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作文:走过,才明白(3)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分析:“走过,才明白”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亲和力,正如试卷材料提示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而中考作文的小作者们正当十四五岁的花样年华,走过了小学尤其是初中这段成长的岁月,当然会有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感触可以发抒,所以不存在考生无话可说的尴尬,也不会轻易的发生偏题跑题的情况
2、。因此这道作文题是面向全体考生的一道写作起点较低的作文题。当然,写作起点低不意味着写作落点(选材)准,更不意味着写作的终点(立意)就是我们期待的“诗和远方”。在这里要避免材料的俚俗,文中的“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比如大家共同经历的复习考试的零散的材料),是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这是文章的立意。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才,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很多很多脱俗的立意可以点亮读者的眼眸。有意思的是,有时可以从某个立
3、意出发,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有时则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关键是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达成的。另外,千万别忽视“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甚至让这道题目写成议论文也有了很大的可能。品味这个词语,文章结尾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轻易是不会明白的。文章里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其实,我们模拟卷上的“剪一段少年的时光”与本试题有着千丝万缕的一致性。想一想,走过,走过的不正是一段少年的时光吗?而“剪一段少年
4、的时光”干嘛呢?不是为了从中悟出某种道理,作为未来生活的一面镜子吗?所不同的是中考作文一定要体现这个“才”字。你看出来了吗?走过,才明白生活是一个五味瓶,里面放满完了酸、甜、苦、辣、咸,缺一不可。每个人都不会在一种味道停留太久,因为生活总在继续,日子也要过下去。小时候,爸妈需要打工,和我一起玩的时间很短,能陪我玩的只有哥哥和那些所谓的朋友。哥哥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妈妈的警告才会陪我玩。但因为年龄的问题,我和哥哥无法在一起交流。而那些所谓的朋友,他们根本就不想跟我玩,每次只是他们玩,我只能帮他们拿书包,看着他们玩。有时他们也会欺负我,但是我并不在意,只想着有朋友就好,每次做错事,他们也会让我来背黑
5、锅。有事也会教唆我干坏事。再当场指出我。渐渐地,我长大了,懂了一些事。就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有多可笑,觉得自己特别笨,觉得这些根本就不是什么朋友,就教导自己,以后不要和这些人一起玩游戏。我上学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学习,因为是插班生,班里的很多人都在打量着我。我低头不语,接着被老师分配到一个的位置坐上去。做位置的时候,一种紧张感与上心头。这时雨扭头过来,拿出一块儿布。说这个位置已经很久没人坐了,拿这个布擦一擦吧。当时我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又找到了朋友。我个人认为我们两个是好朋友,所以和雨无话不谈,但雨不太喜欢我。雨性格活泼,很多人都喜欢和雨说话,每次有好东西我也会和雨分享。希望让雨注意到我的存在。后来我发现我和雨好像隔着一个障碍,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不去,于是我不在刻意出现在雨的面前,不在去讨好雨,不在去和雨一起分享。因此,我变得有些沉默,不想去说话,只想着学习就好了,所以成绩突出。被老师点名叫班长,还要和全班同学交流,九九关闭的心门又一次被打开,我的朋友开始多了,我的性格也变。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去恨雨当初为何不和我做朋友,现在的我已经释怀了很多。我以为自己不和雨说话会很难过。真正这么做了之后才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吧!原来人生处处充满惊喜,处处充满着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