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4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14162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4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4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4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4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04 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第 1 页 共 7 页2004 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一扬州市 0304 学年度高三上语文期末试题陈思王(曹) 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曹操)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

2、)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评曰: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传曰“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其此之谓欤!

3、(陈寿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 ,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至于植者,岂能兴难?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 (鱼豢魏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性简易,不治威仪 治:讲究、注重 B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雕励:雕饰C文帝(曹丕)御之以术 御 :统治 D公车令坐死 坐死:因罪处死2、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植既以才见异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B文帝(曹丕)御之以术 无以,则王乎?C于是以罪诛修 今王鼓乐 于此D于是悔而罢之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3、

4、下列句子中,表明曹植“特见宠爱”和“植宠日衰”的原因的一组是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植援笔立成,可观 性简易,不治威仪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B曹植原来性情平和,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

5、失宠于曹操。C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D失势之后的曹植虽内心充满怨愤,但还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多次请求曹丕会见,好让自己被赏识,受重用,但终未如愿,只得郁郁寡欢,英年早亡。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陈寿和鱼豢的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寿和鱼豢都认为曹植才华横溢,鱼豢认为曹植文章文采华美,好像有神助一般,陈寿认为曹植的文采足以流传后世,特别是在齐楚两地。B陈寿认为曹植的悲剧源自其不能自我克制、不懂退让以及缺少远虑的性格,这是从本质上对曹植由宠而罢悲剧因素的把握,对读者很有

6、启发意义。C鱼豢认为曹植本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人,是不会发生灾难的,同时鱼豢根据自己对曹植文采的感受,推想曹操当初被他的文章感染,也是很有道理的。2004 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第 2 页 共 7 页D陈寿和鱼豢都对曹植的不幸感到惋惜,但都认为曹植的悲剧除了自己的错误外,曹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陈寿说得委婉,鱼豢说得直截。二、2004 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

7、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 ”文帝曰:“善。 ”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从行至霸陵。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 ”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

8、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 ”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文帝崩

9、,景帝立,释之恐。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则未知何如。卒见谢,景帝不过也。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 ”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 ”张季近之矣。注:虎圈:养虎的牢槛。口辩:能言善辩。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 。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见谢:见帝而谢罪。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 徙:迁徙,贬职B因前言便宜事 便

10、宜:廉价 C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当:判决 D卒见谢,景帝不过 不过:不原谅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B. 是法不信于民也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C .人亡道,乃盗先帝器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 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的一组是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 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A

11、 B C D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A张释之秉公执法,坚持原则,他认为,即使是皇上、太子也不能不守法。B张释之正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C在处理“惊舆马”和“盗玉环 ”两件事时,开始文帝认为张释之处罚过轻。经张释之的坚持,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D景帝还是太子时,张释之弹劾过他“不下公门,不敬” ,后来景帝当了皇帝,张释之因恐惧而生了疾病,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15.联系全文,下列对“太史公”评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04 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第 3 页 共 7 页A.司马迁认为张释之守法不阿,他的言论有长者的风范。

12、B.司马迁认为张释之的言论,实在值得在朝廷上传颂。C.司马迁用论语中的话表明他和张释之是好朋友。 D.司马迁认为用尚书中的一段话来评价张释之,十分贴切。三苏州中学 04 年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 ”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

13、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

14、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高帝曰:“善。 ”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了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资治通鉴

15、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 为妻C士卒罢于兵 罢:通 “疲”D建信侯谓冒顿残贼 贼:残忍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蒙故业,因遗策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 秦王恐其破壁。C未可以武服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今乃妄言沮吾军。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的理由的一组是(1)未可以武服也。 (2)未可以仁义说也 (3)然恐陛下不能为。(4)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5)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6)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16、。A (1) (3) (4) B (2) (4) ( 6) C (2) (3) (5) D (1) (5) ( 6)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敬出使匈奴,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建议伏兵制胜,显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见识。B高祖不用刘敬之言而致败,后赦免刘敬,斩前使以示自责。C刘敬之所以劝高祖采用和亲的手段,是因为当时人心厌战,且冒顿兵精马壮,不能用武力战胜。D. 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15联系全文,对文末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认为刘敬提出和亲计策,同他对冒顿的认识是矛盾的。因为和亲政策能够起作用的前提是冒顿的仁义之心,但这正是他所缺

17、乏的。B司马光从历史事实的角度,认为上世帝王对待少数民族总是居高临下,以德怀之的,从没有和亲这种有损尊严2004 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第 4 页 共 7 页的事。C司马光认为冒顿连对待亲生的父亲都像对待禽兽一样地杀害,对老丈人不可能讲仁义。D司马光又认为鲁元公主早已嫁给赵王为妻,不宜为了和亲之事再嫁。四、04 年 2 月深圳高三语文调研考试张巡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开元末,擢进士第。为清河令,治绩最,以节义闻,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秩满还都。于是杨国忠方专国,权势可炙。或劝一见,且显用,答曰:“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 ”更调真源令。 (新唐书 )禄山之乱,巡

18、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巡以雍丘小邑,储备不足,大寇临之,必难保守,乃列卒结阵诈降。十月,城陷。巡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

19、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及城陷,贼将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是日被害。 (旧唐书 )臣光曰:为人臣者,有死无贰。希烈等或贵为卿相,或亲连肺腑,于承平之日,无一言以规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取容以窃富贵;及四海横溃,乘舆播越,偷生苟免,顾恋妻子,媚贼称臣,为之陈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马之不如。倘更全其首领,复其官爵,是谄谀之臣无往而不得计也。彼张巡之徒,世治则摈斥外方,沉抑下僚;世乱则委弃孤城,齑粉寇手。何为善者之

20、不幸而为恶者之幸,朝廷待忠义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 (资治通鉴 )【注】:1 希烈,李希烈,唐代高官。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志高迈,略细节 细节:细小的、无关大体的行为B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 归:回来C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 锋:攻势D及四海横溃,乘舆播越 乘舆:皇帝坐的车,借指皇帝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或劝一见,且显用 若属皆且为所虏B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C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D迎合取容以窃富贵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18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张巡刚烈性格的一组以节义闻

21、,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乃列卒结阵诈降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A B C D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巡任清河县令,很有政绩,任职期满回京,他不满杨国忠的行为,不愿作朝官,又改调到另一个县当县令。B张巡与贾贲带领众人冲入雍丘,杀死了安禄山手下令狐潮的妻子和儿女,并坚守雍丘数月,令敌寇伤亡惨重。C张巡与敌战,目裂齿碎。城将陷时发誓即使身死为鬼,也要与敌人对抗到底。D张巡的一生可用“义、勇、忠、烈”四个字概括,如果说调任真源县令之前主要表现出他的“义

22、” ,那么守雍丘的壮举,则是他“义、勇、忠、烈”的集中体现。2004 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第 5 页 共 7 页20联系全文,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那些在和平时期不长善救失,只图窃取富贵,一旦国家动乱,却变节偷生的卿相进行了无情的抨击。B他认为对那些变节谄媚之臣,应该给以惩戒,否则正义难以伸张。 C朝廷对待“缙绅而易其志者” 和忠烈之士厚薄失当,对此司马光表达了一种愤愤不平之情。D司马光这段话与旧唐书 新唐书的立意相同,目的在赞扬张巡的“义、勇、忠、烈” ,同时告诫统治者,忠心者不在高高的庙堂,而在下僚。 扬州卷 1C,应作“抵挡,对付” 。 2B, (A,两个“见

23、”都是被动用法;C,两个“于”都是介词, “在”的意思;D ,两个“而”都是顺接连词。B 项中“以术 ”的“以”是用的意思, “无以”的“以”通“已” ,停止的意思。 ) 3C 对(1)所述的情况,曹操当时还不相信,故不能作为“特见宠爱”的原因;(8)是“植宠日衰”以后的事,是“悔而罢之”的原因。 4C 曹植“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在文中没有根据。 5A (“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意思是:曹植错了,曹操也对不了。 )领航高考冲刺试卷11.C(A.徙:提拔;B.便宜:便利适宜; D.不过:没有责怪。 )12.A(凭着,介词;B.“被” ,介词/“在” ,介词;C.“竟然” ,副

24、词/“是” ,表判断;D. “将” ,副词/“且说” ,连词。 )13.D(并无法律依据;张释之的担心; 文帝的行为。 )14.D(不是因恐惧而生的病。 )15.C【参考译文】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就奏请提拔张释 之做了谒者仆射的官。张释之朝见后,上前进献一些方便适宜的 计策。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只要现 在行得通就可以了。 ”于是张释之就谈秦朝和汉朝的事情,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汉朝能夺取天下的原因。文帝称好。一次,随从文帝出行。文帝登上养虎的围栏,向上林尉询问各种禽兽的情况,一共 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看,都回答不出来,养虎的工人在旁边代上林尉回答得很

25、详细。文帝 说:“ 官吏难道不应该如此吗!上林尉是个没有才能的人!”下诏让张释之授予养虎的工人上林令的官职。张释之上前说:“现在陛下因为养虎工人的能言善辩而过多地提拔他,我担心天下的人会争着效仿,只注重会说话,而不注重做实事。 ”文帝说:“说得对。 ”就没有实施了。不久,太子与梁王同坐一辆车 上朝, 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并以在司马门 不下马不敬的罪名弹劾他们。薄太后听说这件事情后,派使者拿着诏书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们才得以 进入殿门。文帝因此觉得张释之是个了不起的人,就授予他中大夫的官职。有一次,跟随文帝出行到霸陵。文帝对大臣们说:“啊,用北

26、山的石 头做外棺,把麻和丝絮切断铺在石缝里,然后用漆汁粘好,这样别人动得了吗?左右的人都说“好” !张释之说:“ 如果它中间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用 铜汁把南山浇铸起来,别人也还能有缝隙进去;如果它中 间没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棺,也不用担心。 ”文帝称好。授予张释之廷尉的官职。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审问 他。那人回答 说:“听到警跸的声音,就躲到桥下去了。过了很久,以为皇上已经走了。 ”张释之回奏文帝说:“这个人没有遵守警跸而犯法,应当判他罚金。 ”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难道不是有意要 伤害我吗?可是你却

27、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应共同遵守的,这件事按法律 应当如此;改变法律并加重处罚,这会让老百姓 对法律产生不信任感,将来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样 做才是,希望陛下仔细考虑。 ”文帝过 了很久才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 ”后来有人偷盗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被抓住了。文帝很生气,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之按盗窃宗庙供用器物的有关律法上报,判决 这个人在街上当众处死。文帝大怒说:“ 这个人没有道德,竟敢偷盗先帝庙里的东西,我交给你处理的原因,是想杀了他全家,而你却按法律判决上报 ,这不能体现我对宗庙敬奉的诚意。 ”张释之脱去帽子,跪在地上谢罪说:“按法律这样处理就够了。现在盗窃宗庙的器物

28、就杀他全家,如果这个人盗挖了 长陵的墓地,陛下又将怎样处罚他呢?”文帝向太后禀报了这件事,后来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文帝死后,景帝继位。2004 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第 6 页 共 7 页张释之很害怕景帝治他的罪,想称病辞职,又怕惹怒景帝而被杀;想见景帝主动谢罪,又怕景帝不原谅他。最终还是去见了景帝并 谢罪,景帝没有怪罪他。张释之侍奉景帝一年多,后因年老生病而死了。太史公说:张释之的话有长者的风范,他遵守法律,不阿谀奉承。 论语上说:“ 不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朋友就够了。 ”张释 之的言论可以作为朝廷上的典范。尚书说:“不有所偏私,不袒护同党,君王的道路才会平坦;不袒护同党,不有所偏私

29、,君王的道路才会通达。 ”张释之差不多做到了。苏州卷11A(逾:经过了)12D13B(是怕皇帝不肯。 是和亲时的手段。 )14A(是匈奴有伏兵。 )15B(居高临下包括两个方面: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译文刘敬是齐国人。汉高帝七年,韩王信叛汉,汉高帝亲自讨伐他。到达晋阳时, 得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要共同进攻汉朝的消息,皇帝大为震怒,就派使臣出使匈奴摸清底细。匈奴把他们强壮能战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皇帝派刘敬再去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

30、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这时汉朝军队已经越过了句注山,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皇帝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 ”就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高帝率军前往,到了平城,匈奴果然出奇兵高帝围困在白登山上,被围困了七天后才得以解围。高帝回到广武县,便赦免了刘敬,对刘敬说:“我不听您的意见,因而在平城遭到围困。我已经把前面那十来批出使匈奴说匈奴可以攻打的人都斩首了。 ”于是赏赐刘敬食邑二千户,封为关内侯,称作建信侯。汉高帝撤出平城返回朝廷,韩王信逃入匈奴。这时,冒顿是匈奴

31、的君主,军队强大,勇士有三十万,屡次侵扰北部边境。皇帝对这种情况很忧虑,就问刘敬对策。刘敬说:“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士兵们被兵火搞得疲惫不堪,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姬妾作自己的妻子,他凭武力树威势,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只能够从长计议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了,然而又怕陛下不能办到。 ”皇帝说:“ 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为什么要这样办

32、?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冒顿在位,当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他汉朝外孙就是君主。哪曾听说外孙子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呢?军队可以不出战便使匈奴逐渐臣服了。如果陛下不能派大公主去,而让皇族女子或是嫔妃假冒公主,他也会知道,就不肯尊敬亲近她,那样就没什么好处了。 ”高帝听后说:“好的。 ”便要送大公主去匈奴。吕后得知后日夜哭哭啼啼,对皇帝说:“我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怎么忍心把她抛掉远嫁匈奴去!”皇帝终究不能派出大公主,便找了个宫女以大公主的名义,嫁给冒顿君主作妻子。同时,派遣刘敬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深圳卷11B 归:归依。注意主语是“困厄者” 。12C “乃” ,于是,便。“乃” ,才。其余:A “且”均为“将要、将会 ”。B “与”均为介词“同、跟”之义。D “以”均为表目的的连词。13A 排除:说“义” ;是义举,可见“忠” ,但不见“烈” ;是“智” 。14B “安禄山手下令狐潮”错。令狐潮是雍丘县令,当时想变节投向安禄山。15D 司马光的话立意不在赞扬张巡的“义、勇、忠、烈” ,而在对“朝廷待忠义之薄而保奸邪之厚”表示不平;也不是告诫统治者,忠心者不在高高的庙堂而在下僚,而是告诫统治者,要惩奸罚恶,善待忠良。2004 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