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工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一、产量指标和基本条件1.产量构成:收获株数4500株/亩,单株块茎8-10个,单果重100-150克,产量指标 3.5-4吨/亩。2.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如大西洋、新大坪。3.生育进程:从播种到出苗需要20-25天,从出苗到块茎开始形成需15-20天,从块茎开始形成到完全膨大需要30-40天。生育期5个月左右。4.土地选择:应选择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排灌方便、3年以上未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有滴灌条件的可以在粘土地种植。前茬以麦类、豆类为好,不宜与茄科作物或块根作物轮作。马铃薯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为pH8.0,盐碱重的地块不利
2、于马铃薯的生长。5.肥水条件:马铃薯所需营养元素的比例为N2522.515.5。全生育期浇 10-12水,总用水量300-400方。二、播前准备1.秋翻深施肥: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多。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施底肥时应把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亩施腐熟有机肥3方。氮肥施用要根据土壤肥力,不可施入过多,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植株徒长,可把氮肥总量的23作基肥施入,留13作追肥。磷肥和钾肥作基肥施用。2.灌底墒水:来年计划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未进行秋耕的,应采用秋灌或冬灌,亩灌水量80-100方,也可春灌,亩灌水量60-80方,蓄足底墒水。3.整地:秋灌冬灌和
3、春灌的地块,应在播种前适墒整地,要求“松、碎、齐、平、净、墒”六字标准,做到上虚下实。4.种薯的准备(1) 种薯的贮藏:用作生产的种薯要用脱毒一代种薯,不能用加工薯做种薯。种薯应选择幼龄薯和壮龄薯。种薯贮藏时,要求温度保持在2-3,相对湿度90%,使块茎处于休眠状态。(2) 晒薯:将贮藏的种薯在计划播种前20天左右出窖,把种薯摊放在塑料大棚、库房或草棚下有散射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并经常翻动。晒种时的环境条件是:白天保持15-20,夜间5以上的环境中。(3)切块:在播前2-3天切块,切块时从脐部开始向上切,切块大小以30-50克为宜,30-50克的小薯不用切快,严禁切薄片,每块
4、至少1-2个有生活力的芽眼,每公斤种薯切块不超过30块。切刀用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并轮换使用。若遇病薯、烂薯要将其剔除,再将切刀放入消毒液中消毒15分钟,使用另一把消过毒的切刀。切块后种薯用50克甲基托布津、20克代森锰锌、930克滑石粉或草木灰拌匀药粉(1公斤药粉可拌种1吨),均匀撒在种块上。撒药后用木掀拌匀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2-3天后即可播种。三、播种1.播期:当10cm深处土壤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播种,一般在4月上中旬。适期早播有利块茎早形成,提高产量。2.机械播种:要求行距75-80cm,株距15-17cm,播深8-12cm,一穴一株,亩用种量170
5、-220公斤,亩播种薯4900-5500个。3.种肥:随机械播种带种肥,每亩施入氮肥总量的1/6。种肥与种薯一定要分开施入,使种薯与肥料间距最低保持10cm,否则易造成烧种。 四、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一般进行两次中耕,第一次在出苗40%时进行,中耕深度12-15厘米。第二次10-15天后进行,深度15-20厘米。全生育期及时清除田间杂草。2.培土及追肥:在第二次中耕时进行浅培土,培土10-15厘米(高不过苗)。植株封垄以前高培土,达到垄高30厘米以上,底宽55厘米以上。结合培土每亩追施氮肥总量的1/6。马铃薯追施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酌情施入,土壤肥力高,植株长势旺,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6、3.滴水:在植株开花前若土壤墒情好,一般不灌水,以防马铃薯徒长。马铃薯的大量需水期在开花期至块茎迅速膨大期。第一水在马铃薯初花或盛花期,一般每隔15天浇一次。后期应根据土壤的干旱程度少浇勤浇。7月份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否则块茎易腐烂甚至绝收。五、病虫害防治我师马铃薯的常见病害有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害虫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马铃薯甲虫、蚜虫、28星瓢虫等。 1.农业防治:种薯必须经过检疫,使用脱毒的一代种薯。不重茬、合理密植、重施基肥、及时中耕除草等。3.物理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糖浆瓶等诱杀成虫。在马铃薯周围种植玉米诱集带以捕杀地老虎等害虫的成虫、卵和孵化的幼虫。4.化学防治:使用无公害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如苏云金杆菌(BT)、波尔多液100倍液、溴氰菊酯等。地下害虫可用毒饵诱杀。如地老虎:在苗期用晶体敌百虫与炒熟的油葵或油渣拌成毒饵,傍晚在马铃薯根部投放,间隔1020米一小堆。六、收获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灌水并轧秧或割秧。马铃薯块茎成熟的标志是茎叶枯黄,植株停止生长,水分含量下降,薯皮粗糙老化,薯块容易脱落。用马铃薯起挖机收获,严格剔除病、伤和虫咬的块茎,及时装筐或装袋运回,不能放在露地,更不能用发病的薯秧遮盖,要防止雨淋和曝晒,以免堆内发热腐烂和外部薯皮变绿。同时要注意要轻装轻卸,不要使薯皮大量擦伤或碰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