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词中的哲学道理.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38059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中的哲学道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词中的哲学道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词中的哲学道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投稿山东省蓬莱第二中学 政治组 许秀红 邮编:265612 电话:15106451667诗词中的哲学道理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旧事物必然战胜新事物C运动是静止的、静止是相对的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唐朝诗人胡曾在“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一诗中表达了隋帝开凿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关系是A. 因果联系B. 现象与本质的联系C. 偶然与必然的联系D. 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相矛盾的联系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事

2、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有关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A. B. C. D.4、“世外桃园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这首打油诗A.幻想世间无矛盾B承认矛盾普遍性C肯定矛盾的客观性D看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5、杜甫有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说明的是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C做事情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抓主要矛盾D认识矛盾的特殊性6、“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只有正

3、确的认识才是对事物的反映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C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D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7、“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其哲学寓意是意识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一切客观事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人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物质处于决定地位A. B. C. D. 8、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嫦娥奔月”到“碧海青天夜夜心”说明A人类社会已今非昔比B意识随客观环境而变化C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D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有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

4、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运用哲学原理回答9109、“原上草”和“枯荣”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B物质是不灭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联系是客观的11、“鸿燕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首诗描写的情景体现了A.鸿燕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12. 清代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A.要弄清事

5、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B李杜诗篇已过时C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D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13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写了“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了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一种小鸟,“黄犬”是一种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 正确答案为:1.D 2.A 3.D 4.A 5.C 6.B 7.C

6、8.B 9.B 10.C 11.C 12.D 13.D关于“民族精神”的认识误区:误区一: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矛盾二者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误区二: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不但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误区三: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使一成不变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同时又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额优良传统。因此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误区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