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本大纲根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所学本门课程主要内容的消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技术,具备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
2、技术、底盘性能试验技术、汽车行驶安全性试验技术。通过讲授汽车整车安全性和各总成性能基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基本的测试技术,使学生对汽车性能基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检测等能力。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发动机点火系、起动系、燃油供给系工作性能的检测方法。2.掌握汽车底盘驱动轮输出功率的检测方法。3.掌握汽车行驶安全性(转向系、制动系和照明装置的工作状况)试验方法。4.掌握汽车环境保护性(发动机废气排放性能、汽车行驶噪声)试验方法。5.掌握根据检测数据对汽车各总成工作状况的诊断方法。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 64 学时,其中实验 8 学时,占总学时 12.5。教学文
3、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书写。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 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 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适 用 专 业 及 要 求序号 实 验 项 目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实验类别 交
4、通运输、车辆工程1发动机点火系工作性能的检测起动系工作性能的检测燃油供给系工作性能的检测2 综合 专业 必修2汽车底盘驱动轮输出功率的检测汽车传动系传动效率的检测 2 综合 专业 必修3汽车四轮定位参数检测汽车制动效能检测侧滑量检测2 综合 专业 必修4发动机排放性能检测汽车行驶噪声检测 2 综合 专业 必修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底盘测功机、制动试验台、侧滑实验台、四轮定位实验台、噪声仪。制定人: 夏怀成审定人: 李文平批准人: 王连东2005 年 5 月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汽车构造课程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本大
5、纲根据汽车构造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汽车构造拆装实验是了解汽车构造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本实验课使同学建立汽车构造整体概念和实物概念。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内容和深入了解各总成部件的构造细节。初步熟悉汽车部件的拆装过程及其操作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教学及专业性生产实习准备必要条件。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汽车构造讲授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各总成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的功用。汽车结构认识与拆装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实物讲授、分解观察及自行观察三种。实物讲授是课堂讲授的继续。这部分内容,由于在课堂上较难讲清楚,故在课堂上略讲甚至不讲,而移到实验课中实
6、物讲授。分解观察是对一个部件进行分解,分析其构造细节,初步掌握部件的分解和装复的技能。自行观察的内容,应联系课堂讲授的有关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求得解决。实物是结构实验室的现有实物设备中选出的结构实物。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汽车及发动机的总体构造。通过实验对汽车及发动机的组成、总布置型式、各总成有一个初步认识;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用及在结构上的相互关系;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解放 CA1091 型汽车、42 轿车、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和 44 越野车)的总体构造及发动机(水冷汽油机、水冷柴油机、风冷发动机)的结构特征和支撑形式(三点支撑、四点支撑) 。
7、2.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及冷却系的组成及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发动机拆装工艺及各部间隙的调整方法;了解润滑油路和冷却水路的布置及清理方法。3.了解汽油机供给系典型化油器的构造,各供油系统的功用及供油原理;了解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供油路线及组成件的构造。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典型结构。4. 了解柴油机供油系的组成及供油路线、各组成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柴油机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供给系喷油泵两级式调速器和全程式调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掌握喷油泵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喷油器偶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
8、柱塞式喷油泵和 VE 式喷油泵供油量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点。 5.了解汽油机整车电路;掌握汽油机点火系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分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分电器触点调整方法;掌握机械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原理和真空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原理。6. 了解传动系的组成和布置;掌握单片离合器、双片离合器、变速器及同步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其它型式离合器和分动器的结构特点;掌握离合器操纵机构的组成和自由行程的调节方法;掌握五档变速器的结构、各个档位的动力传递路线、各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各个轴的空间位置、支撑方式及轴承特点和齿轮在各个轴上的安装情况;掌握变速器防止直接档脱档、自锁、
9、互锁及倒档锁的结构原理;了解分动器的结构及各个档的动力传递路线和对分动器操纵的要求。掌握惯性锁环式同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7.了解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总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现场观察万向传动装置及其支承型式,验证普通十字万向节实现等角速度传动的两个必要条件;掌握普通十字万向节的结构原理;了解凸快式等角速万向节、三销式等角速万向节、球叉式等角速万向节、球笼式等角速万向节和挠性万向节的结构原理,并比较上述万向节的特点。掌握单、双级主减速器的结构及支撑型式,普通行星齿轮差速器、牙嵌式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行星轮及半轴齿轮背面的垫片的作用;掌握行星轮的自转和公转原理;掌握半轴和各
10、种桥壳的结构。8. 了解汽车转向系组成及布置,掌握转向轮定位角的作用;掌握转向机构的特点及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了解球面螺杆滚轮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式和其它型式转向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转向轮定位参数(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转向车轮外倾角、转向车轮前束)的作用及形成;了解各种悬架(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横向单、双摆臂式独立悬架、纵向单、双摆臂式独立悬架和多轴汽车平衡悬架)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减震器的工作原理。9.了解制动系的组成及布置;掌握各种型式制动器(蹄式制动器、双领蹄式制动器、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自增力式制动器)的性能特点和结构原理;掌握各种驻车制动器(中央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
11、结构特点;了解气压制动及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掌握液压制动主缸(总泵) 、液压制动轮缸(分泵)的结构原理;了解真空增压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真空增压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组成。掌握气压制动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 72 学时,其中实验 18 学时,占总学时 25。教学文件:汽车构造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书写。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拆装与结构认识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内容、拆装方法及主要部件的功用等,并作针对性指
12、导,具体拆装实验步骤由学生独立完成。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 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 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适 用 专 业 及 要 求序号 实 验 项 目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实验类别 车辆工程1 汽车及发动机总体构造 2 综合 专业 必修2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2 综合 专业 必修3 润滑系及冷却系拆装 2 综合 专业 必修4 汽油机供给系拆装和柴油机供给系拆装 2 综合 专业 必修5 点火系、起动机、发电机及整车电路拆装 2 综合 专业 必修6 离
13、合器、变速器及分动器拆装 2 综合 专业 必修7 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拆装 2 综合 专业 必修8 转向系和行驶系拆装 2 综合 专业 必修9 汽车制动系拆装 2 综合 专业 必修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1.发动机总成。2.前桥与驱动桥、变速箱。3.万向传动装置。4. 车架、悬架总称。5.点火系各总成及零部件。6.起动机和发电机。7.喷油泵。8.配备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汽车。9.各种拆装工具。制定人:夏怀成审定人:李文平批准人:王连东2005 年 5 月 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本大纲根据发动机原理
14、与汽车理论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内燃机性能指标及实际循环热计算,掌握内燃机的换气过程以及柴油机和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内燃机噪声、排放污染及内燃机特性、车用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学、与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使用性能。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基本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本课
15、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使用性能。通过讲授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基本的测试技术,使学生对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基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测量等能力。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汽车道路试验的基本方法;2.了解汽车道路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的测试方法。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交通运输专业本课程总学时为 56 学时,其中实验 8 学时,占总学时14.29。教学文件:校编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学生自拟。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
16、,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 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 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适 用 专 业 及 要 求序号 实 验 项 目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实验类别 交通运输1 汽车加速实验 2 综合 专业 必修2滑行油耗 2 综合 专业 必修3转弯实验最高车速实验 2 综合 专业 必修4 制动实
17、验 2 综合 专业 必修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实验用汽车、五轮仪、燃料流量计、减速度计、车速表。制定人: 裴永生审定人: 李文平批准人: 王连东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2005 年 5 月汽 车 理 论课程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本大纲根据汽车理论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汽车理论道路试验是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道路试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测试汽车使用性能的实际的能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后续开设的综合实验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和打好基础。三、本课
18、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讲授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影响因素,汽车动力性分析方法和步骤;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单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五轮仪、油耗计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1通过实验学生应掌握五轮仪、油耗计的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五轮仪测试汽车直接档加速性能的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和绘制曲线的能力;3学会测量汽车的百公里油耗的方法;4通过实验学生应对汽车实用性能测试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有所了解,建立规范实验的意识。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 时: 4 学时教学文件: 汽车道路试验指导书
19、。实验报告学生自拟。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根据学生的实验前预习结果、实验时纪律和动手能力、实验结束后交上的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成绩。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适用专业及要求序 号 实 验 项 目 实验学时 实 验类 型 实 验类 别车辆工程1 汽车的加速性能道路试验 2 专业 综合 必修2 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道路试验 2 专业 综合 必修八
20、、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智能存储式五轮仪、油耗计、第五轮。制定人:李文平审定人:夏怀成批准人:王连东2005 年 5 月车 辆 与 交 通 运 输 实 验 中 心 实 验 教 学 大 纲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课程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依据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车辆工程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车身设计中涉及驾驶室布置的重要规范,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21、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驾驶员视野和手伸及界面是车辆安全行驶和驾驶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国标中有相关的规定,在车身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检验。影响视野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前风窗上、下横梁、发动机盖高度及座椅高度对上、下视野有影响;左右 A 柱对侧视野有影响;后视镜、内视镜对左右后视野有影响。仪表板上控制按钮和操纵杆的布置影响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合理性。对上述影响因素的设计在满足车身强度、刚度的同时必须满足国标要求。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了解人体模型、眼椭圆的使用方法。2.设计视野和手伸及界面的测量方案。3.掌握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 时 : 车 辆 工 程 类 本 课 程 总 学 时 32 学 时 , 其 中 实 验 2 学 时 , 占 总 学 时 6.25 。教学文件:校编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学生自拟。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制定测量方案,教师作辅助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由学生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