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竞争力分析(1).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47526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竞争力分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竞争力分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竞争力分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竞争力分析(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竞争力分析(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与日、美、英、德四国的比较吴学花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济南 山东 250005)内容摘要 文章从创造增加值能力、出口能力、贸易平衡状况三个方面考察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并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四国进行对比,发现虽然近年来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创造增加值的能力与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出口占服务业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0%左右,出口能力没有明显上升;贸易平衡方面呈现持续扩大的逆差状态。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美、日、英、德等发达国家表现出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国际竞争力 出口能力 贸易平衡 Abstr

2、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for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value-added ability , the exporting ability and the balance of producer service account. The data of USA, Japan, UK and Germany i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Korea producer s

3、ervice industry. The conclusion i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still weak compared to advanced countries. Key words: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value-added ability, the exporting ability一、引言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

4、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ProducerServices)的概念。生产性服务又称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成为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格鲁伯和沃克(1989)认为“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这一途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日益专业化与迂回生产表现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Katouzian (1970)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扩大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作用。Markusen (1989)和Marrewijk (1997)也

5、将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与专业化分工和贸易结合起来,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增长的机理。Esvaran和Kotwal(2002)得出了生产性服务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的结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种具有典型知识密集型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和投资的重点,产值和就业人口激增,成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OECD(2000)的研究表明,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为主要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从1987年以来基本上稳居各服务行业之首,并且保持了超过其它服务业部门的高增长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亚太地区的生产性

6、服务业也开始发展起来。本文以韩国为例,探讨其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的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变化。一般来说,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于国际市场。把国际竞争视同为直接的国际市场竞争,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其产品的能力”(Orlowski,1982),即保持贸易顺差或贸易平衡的能力。另一类立足于国内经济。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二、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980年代以前,制造业是韩国的重点发展产业,也是引进外资和政府投资的重点,而针对服务业的政府政策支持很少。在1990年代之前,在韩国服务业内部结

7、构中,生产性服务业并不占优势,批发、零售、餐饮和旅店等服务业的增加值位居第三产业之首。之后,韩国政府开始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上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以及对外资的开放,生产性服务业才真正开始发展。文章将从国内和国际角度,来探讨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立足于国内经济,考察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其次立足于国际市场,探讨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其生产性服务产品的能力和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贸易平衡情况。从而揭示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一)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创造增加值能力分析以2000年价格计算,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通信、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教育科研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从

8、1995年的230640.2亿韩元增加到2004年的376530.9亿韩元,10年间增长41%1 郭怀英.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08(2).。根据韩国工商协会对3.4万多家物流、IT、咨询、广告、设计、人才调配、设备租凭等领域商业服务企业进行的调查,商业服务企业的销售额由2001年的44万亿韩元,增长到2005年的74万亿韩元,5年内增长了68.2%。20002005年金融保险、邮政通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商务支持服务的价值量年增长率分别为6.4%、8.5%、7.7%、5.9%、18.4%、8.8%和8.6%。资料来源:

9、OECD STAN database图1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地位的变化在大多数国家中,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相对高的潜力。尤其是其增加值比例正稳步地提高。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符合这种规律,在韩国,生产性服务业正经历着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图1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了1990年以来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情况。1990年以来,韩国生产性服务业保持了快于国民经济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图形上体现出来的两条曲线趋势都是呈现上升状态的。尽管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例正稳步地增长,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表

10、现出较低的数字比例(见表2)。文章选取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几个分布于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发达国家,将它们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数据与韩国进行对比,进而得出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处的水平和存在的差距。在1990年代前期,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37%,而同期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都超过了20%,尤其是美国,该比例超过了30%,达到31.53%。到2003年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4.56%,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所拉近,但是差距仍然存在,当年日本的比例为29.31%,超过韩国4.75个百分点,美国、英国和德国则分别比韩国高出10.65、8.76和8.65个

11、百分点。1990年代前期,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与发达国家间虽有差距,但是差距相对较小,分别低于日本、美国、英国和韩国2.52、6.26、2.81和6.94个百分点。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到2003年该差距进一步缩小,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服务业总增加值的42.92%,该比例超出了日本0.18个百分点,只比美国低2.51个百分点。 表1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地位与部分发达国家对比 单位:%1990-1994平均1995-1999平均2000200120022003韩国A(1)18.3722.1522.4823.3524.8224.56B(2)36.2841.541.3241.484

12、3.242.92日本A23.6626.1327.6228.6429.0629.31B38.8039.9141.4442.1742.3342.74美国A31.5333.2534.8335.3935.2335.15B42.5444.3546.0246.0845.4445.43英国A26.0628.0930.1830.8432.5333.26B39.0940.6742.0642.443.8644.32德国A29.9531.132.4932.1432.4433.15B43.2243.5344.844.3644.5345.04资料来源:OECD STAN database注释:(1)A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增

13、加值占GDP比重;(2)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上述分析表明,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十余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创造增加值的能力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GDP中的地位有待提高。这种差距也预示着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二)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能力分析1990年代以来,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占服务业出口的比重上下浮动范围较小, 1990到1999年,比重有所上升,从19901994年的平均31%上升到19951999年的平均33.4%。但是2000年以后,多数年份该比重一直低于30%,只有2005年又达到31%。整体上近十几年来,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

14、服务业中出口比重一直维持在30%左右。该比重相对于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见图2)。在19901994年,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平均比重分别为30.8%、35.5%和31%,与韩国差别还比较小,美国甚至要低于韩国的比重,但是之后三国表现出与韩国不同的发展态势,到2005年三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比重分别上升了16.3、12.0和16.2个百分点,比重都超过了47%,生产性服务出口规模接近总的服务出口的一半,而韩国仍然滞留在1990年代初期的水平。图2中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的曲线都在韩国之上,尤其是英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一直具有较强的出口能力,在1990年代初期便达到

15、日本、美国和德国在2005年的水平,出口占服务业出口的比重高达47%,到2005年更是上涨到65%的高水平。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从出口能力角度体现出较弱的国际竞争力。资料来源: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图2 韩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比重比较(三)韩国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平衡能力分析近年来,韩国的出口总额一直持续增长,但是由于服务贸易中逆差的不断扩大,助长了经常项目也出现逆差。而根据调查发现,韩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扩大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项目逆差的长期延续;二是生产性服务项目逆差的迅速增加。表2中

16、的数据表明,自2000年以来,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贸易逆差由55.42亿美元上涨到2006年的87.59亿美元,2006年生产性服务业贸易逆差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46.68%。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一直呈顺差状态,但是通信业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则呈现持续的逆差。如2005年,通信行业的逆差为2.67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逆差约3亿美元,专利权使用费和特需费一项的贸易逆差更是高达26亿美元。这一方面说明韩国注重通过引进技术和知识来加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说明韩国在自我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巨大改进空间,对外的技术依赖性很强。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表明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17、有待提升。表2 韩国服务项目平衡状况 单位:亿美元项 目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服务业-28.48-38.72-81.98-74.24-80.46-130.92-187.63旅游服务-2.98-12.33-45.29-47.45-62.81-96.54-129.18生产性服务-55.42-52.74-60.89-68.36-73.10-79.32-87.59通信-2.35-3.44-3.08-3.52-1.90-2.67-3.12 金融保险4.361.360.922.416.3411.8813.98 房地产及其他-57.43-50.66-58.74

18、-67.25-77.54-88.52-98.45资料来源:韩国银行(The Bank of Korea)三、结论与政策含义(一)结论通过第二部分从国内和国际角度对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出口及贸易平衡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1990年代以来,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地发展,在GDP和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都呈上升状态,说明其具有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但是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次,通过对出口的考察来分析其在国际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能力,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比重过低,并且比重上升趋势缓慢,体现出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再次,通过对贸易平衡情况

19、的考察,得出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贸易逆差呈持续扩大的趋势,其中专利权使用费和特需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和通信服务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门构成韩国生产性服务项目逆差的主要来源,体现了韩国对外来技术与服务的依赖。也说明韩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密集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二)政策含义尽管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生产率和高增长率的潜力,它的弱国际竞争力是目前服务项目逆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服务部门的生产率和调节服务项目逆差需要致力于提升生产性服务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对策。Choi 和Yong-Jae等利用Guerrieri and Meliciani(2004)所用的度量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

20、力的方法对韩国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性服务产品在制造业和自身产业中的利用比率,单位劳动成本、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扩张5 Choi ,Yong-Jae, et al.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Korea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ies and implications. e-Kiet Industrial Economic Information, vol. 351。2007.书:M. 北京:出版社,2008:22.。作为中间投入品,随着生产性服务在制造业和生

21、产性服务业自身中利用的比例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作为自身产业的中间投入,预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单位劳动成本的下降和ICT基础设施的扩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会提升。因此要提高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需要通过提高生产性服务的中间投入、提升制造业的外购等方式来增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其长期发展需要保证有专门化的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本的扩张需要建立生产专门人力资源的机制,完善产业、学习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机制;再次,还应该通过不断地增加信息和通信技术设施来创造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环境。Cha

22、ng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in Korea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ies andimplications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化与含义Analysis of determinants for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分析用Guerrieri and Meliciani(2004)所用的方法,对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23、主要的因素是中间投入的利用率、单位劳动成本、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扩张,这与主要的OECD国家类似(见表4)。结果显示,作为中间投入品,随着生产性服务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自身中利用的比例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作为自身产业的中间投入,预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单位劳动成本的下降和ICT基础设施的扩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能会提升。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considerably lower compared to advanced countries

24、.相对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利用率相当低基于上述分析,作为中间投入的利用率是竞争力的一贯关键决定因素,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韩国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的中间投入比例变化显示出平稳的增长。然而,这个增长仍然不够将韩国提升到与发达国家同一水平(见表5A)。-另一方面,从1970年代中期到现在,生产性服务在自身产业内作为中间投入的比例由23%提升到57%。然而,仍然落后于美国(64%)、英国(64%)和日本(60%)(见表5B)。在制造业内部,电力和电子、化学、交通等行业对生产性服务的利用比例较高。相反,木材、煤炭、石油产品和其他制造业部门的利用率很低。The producer

25、services outsourcing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uld be promoted.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外购应该提高尽管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生产率和高增长率的潜力,它的弱国际竞争力是目前服务项目逆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服务部门的生产率和调节服务项目逆差需要致力于提升生产性服务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一旦服务市场完全放开,预期带来激烈的竞争,应该在开放之前制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政策。十分必要通过扩大如生产性服务的中间投入、提升制造业的外购等方式来增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上述努力,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国际合作或者通过兼并

26、实施专门化应该被执行。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长期发展需要保证有专门化的人力资源。最终,人力资本的扩张主要通过建立专门的研究生学校(post-graduate schools),制定生产专门人力资源的程序,建立产业、学习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机制。类似的,应该通过不断地增加信息和通信技术设施来创造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最后,应该寻找更多具体的方法来帮助不断扩张的ICT实施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便于将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加以利用。1990年代前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8.37%,到2003年上升到24.56%,上升了6.19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6.28%上升到42.92%,上升了6.64个百分点。http:/www.wto.int/index.htmhttp:/ 引言二、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三、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分析四、结论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联系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