城址叠压。该城址几次考古发掘就发现了红烧土、陶窑、排水沟、水井、夯土基址、道路、排房等遗迹,所发掘的遗迹均已回填保护。6历史沿革垓下遗址在新石器时代相继属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西周时期属青州徐国。东周时期属宋国、战国时期属楚国泗水郡。西汉(前 187 年)在此封洨国,六年(前 182 年)封吕后之侄吕产为洨侯,武帝政和元年(前 92)改洨国为洨县,封赵王刘彭祖之子刘周舍为洨夷侯。王莽篡位后改为育城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 25)复名洨县。 (公元 37 年)著名经济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曾任洨长,世称“许洨长”。南朝宋废洨县。北朝东魏武定元年(548)时,洨县故城已演称为濠城。民国 35 年(1

6、946)设乡,民国 37 年(1948)11 月解放后改为镇,1951 年复为乡。1958 年建人民公社。1965 年 7 月国务院批复成立固镇县,垓下由原属灵璧县划属固镇县。1984 年 1 月改为濠城乡、垓下乡。1999 年改为濠城镇至今,隶属固镇县。7价值评估垓下遗址是淮河流域一处重要的史前聚落文化遗址,也是安徽首次发现的史前城址,城址的最早年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延续龙山早期。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该遗址是迄今安徽省内也是淮河中下游地区唯一发现的一处内涵具有史前城垣的城址。勘探表明,垓下遗址规模大,文化堆积层较厚,城内功能分区排列有序根据几次发掘,其地层关系按时代早晚分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

7、化龙山文化)堆积(包括城址的修筑和使用期),汉代堆积(城址的再利用时期),宋代近代堆积和现代耕土。总之,垓下遗址既是我国楚汉相争历史演变的实物见证,也是我国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现史前城址之后,在淮河流域的又一个重要发现,是安徽省史前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在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具有多科学的重大价值。8相关研究情况李广宁:垓下古战场考察, 垓下沧桑1985 年第一辑政协固镇县文史研究委员会编。安徽省固镇县垓下遗址中国文物报2009 年 7 月 10 日第 174期,第四版9调查、考古、保护、展示工作(一)2007 年 2-3 年月份,由县财政拨出专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实行普探

8、。2007 年 3 月-6 月份,由县政府出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固镇县文管理所对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发掘面积 600 平方米。2008 年春季,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遗址的东城墙、北城门进行第二次发掘, 发掘面积 200 平方米。2008 年秋季,在春季发掘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300 平方米。2009 年 4 月-11 月份,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遗址西北角遗迹进行第四次发掘,发掘面积 400 平方米。(二)1985 年 7 月 19 日-22 日固镇县委、县政府邀请省市文物主管部门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学者在固镇县召开了垓下座谈会。1986 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垓下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9、位。2000 年 9 月 13 日-14 日固镇县委、县政府邀请了省来自北京和省、市文物、旅游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召开了“ 固镇县垓下遗址保护利用规划论证会“。2007 年,县政府委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研究所为垓下遗址制定了“ 垓下遗址“保护规划,并于 2008 年 5 月 13 日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10“四有”工作情况1、保护管理的历史1980 年由固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 年由安徽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 年 6 月由安徽省文物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999 年县政府成立古垓下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固政秘19995 号

10、)。1999 年濠城镇成立垓下遗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保护范围情况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会布了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保护范围:遗址西、北至沱河边,东、南城墙外 50 米。建控地带:遗址东南护城河外 200 米。3、保护标志的情况垓下遗址南门西边和西城墙边各建造了遗址标志,高 1.9 米 、宽 1.5 米。标志为大理石碑加混泥土基座,正面,上刻公布保护单位,中间刻遗址名称,下右刻年月日。背面刻遗址简介,保护范围。4、保护档案的情况垓下遗址自发现开始,县文物所十分注意搜集资料,并于1986 年正式建立档案。主要包括:遗址发现时间,省内外学者,专家对遗址的论证,发掘面积、时间,出土器物照片和发掘现场照片。发掘整理文献,各级政府对垓下遗址保护所做出的各项决定,及对遗址为重点保护单位的文号、日期,垓下遗址业余文物保护员的聘请和工作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