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1、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质/m溶剂 100g注意:(1) 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g) 2、溶解度曲线: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2、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等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溶液质量(克) 溶液体积(毫升) 溶液密度(克/毫升) 3、溶液的稀释:m浓溶液 a m稀溶液 b (ab) 其中:m稀溶液 m浓溶液 m水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不同(a、b)的溶液A、B,配制中间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c),则: mAa mBb (mA mB)c三、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比较。比较项目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温度要求一定不一定溶剂量要求100g不一定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单位g关系式溶解度=100g溶质
3、的质量分数=100g50-40-30-20-10-甲乙温度/t1t20溶解度/g初中化学总复习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9右图所示曲线a、b、c分别代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CAB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C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b能形成饱和溶液D从混有少量C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1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的溶解度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4、溶液D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11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溶解度g0 t1 t2 温度/abc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1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溶液为饱和溶液 Ba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Cc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3右图所示为
5、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人10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混合物在20时,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质量相等B在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C温度高于50时,甲和乙形成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降温至20,溶液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相等1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Ct1 至t2 之间b曲线以下区域为a 、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甲乙溶解度g0 t1 t2 温度/3050
6、204010D对于a与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1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t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 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16.根据右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A. 温度从t2降到t1时三种物质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ABCB.t2时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C.A物质中混有C物质,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7、提纯AD.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氯化钠17、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把40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18右图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Ct3时,在100g水中溶解60gA能形成饱和溶液D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9、右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
8、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2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B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C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饱和溶液例1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20时饱和食盐溶液100克和
9、200克,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各蒸发掉10克水,析出晶体分别是多少?例2 t,将A物质的溶液恒温下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A 2克,第二次在恒温下再蒸发掉20克水,结果再析出8克晶体A,求t时A物质的溶解度。 例3 已知60和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110克和31.6克,现有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105克,将该饱和溶液冷却到20,可析出晶体多少? 4、有m g 15%的硝酸钠溶液,欲使其浓度增加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质量的 B蒸发掉溶剂gC加入g硝酸钠D加入g硝酸钠5、含硫酸质量分数为90%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小于50% B等于50
10、%C大于50% D无法确定6、今有10%的硝酸钾溶液160 g,分为相等的两份。(1)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求: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钾?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掉多少克水?(2)若使另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需加水多少克?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第一类: 溶质质量分数定义的应用要配制30%60克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多少克?水多少克?第二类: 稀释与浓缩问题将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50克水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第三类: 配制中间质量分数的溶液100克10%的盐酸溶液和200克20%的盐酸溶液混合,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第四类: 将溶质的质量分
11、数增大一倍的各种方法现有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加入氢氧化钠多少克?蒸发掉水多少克?加入多少克4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多少克60%的氢氧化钠溶液?第五类: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综合计算100克硫酸恰好和13克锌完全反应,试计算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1 由于原来都是饱和溶液,蒸发前后温度又保持不变,蒸发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题中蒸发的水的质量相等,因此只要考虑被蒸发掉的10克水中能溶解的溶质质量是多少即可。 设析出晶体的质量为x 100克:36克10克:x x3.6克 解析2 此类题目中,由于前后几次温度都
12、未发生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应相同,而这里两次蒸发的水分一样,而析出的晶体量却不同,说明原溶液必定是不饱和溶液。第一次蒸发析出了晶体,说明溶液已变成了饱和,这样只要求第二次即可。(可以认为第一次蒸发的目的是为了第二次的蒸发服务) 设,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x 20克:8克=100克:x x=40克 解析3 (1)此题可分为两步进行计算,先算出60时105克饱和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和溶剂,然后根据这些溶剂中在20时还能溶解硝酸钾多少,这样就能算出析出晶体的质量;(2)此题也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解法一:设105克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x 210克:110克:105克:x x55克 则
13、溶液中含溶剂质量为105克55克:50克 设20时50克水中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y 100克:31.6克50克:y y15.8克 所以析出晶体质量为55克15.8克39.2克解法二:设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x= x=39.2克解析4【解析5】 本题为推理判断题考查点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换算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答案:C。【易错点点睛】本题为推理判断题容易错选B,注意这里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同,所以其密度也不一样,所以可定不等于50%。考查点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换算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
14、度【解析6】160 g溶液分为两份,每份80 g,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即变为20%。加溶质法:设需加硝酸钾的质量为x,得关系式:80 g10%+x=(80 g+x)20%,x=10 g。蒸发溶剂法: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y,得关系式:80 g10%=(80 g-y)20%,y=40 g。(2)设若使另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需加水的质量为w,得关系式80 g10% =(80 g+w)5%,w=80 g。答案:(1)10 g40 g(2)80 g。【易错点点睛】解答此题注意两点:正确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160 g溶液分为两份,每份80 g,质量分数不
15、变,仍为10%,计算时熟练掌握几条规律:不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蒸发水的质量应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加入水的质量应等于原溶液质量。溶解度曲线习题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填“大”或“小”);(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 _、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 _(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 _(3)
16、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g,或使其温度降到_ _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t
17、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 相等;(3)若A中混有少量的B,欲从此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采取的方法是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11、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
18、线的是B0 温度/溶解度/gMN0 温度/溶解度/gMN0 温度/溶解度/gMN0 温度/溶解度/gMNA. B. C. D. 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中考资源网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中考资源网(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中考资源网(4)中考资源网t1时A的溶解度 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中考资源网(5)中考资源网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中考资源网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19、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15、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16、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
20、的是 (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17、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1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21、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溶液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ABC0 t1 20 t2 温度/g40溶解度20、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t20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ABC。 将t20C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A,无溶质析出的是 C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
22、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 g。21、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50g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25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降温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乙_(填“甲”、“乙”)曲线。22、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40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23、。”据此你认为图中 A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23、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CA;(2)溶解度;(3)降温结晶(或结晶)10、(1)S(A)=S(B)S(C);(2)A,B,C;(3)36g。 11、B12、(1)中考资源网 A和C , (2)中考资源网 A (3)中考资源网CBA (4)中考资源网大于 (5)中考资源网 大于13、(1)80g、(2)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4)CBA(5)降温结晶(
24、6)蒸发结晶(7)A和B, C (8)过滤,结晶14、B 15、D 16、D 17、C 18、B 19、B20、(1)ABC,(2)A,C(3)7021、50 g 25 降低 乙22、(1)40 (2)加热蒸发 (3)A23、(1) (2)a (3)B A24、(1)40 (2)不饱和 1025、氯化钠或NaCl;不饱和;54.226、(1)饱和(2分) 310(2分) (2)乙(2分) 27、(1)30(2)(3)B(4)28、(1) 40 (2) 不饱和 (3) 加水或降温(4)29、(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溶液质、加氢氧化钙、加熟石灰、加消石灰、加Ca(OH)2,加生石灰、加CaO等)(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30、(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乙(3)不能(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