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该部分要关注粗线条知识,适当关注简答题、分析题和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考纲要求,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科技文化2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第一节 考点精讲及重点点拨,教育基本规律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规律;二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规律。提示:在理解、掌握许多教育规律与原理,以及解答许多较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时,可用这两条规律作为分析的框架和基础。,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
2、发展,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发展必然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二者关系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等即社会的发展水平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而教育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当然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选择、填空)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2012年考题,选择)(3)制约和影响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
3、度,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其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选择、填空、简答) (1) 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促进政治民主化。,(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决定)作用(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013年考题,填空)(2)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如“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
4、力的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简答),(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通过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要素,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教育通过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二、教育与社会科技、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科学技术之
5、间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选择、填空、简答)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4)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填空、简答)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二)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
6、文化、组织文化等。其中,物质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系统知识等,价值观是其核心;制度文化是指典章制度以及维系个体生活与一定文化共同体的人群关系的法则;组织文化是指集团内部的行动标准中表现出来的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文化是独立于各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教育又积极反作用于文化。 1.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教育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教育的实
7、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等。(2)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2. 教育反作用于文化 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文化选择,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化的更新和创造。 3.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
8、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2013年考题,填空)校风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实践形成的。,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选择、填空)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10年考题、填空),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
9、)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选择、填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中国古代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
10、展的决定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选择),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2012年考题,选择)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2010年考题,分析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
11、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我们把实践、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做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填空、选择),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简答、选择、填空),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 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
12、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主要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 阶段性,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
13、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2012年考题,选择)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有的阶段发展快,有的阶段发展慢,例如,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
14、水平(例如感知觉),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例如思维能力)。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必须抓住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 (2010、2013年考题,选择),4. 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如吴运铎、张海迪等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确实隐含的,培养自信和努
15、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重要内容。,5. 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表现为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个体间智能的普遍差异根据人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四、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应注意的方面 (简答、论述、案例分析考其中某一小点、选择、填空),1.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施教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2. 根据
16、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注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并注意做好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注意:探明、把握受教育者发展的成熟期、关键期, (10年考题、选择)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4.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特别对生理或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来达到身心的协调、统一发展。 5.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注意深入了解并充分尊
17、重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研究、发现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挖掘学生的潜力,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选择、填空、简答)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也称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遗传不能决定个体身心发展。“龙生龙”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选择、填空
18、、简答),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而且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狼孩 (选择、填空)(3)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人们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4)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
19、,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控制的特殊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1考题,选择)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2年考题,简答)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简答),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
20、殊功能。(2013年考题,填空)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教育万能论” 把教育视为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实际功能。,4、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巨大作用(选择、填空),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