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形象英语学号:杨莉莉ABSTRACT William Shakespeare, the most remarkable playwright and a poet of England in the period of the Renaissance in European,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humanitarianism,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modern European literature. Being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writers, he was
2、 recognized as the pinnacle of English Renaissance. In his works, Hamlet, one of the four tragedies, is considered the summit of Shakespeares art. Many characters were created by Shakespeare with unique creative technique in writing. These characters were alive with the unique personality, particula
3、rly in Hamlet, the image of Hamlet; the Prince of Denmark is most well-known. Hamlet is a prince with humanistic ideas. He has “The courtiers, soldiers, scholars eye tongue, sword,” he is “Th expectancy and rose of the fair state, The glass of fashion and the mould of form,” However, he was dithery
4、and delayed. His melancholy is the reason that makes the image has a monumental artistic charm. In this paper, the main target i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 of Hamlet. Through the overview of the plot of Hamlet, the main characters of Hamlet in Hamlet were shown-melancholy and delay have analyzed. Key
5、 words: Hamlet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MelancholyDelay摘要威廉莎士比亚是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被公认为英国文艺复兴的顶峰,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被认为是其巅峰之作。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塑造了一个有一个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独具个性,尤其以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最为著名。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人文主义思想的王子,他有“骑士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他是“国家所瞩望的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
6、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但在他的性格中却有着犹豫不定,延宕的一面。但正是因为他的忧郁延宕才使得这一形象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是对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浅析:通过,概述哈姆雷特主要的故事情节,分析出哈姆雷特在哈姆雷特中呈现的主要性格忧郁,延宕的性格特征。关键词: 哈姆雷特 性格浅析 忧郁 延宕自从哈姆雷特这部伟大悲剧问世以来,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就哈姆雷特的性格问题倾注笔墨,就其量来说,可谓汗牛充栋。A莱温在他1936年出版的书目索引中,提出与哈剧有关的专著和论文就有2167种。近几十年来,这种趋势有增无减。而谈论的中心大多是哈姆雷特为什么在复仇过程中总是踌躇,或者一再延宕,
7、其根由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十八世纪德国伟大作家歌德,他在1796年借人物的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莎士比亚要描写: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1戏剧的情节告诉我们,哈姆雷特不是一个没有行动能力的人,他一怒之下一剑刺穿挂毯后面的窃听者波洛涅斯;他还在预谋甚至使用诡计的情况下,让设计谋害他的朝臣去送死,其行动是果断的甚至是富有智慧的。哈姆雷特不是一个理想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之所以如此,源于他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十九世纪后期德国批评家卡尔魏尔德尔,在1875年发表断言:“哈姆雷特的踌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麦王子的软弱性上,而是客观情势妨碍了实现复仇的计划。”2我认为魏尔
8、德尔也仅仅看到了事物的一方面,我们承认,客观情势是哈姆雷特一再延宕的重要原因,但不完全是。哈剧中第一幕第二场哈姆雷特痛苦地喊出“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3那段话,说明一出场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就已经发生危机,这一理论已为大多数研究者承认,但如果把他说成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就很难讲得通。诚然,我们批判和继承的结果是什么呢?可以说,王子的忧郁性格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首先,他复仇的对象是一个国王,又由于他单枪匹马,客观的情势注定使他在复仇的道路上忧郁踌躇;其次,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发生危机,并同旧的封建意识、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教观念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最终是后者在哈姆雷特身上占了主导支配地
9、位,在复仇过程中,他表现了一种浓厚的封建意识和宗教神学思想,并受中世纪荣誉精神的支配,造成他复仇一再延宕。下面,笔者将从预设、潜在、呈现三个方面对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延宕的独特行为,所具有的期待视界对文坛的价值,进行剖析。(一)莎士比亚在哈剧中预先确定的读者期待视界。莎士比亚深刻了解他所处的“黑铁时代”,它压制戏剧和其他娱乐的新禁欲主义抬头,人与人之间金钱利害关系猖獗,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社会动荡,百姓中沸腾着铤而走险的情绪,宛如空中好像聚起了愁苦的阴云,普遍的幻灭情绪更激起了强烈的愤懑和忧郁、心情压抑,甚至忧郁症竟然成了风气。从而,文学戏剧中出现了疯癫的情节,大量讽刺作品成了表现愤恨不满和悲观
10、情绪的工具。如和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诗人邓恩在长诗里就有以下诗句:“最崇高的部分,人,首当其冲/比禽兽与植物更蒙受了天罚的诅咒/这样世界从第一小时就腐烂/黄昏成了白日的开端它(指世界)全部崩溃了,一切和谐不见了/一切正当的供应不见了/帝王、臣民、父亲、儿子都是被忘记了的事物”4复仇剧重新兴起,其中愤世嫉俗的人物与讽刺剧里的不满分子互相呼应。随着当时常见的鞭挞贪欲、淫荡和权势欲等主题的影响,也出现了对死亡和更多的宗教迷信。这些都反映出人们的希望落空和现实黑暗日益暴露的影响。韦勒克与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中曾说到:“倘若今天我们可以会见莎士比亚,他谈创作哈姆雷特的意图就可能使我们大失所望。我们仍然
11、可以有理由坚持在哈姆雷特中不断发现新意(而不是创造新意),这些新意就很可能大大超过莎士比亚原先的创作意图。”5所以,一部作品的价值能够长久不衰,创作背景则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哈剧所产生的历史背景。由于莎士比亚深深了解他所处的时代,所以他清楚什么能够吸引观众:忧郁症成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因此,当哈姆雷特一出场,这个穿着黑衣服的、郁结着心事、满口“生存还是毁灭”的王子一下子切合了当时观众的期待视界。哈姆雷特为了复仇装疯卖傻,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愤世嫉俗,甚至是厌世情绪,无不和时代息息相关。特别是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祈祷时的踌躇,错过了复仇的良机,表现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正是莎士比亚为人物预先确定的社会
12、观念与道德规范,恰恰切合了当时人们的期待视界。(二)哈剧中所潜在意境的读者期待视界。哈剧之所以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所具有潜在的读者期待视界。弗洛伊德结合剧情指出:“哈姆雷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对杀死他父亲、篡夺王位并娶了他母亲的人进行报复,这个人向他展示了他自己童年时代被压抑的愿望的实现。这样在他心里驱使他复仇的敌意,就被自我谴责和良心的顾虑所替代,它们告诉他,他实在并不比他惩罚的罪犯好多少。”弗洛伊德往往借助文学论证自己的学说,也时时把自己的学说尝试着应用于文学,这样,使文学对自身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哈姆雷特的延宕与行动之间如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哈姆雷特的性格就必然是不统一的。从
13、哈姆雷特的独白看,哈姆雷特尽管下定复仇的决心之时,也没忘记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他的内心深处还在不断地询问生命意义何在的问题。他说:可是究竟是由于/禽兽的健忘呢,还是因为把后果/考虑得过分周密,想来想去,/只落得一分世故,三分懦怯/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一天天过下去/只管在口里嚷这件事一定要做,/而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办法/叫我动手啊。”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所以,哈姆雷特在复仇的道路上一再延宕、踌躇,即使最后杀死了克劳狄斯,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所谓哈姆雷特性格之谜“司芬克斯”,不是由此昭然若揭了吗?他的那种神秘和不易理解,不正是这种潜意识的冲动和渲泻吗?所以读者和王子同呼吸,共命运,一同忧
14、郁,一同踌躇,一同延宕;而哈剧是属于一切时代的。难怪安那托尔法朗士指出:“你是属于一切时代,一切国家的。三个世纪以来,你没有变老一小时。你的心灵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是一般年纪,我们共同生活着,哈姆雷特王子,你就是我们整个悲苦宇宙中的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这部剧作直到现在仍然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的原因所在。(三)哈剧中所呈现出来的永恒的期待视界。一部文学作品在文学史的进程中是不朽的,还是速朽的,作家自己是无法预料的,这是由接受者决定的,而读者的接受离不开文学本身,作品本身必须蕴含着永恒的读者期待视界。哈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夺王位,这是为文明社会所禁忌的,是一桩罪恶。哈姆雷特作为被谋杀者的儿子,向谋杀
15、者复仇就有着永恒的正义性。这正符合文明社会观众的期待视界。特别是当代观众并不关心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还是一个封建王子,人们只关心复仇的成败。莫运平在哈姆雷特:现代化进程的祭品一文中指出:“有学者指出,如果在第一幕哈姆雷特王子就干掉了克劳狄斯的话,哈姆雷特一剧也就该闭幕了。也就是说,哈姆雷特的延宕在剧中并非是可有可无的,或不是哈姆雷特可以选择的。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9 而在哈姆雷特复仇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情势和主观因素,造成他错失良机,一再延宕。其实,这是和复仇悲剧的样式和自身创作规律分不开的,假如在克劳狄斯祈祷时把他杀死,那就没有哈剧的今天。这就是说悲剧样式的自
16、身具备了永恒的条件。弗洛伊德指出:“观众是一个经历不多的人,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可怜的人,对他来说,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会发生,他不得不长期沉沦,或者无所适从,他的野心却让他处于世界性的中心,他渴望成为一个英雄。而剧作家和演员通过他以英雄自居而帮助他实现了这一愿望。”10同观众相当清楚地知道,要想成为英雄,不经历痛苦、灾难和强烈的恐怖是做不到的。根据朱光潜分析:“悲剧英雄往往超出于一般人之上,他们都是按巨人的尺寸塑造出来的。”11哈剧的超自然气氛,如鬼魂一场,就给悲剧主角的头上闪烁着一道神秘的光芒悲剧之谜。哈姆雷特单枪匹马进行复仇,预示了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也为他成为英雄提供了必要前提,这自然也有哈姆雷
17、特被中世纪荣誉驱使的因素。人都是自尊的,每一个观众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克服困难,这也是一种快乐。但在通往英雄的道路上,人物性格呈现的则是忧郁的,在这种特殊情势下,人们喜欢忧郁正像喜欢快乐一样,这是必然的!综合上述三点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无论是从哈剧所产生的历史背景考察,还是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或者运用悲剧心理学进行分析,或是从读者的期待视界出发,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都符合了观众和读者的期待视界,由此可见,这一性格的形成,读者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如果说这一性格是莎士比亚的创造,不如说是读者的创造。也只有这样,对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论述才是全面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真理是永
18、远没有穷尽的,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样的道理了。哈姆雷特悲剧之谜是永远没有穷尽的,相信哈剧还会激发出更多的思想灵感。这里所谓的“全面”也只是本文的偏执之词,我不过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也许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以此来求教老师!参考文献:1.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歌德2.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讲稿 卡尔魏尔德尔3.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4.第一周年纪念里 邓恩5.文学理论 韦勒克、沃伦 海三联书店 1984年6.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3月7 、9哈姆雷特:现代化进程的祭品 莫运平8论哈姆雷特 安那托尔法朗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6月
19、10.剧中的精神变态人物 弗洛伊德 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6月11.悲剧心理学朱光潜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年7月12: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著 卞之琳等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3:西方正典哈罗德布卢姆著 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6月,第33页14哈姆雷特的问题张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5周安华主编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3董键、马俊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17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著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18 第五幕第二场M.莎土比亚全集五.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19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 莎土比亚全集五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