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2011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1 古代史阶段分期专题考试大纲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2013年(新课标卷、)2014年(新课标卷、)2015年(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命题导向古代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4.西周政治对秦汉统一的影响(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卷)24.西周分封制下的墓葬等级规定(卷)24.分封制、礼乐制(1)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宗法制有关的民族情结、风俗习惯等考查宗法制。(2)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或国名地名的来历等考查分封制(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引用
2、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郡县制的进步性。(2)与分封制和行省制相联系,考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轨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0.中国古代选官依据及认识(25分)(卷)41.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 (12分)(卷)25.汉代外戚干政(卷)25.汉代地方吏治(1)引用新材料考查汉至元主要的政治制度,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等。(2)联系现实政治生活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体现出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历史功能。(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8.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内阁依样画葫芦)29.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特征(梁启超)(卷)4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卷
3、)27.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卷)40.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引用新材料考查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史实。(2)结合文物史料或历史遗存考查内阁的设置及影响。古代中国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抑制豪强兼并土地)(卷)25.宋代“不抑兼并”(卷)24.小农经济(卷)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卷)27.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卷)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1)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小农经济的概况。(2)结合现实生活考查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手工业的发展
4、(1)结合历史记载、考古文物等考查古代手工业及手工技术的特点。(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古代手工技术在当时的先进性。(3)商业的发展25.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货币使用)26.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卷)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卷)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卷)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1)结合文献记载、文物史料考查古代商业的概况(2)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卷)40.我国自古对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关政策(25)(“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
5、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卷)27.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1)中西结合、中西对比考查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发展及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2)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卷)25.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周孔”到“孔孟”)(卷)40.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唐代的儒学复兴;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卷)24.儒家思想(卷)40.孟子思想主张、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法制观念)(1)结合历史文献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要素以及各派的思想主张。(2)结合现实生活和时政考查诸子百家对后世的影响。(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6、(卷)24.秦汉借助承天、祭祖加强君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卷)2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引用历史文献,史料记载考查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表现。(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宋明理学25.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27.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卷)25.唐代三教地位变化(儒学发展演变)(卷)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知(1)联系史料及文献,结合现实考查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心学与理学的异同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6.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1)运
7、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因素及儒学的自我反思。(2)运用对比的方式,结合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卷)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1)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概况。(2)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中西科技在技术和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从而考查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利用历史文物,考古遗存等考查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成就。(2)联系现实生活考查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3)文学成就
8、(卷)27.明清小说(1)利用历史文物,考古遗存等考查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2)联系现实生活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卷)28.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利用材料考察京剧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卷)26.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卷)32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原则)(卷)32雅典法律对公民自杀的规定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进步性与局限性等。摘录原始史料或学术史料考查雅典民主的内容、特征及围绕与西方民主的关系考查对近现代政治的影响。(2)罗马法34.对罗马法的解读(葡萄树案例)(卷)32.罗
9、马法十二铜表法(卷)32.罗马法(司法公平原则)(1)罗马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对近现代西方法律、法规的影响是常考点。(2)与希腊文明相联系,对比东方文明,综合考查东西方文明的不同及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7.苏格拉底捍卫自由思想的原则(卷)40.孟子思想主张、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法制观念)(1)利用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等考查智者运动的内涵与影响。(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地位、影响。2011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已考知识点分布统计(必修)表2 近代世界阶段分期专题考试大纲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2013年(新课标卷、)201
10、4年(新课标卷、)2015年(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命题导向近代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利用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等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成就。(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影响。(2)启蒙运动(1)引用原始材料、文献材料等考查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2)运用中西结合、中西对比的方式考查启蒙运动对中西方的影响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41.评西方崛起观点(12分)(卷)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新航路开辟)(1)引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历史概念
11、的内涵。(2)以新史观统领,考查“地理大发现”的发生、影响的认识。(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引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及影响,认识“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历程。(2)正确认识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欧洲和亚非拉殖民国家的影响并客观评价。(3)工业革命(卷)33. 工业革命(卷)32.工业革命(卷)33.第二次工业革命(1)引用图片、表格等为载体,考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世界市场、资本输出商品输出等历史概念的内涵。(2)深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理清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 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卷)27.资产阶级代议制
12、(英国光荣革命)4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卷)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新航路开辟)(卷)3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原始法律条文、名人言论、漫画等为切入点,考查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共性及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的特点等。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全面理解和比较,如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美国总统共和制和法国议会共和制异同等。(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卷)3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卷)33.1787年宪法和独立宣言精神(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卷)34.德国疆域及邻国的变迁(凡尔赛体系的构建)(卷)3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科学
13、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1)引用文献资料、结合史实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条件及其实践。(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巴黎公社的前因后果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2)巴黎公社28.巴黎公社文告(1)引用文献资料、结合史实来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条件及其实践。(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巴黎公社的前因后果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卷)28.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 (哥白尼的日心说)(卷)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近现代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2)结合现实生活考查近现代科学技术
14、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2)进化论(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与影响。(2)结合相关史实考查进化论在思想界科学界产生的巨大影响。(3)蒸汽机的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40.三次科技革命与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25)(卷)41.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近现代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2)结合现实生活考查近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2011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已考知识点分布统计(必修)表3 近代中国阶段分期专题考试大纲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2013年(新课标卷、)2014年(新课标卷、)
15、2015年(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命题导向近代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9.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态度的变化30.八国联军侵华与清中央集权危机(东南互保运动)41.评析近代“冲击反应”模式(12分)(卷)29.清政府向近代外交转变(卷)40.我国自古对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关政策(25)(“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列强侵华的本质目的及对中国的影响。(2)利用文献资料、历史遗迹来考查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史实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辛亥革命(卷)29.晚清现
16、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1)引用新材料联系现实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2)采用中西对比的方式考查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与西方民主政治的联系和区别。(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30.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比较(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国民大革命的特点、贡献。(2)利用文献资料,结合现实来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卷)30.1928中共六大城市中心革命模式(卷)29.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必要性。(2)利用文献资料,结合现
17、实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3)引用新材料考查解放战争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战役。(4)联系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概况,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对中国的重要意义。(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卷)30.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卷)41.抗日战争书目修改及理由(12分)(卷)30.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卷)40.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卷)30.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卷)30.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1)利用历史遗存、文献资料考查侵华日
18、军犯下的滔天罪行。(2)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全民族抗战的概况及意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3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张謇)(卷)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卷)28.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卷)27.小农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28.洋务运动(1)引用新材料来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表现。(2)联系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考查对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利用文献资料、图表材料等来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2)联系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考查民族工业兴起
19、时的特点与影响。(1)引用文献资料、数据材料等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的特征、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结合史实、联系现实来考查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思想解放潮流(1)维新思想(卷)40. 相对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卷)29.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卷)28.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卷)29.康有为思想主张(1)利用文献资料考查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向西方学习的历程。(2)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和考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异同及失败的原因。(2)新文化运动(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概况。(2)利用文献资料,结合现实考查
20、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1.俄国暴力革命与中国社会改造之路(毛泽东)现代现代世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1)利用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十月革命的重要事件及结果。(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卷)3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1)结合历史文献和文物资料来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不同。(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及影响。(3) “斯大林模式”(卷)32.斯大林模式(卷)35.斯大林模式(卷)34.“斯大林模式”(1)结合历史文献和文物
21、资料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思考与反思。(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结合文献记载、文物史料考查苏联改革的阶段特点和影响。(2)联系现实来考查苏联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体会社会主义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卷)3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经济危机的表现及深远影响。(2)结合史实、联系现实生活和时政来考查大危机的教训与启示。(2)罗斯福新政(卷)31.罗斯福新政对胡佛干预经济的借
22、鉴(卷)34.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及实质。(2)结合史实、联系现实生活和时政来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之处。(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2)结合现实来考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手段互相借鉴的经验。2011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已考知识点分布统计(必修)表4 现代世界阶段分期专题考试大纲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2013年(新课标卷、)2014年(新课标卷、)2015年(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命题导向现代现代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
23、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卷)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1)引用新材料、档案材料考查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2)联系现实,考查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新兴力量崛起的表现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利用文献资料,结合时政考查欧洲联合的原因、影响及启示。(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引用新材料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2)联系现实政治生活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国际格局及国际关系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35.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卷)35.
2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1)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二战后世界货币贸易体系和世界银行等成立的概况。(2)结合史实统一的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影响。(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卷)32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化(欧盟)(卷)35. 欧洲一体化(欧元)(卷)35欧洲一体化(欧盟)(1)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欧洲一体化的表现、进程及影响。(2)联系现实生活和时政来考查经济全球化下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和对策(3)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两者的联系。(4)联系现实生活和时政来考查及经济全球化下各国面临的问题和对策(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3
25、1.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结合现实生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必要性,感受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35近代西方科学家理论的共同处(卷)40. 相对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内涵。(2)结合现实生活考查近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2)现代信息技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1)利用文献资料、文学作品来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流派取得的成就和特点。(2)联系现实考查文学流派的时代特色及民族性和世界性。(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利用文献资料、艺术作品来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美术领域取得
26、的成就和特点。(2)联系现实考查美术艺术的时代特色。(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1)利用文献资料、艺术作品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影视艺术取得的成就和特点。(2)联系现实考查影视艺术的影响极其民族性和世界性。(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卷)3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建国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2)利用文献资料,结合现实生活考查民主法制的建设和不断完善的重要意义。(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一国两制
27、”的理论与实践(1)利用文献资料考查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异同以及“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2)结合现实生活和时政来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感受浓厚同胞之情。2011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已考知识点分布统计(必修)表5 现代中国阶段分期专题考试大纲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2013年(新课标卷、)2014年(新课标卷、)2015年(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命题导向现代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33.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32.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1958年)(卷)31. 一五计
28、划、计划经济体制(卷)31.计划经济体制(卷)31.一五计划(工业化)(卷)31.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1)利用文献记载等来考查建国后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建设的成就。(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建国后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卷)35.中国80年代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较(1)联系现实生活和时政考查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及措施。(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感受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4.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企工资的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
29、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3.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1992年下海潮)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引用新材料考查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2)联系时政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作用(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利用文献资料、影像资料来考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就。(2)引用新材料、联系时政来考查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引用新材料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2)联系现实政治生活考查我国为维护世界
30、和平所作出的努力。感受综合国力的发展对一个国家外交地位的重要作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卷)28.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卷)41.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的变化(1)利用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人们衣食住等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2)结合现实生活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原因。(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结合历史记载、考古文物等考查交通、通讯的变化。(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交通、通讯的发展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3)大众传媒的发展(卷)30.电影发展与流通税费(1)结合历史记载、考古文物等考查报纸、广播影视等传媒的演
31、变变化。(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大众传媒的发展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卷)2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1)引用文献资料考查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两者的联系。(2)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和考查新旧三民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2)毛泽东思想(1)引用文献资料考查毛泽东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内容及著作。(2)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特点,体会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3)邓小平理论(1)引用文献资料考查邓小平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内容及著作。(2)结合现实生活考查三个代表的内容及
32、重要性。(3)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特点,体会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2)联系现实和时政热点考查科技进步与政府政策及生产力发展的关系。(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建国以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概况。(2)联系现实和时政热点考查文化繁荣与政府政策及生产力发展的关系(3)教育事业的发展(卷)31构建国家意识形态(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概
33、况。(2)联系现实和时政热点考查科技教育进步与政府政策及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1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已考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 表6 黄凌 于墨子故里,微山湖畔 2011全国卷2012全国卷2013全国卷12013全国卷2(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 的原因。(10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
34、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2014全国卷12014全国卷22015全国卷12015全国卷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3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11全国卷2012全国卷2013全国卷12013全国卷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1
36、)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5分)2014全国卷12014全国卷22015全国卷12015全国卷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6 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