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类型23070回采防冲设计.doc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11406679
  • 上传时间:2020-04-17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1.48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3070回采防冲设计.doc
    资源描述:

    1、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跃进煤矿23070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防冲专项设计 编 制: 编制日期: 2012年6月10日目 录一、地质情况概述11、工作面概况12、煤层赋存特征13、煤层顶底板特征14、地质构造15、23070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26、23070综放工作面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2二、冲击危险区域划定51、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依据5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5三、“六位一体”综合防治设计61、主动预防62、预测预报7(1)、电磁辐射监测7(2)、工作面矿压监测8(3)、巷道变形量观测8(4)、钻孔应力监测8(5)、微震监测系统93、效果检验94、卸压解危9(1)、煤层注水9(2)、卸压钻孔1

    2、1(3)、卸压爆破125、安全防护13(1)、个体防护13(2)、强力支护13(3)、压风自救系统13(4)、安全管理146、职工培训16四、避灾路线16附图1723070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防冲专项设计一、地质情况概述1、工作面概况23070工作面位于钱大池村西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地面标高+523m565m,工作面标高-175-230,工作面上巷长1250m,下巷长1129m,倾斜长210m。北为23050工作面(已采),南为23090工作面(已采),东为矿井边界煤柱及常村矿井田(未采),西为23区上山煤柱。2、煤层赋存特征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义马组,煤种为长焰煤,富灰低硫中等发热量。煤

    3、层走向116140,倾向206230,倾角为1015,平均12。煤层总厚5.28.0m,平均厚度6.5m,含夹矸15层,其中煤层中下部位的夹矸互迭层总厚0.21.2m,单层厚0.10.6m,岩性一般为炭质或砂质泥岩,结构复杂,下部煤质较差。3、煤层顶底板特征23070工作面伪顶为砂质泥岩,厚0.2米左右,易脱落,局部为石英砂岩,随工作面的回采自然脱落;直接顶为泥岩,厚23米左右,灰色块状,具隐水平层理,局部含粉砂岩,裂隙发育;老顶厚105米左右,以砾岩为主, 夹砂岩薄层,弱含水层,成分为石英砂岩,火成岩屑,具含水性;直接底厚6米左右,为泥质砂岩,具缓波状层理,夹含粉砂岩条带。详见附图一:230

    4、70工作面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4、地质构造根据23050和23090工作面所揭露资料表明,23070工作面所处区域范围内从西部巷道见煤点开始向东280m区段,为构造复杂地带。该区域自西向东依次穿过F2302、F2304、F2305、F2306等断层构造(详见构造特征表)。它们均是按一定的产状在空间展布,形成的煤岩层断裂沿破裂面进行,构造变化及牵引现象明显,对生产造成影响。中东部地层产状变化不大,起伏较缓,构造简单。构造特征表断层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m)F230222031346正1.0F23042402453303356270正1.21.3F230510419470正1.0F230628

    5、511181414548正1.11.35、23070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23070综放工作面上下巷采用沿空送巷外错设计,其中:23070上巷布置在23050工作面采空区内,并与23050下巷水平外错25m;23070下巷布置在23090工作面采空区之下2-1煤层的二分层中及煤层底板泥质砂岩中,采取与23090工作面上巷外错布置并与之平行,水平净间距15m。6、23070综放工作面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1、23070综放工作面上下巷二分层段采用锚杆+锚网+36U三心拱棚+跃进式巷中点柱。2、23070综放工作面上下巷煤柱区段,采用锚杆+锚网索+0型椭圆棚+跃进式巷中点柱+跃进门式支架。3、23070工

    6、作面上下巷断面净面积25,符合集团公司关于回采工作面上下巷断面净面积不得小于24的规定。23070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剖面图附23070二分层段巷道断面图附23070煤柱段巷道断面图二、冲击危险区域划定由于23070工作面属于孤岛工作面,工作面矿压显现和上覆岩层运动不同于常规工作面,为了在工作面回采期间有针对性的进行冲击地压监测、预测预警及防治工作,需对23070工作面进行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1、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依据(1)跃进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特点、规律。(2)23070工作面上、下巷掘进期间防冲监测数据情况。(3)生产技术条件、地质条件、构造应力分布规律。(4)孤岛工作面上覆主关键层破断规

    7、律。(5)综合指数法分析。(6)其他冲击地压防治有关规定。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为了保证回采期间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现将23070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如下:(1)工作面受上下部采空区顶板及本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影响,在回采期间工作面承压较大,动压显现明显,属于冲击地压危险区域。(2)23070工作面回采时,工作面及两巷会受相邻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运动和采动的双重影响,工作面沿走向推进时,23070工作面潜在的冲击危险区域有以下6个,当回采至这些区域影响范围内时需加强监测和卸压,具体如下:、工作面回采接近本工作面老顶初次跨落第一危险区跃进煤矿23区已采工作面周期来压发生步距范

    8、围一般在20米-27米之间,23070工作面属于孤岛工作面,应力较集中,顶板承压较大,根据孤岛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周期来压步距的1.5倍计算,预计23070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范围在30-40米之间,初次来压期间是冲击地压危险时段,冲击危险性较大,破坏较为严重,在该区域前后30m范围划分为冲击地压第一危险区域,23070工作面属于孤岛工作面,应力较集中,初次来步距可能缩短,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本工作面“见方”阶段第二危险区当23070工作面回采至170m左右(上下巷二分层内外错部分除去)时,推采距离与工作面长度等长,开采面积呈正方形,该区域顶板运动和破裂值达到最大,顶板破裂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9、也较大。因此,此区域段前后30m划分为发生冲击地压的第二危险区。、工作面“三见方”阶段第三危险区 当23070工作面推进330m左右,工作面逐渐进入到与23050、23090工作面采空区形成 “见方”的位置,由于三个工作面采空区上方高位岩层悬露面积达到最大,上覆次关键层运动可造成工作面承受压力分布范围更大,峰值更高,该区域老顶关键层有可能突然跨落,进而诱发工作面前方巷道和上、下端头附近区域容易发生冲击矿压。因此,该区域前后30m范围划分为工作面的第三危险区。、工作面“五见方”阶段第四危险区当23070工作面推进500m左右,工作面与23030、23050、23090、23110五个工作面采空区

    10、逐渐形成 “见方”,此区域采空区主关键层巨厚砂岩有可能突然大面积跨落,造成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增大,并且在工作面推进480米左右,下巷进入煤层厚度变化带区域,容易发生冲击地压,因此该区域前后30m范围为工作面的第四危险区。、工作面“七见方”阶段第五危险区当23070工作面推进660m左右,工作面与23010、23030、23050、23090、23110、23130七个工作面采空区逐渐形成 “见方”,上覆坚硬巨厚砂岩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岩层运动积聚了大量的弹性量, 上覆次关键层运动水平应力也都聚集在此关键层上,容易造成上覆巨厚砂岩断裂,诱发冲击地压。因此该区域前后30m范围为工作面的第五危险区。

    11、、煤柱段和停采线附近第六危险区 当23070工作面推进接近停采线段时,受集中应力和超前支撑应力影响,加之受前方F2302、F2304、F2305、F2306等断层构造影响,极易形成应力叠加,诱发冲击地压。23070工作面上下巷煤柱布置在实煤体中,在回采末期超前支撑压力和集中应力叠加,容易发生冲击地压。因此接近停采线50m范围和煤柱段划分为第六危险区。详见附图二:23070工作面危险区域划分示意图三、“六位一体”综合防治设计1、主动预防严格按照集团公司2012年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冲第一”的安全理念,充分认识23070孤岛工作面防冲的特殊性、复杂性,认真开展23070综放

    12、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综合防治,以消除冲击条件、减少冲击地压发生次数、发生不伤人为目标,不断完善制度、狠抓现场管理和回期间的防冲措施落实;同时,严格“四强”防冲要求,以提高微震、电磁辐射预测预警准确率为重点,完善预测预警制度,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对危险区域及时预警,主动解危,确保23070综放工作面安全回采。2、预测预报(1)、电磁辐射监测、KBD-5电磁辐射监测每天对在23070工作面煤壁及上下巷超前300米进行定点电磁辐射监测,并且在电磁辐射测点处施工深1m,孔径100mm的钻孔,安装PVC管进行定点电磁辐射监测,以此减小监测误差(工作面内测点除外)。工作面进入后期回采阶段时,需要增加煤柱段

    13、电磁辐射监测,具体布置如下:工作面电磁辐射测点布置:自工作面上端头以下25米,下端头以上15米即中间175m部分进行监测,测点间隔20米布置一个,高度距底板1.2米-1.5米;超前段电磁辐射测点布置:上巷超前300米范围下邦,下巷超前300米范围上帮间隔20米布置一个测点进行监测,测点高度距底板1.2米-1.5米;煤柱段电磁辐射测点布置: 工作面进入后期回采阶段时,在工作面上下巷煤柱段的上下帮进行监测,测点间隔20米布置一个,测点高度距底板1.2米-1.5米;每天对各测点监测一遍,每点监测120s,设定23070工作面电磁辐射预警值为:电磁辐射强度最大65mv,脉冲最大值70HZ。每日监测超过

    14、预警值必须汇报并对比其他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发现异常情况后,必须针对异常区域进行专门的电磁辐射监测,并且对比其他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发现有危险时及时采取必要的卸压解危措施,对于危险区域应适当减小测点间距,增加测点数量。详见附图三:23070工作面KBD-5电磁辐射监测点布置图、KBD-7电磁辐射在线监测在23070工作面上、下巷煤柱段及工作面下巷超前60-120m范围内各悬挂一个KBD-7电磁辐射在线监测仪进行定点监测,下巷切眼前方KBD-7电磁辐射在线监测仪随着工作面推进不断向前移动。防冲监测科每日安排值班人员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监测预警冲击地压情况。(2)、工作面矿压监

    15、测在23070工作面安装KJ216顶板压力动态监测系统,对工作面支架每隔5架布置一个支架压力分机,所有分机全天24小时在线观测,以便全面掌握支架受力情况,及时对工作面周期来压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可靠的周期来压预报。要求每架支架初撑力不低于30MPa,当发现支架初撑力不足时及时联系区队进行打压补液、并且当出现工作面片帮、工作面支架阻力超限、架子压死等矿压显现现象时,及时做好记录。防冲监测科需安排专人每日进行矿压监测,并将监测数据每日处理、汇总并上报。(3)、巷道变形量观测在23070工作面上下巷超前300米布置6个观测站,观测站间距50米,每天对巷道进行变形量观测。、在观测站内

    16、布置顶底板移近量监测仪,即在超前60m布置第一个顶底板动态仪,向外每隔50m布置一个,总共布置6个,并且随着工作面回采向前移动;在23070工作面下巷超前100m布置第一个顶底板动态仪,向外每隔50m布置一个,总共布置6个,并且随着工作面回采向前移动,24小时观测其顶底板移近量,及时掌握顶、底板动态移近量变化情况。该系统配合工作面压力监测系统同时使用,以便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周期来压及顶板运动情况。、在观测站内,建立人工观测点,利用十字交叉法每日对棚宽、棚高进行测量,防冲监测科做好台账记录,结合其他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及时预测预警冲击地压及工作面周期来压情况。(4)、钻孔应力监测在23070工作面下

    17、巷上邦超前300米范围每隔30m安装一组钻孔应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尽量布置在二分层卸压区域外,保证传感器24小时不间断观测实煤体内的受力情况,及时掌握应力异常区域,提前对应力异常区域进行卸压,以保证回采安全。(5)、微震监测系统在23070工作面安装ESG微震监测系统与aramis微震监测系统,两套微震系统结合使用,并配合KZ301矿震监测系统,防冲监测科每日值班人员对微震事件及时进行定位,并且记录每日微震事件发生的次数、释放的能量以及位置等参数。利用微震事件发生的次数、释放的能量以及位置等找到煤岩体破裂带及应力异常区域来预测预警冲击地压发生的趋势及应力释放情况,为冲击地压预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提

    18、出有效方案。防冲监测科需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发现能量为6次方以上事件及时进行上报,依据其他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对煤炮事件频发区域进行分析,确定危险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卸压解危措施。防冲监测科每天对监测的各项数据进行认真、及时地分析,及时进行预测预警,当有冲击危险时,防冲监测科要及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3、效果检验上下巷钻屑量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对上下巷监测数据异常区域利用钻屑法进行效验,监测范围:在监测异常区域均匀布置3个测点进行取煤粉工作。工作面钻屑量监测:工作面每推进10m对工作面煤壁进行一次钻屑量监测,同时,当工作面监测数据异常时,必须停止工作面生产,对工作面进行钻屑量监测,监测范

    19、围:自工作面上端头以下25米,下端头以上15米即工作面中部175米范围内均匀布置5个测点进行取煤粉工作。钻屑量指标:钻孔孔径42mm,孔长12米,以第三杆至第十二杆钻屑量为标准,当单杆最大值超过5Kg时,可认为存在冲击危险,钻进过程中出现冲击响声、钻杆跳动、卡钻甚至压死钻杆等现象,可认为存在冲击危险。4、卸压解危对冲击危险区域采取煤层注水、爆破卸压、钻孔卸压等多种形式的卸压解危措施,建立台账,对记录的各项数据定期汇总并及时总结分析。冲击危险区域实施卸压解危措施后,要利用电磁辐射法结合钻屑法、微震监测等方法进行效果检验,综合分析确认解除危险后,方可进行采掘活动。(1)、煤层注水在工作面初采前及回

    20、采期间,对工作面煤墙及两巷实施煤层注水,注水深度按照集团公司煤层注水要求设计施工,具体设计如下:工作面注水孔施工布置工作面煤壁注水孔布置:自工作面上端头以下25米,下端头以上15米(即工作面中部175米范围)均匀布置10个注水孔进行超前预注水,孔深20米,垂直煤壁钻进。、上下巷注水孔布置1、上巷变平点以里10m上帮开始施工第一个短孔,短孔共16个,间距15m,深度40m, 孔径94mm,钻孔布置在上巷上帮时,钻孔角度按照煤层倾向向上布置,孔口距底板1.0 m -1.5 m。2、上巷变平点以里10m下帮开始施工第一个中长孔,中长孔共59个,间距20m,深度80m, 孔径94mm,煤柱段钻孔角度按

    21、照煤层倾向向下布置,二分层段钻孔角度大于煤层倾向8倾斜向下布置,孔口距底板1.0-1.5m。3、从下巷开口往里20m上帮开始施工第一个长孔,长孔共55个,间距20m,深度140m,孔径94mm,煤柱段钻孔角度按照煤层倾向向上布置,二分层段大于煤层倾向8倾斜向下布置,孔口距底板1.5m-1.7m4、从下巷开口往里20m下帮开始施工第一个短孔,短孔共5个,间距15m,深度40m, 孔径75mm,孔口距底板1.0 m -1.5 m。附图四:23070工作面回采期间煤层注水设计图、注水量计算注水量根据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计算:Q工作面=KTW/100 q=86tQ1KTW/100 q=794tQ2KT

    22、W/100 q=454t Q3KTW/100 q=227t式中Q工作面工作面注水量,m3;Q1长孔注水量,m3;Q2中长孔注水量,m3;Q3短孔注水量,m3;q水的密度,g1t/m3;K富余系数,一般为1.0-1.55;(取1.0)T一个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t;W预计含水率增值,%。(取3)一个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计算:T工作面LSM=2835tT1LSM=26460tT2LSM=15120tT3LSM=7560t式中T工作面工作面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m3;T1 长孔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m3;T 2 中长孔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m3;T3短孔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m3;L工作面、L1、L

    23、 2、L 3待注水煤体在钻孔轴向方向的尺寸,m;(工作面注水孔取15m、长孔取140m、中长孔取80m、短孔取40m)S注水湿润直径,m;(取20m)M注水孔附近煤层平均厚度,m;(取7m)煤的密度,t/m3。(1.35)、注水管理1、每个注水孔安设流量计、压力表,使用高压注水,注水压力不少于15Mpa,注水时间不少于6小时。2、对所有高压注水过的注水孔利用防尘水进行24小时不间断静压循环注水,直到注水孔饱和状态为止。 3、注水孔要保证打孔深度及封孔质量,防止泄水、漏水。达到设计注水量后要及时换注水孔。4、注水钻孔由防冲队负责施工,每日由防冲队安排专职泵工进行注水并及时向防冲监测科报送注水日报

    24、表,并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孔深、孔数、开泵时间、停泵时间、注水压力、注水孔个数、注水量等。5、防冲监测科必须建立详细的注水钻孔施工记录台帐,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孔深、孔数、角度等。(2)、卸压钻孔工作面回采前对上下巷超前300米范围实施大直径卸压钻孔,钻孔单排布置,在上巷时布置在下帮,下巷时布置在上帮,回采期间按工作面推进度实施循环卸压。钻孔布置:在上帮时,钻孔仰角沿煤层倾斜向上布置,与水平呈1518布置;钻孔布置在下帮时,钻孔俯角沿煤层向下布置,与水平呈-3-8布置,孔径133mm,孔深40m,间距0.6m,距底板1.0m-1.5m。如应力集中较为明显,可针对应力集中区加大

    25、卸压孔密度,以提高卸压效果。附图五:23070工作面卸压孔施工图(3)、卸压爆破、工作面卸压爆破自工作面上端头以下60米,下端头以上60米即工作面中部90米范围,共布置6个深孔爆破孔,孔间距15米,孔深20米,仰角5钻进,孔口距底板1.5米,每孔装药量18kg(10节),封孔深度不低于10米, 双发同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装药,孔内雷管间并联,多个爆破孔的雷管之间采用串联连线方式,一次起爆,工作面每推进20米实施一次深孔卸压爆破,卸压爆破施工时间放在检修班进行,工作面内部卸压爆破后,必须进行钻屑量监测,以第三杆至第十二杆钻屑量为标准,当单杆最大值超过5Kg时,可认为冲击危险性解除。在工作面初采前

    26、、工作面接近 “见方”位置和工作面监测数据异常时,必须停止工作面回采,对23070工作面煤壁实施深孔卸压爆破。详见附图六:23070工作面煤壁卸压炮设计图、巷帮卸压爆破回采期间及时对巷道进行卸压爆破,爆破钻孔布置在上帮时,钻孔仰角沿煤层向上,与水平呈2025,孔口距底板1.0m-1.2m,孔深30m,间距5m;钻孔布置在下帮时,钻孔俯角沿煤层向下,钻孔与水平呈-3-8布置,孔口距底板0.8m-1.0m,孔深30m,间距5m。每孔装特制炸药20节(36Kg),分两次装入,每次10节,两次装入的药卷之间不得出现空隙,双发同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装药,孔内雷管间并联,多个爆破孔的雷管之间采用串联连线方

    27、式,巷帮卸压炮孔其余部分以水泥药卷封孔,封孔至孔口为合格。在接近工作面“见方”位置或监测异常时,对巷帮实施深孔卸压爆破,并结合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进行效果检验,如此循环,直至确认冲击危险解除。详见附图七:23070工作面卸压炮施工图、工作面末采阶段煤柱段卸压措施大直径卸压钻孔:工作面进入末采阶段时对上下巷煤柱段实施大直径卸压钻孔,钻孔布置在上下两帮。钻孔布置:在上帮时,钻孔仰角沿煤层倾斜向上布置;钻孔布置在下帮时,钻孔俯角沿煤层向下布置,卸压钻孔孔径133mm,孔深40m,间距0.6m, 距底板1.0m-1.5m。巷帮卸压爆破:工作面进入末采阶段时对上下巷煤柱段实施巷帮卸压爆破,爆破钻孔布置在上

    28、下两帮,相关参数按照巷帮卸压爆破措施执行。5、安全防护(1)、个体防护1、进入23070工作面的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穿戴防冲背心和防冲头盔,严禁摘掉防冲帽,必须穿齐个人防护用品。2、在23070工作面上下巷超前200m范围巷道实施软包,安设防冲软包垫进行防护,并对U型棚棚卡子安装卡具护套。3、个体防护措施:(1)不得坐在巷道底板或物料上休息;(2)不得在以下地点逗留:巷道高度不够处;人行道安全间隙不够处;锚杆失效或其它支护薄弱地点;锚索下方;设备或物料附近;靠近铁质管路处。(2)、强力支护在23070工作面下巷转载机以里安装迈步支架进行支护,转载机以外到下巷超前300米以里安装3柱式大门式支架,间

    29、距2米;上巷超前300米范围内安装门式小抬棚,间距2米,门式小抬棚顶梁必须与棚绑紧,防止倾倒时伤人。(3)、压风自救系统23070工作面上下巷每隔50米安装一组箱式压风自救装置,压风自救装置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顶板没有淋水、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工作人员站立使用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高度应使开关阀门距底板1.6m-1.8m;工作人员下蹲使用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高度应使开关阀门距底板1.2-1.3m,以便现场人员自救使用。施工单位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并且保持设施齐全完好、风量适中。(4)、安全管理、限员管理1、23070上下巷生产期间实

    30、行封闭式管理,生产期间严禁任何人员进入上、下巷,工作面内人数限定为25人,下巷转载机以外至下巷把口处严禁有人,上拐头向外30米至上巷把口处严禁有人。2、严格执行生产不修护,修护不生产制度, 23070工作面检修期间,上、下巷分别限员29人。3、23070工作面上下巷煤柱段两端需悬挂“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警示牌”。 在23070上、下巷口设立专人负责把口工作,把口位置设在上下平巷口皮带机头处,进行实名登记并发放冲击危险区域准入证,把口人员要认真负责,当人数达到上限后,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坚持“出一进一”原则上,做好准入管理。、安全管理1、修护作业应避免人员过度集中,作业时应加强修护段的临时支护,同时作

    31、业距离不能小于100米,严禁在冲击危险区域现场交接班。2、生产期间,对采煤机和转载机必须进行远程操作。上下巷各安装2趟通讯线路,安装两部电话,独立号码,并保证通讯畅通。3、回采过程中应加强上下巷超前300m范围的支护,对破坏严重、卡子脱落,拉杆失效的棚要及时处理。4、下巷拆棚处需加强临时支护,避免发生冲击地压时形成支护薄弱面,造成巷道破坏严重。5、上下巷各安装一趟专用清水管路,该管路24小时不间断供水,并每隔50米安设一个三通,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物料捆绑1、上下巷所有管路采用交叉捆绑法进行捆绑。所有高压注水管路要捆绑吊挂,注水期间,所有管子接头都要连接牢固,正

    32、在进行高压注水的注水孔附近严禁人员长时间停留,防止管子崩人。2、上下巷内不得存放闲置物料,所有闲杂物料应严格按照物料捆绑规定进行捆绑。3、人员在工作地点施工钻孔作业,应先检查支架、顶板完好情况,并将钻机使用硬连接捆绑固定在巷道棚腿上,钻机稳设牢固后再进行作业。、卸压爆破的安全措施1、爆破工必须由责任心强,具有二年以上爆破经验,熟悉通风、瓦斯和爆破材料管理及爆破技术,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持有爆破工合格证的专职人员担任。2、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3、爆破前,爆破地点左右50m的巷道必须洒水灭尘。4、爆破前必须详细检查工作面及爆破地点及附近20米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只有当瓦

    33、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起爆。5、爆破前应将爆破地点附近的电缆、管线、管路等保护好。要检查爆破地点附近的巷道支护情况,必要时放炮地点支架进行加固,确保支护达到安全要求。6、爆破母线必须由里向外敷设,两端在与脚线、放炮器连接前必须扭结短路。7、检查处理拒爆或重新联线爆破前,必须检查放炮地点的支护情况,确认安全时方可操作。在拒爆处理完之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8、爆破完毕后,爆破工、现场负责人开始对爆破地点及工作面的情况认真检查,是否有拒爆现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放炮后,距放炮点50米范围内应洒水降尘。9、定炮前用钻杆将钻孔内煤粉掏净,防止隔爆。10、放炮时下巷所有人员必须撤出工

    34、作面至距下隅角400米以外,工作面以里人员全部撤出工作面至距上隅角300米以外,严格按躲炮规定躲炮,躲炮时间大于30分钟。每次放炮必须有跟班队干现场安排,安检员现场监督,对所有通往放炮地点的通道都必须设置放炮警戒线,放炮警戒期间,车场正反风门两侧5m内不准有人员停留,跟班队干需要安排专人在离风门安全地点把口,防止临时人员通过,躲炮时间不到30分钟时,严禁撤除警戒。11、预防残爆及拒爆措施(1)一旦出现塌孔,炮棍涮孔不顺利时,使用钻机杆涮孔,利用高压水的冲力将钻杆捣碎的煤渣排除孔外。(2)为避免封泥时炮棍连续摩擦雷管脚线以及考虑起爆材料的质量问题,可采用双雷管的起爆方式。(3)做好每个爆破孔的钻

    35、孔角度、偏差以及装药情况和爆破后的孔口状态记录,施工中可做适当调整和记录可能发生残爆的位置。(4)深孔送药时尽可能一次到位,防止雷管脚线外皮磨破或拉断。(5)放炮前后必须进行电阻测量,防冲监测科跟班人员负责记录放炮前后测得电阻数值。12、瞎炮处理措施(1)瞎炮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2)处理瞎炮必须在班组长直接指导下进行。(3)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瞎炮,可重新连接放炮。(4)在瞎炮处理完之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瞎炮无关的工作。(5)出现瞎炮时,距原炮眼0.3m以外的位置,重新打眼定炮掘巷,新炮眼与原炮眼平行,并在原炮眼插入一长炮杆,为新打炮眼定向,新打炮眼的打眼工和打

    36、拒爆炮眼的打眼工必须是同一个人。6、职工培训1、凡进入23070工作面施工的各区队必须利用班前会、每周三的学习会、周六的安全活动会对全员进行防冲基础知识、专项防冲安全措施学习和培训,并且进行答卷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职工进行二次单独培训,直至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2、认真学习贯彻本措施,并履行签字手续。四、避灾路线23070下巷:灾变地点23070下巷23070下巷斜石门23轨道23候车室-200东大巷-200调度站暗主井主井地面。23070上巷:灾变地点23070上巷23070上巷斜石门-200东大巷-200调度站暗主井主井地面。工作面:灾变地点23070上巷23070上巷斜石门-200东大巷-200调度站暗主井主井地面。附图附图一:23070工作面煤层等高线柱状图附图二:23070工作面危险区域划分图附图三:KBD-5电磁辐射测点布置图附图四:23070工作面回采期间煤层注水设计图附图五:23070工作面卸压孔设计图附图六:23070工作面煤壁卸压炮设计图附图七:23070工作面卸压巷帮卸压钻孔设计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3070回采防冲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14066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