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9877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桐乡市高级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zhu)想 掺(cn)和 漂(pio)白粉 一塌(t)糊涂B洁癖(p) 依偎(wi) 脾气拧(nng) 微创(chung)手术C熨(y)帖 恸(tng)哭 应(yng)用文 雪泥鸿爪(zho)D职称(chn) 哈(h)达 煞(sh)风景 力有未逮(d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有了一定的地位、权力、成就、资格后,就容易自以为是,以老卖老,容易对别人做事不放心,这很容易阻碍新生力量的发展。B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

2、,银行股之所以全线飘红且爆炸性狂飙的原因在于银行股估值过低,这次大涨是跚跚来迟。C她们的舞裙不断变换颜色,橙色、白色、黄色、玫瑰红色及碎花镶边的上衣让人目不暇接,舞衣艳丽、飘逸,舞者洒脱、典雅,尤其玫瑰红的舞衣在蔚蓝色灯光下分外妖饶。D在中国戏曲史上,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与北曲西厢并称,被冠为“南曲魁首”,明太祖朱元璋称道它是不可或缺的“珍馐百味”,整个明代戏曲,都可以看到它的印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一批贪腐分子纷纷落马,人们难免会议论、震惊。但其实说怪不怪,普通人都难免生疮患疾,况且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政党?B李娜法网折桂,她站在了罗兰加洛斯球场的领奖台

3、上,一方面她夺取了第一个大满贯,另一方面她中国人的身份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观众。C在推动环保的路上,理念的培养、共识的凝聚并非一朝一夕能造就,眼前的投入大于产出实属正常,但如果因噎废食恐怕就要功亏一篑了。D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收藏品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以假乱真的事件不胜枚举,假证书、假专家也来“添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里有介绍纽扣制作工艺、展现纽扣文化的纽扣博物馆和反映我国窑文化的瓦当文化展示馆等,对于热衷此道的游人,大可以各取所需。B地沟油不仅脏而且危害极大,其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会使人导致肠癌、胃癌等恶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C也许是带着情绪,这次

4、对社区组织的活动的评价,他写得很差。此文登载在街道办的宣传栏里后,引来大家纷纷的议论。D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旅行社是否可以安排购物,是否可以有另付费旅游项目等问题,有关人员表示,国家旅游局将会同立法部门尽快推出相关规定。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魏晋时期,随着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书法也实现了人性的觉醒,_,_,_,_。_,_。这些当然不是王羲之一人的功劳,而是许多前人共同创造的结果。所谓技术就是书体的成熟和技法的完善使书法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把性情、襟度、风格寓于书法之中然而这种人文精神势必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就人文精神的建立而言,王羲之的

5、功绩无疑是巨大的这对书法品格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A B C D6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指出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下面这段话的意思。(4分)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 7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同,不得选择“西湖”作为描述对象。(5分) 【示例】 从堤边、水面 远近的杨柳掩映里, 雨前的群鱼蹦跳中,我认识了西湖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科技的善与恶首先我们可以指出的是,现代科学家以四个世纪谨慎的工作,使我们对宇宙有了比

6、较清晰的认识,其美丽与壮观程度(对那些不辞劳苦去看的人来说),大大超过了所有人类艺术家所有作品的总和;或就此而言,甚至远远超出了神话作者的一切想象。此外,在现代化技术出现之前的岁月里,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精华实际上被少数贵族和富人垄断。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才提供了丰富廉价的读物;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才使艺术、音乐、文学向全体人民开放,甚至把人类心灵的奇迹带给了最卑贱的人们。然而,科学技术不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不良的副作用吗从核战争的危险,到半导体收音机播放早期摇滚乐的噪声污染?是的,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每项技术进步,无论多原始,都随之带来了某些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东西。石刃斧头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食物,但

7、它也使战争变得更加致命;火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更多更好的食物,但它也增加了纵火失火的危险性;语言的产生造就了人类,但它同时也造就了说谎者。如此等等,无一例外。然而,善恶的选择却在于人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Ascanio Sobrero)第一个制成了硝化甘油。他加热了一滴硝化甘油,结果迸溅一地。索布雷罗惶恐地意识到了它用于战争的可能性,因此立即停止了这个方向的一切研究工作。这当然无济于事。别人把这项工作接着做了下去,不到半个世纪,硝化甘油连同其他高级炸药都用到了战争中。难道这就使高级炸药一无是处了吗?1866年,瑞典发明家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8、学会了如何把硝化甘油同硅藻土混起来制成一种混合物,使用起来十分安全,他称之为“达纳炸药”。有了达纳炸药,开采土石方的进度远远超出了以往全部历史时期镐刨锹铲的成效,而且不再需要残酷地强迫劳工出苦力。正是达纳炸药,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中为修建铁路铺平了道路;也正是达纳炸药,帮人们建筑了水坝、地铁、地基、桥梁,以及其他成千上万的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建筑物。归根结底,用炸药搞建设还是用炸药搞破坏,选择权在于人。如果他选择了后者,那么,错误并不在炸药,而在于人的愚蠢。当然你也可以认为,炸药能提供的一切好处都抵不上它可能造成的危害。你还可以认为,人没有扬善避恶的能力,所以,为了这一群傻瓜,必须将炸药全盘否定

9、。针对这种情况,让我们回想一下医学的进步。它始于1798年詹纳(Jenner)推行接种疫苗,19世纪60年代巴斯德阐明了细菌致病学说。医学进步将人类的平均寿命翻了一番,这是它有益的一面,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人口激增,这是它有害的一面。就我所知,几乎没有一个人反对医学进步。即使当今有那么多人为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危险而担忧,我也几乎没听到任何声音,抗议对关节炎、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缺陷以及癌症的病因与治疗方法的研究。然而,人口激增是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危险。假如人口激增继续得不到控制,即使我们避免了核战争,消除了污染,学会了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并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进步,那么,我们还是会遭受灭顶之灾。

10、在人类的“愚行”当中,最愚蠢的莫过于使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快于出生率降低的速度。据此,有谁会赞成废弃医学进步,重新回到高死亡率?有谁会在“拥护传染病”的旗帜下前进? 节选自宇宙秘密,艾萨克阿西莫夫8下列关于科技发展的表述,不能体现其积极意义的一项是A我们对美丽壮观的宇宙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B我们能有机会接触艺术、音乐、文学等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精华。C硝化甘油连同其他高级炸药,都用到了战争中。D我们通过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认为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潜在的威胁。B本文列举了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种新事物,这些

11、事物都代表着科技的发展。C医学进步将使人类的平均寿命翻了一番,尽管随之出现了人口激增的现象,但几乎没有人反对医学的进步。D我们只有通过大力推进医学进步才能解决困扰我们已久的人口问题。10文章说人类最愚蠢的行为是“使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快于出生率降低的速度”,但结尾又说不可能有人会赞成废弃医学,重新回到高死亡率。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龙应台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

12、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

13、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得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彷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

14、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

15、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

16、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11这篇文章的标题颇具特色,请试加分析。(3分) 12.请根据第6段中“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和第7段中“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的细节描写,分析“我”和“中年儿子”共同的心理感受。(3分) 13.赏析第16段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4分) 14.龙应台曾说,文学的一种“功能”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你通过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一文能看见哪些感动?(5分) 15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5分)

17、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阿留传(明)陆容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

18、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传者曰:樗栎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注】参亭:参互均匀。樗栎ch l:都指无用的木材。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19、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应:照看 B. 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举:举出,说出 C. 客至出陈之 陈: 陈述 D. 实元素之能容也 容:收容,容纳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家人为之哄然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 何黯黑若是也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C. 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D. 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8. 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留负责看家、照顾柳树发生了一些可笑的事情,但对于绘画、调色很有天赋,周元素因此“专任之

20、”,终身用他。B. 文章选取了“执洒扫”“应门”“涤磨古玩”等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阿留“痴呆无状”的特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C. 文章为阿留作传,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想到了樗栎、沙石等其他看似无用之物,最终得出了天地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 文章由周元素能容人、用人说开去,借以讽喻当权者也应像周元素一样,能任用天下的士人,用人当用其所长。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短 榻 缺 一 足 使 留 断 木 之 歧 生 者 为 之 持 斧 锯 历 园 中 竟 日 及 其 归 出 二 指 状 曰 木 枝 皆 上 生 无 下 向 者2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

21、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3分) (2)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寄 人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21两首诗都写到了 这一意象,表现了主人公的 之情。(2分)22简要分析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的差异。(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子墨子自鲁即齐,即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

22、“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墨子卷十二)【注】如:应当。23.材料中墨子体现出的精神与孔子 的精神非常接近。(1分)24.材料中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持什么态度?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墨子这种精神的评价。(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2) 。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5) ,莫

23、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四、作文(60分)2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诗人汪国真说:“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但有人说:如果我是鱼,我要迷恋天空;如果我是鸟,我要痴情海洋。每一种说法,代表着对人生的不同理解,选择其中一种,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2015年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三期中试卷参考答案1C 【 A掺(chn)和;B微创(chung)手术;D职称(chng)、

24、称(chn)职。】2D A. 倚老卖老 B. 姗姗来迟 C.妖娆3B折桂,科举时代指考取进士,现多指竞赛或考试获第一名。A.虽然何况和况且用法比较接近,但当这个句子是反问语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时,一定要用何况,不能用况且。C.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可以换成前功尽弃。D.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此处讲收藏品,应该用鱼目混珠。4D 【A成分残缺,后一句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B句式杂糅,“使人得疾病”与“导致疾病”杂糅,可删去“使人”。C有歧义,到底是内容上对活动的评价很差,还是他的评价的文章的语言表达、结构等形式方面很差。】5. A 【解

25、析】根据语境,接下来应谈的是“书法与人性”的关系,应是一体的,是对王羲之在建立人文精神方面的总结;的顺序主要根据“技术”一词来确定。6创作剧本(或写文章)要对材料有取舍剪裁,再安排好各部分的衔接,构思要缜密,要通盘考虑。 (4分)7示例:从云间、松下/ 高低的怪石嶙峋处/谷底的温泉流淌里/我了解了黄山了!(5分)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现代科技有利有弊,C项根据文意可知,炸药用于战争必将使得更多生灵涂炭,所以不属于科技的积极意义。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照原文,可以发现推进医学进步能够解决人口问题毫无根据。原文倒数第三段说

26、即使我们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进步,那么,我们还是会遭受灭顶之灾”,可知人口激增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10两种说法分别是从人口激增和延长人们生命来说的,所以不矛盾。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快于出生率降低的速度,必然出现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情况,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但废弃医学进步,必将导致我们人类面临更大的危机: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医学发展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之一,它有利也有弊。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个体,无法摆脱医学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问题,但决不能为此而废弃医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快于出生率降低的速度意味着什么,而废弃医学进步,重新回到高死亡率又意味着什么

27、,应该放在全文中理解。这正好体现了科技的善与恶和我们人类的选择。我们不能因为医学进步会导致人口增长而废弃之,这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本原则。11.为四郎哭泣紧扣文章内容,从老父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谈起;如果的假设,设置悬念,既吸引读者,又引发读者对文化的重要性的思考;第二人称你的使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显得平易亲切。(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12.这段话主要采用了比喻修辞,把人比喻为散落的珠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独立零散状态;把文化喻为柔弱和强韧的细丝黏合剂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主

28、旨文化重要。(答出比喻1分,具体分析2分,表达效果1分。)13.理解心疼父亲,又觉得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只好紧握着他的手,用这样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抚慰。(关键词理解安慰各1分。)14.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父辈们被四郎自责而痛苦的孝心所感动。生活在他乡已是故乡的中年儿女被父辈们发自心底的思乡之情所感动。作者感动于文化的内涵与力量。(一个角度2分,答出两个角度即可得4分,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得1分。)15.以小见大表现为文章要以小,即一场戏,阐明大即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一抽象的命题。小表现在感悟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深情的话语,老父亲及其泪水代表的对故园以及亲人的思念。(

29、写出缘于一次看戏给1分,有具体解说1分。)大表现为本文主旨阐明文化为什么重要即文化的力量文化艺术既能使人找到理解自己处境、发泄痛苦、表达情感的方式,抚慰受伤的心灵。又能使孤独的个人找到所属的社会群体,产生归属感。文化能将孤立的个体凝成精神想通的群体社会,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答出第一点1分,得1分,要对信息进行概括整合。)16C 【陈:陈列】17B 【均为“像”之意。A介词,因为/介词,替;C代词,相当于“之”/哪里,副词;D顺接,就/转折,却】18A 【“绘画有天赋”不当】19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错两处扣1分,

30、错三到四处扣2分,五处及以上不得分。)20(1)(他)曾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2) 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做这件事(调色),(他调的颜料)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一向就会的,(周元素)多次试他(让他调色),也没有不适合心意的。(使、一、素。)21月 相思(思念)22瑶瑟怨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情景交融。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雁声、玉楼等景物,组成了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渲染了主人公的别离之怨。 寄人则是虚实结合。前两句虚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后二句则实写眼前只有明月落花,来表现诗人的相思之深切与苦怨。23.知其不可而为之 (1分)24.态度:乐

31、观自信。(1分)评价:认可墨子的这种精神。墨子的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出他心怀天下、以大义为重的品质,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分)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一个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共同去实现,因此更加需要众多有识之士能不畏艰难,勇挑重担,为国家民族的理想执着奋斗、开拓创新,所以墨子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赞扬。 (2分)25(1)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2)杨柳岸晓风残月/应是良辰好景虚设。(3)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参考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性痴呆无规矩,但周元素一直收养他。他曾

32、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主人冲他发怒,他就将扫帚摔在地上,说:“你会做这事,为什么要麻烦我呢?”周元素有时到别处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字。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后来的都记不住,就关起门拒不接待。周元素家里收藏有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多件古董,客人来了就拿出来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私下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呢?”跑去拿来沙石,就着水洗磨起来。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让阿留砍树的一根分枝做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子里走了一整天。等回来了,他伸出二根手指比划着说

33、:“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向下边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房子前新栽了几株柳树,周元素担心邻居小孩摇动它们,让阿留守护着。阿留将要进屋吃饭,就将柳树拔出来收藏。阿留可笑的事情,大概诸如此类。周元素工于楷书,尤其擅长绘画。有一天,(他)和好颜料,开玩笑似地对阿留说:“你能干这个吗?”阿留说:“对于这事,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做起来,(只见他)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一向就会,多次让他调色,也没有不如意的。周元素从此专门要他调色,终身用他,没有废弃。写传者说:樗栎不成木材,找木材的人并不弃用;沙石非常难看,玉雕匠们需要它;大概天地间没有完全抛弃的东西。况且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偏偏就没有可取之处吗?阿留痴呆无规矩,本来是可弃用的材料罢了,最终却因为一技之长被任用,实在是周元素能够收容他。如今天下正直清静退处的人士,常常不被当权者所了解;生性不聪敏,迂阔的人,又不被他们所喜欢。(当权者)能够了解并且喜欢的人,使用他们时又不能适合他们的才能,接着就弃用他们。唉!如今的士人为什么不幸,而只有阿留幸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