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 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课题服装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1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子课题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课题研究背景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从温暖型向审美型转变,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纺织服装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少服装企业也由过去传统的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集面料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作、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外联系合作的增多,不少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逐渐被运用到服装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广州可算是一个服装业
2、较发达的大都市,但很多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并没有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相反是举步维艰,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初到企业并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一方面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普遍存在。要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使他们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一主要原因在于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进行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2、课题研究意义本课题产生于职业教育实际,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内在需要,其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必将能促进服装专业的发展,有利于品牌专业的打造,
3、提高毕业生的实用性与就业率,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 (二)课题研究目标21、直接目标服装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2、间接目标通过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推动技校学生就业发展,促进技校人才的培养,从而带动学校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三)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1、课题研究思路本课程体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准绳、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在行业专家、职教课改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岗位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即配合设计师季度性主题确定、配合设计师收集面、辅料市场信息、配合设计师进行服装款式开发和跟进、配合设计师样板审核和订货会开展、参与
4、每季服装前期开发策划、负责每季服装款式开发、参与每季订货会、参与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及款式开发、看图出样放码、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服装品质控制、营销策划与市场广告、服装产品推广、区域代理与加盟、售后服务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以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岗位需求)为引领,以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课程主线,以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养成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并列式与递进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的不同子任务从而达到从事该岗位所需的必备知识与技能。2、课题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市场调研法。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就企业生产现状、企业
5、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现状、用人单位人才使用与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真正了解到了社会的需求,为整个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充足的事实依据。(2)分析、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就这个专业毕业后能在企业从事的服装设计、纸样设计、工艺设计、服装跟单、服装营销等职业岗位及职业能3力需求进行过认真的分析与研究。(3)实践专家访谈会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能确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召开了实践专家访谈会。通过访谈会我们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共 16 个。(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如何结合服装企业的工作过程,制定出工学一体化新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2、如何围绕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6、;3、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如何合理的设置;4、考核评价方式如何改进;5、如何合理的编写工作页;(五)课题研究的进度本课题是 2009 年 2 月经我校教学研所室牵头组织的一项课程体系改革的重大教研活动。立项后,课题组在职教专家、企业实践专家、校研究室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设计了研究方案。之后课题组对整个研究进行了任务分解,做到任务落实到人。全体成员按照分工和时间部署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新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大纲以及第一学期工作页的编写工作,完成了工学一体化实训场地的建设等工作。二、课题研究主要成果(一)理论成果回顾整个课题研究过程,我们一方面回答了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可能预见及目前实践中的
7、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课题组成员牢牢把握职教规律,瞄准企业一线岗位的需求,就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内涵、构建工学一体化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做了积极的探讨。我们认为:1.在人才培养途径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入手在我国,服装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同时服装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涉及到美术、化工、纺织、视觉传达、营销、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4这就要求从业者需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传统的服装教学则是一种典型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当时的国内服装企业则从事简单的来料加工,因此招收的工人仅仅需要懂得缝制就行,即传统意义上的缝工。但随着我国
8、加入 WTO,服装企业从原有的来料加工向自我研发、自创品牌、自重营销的综合性企业过渡,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则是能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制作、管理、策划营销等综合性的服装人才,加之技校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蓝领,就要求我们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传统的简单操作型向复合型、综合型人才转变,因此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除懂得基本的服装设计、服装纸样及缝制工艺设计以外,还需掌握面料学、QC 跟单、质检、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工业化生产流程管理知识及在工业化生产中相关关键岗位技术要领。2.教学计划、内容的安排应更能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传统的服装类学科的设置如下:素描、色彩、
9、服饰图案、服装概论、服装设计、时装画技法、服装材料、纸样、服装工艺、服装营销等。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分类比较明确。例如,教师在讲工艺时,由于服装设计、纸样、材料等学科的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有所偏差,往往无法按计划正常开展。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另外,传统教学计划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他们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很迷茫,不知道企业里面到底是做什么?要怎么做等;长此以往,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新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设置方面充分考虑,结合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并根据学期顺序由易到难编排学习任务。例如:针对时装裙款式的学习我们是先安排学生在老师的
10、指引、带领下深入市场调研确定主题、风格 选择面、辅料 绘制款式图 看图出样放码服装缝制工艺设计 QC 跟单 营销策划与市场广告 服装产品推广 售后服务。这种计划、内容的设置能够很好地将各个任务街接与融合。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某一任务时,其他的老师都会根据自己后面的教学内容要求积极配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全面,特长也得到充分发挥。正由于教学较好地融合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3.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置应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5学习领域课程是在通过实证研究确立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开发的,它满足工作过
11、程工作系统化课程的要求。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的关系是一种教学子项目的关系,我们通过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具体内容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地强化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例如:看图出样放码这个典型工作任务,我们将学习领域设置为:看图出样放码,学习情境设置为:1、男女下装类看单出样放码;2、男女上装类看单出样放码;3、婴童装看单出样放码;学习内容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上都是有变化,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不断递进的内容使学生一直保持兴趣,在学习的层次和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趋势。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应有所改进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打破课题研究前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采取具体项目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即
12、每完成一个具体的小任务就进行一次考核评价,而职业素质的考核则可以采取调研报告、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过程评价为主、根据下达的任务,各小组按照任务实施、小组汇报、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学生改进、这一过程来评价。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吸纳学生参与学习,触动学生的兴趣。体验在“做中学习, 学习中做”的过程。5.工作页的编写应能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工学结合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这需要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材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工作页。工作页的编写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它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
13、。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工作页的编写中更多的结合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 6 个要素。对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二)应用成果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在诸多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改变,突出表现在:1.职业素养明显提高。课题研究之前,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对服装专业的理6解始终比较粗浅,总喜欢把自己与“缝工”划等号,对服装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知之甚少,因此学习较为盲目。通过研究,我们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服装专业?” 、 “我校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 “职业素养的内涵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14、。绝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努力,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水平得到提高。2.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学生头脑印象中,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在学校由老师传授完成的,而课改后的新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市场调研的机会大大增多。3.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们更能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研讨,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个课堂能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三)初步效应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不仅解决了提高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若干问题,而且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课题研究后,教师的科研意识大大增强,学校科研氛围日趋浓厚,
15、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逐步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同时教师的科研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加速了教师从教书匠向学者的转变,加快了教师的成长。三、课题阶段性成果的评价(一)来自课程专家的评价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课程专家的指导。课改组长并代表本专业组公开汇报阶段性成果 3 次,课程专家组在听完汇报后认为:“课题组选择工作过程系统化路径是正确的,课改方向没有偏差,所采取的技术路径和操作过程是较规范的,但专业组还是要不断的完善成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来自企业专家的评价企业专家组听完我们的阶段性成果汇报后,一致认为,如果我们按此套模式培养出来的
16、学生将会很受企业的欢迎,因为它非常接近企业,这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7(三)来自任课教师的评价新课程体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将来毕业的学生相对未进行课改班的毕业生,就业率会更高,更受企业的欢迎。但对任课教师要求比较高,他们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实操;更要懂得导演课堂的技巧。(四)来自学生的评价根据课改班级同学反映,课程实施后,85%-90%以上的学生还是很有兴趣这样地方式去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都很高。师生之间的配合也更加协调了。特别是在成果展示、评价方面,学生的个人表达及投入度都有很棒的表现。他们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四、存在问题及展望(一)存在问题目前
17、有的教师对新课程体系的理念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有的怕辛苦,认为新的课程体系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老师可能会更辛苦,不愿推动新课程体系的发展。 (二)下一步研究展望教师的教学观念及个人业务水平是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主动适应企业工艺及技术的变化,及时吸收新知识,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自觉的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指导者、帮助者。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为之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找准结合点和载体。总之,整个课程体系的开发是在探索、实践、学习和思考中度过的,随着课程的推进,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习服装方面有了更浓的兴趣。教学改革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需要自上而下的观念的改革和政策的支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将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完善。谢词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职教专家:陈李翔巡司员、赵志群博士、姜大源教授以及来自各个服装企业的十余位实践专家的指导,在此深表谢意。8参考文献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