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坛稿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技巧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商德娇一、现状分析(一)现状调查情况随着城市格局及居住人口结构的变迁,农村学校生源杂差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教师普遍反映农村学生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为此,我走访了我镇两间完全小学、四所村级小学共15位语文教师,走访了12位学生家长,并对邓坊中心小学四年级5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学生一般比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重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
2、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二)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学生方面(1)心理障碍当学生站起来面对众人时,就有两种担忧,一是怕自己心中的形象不能为他人所肯定;二是怕自己表现出与形象相反的形象来。因而学生当众作口头表达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不安。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畏惧感,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零碎语、口头禅增多,断断续续,语不成句,语序颠倒等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主要是由于学生缺少语言实践,自信不足造成的。另外有些
3、学生性格内向,只愿作听众。(2)阅读量小说话时,言语运动区首先产生思维活动,从大脑储存的语言信息里找出适合的词语,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内部言语,然后发出信号,通过言语运动神经传达给发音器官,发生振动气流,成为有声言语,传给听话者。广积才能薄发,人非生而知之,没有“进”也就没有“出”;没有积累,也就没有倾吐;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远远不够。2、教师方面(1)提问方式不当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把小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片面理解成为对语言的分析研究。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
4、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过简单都会影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2)对学生的全面提高考虑不够小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可目前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虑,有的课虽然很“热闹”,但仔细一看,仅是一些尖子学生做了一番说话表演,而大部分学生仅充当了回观众。试问,这样教学又怎会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浓郁的兴趣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的“润滑剂”,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愿望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
5、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老套,就难以让学生迅速产生说话动机。3、其他因素农村里缺少用普通话说话的环境,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学生的听力、记忆力等也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总之,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有许多。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二、训练实践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特征,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按年级段由低到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如下
6、对策:(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心理障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彻底消除这方面的障碍,须作长远的工作,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走入学生心灵,与学生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不愿说到愿意说。 1、古人云:“减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形”、“意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只有与学生真诚相待,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每个教师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课时一旦发怒,说话语气严厉,声音响亮,带有责备不满之意,那么学生则被吓得不敢说话了。可见,教师上课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学生表达的欲望。为此,在课上,教师要常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温柔委婉的语气、鼓励性评价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
7、、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面前的老师是可亲近的,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想说的说出来。2、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教师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
8、二)抓活动,促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听说能力的提高。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
9、的过程及其内容。2、在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1)、利用插图,创设情景。小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插图来设计口语训练,如飞机遇险的时候,可问学生小孩子跟谁在一起?他们怎么遇险的?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周总理关心别人的?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中课文所没有叙述的其他人,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情景。实物演示以观察实物为途径,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到一个建筑物,小到一个文具,都可作为言语交际表达的对象
10、。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需要使用直观教具,选择适当的时机拿出来演示,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引导学生注意事物与现象最本质的特征等。但在创设情景中,实物是辅助的,还要依靠教师的言语、热情,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情景。如:让学生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带来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情景进行言语交际训练。由于所介绍的是学生自己最熟悉、最喜爱的物品,因此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并在老师指导下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实物演示创设情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利用课文补白,创设情景。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由于篇幅限制和作者布局的需要,有的在
11、细节处有省略,有的在结尾处言虽尽而意未完,这些都为学生的口语表达留下了广泛的说话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的补白训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3、在操作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能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中,更应注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以强化训练效果。在小兔运南瓜一课中,让学生运大南瓜等实物,一边运,一边说,或其他学生一边看一边说;在我爱画画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再向其他同学夸一夸自己的画。4、在课余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家庭是学生的第
12、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则是孩子生命中的另一部分。鲁迅曾经说过:“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达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3页)。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班级、路上听到、看到的新鲜事),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交谈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是
13、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家长本人更应当善于倾听并有良好的习惯。二是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布置家庭作业“打电话”(模拟):让孩子和妈妈“打”电话,爸爸做评委;让孩子和爸爸“打”电话,妈妈做评委;让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孩子做评委。模拟家里有客人的场景,提供孩子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达,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性格开朗,语言流畅,有自己的见解。(三)强化语文实践,多形式提高口语交际综合能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