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53551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 广西梧州市西环小学 覃凤兰内容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关键词:感受 生活化 情境 创新 实践正文:数

2、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

3、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我是这样引入的: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的教学楼和本市较有明的建筑物录像,如:恒业国泰大楼、市政府大楼、宝石大厦、神冠豪都等。让学生观看后,我就问:看了这段录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生1:梧州的变化真大呀,我们要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好我们的家乡。生2:我还想知道神冠豪都有多高?我就问:用什么方法能测得神冠豪都的大概高度呢?有的学生提出用绳子测量,马上就有人反对说:爬到神冠豪都顶上去测量,实在是太危险了;也有人提出:用估计或其它的方法。这时我就说:同学们提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还可以学习一种新的

4、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用比例来解(板书课题)。这样用学生生活实例引入问题,很自然,也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索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例如:我教学

5、成反比例的量找规律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说因为工作总量一定,每小时做的工作越多,所用的时间越少,例如要种8棵树,如果每小时种1棵,要8小时:每小时种4棵,只要2小时;如果每小时种8棵呢,只要1小时就够了。通过这种实例,学生很快理解了成反比例的量的规律。又如:学了“小数加减法”以后,我让学生带1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提问:“可以买到哪两样东西?最多能买几件物品?买哪些买不到的?”(用计算说明)这样,学生就会运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去处理给定的数据,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再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

6、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又如:我在复式统计图的教学,为了创设情境,引起统计的兴趣。因为学生对“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比例题更为熟悉,更有亲切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因此本节课本我以你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为调查数据,然后选择其中的5种水果“西瓜”、“香蕉”、“桔子”、“梨”、“葡萄”作为调查项目填写在统计表中。再合作探索,探究制

7、作方法。学生在收集好数据,并用统计表记录之后,我就设问:以上数据,除了制成统计表,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比较好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要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欲望。然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图例,初步明确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最后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掌握了制作复式折线图的方法与步骤。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

8、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1在情境中应用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后,我组织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摊物业管理费的问题。首先,教师谈话,创设情境:“去年张鸿、王伟和陈勇共租了一套房子,共有三房一厅,他们三家每户住一间卧室。可是三家对物业管理费怎样分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帮助设计一种合理的分摊方案,好吗?”交纳物业管理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熟悉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设计出多种分摊方案,有

9、的认为,人口多的家庭使用共用设施多,产生的垃圾也多,应该按人口数来分摊管理费;有的认为按照面积来分摊管理费,公用面积也要按人口数分摊到每个家庭,这样更公平合理。学生处在情境的活动中,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2在实践中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大课堂观念。使数学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贯彻这一要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时,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等例题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本班学生的出勤率、工厂产

10、品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树木的成活率等等,并深入到社会上是怎样应用的。上课了,一张张小纸记录学生搜集的信息、调查的结果。有的学生甚至拿来一把粘着土的黄豆种子,其中有发芽的有不能发芽的。面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学生享受着自己调查的乐趣,一张张小脸喜滋滋的。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的采购员,为农场买种子,你准备买什么样的种子?”(爱发芽的,价钱便宜的。)“如果是同样价钱,但不知哪个爱发芽怎么办?”(实验)“怎么实验呢?”我把探索的路子让给了学生,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直接切入到本课知识的重点。在搜集信息中,学生了解的是社会,深入的是生活实践

11、,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明显提高,求百分率这个知识重点,在学生头脑中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又如,在学习“统计图”后,我安排了“交通中的数学问题”小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到下三云路口调查统计非机动车辆违规情况,然后完成:将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下三云路口非机动车辆违规行车情况统计图”;将调查分析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再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

12、都相等”。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

1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实践充分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