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一、选择题1、更新学习理念包括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2、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3、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不同。4、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法律知识,必需的法律观念,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二、简答&论述1、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们的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
2、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不同,但是,二者也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重托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第二,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并弥补法律的空白和不足;第三,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具体表现为:第一,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
3、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第二,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第三,通过颁布和实施社会主义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3)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要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使法律成为饱含道德价值的良法;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使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和遵循;要通过全民守法,使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信仰;要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并引领全社会信仰法律。2、社会
4、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基本遵循。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5、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一、选择题1、 理想的类型可分为按时序分,长期理想和近期理想;按主体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按内容来分,可分为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从层次上分,可分为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从性质来分,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2、信念是分层次的,信仰是信念中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6、。3、理想信念的特点:思想行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和共同性。4、理想是信仰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5、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构成的。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8、艰苦奋斗,主旨在于奋斗。9、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
7、伟大复兴。二、简答&论述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信念的概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3、理想信念的作用(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不同,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趋于完美,现实有缺陷,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属于当下,理想与现实是“应然“与”实然“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现实
8、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6、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要做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共同理想是阶段性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最终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基础和依托,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明方向。8、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一方面,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总之,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9、在实现
10、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要做到: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一、选择题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现在:表现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的理解上;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表现在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2、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是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1、,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6、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说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第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第二,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第三,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2、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3、时代精神的内涵,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
12、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4、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5、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每一个中
13、国人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8、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
14、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6)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相统一。10、如何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3)促进民族团结4)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5)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以实际行动履行爱国义务。11、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3
15、)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方式(这是前提);积极投身实践(这是关键)。12、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2)民族精神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未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
16、造人生价值一、选择题1、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3、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该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4、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5、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6、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反作用。二、简答&论述1、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2、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
17、度,人生观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3、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4、人生境遇的含义,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5、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的作用和意义。6、如何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1)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2)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
18、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7、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1)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4)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8、如何培养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什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人生
19、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实现;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9、简述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1)在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要正确认识。2)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也要防止优越的条件和舒坦的环境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3)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逆境对人生也是一种磨练,可以促使人思考人生,磨练意志,陶冶品格。10、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1)人生境遇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
20、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2)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3)当身处顺境时,不要得意忘形,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4)当身处逆境时,也不要悲观失望,要努力创造条件,做到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将压力变为动力。1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一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走啊更大价值的前提;3)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1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原则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
21、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13、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14、简述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15、简述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是通向成功交往的桥梁。1)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2)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2)诚信原则,诚信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包括诚实
22、和守信两个方面。3)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4)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一、选择题1、道德2、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3、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4、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二、简答&论述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
23、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道德的起源,首先,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其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再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3、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积极影响,可以继承,有益
24、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优秀道德遗产。5、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例如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具体表现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等。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具体表现为,恭敬之心,礼之端也,不学礼,无以立。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具体表现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等第五,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第六,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具体表现为吾日三省吾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等。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1)社
25、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补充2)社会主义德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吸收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2)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
26、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3)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9、简述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4)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11、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12、人民的含义,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
27、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3、集体的含义和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是拥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共同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政治目的和共同的社会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团体。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 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14、诚实守信的含义,诚实,就是真实无欺,即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承诺,讲信誉,守信用。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3)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6、简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1)社会主义道
28、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17、诚实守信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义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2)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3)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4)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5)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18、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时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29、。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19、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一、选择题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相对应,私人生活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2、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活动范围不同;交往对象不同;活动方式不同;活动内容不同。二、简答&论述1、公共生活的含义: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2、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
30、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如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3、简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4、职业的含义,职业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5、职业的本质,职业是社会职能专业化和个人角色社会化二者的统一6、恋爱中的道德要求,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7、爱情的本质,自觉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8、爱情的含义,是一对男女基
31、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0、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1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1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13、树立正确的婚姻观:1)谨慎对待结婚成家,2)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3)正确处理家庭关系。14、个人品
32、德的含义,是指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个人品德的特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15、个人品德的作用: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16、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制、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一、选择题1、法律是在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2、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等。狭义的法律就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33、通常我们所说的法律指广义的法律。3、法律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具体表现为,其一,由国家制定(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认可(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或判例以法律效力);其二,由国家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对违法行为制裁,对合法行为保证。4、法律不会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存在,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其消亡而消亡。二、简答&论述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2、法律的特征,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4、,2)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3、简述法律的作用:1)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2)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首要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其中,指引作用,是指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法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而对于人们的行为产生的一种调整、指引和引领的作用。(首要作用)教育作用: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
35、,在这个概念中,人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顾及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强制作用,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4、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成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我国法律体系是由具有内在联
36、系的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宪法以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可以分为几类:1)宪法,2)法律,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3)行政法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7、,5)规章,规章是行政性规范。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8、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关键性和起始性环节。法律制定的环节包括1)法律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通过(表决)4)法律的公布9、法的实施的概念,法律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10、简述法的适用及其特点,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国家司法机关包括:法律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和法
38、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法律适用特点: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法律适用过程和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司法的原则: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1、法的遵守的主体,1)守法的主体,在当代中国,守法的主体包括我国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和个人也必须遵守我国法律,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12、论述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完善方式?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完善方式,包括规范性文件的解释、规范性文件的清理、规范性文件的汇编和规范性文件的编纂。1)法律解释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和法学理
39、论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术语及相关问题所做的必要说明。法律解释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不同,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2)规范性文件(法律)的清理是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3)法律汇编是将规范性文件按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的活动,它不属于国家立法活动。4)法律编纂是立法机关对散见于不同文件中的属于同一门类的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从而使其成为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的国家立法互动。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
40、)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16、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现在使用的宪法是在1982年宪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沿用至今。17、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18、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民法: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
41、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公平原则和禁止滥用权利原则。21、刑法: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刑法的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2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是一
42、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和法律遵守(守法)四个环节。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一、选择题1、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法律至上;2)权利制约;3)公平正义;4)人权保障;5)正当程序2、法律至上的具体体现: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谓抗性。3、权利制约的要求: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4、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5、人权保障的基本内涵: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最后一道防线。6、正当程序的特点: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
43、性、时限性。二、简答&论述1、简述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要求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
44、到追究;3)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治之上的特殊公民3、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改革创新、与时俱进4、论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两者的区别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依法治国发挥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以德治国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依法治国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以德治国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2)两者的联系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
45、,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德治国需要以依法治国为保障。以德治国着力强调人的责任意识,依法治国在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5、论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6、法律思维的含义,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权
46、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7、简述法治与人治的区别1)“法治”与民主相容,人治与专政相结合,法治是与市场经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治国方式,“人治”是与自然经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治国方式。2)“法治”强调“权自法出”,人治强调“法自权出”3)“法治”强调“法大于权”,人治强调“权大于法”4)“法治”强调法律至上,人治强调领袖至上。8、简述证据的概念与特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证据形式的合法性;证据收集过程的合法性。9、法律程序:人们遵守法定的时限和时序并按照法定的方式和关系进行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有三个特点:1)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做出要求的2)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法律程序是以法定时间和法定空间方式作为基本要素的3)法律程序具有形式性。10、简述法律程序的重要性1)公正的法律程序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克服执法、司法的随意性,从而保证法律运作的结果客观公正。2)公正的法律程序,本身也体现了正义。通过让当事人参与法律运作的过程,不但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尊重,而且使其更容易认可法律运作的结果。11、简述法治与法制的异同:二者的区别:1)法治是法律治理的简称,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2)法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