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谋社会管理之策 筑和谐稳定之基连山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管理社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应对新形势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连山区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对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结合实际提出了抓重点、创亮点、固强点、补弱点、扫盲点、树试点一系列有效方法。为连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抓重点,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建立三调联动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一)搭建基层三调联动工作平台。认真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选
2、树兴工街、站前街等一批标准化示范点,规范了全区综治工作中心标准,综治工作中心建成率和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100%和80%以上。(二)加强基层三调联动保障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矛盾排查化解年活动实施方案、三调联动操作规程、三调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等。各乡镇、街道全部配齐政法副书记、综治专干及矛盾调解员,村、社区设立专兼职调解员,构建了综治牵头,信访、司法、维稳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开展年度培训,提升调解人员素质。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三)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三调联动。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确定调处第一责任人,直至案结事了。运用三调互补机制,采取三调各方共同接待上访、共同研究
3、调处方法、共同做化解工作,使三调工作更具权威性,确保了案件的化解质量。采取主动出击、超前化解的模式,深入基层现场解决问题,变上访为下调,变接访为现场调处,变一方调处为三调联动,使大多数矛盾纠纷在形成之际、激化之前得到妥善化解。年初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2530件,联合调处2480件,调处率达98%,调处成功2454件,调处成功率达97%,预防民转刑案件48起。(四)积极构建完善的信访督查机制。年初,在全区信访稳定工作会议上,区委主要领导与18家乡镇街道签订了信访责任状,把信访稳定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强化了“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要求。区委政法委制定出台了连山区2012年信访稳定工作实
4、施意见,明确了各单位在接访、下访、领访等15个具体工作方面的指导意见,使各单位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有章可循。并且每位区级领导根据职能至少包一件信访积案,牵头组织协调会,研究案情,拟定化解方案,直至案结事了。同时成立了信访稳定督查室,专门对领导包案情况和各单位信访案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定期发布督查动态。截止5月末,区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53案、155人次。上级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3%,有效地减少了信访积案的存量。创亮点,构建流动人口服务新模式。近年来,随着连山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特别是东城地区新开发小区相继建成,大量动迁农民和各类性质的购房者成为本地居民。由于社会管理滞
5、后导致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为此,连山区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成立了连山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增加事业编制两名,负责协调、指导全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同时深入街道、社区、村多次展开调研,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口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先后形成了关于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口管理现状、关于规范、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口管理的建议。将本地区人口分为常住、居住和暂住三类形式进行管理服务,出台相关政策,对凡持有居住证的居民,在子女就学、计生、劳动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当地居民相同的政策。力求实现了户籍、治安和行政管理一体化,确保了社会管理实现全覆盖。固强点,塑造专业化巡防队伍新形象。经
6、过几年的精心打造,目前连山区已有夜间巡防、社区协管员、学校保安等多支专业化防范队伍,为打击犯罪、预防犯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保持专业巡防队伍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一是强化队伍建设。采取专业培训和以会代训等方式,强化巡防队伍的业务培训,提升战斗力。二是加大保障力度。为了塑造专业队伍形象,今年又拿出8万多元配备了夏季服装。三是落实奖惩措施。为了充分调动巡防战线的广大公安干警和巡防队员的积极性,区里每年都拿出10多万元对巡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有突出贡献的巡防员给予表彰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巡防员的工作积极性。补弱点,打造城乡结合部治安防范新格局。连山区综治办针对全区商业网点
7、多、矿山企业多、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多这一复杂的社会形势,近年来精心编织和构筑“三线、四点、五张网”的全天候、全覆盖、多角度、立体式的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做到线上控得住、点上守得严、面上管得好,从而使广大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构筑三条巡逻线。一是夜间巡防线。几年来,区里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购置巡防车辆178台,招录202名协警,从公益岗位选拔380名巡防员,组建了专职夜间巡防队,以城区重点部位及大街小巷和楼群院落为主阵地,进行巡逻防控,有力地震慑了犯罪活动。二是白天步巡线。在重点案件频发区域、偏僻楼群、人员密集场所采取徒步、蹲坑守候的巡逻方式,把防控触角延伸到大街小巷。三是城乡结合部地区巡逻线
8、。区里共充实和配备巡防人员80余人,完善专业化巡逻防控制度,实现城乡结合部地区治安防控同城区的无缝对接。确定四个防范中心点。一是流动人口服务点。目前全区流动人口采集员已达到140人,以社区警务室为中心,负责辖区房屋、人口的登记、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幼儿园、学校安保点。城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由区里统一配备保安人员,每校最少配备4人,同时配齐服装和防范工具。三是企业警务点。在兴达集团开展综治进民企试点的基础上,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和有效办法,驻区中省直大企业、300人以上民营企业都成立了综治办公室,完善相关职能和制度,设立警务点,实现了企业安全防范到位,各种事故减少,周边环境改善的目标。
9、四是社区矫正点。从去年8月开始,各乡镇街道相继成立了矫正办公室,并选配专职工作人员29名,培育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区志愿者人数已近300人。此外,按照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犯罪类型和风险等级,逐人制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目前解除矫正的人员中没有一人重新违法犯罪。控制点的确立,有效地挤压了犯罪活动空间。今年前9个月,全区“两抢一盗”及街头抢劫、诈骗等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0%、50%和19%。编织五张网。一是社区防范网。根据辖区治安状况,建立以社区民警为主力,以专兼职治安员为骨干的防范网络,所有人员全部佩戴治安袖标上岗。每个社区专兼职治安员不少于20人,起到了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10、的作用。去年以来,全区85%的社区实现零发案。二是乡村防范网。按照城区治安防范模式,针对农村实际,试行在农村中心镇组建乡镇治安巡防队、消防队、治安抢险突击队等各种形式治安巡防组织。每个自然屯根据辖区范围和人口数量设立治安信息员,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是义务防范网。动员辖区内有爱心、有责任感、身体素质好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充实到联防联治工作中来,组建各种形式的“红袖标”巡防队、“邻里守望”安全网等群防群治队伍。到目前,全区义务巡防员已达800余人。四是视频监控网。目前,在全区企业、银行、大型商场、重点物业仓库等要害部位,学校、敬老院等容易被不法分子侵害的部位及易发案部位、
11、繁华街面安装18000个监控探头,做到了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监控。五是重点场所管控网。各派出所全部安装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将辖区内的宾馆、旅店、洗浴等场所全部纳入微机实名制管理。实施以来,已先后有5名网上逃犯落网。扫盲点,开启综治进“两新组织”新起点。连山区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各类经济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协同作用,共同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一是分类指导。对驻区中省直大企业和500人以上民营企业、银行、保险等较大规模企事业单位由区综治办直接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把他们纳入综治的指导、考核和管理范畴。同时指导各乡镇街道与辖区内3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签订责任状,在企业内部设立综治联络员。二是拓
12、宽领域。分别选择杨郊乡、化机街道两个层面进行综治进企业工作试点,探索服务企业的有效方法、手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创建街企共建格局。针对中省直大企业如何创新社会管理、街企共建等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形成了综治部门积极服务企业、企业对辖区街道治安防范提供一定的资金、人力支持的社会化管理新格局。树试点,实施便民服务新举措。建立三位一体便民工程,强化对困难群体的服务功能。(一)全力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局,投资100万元完善办公场所、配置办公设备,落实配备了18个工作人员编制,确保新农保工作高效起步。目前,全区参保人数已达8.7万人,参保率达80%,登记率达
13、100%。(二)开辟困难群体就业绿色通道。将解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就业做为重点,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宣传日、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到8月底,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5998人。取缔营运三轮车后,将有上岗意愿、符合条件的394名三轮车业主全部分配到公益性岗位。(三)组建齐抓共管的横向救助网络。建立妇女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家庭暴力投诉站,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开通了297个妇女维权热线,为困难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心理、医疗救助。区总工会设立困难职工扶贫超市和扶贫医院,每月为每户困难职工发放困难救济金60元。开辟困难职工就医通道,积极解决困难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建
14、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去年四月份,钢屯镇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创新服务理念,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农民服务中心”,将过去相对分散的服务项目集中在一起,为广大农民提供7大类20余项的“一站式”服务项目,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了使钢屯镇的经验做法在全区加以推广,区综治办及时组织全区街道政法书记、综治专干及部分社区主任参加的现场会,参观学习了钢屯镇“一站式”服务窗口创建经验做法,以典型引路的方式,在全区加以推广。目前第一批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建设初具雏形,“一站式”服务窗口的建立,预示着我区为民服务工作的全面展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