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一、需要掌握的内容1.土地利用的涵义2.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矿藏、景观和位置等。经济因素 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以人力、物力、财力形式表现的经济条件的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物质力量。经济上是否可行,决定了土地是否可持续利用。社会因素: 制度、人口、法规、政策、教育、技术乃至风俗和宗教。一个好的土地利用方案应该是:自然因素适宜,经济因素可行,社会因素容许。3土地合理利用的准则是否在土地利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否在土地利用中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4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是
2、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以最佳综合效益为目标,依据土地自然地理特点、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用地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5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控制协调组织监督6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分析土地利用问题明确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拟定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7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供求预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土地利用布局建设用地规划农用地规划未利用地开发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组织与实施8土地利用
3、规划体系按规划时限不同,长期规划:年限达 10 年以上中期规划:年限 510 年短期规划:年限小于 5 年,中期规划介于二者之间。按规划范围划分: 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乡(镇)级五个层次。按自然区域范围或经济管理区域范围进行不同层次的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性质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9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对区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整理、复垦、保护等进行统筹安排11编制土地利用
4、总体规划的主体:各级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层次体系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域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其中全国、省级、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宏观控制性规划,根据对土
5、地利用加强宏观管理的要求,重点在于强化规划指标控制和政策指南;县、乡级规划是实施性、管理性规划,重点是把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土地空间上,即划定土地用途区、编定土地用途。各层次之间,可以根据需要,按自然区划或经济区域,进行跨省、跨市县、跨乡(镇)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确定对全国有指导意义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方针政策及目标和措施;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根据全国的生产力总体布局与用地需求,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区;提出各省(市、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和指令性指标,对跨省(市、区)的重要工程项目用地进行
6、布局,并确定用地规模;拟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政策措施。(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本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的问题,确定全省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根据全省土地利用目标和各地区(市)土地资源特点,提出各地区(市)的土地利用方向和目标;根据全省的生产力总体布局与用地需求,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区。对各种用地、生产基地及跨地区(市)的基础设施工程用地进行布局,提出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调整指标及省内重要基础工程和重要工矿项目用地规模;解决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不能考虑的地市与地市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制定实施规划的
7、有关政策和措施。(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土地资特点及土地利用的问题提出本地区土地利用的方针;根据本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目标;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各县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各县土地利用方向;确定区内中心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工程、重要工矿项目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协调地区内县与县之间的土地利用,解决县与县所不能考虑的土地利用问题。制定实施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县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合理调整
8、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制定全县各类用地指标,确定分阶段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护任务;划定土地利用区,确定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安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将全县土地利用指标落实到乡(镇);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基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作为一个规划层次,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单独进行编制,但最好能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本乡(镇)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乡(镇)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向;具体确定并落实县级规划
9、所确定的各类土地利用区;编定各土地利用区的使用用途,具体落实每块土地的规划用途;阐明落实上级规划指标和各类土地利用区的途径、措施。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6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以下特性:针对性、局部性、实用性、选择性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或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直接对某一地段或某一
10、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及其配套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深入和细化。A. 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地方政府为规范和控制土地使用者的微观土地利用行为而编制的规划,它详细规定了各类土地的使用范围、使用界线、使用强度、利用要求、限制条件等。B. 开发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则是为了指导某一地段、地块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如何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具体规划。17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重要性18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衡量标准各规划项目是否落实到地、到位。各类用地变更的界线、位置、用途、面积是否符合规划。土地利用、保护、整治措施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土地资金投入是否按规划进度完成。土
11、地利用规划实施后是否取得显著效益。19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途径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与管理。建立实施规划的领导责任制。实行规划公告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用地的规划审查制度。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城市和村镇规划审核。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审查制度。强化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制定有利于规划实施的经济政策强化土地利用立法和监察管理20土地利用计划的概念及编制意义21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程序:上报计划建议数 下达计划指标 上报计划修正数22.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检查建立巡回执法检查制度建立违法案件举报受理制度建立查处案件报告备案制度建立案件分级查处制度建立纠正行政违法、不当行为制度建立违法
12、案件统计报表制度建立执行检查报告制度二、 重点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与修编评审:由上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规划成果评审小组,对各项成果进行检查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送上级部门审批。报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权的机关分别为: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修编: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土地用途” 。2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的任务通过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计划指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和速度,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研究制定用地计划的政策措施,保证计划顺利实施。3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农用地转用计划、耕地保有量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等。这些内容主要由下述指标体系构成: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其中重点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