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与经济的关系11级政经 S110042 常靖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把经济比做身体的话,那金融则是贯通全身的血液。金融业包括一切与货币有关的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面主要先从金融的产生,理论发展,并以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为例来说明它对经济的影响。一、金融的产生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打破了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买卖双方在时空上的限制。随后信用的发展又令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在时空上的限制进一步放开,以至即使在交换双方商品所有权转移后市场仍继续存在,货币
2、也逐渐作为一种可有偿转让的特殊商品成为市场交易对象之一。于是,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了一种特殊商品资本,金融也开始具有真正意义。此后,金融工具逐步由单一的货币形式发展为货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并存,出现了专门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市场,金融开始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通过其自身的货币发行、信用创造、资源配置等功能影响着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虽然现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基本明确,但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争论自古就有。下面,就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几种理论作一个简要说明。1.
3、货币面纱论早期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往往将与商品交换相关的价值决定理论和货币理论截然分开。他们认为,商品价格由商品的供求情况决定,而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这样就将绝对价格水平和商品市场的供求完全分开,将价值理论与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完全分开。因此,根据此理论,经济活动本身是不受货币因素影响的。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仅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它既不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也不产生负面影响,它是经济中的中立因素,是罩在实物经济运行上的一层“面纱”。货币数量的变化只是引起商品价格水平的成比例的变化,而不影响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在社会经济中,货币本质上说是无意义的。2.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1
4、9世纪下半叶,货币量和物价水平反向变动的事实,引起了人们对货币中性论的怀疑。瑞典学派的先驱纳特维克塞尔通过对利率和物价及经济变动的关系的研究,在肯定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累积过程理论。他认为,货币对经济学的影响是通过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或相背离来实现的。根据维克塞尔的定义,货币利率即现行的市场借贷利率,自然利率实际上是指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当货币数量增加时,货币利率小于自然利率,一方面,使储蓄受到抑制,消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货币利率相对偏低使企业的盈利机会增加,企业家觉得有利可图,便会扩大投资,增加产出。然而,随着收入和指出的增加,物价上涨,就会出现累积性经济扩张过程。相反,当货
5、币数量减少,货币利率大自然利率,则出现生产萎缩、收入减少、物价下跌等累积性经济紧缩过程。只有当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维克塞尔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的背离是绝对的,只要两者有差距存在,累积过程就不会停止,物价水平的上涨和下跌也不会停止,社会经济的均衡就会遭到破坏,此时,货币为非中性的。3.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经济理论关于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1963年,凯恩斯通论的出版彻底结束了货币与经济的“二分法”,将传统实物经济分析全部纳入货币分析体系。凯恩斯认为,经济中存在着资本边际递减规律,投资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之比。对投资企业来说,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分别代
6、表其投资的投入和产出。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息率,投资就显得有利可图,会扩大投资;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利息率,投资就无利可图,会消减投资。他认为,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当作外在变量来对待,货币供求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因此,中央银行能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利率对经济产生的影响。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把货币看作是一种资产,认为货币仅是人们保持财富的一种方式,因此,货币需求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受总财富和各种不同形式财富报酬的影响的函数。弗里德曼通过引入永久性收入的概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在论证了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弗里德曼进一步指出货币的供给是外在地由货币
7、当局决定的。由于经济运行本身具有内在的稳定性,据此他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成为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动乱的主要来源。要求通过制定货币供给的“单一规则”,以固定的事先确定的比率供给货币,来防止联邦储备银行成为干扰经济的来源,并以此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5.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分析1960年,格利和肖发表了金融理论中的货币,通过建立基本模型来分析金融在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他们提出了以多种金融资产、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和完整的金融政策为基本内容的广义货币金融理论。通过建立以个比较完整的关于货币、站务以及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他们提出单位之间的储蓄投资差异是金融制度存在的前提的思想
8、,强调了离开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是难以理解的基本论断。1968年,戈德史密斯发表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通过相关比率指标对一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进行了结合和数量分析。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上层结构能通过提高储蓄和投资总水平和有效配置资金,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运行。1937年,格利和肖和罗纳德麦金农分别发表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提出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关系。随后,在20实际90年代后出现的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和金融协调理论等,都从金融到底该如何去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金融和经济的关系。如何能够合理的进行金融改革来促进而不是
9、使经济发生倒退或危机,仍然是一个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解决的问题。三、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金融的作用在于货币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物物交换中因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的困难而存在的用于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换,从而实现市场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2、 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在507O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储蓄率曾达到40的水平。在促进储蓄率上升的因
10、素中,金融是最重要的一个。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融通,这就决定了它有条件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从而为生产提供资金采源。此外,金融的特点又使它成为动员储蓄和投资的最佳途径:一方面,把分散的储蓄者用于投资或存储的资金集中起来需要大量信息和投资渠道,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流动性金融市场能增强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满足持有多样化证券组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动员储蓄牵涉大量筹资企业与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金融中介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动员储蓄,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此外,金融发展实现了资金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效率,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
11、力的转化,并促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四、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金融在经济运行中所处的重要地垃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冲击也显示出它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以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影响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这场危机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经济出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我国的出口、就业、生产经营等实体经济也受到极大影响。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金融稳定,面对危机造成国内实体经济的衰退,金融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实体经济的下滑开始威胁我国金融安全。根据金融周期理论,金融
12、风险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实际生产部门生产能力迅速增加,金融机构倾向于将信贷活动集中于快速发展的领域,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积聚。而经济开始陷入衰退时,企业销售下降,清偿能力降低,银行的坏账率增加,导致银行收缩信贷,引起通货紧缩。此时,债务人为偿还债务被迫低价抛售资产,资产价格下降使整个社会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物价水平下降,加重经济萎缩。因此,实体经济的下滑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若不及时防范,必将对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在经济周期性发展中,新技术或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会因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实体经济因结构调整滞后而陷入低谷,并使金融资本的正常运转与流动出现障碍
13、,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好发生在我国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的时期,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将加快和加深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速度和幅度,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安全维护的难度。而此时为弥补“市场失灵”,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往往采取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然而,国家在采取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熨平”经济波动的过程中,由于多重目标的影响,治理实体经济的宏观政策往往成为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助推器。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目的是拉动内需、重振实体经济。然而,4万亿财政资金的投入需要银行系统的信贷支持,如果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会造成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基础设
14、施项目的资金需求大、风险高,此时贷款投放的集中度过高,一旦这些项目出现经营风险,将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六、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的对策我国长期以来以出口拉动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要从根本上摆脱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需要加快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低水平产业,提高经济效率;通过教育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应用,加快资本密集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实体经济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内需增长,摆脱依赖外部资源和贸易环境的局面,切实推动实体经济的增长,进而保障我国金融安全。因此,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极大支持经济发展,又使客观存在的金融风险演变成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加大。合理地发展金融能促进经济发展,更利于化解金融风险,预防和抑制其对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赶超发达国家,充分正确地用好“金融”这一杠杆、稳健发展金融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