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

类型中国住房》观后感.doc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11428763
  • 上传时间:2020-04-21
  • 格式:DOC
  • 页数:1
  • 大小:8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住房》观后感.doc
    资源描述:

    1、中国住房观后感中国的住房问题是老百姓关注的大问题。很多老百姓都是蜗居,盼望房价下降,但是,近期房价很难下降。首先就是房地产业与住宅产业的关系,可能自此点出的时候,大家立即想到了不同点,但是在实际的讨论、市场分析甚至国家的政策中多出现了两者混淆的例子,例如大家熟知的新“国八条”和“国六条”等,文件的原意是对住宅市场进行调控,但文件的后来就变成了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整顿了。目前无论是学者、政府还是普通百姓,其实真正关心的我们的住宅产业而不是房地产业。第二,住宅的双重属性问题,在中国进行住房改革前,住宅属于生活必需品,是由政府分配的福利,基本不具有商品性,更不具有投资性。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

    2、济的发展,住宅具有了双重属性,一个是必需的商品属性,一个是投资属性,一般商品很难同时具有这两种属性,比如可以投资的股票、黄金等,仅仅具有投资属性,而不具有必需商品的属性,比如大米、油等必须商品就不具有投资属性(除了囤积居奇的投机或期货交易)。深刻认识住宅的双重属性是我们研究住宅市场、制定政策的根本。住宅和普通的生活必需品一样,是人的一生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是人类需求层次中的最基本层次。但满足了这个最基本层次的需求后,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条件下,人会追求高层次的住宅需求,即由满足最基本需要的住宅需要向“住的舒服”转变,这就带来了住宅投资市场需求。第三,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问题,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

    3、出住房改革的总体设想到1998年23号文件的发布,将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一次次深化,在这近30年的住房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中,逐步明确了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俩个性质不同的住房体系,一个是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一个是商品住房供应体系。这个目标与目前中国住房市场的实际状况相差甚远。第四,自由与计划,中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深化市场改革,由于住宅属于商品,部分学者专家认为,中国的住房问题根源在于住宅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竞争不充分、不自由。其实这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由市场与计划调控争论在住宅产业的延续。正如上述第二、第三个问题说述,住宅属于特殊商品,具有双重属性,所以不能单靠市场进行调节,一切的自由是以全民的集体利益不受侵犯为前提的,但这种自由侵犯了或可能侵犯全民集体利益的时候,这就需要计划调控的手段。第五,地域性与国际性,住宅产业是房地产业的一部分,具有房地产业的一系列属性。房地产业最基本的属性是地域性,这是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造成的。房地产业的地域性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地域性,中国的各个省市县的房地产市场就具有了不同的特征,比如供求比例。由于房地产(包括住宅)具有投资性,这就难免追求利润的国际资本的追逐,从而使的房地产业又具有了国际性。地域性与国际性的叠加需要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有所区别对待这两个属性所带来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住房》观后感.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142876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