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参考书目1.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楼庆西著.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三联出版社第一讲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1.中国木构架的特点以木材为主要构材,唐宋产生之最高美术风格。主要因为木材有以下优点: 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采用卯结合)、施工速度快(采用建筑模数制度,欧洲古代教堂要花上百年)、便于修缮和搬迁。但木材也有一些缺点:木材越来越小,易遭火灾,高度和空间上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需求。2.木构架结构体系:1)叠梁式:。2)穿斗式:。3)井干式:。3.名词解释侧脚,升起,斗拱4.斗拱的三种形式:平身科,柱头科,角科。5单体建筑外形上的三段式
2、构图:台基(普通和须弥座),屋身,屋顶。6.屋顶形式由高级到低级的排序:。7.平面组群布局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从中间到两边分别称为:明间,次间,稍间,尽间。8.门按照等级的高低分为:。六种,窗分为:。四种,屋顶装饰:走兽,吻兽;色彩的高低。;彩画分为:。三种。论述题: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木构架的特点以木材为主要构材,唐宋产生之最高美术风格。主要因为木材有以下优点: 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采用卯结合)、施工速度快(采用建筑模数制度,欧洲古代教堂要花上百年)、便于修缮和搬迁。但木材也有一些缺点:木材越来越小,易遭火
3、灾,高度和空间上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需求。2.木结构结构体系 主要有穿斗式(在汉朝成熟)和抬梁式(在春秋时代初步完备)两种。穿斗式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着檩条的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而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主要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抬梁式是柱子搁置在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数层矮柱支期较短的梁,最上层的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主要用于北方地区和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木架建筑主要有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等,墙并不承重,只
4、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承重和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自由设置,故有“墙倒屋不塌”之说。3.以斗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斗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栱层叠装配而成。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子上。斗栱在商代出现并在周代成熟。到汉朝,成组斗拱大量使用于重要建筑中,且形式多样。经两晋和南北朝到唐朝,其形式逐渐统一。唐宋以前,斗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蔬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宋营造法式以”材”,清工程做法则例以“斗口”为度量单位。第二讲 宫殿一、宫殿的演变
5、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夏商 夏商时期,瓦没有发明以前。茅草盖顶,夯土筑基。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周代屋顶用瓦,数量不多,瓦的普及在春秋。高台是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不是庭院式。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秦秦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城,宫城中又分布着许多自成一区的“宫”,宫与宫之间布置着池沼,台殿,树木等,格局自由,富有园林气息。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汉明清明朝的三朝五门,还有左族右社,在宫城的左右两侧置太庙和社稷坛。二、汉、唐、明三代宫室的发展趋势是:1.规模减少。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
6、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三、论述明清故宫建筑的成就1.总体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对称主要手法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和宏伟。主要建筑放在中轴线上主要位置,以突出地位。2在建筑组合上,运用空间对比在多重院落组合中,突出空间高潮(六个空间三个高潮)。大清门以北500余米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形成第一个高潮;进入天安门,是一个较少的庭院,尽端是端门,进入端门是一个300余米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午
7、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200余米,太和门后是一个面积4公顷的方形广场,正中是太和殿,达到了全局的最高潮。3.在建筑处理上形体尺度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的对比手法突出主体。屋顶形式、开间、形体等,午门,太和殿重檐庑殿,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重檐歇山,其余降低级别。建筑装饰和细部也有繁简高低之别。4.建筑色彩采用强烈的对比。白色台基,土红墙面,朱红门窗,青绿彩画之中布置着闪光的金色,使故宫光彩夺目。5.防火,排水,取暖技术完备,材料优良,得以长期保存。第三讲 坛庙古代帝王祭祀的三大项目:天地,社稷,宗庙。 坛无顶开敞建筑,祭祀自然神。天地,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星辰,农桑。庙带顶的建筑,祭祀人文神。如
8、祖先,帝王,先贤。一、坛庙的种类1.祭祀自然神2.祭祀祖先。3.先贤祠庙二、实例:北京天坛祈年殿正圆平面,三重檐,攒尖顶,外檐柱12,内金柱4,蓝色圆形屋顶,青琉璃瓦檐,鎏金宝顶,红色门窗,三重汉白玉台基6米高,殿身38米高。圜丘由坛 和皇穹宇组成。坛圆形,3层, 为1米余高的矮墙两周,内壝圆,外壝方,皇穹宇是储放昊天上帝神主之处,建筑小巧精美。斋宫天坛西侧。周围两道壕沟和围墙环绕。天坛外两道围墙,西侧外墙有神乐署和牺牲所。祈年殿和圜丘之间有一条30米宽的甬道相连。三、坛庙现源于祭祀,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 帝王祖庙仿宫殿前朝后寝之制。庙有两种形式(1)建立7
9、所或9所建筑,每所奉一祖先;(2)一座建筑中设有7室或9室,每室奉一神主。以7间或9间加两夹室为基本形式。第四讲 住宅1.中国住宅特点:。四个方面2.窖洞主要有三种:(1)靠山窑;(2)地坑式窑洞;(3)混合窑。云南一颗印住宅,福建客家土楼;3.四合院的特征:(1)受强烈的宗法制度影响,主从关系分明。(2)对外封闭,对内开放,形成独立空间。(3)成熟的尺度和空间的安排。(4)防风,防沙,有共享绿化空间,自成体系。第五讲 园林(理解)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山水变化为骨干,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工痕迹,与欧洲古典园林的规则完全对立。中国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散文互相
10、影响、生长。一、皇家苑囿的布置特点:1.皇家苑囿一般有两部分:(1)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占据前面的位置,便于交通和使用。(2)游乐的园林;位于后侧。2.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3.特定的建筑布局和形式,随意布置,式样变化多;与地形,山石,花木,池水打成一片,花木群植和成林布置;体量小巧,屋面以灰瓦卷棚顶为主,大木构件官式做法,不用斗栱和彩画,装修简洁轻巧;常将庙宇布置于园林中,中心建筑高大,空间尺寸相衬;园中的小范围用传统的叠石手法,大范围堆土形成山丘,再适当和真山相结合。(宫廷建筑极其严肃隆重:轴线对称,崇台峻宇,琉璃彩画,高脊重吻。官僚私家园林: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二、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东
11、晋、南朝时江南第一次造园高潮,明清是第二次,以苏州最多,扬州次之。私家园林实际上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面积都不大,可游可居的山林环境。基本要素:山、水、树、石、屋、路。基本手法:“巧于因借,貴在体宜”。1.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一)园林布景局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若干景区,每区有各自的特点。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互相联系,形成整体。欲扬先抑主次搭配,以次托主,以小衬大,以暗衬明,在主要观赏路线上,不断呈现新的景观。曲折萦回善于把周围景色以门、窗等的远景引到画面。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余意不尽采取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与感受。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充园中不足。(二)理水园无水则不活。池水以聚为
12、主,以分为辅。 聚则水面宽阔,更为自然;分则似断似续,耐人寻味。池形宜不规则,池岸不宜僵直,池面宜以桥、廊、岛分隔,以增层次,岸宜低不宜高,桥栏宜低矮,桥宜架于池的一侧或一隅。(三)造山大园林必有山有水,小园林只有山。假山宜峰峦起伏,洞壑开合,虚实相抱;临水处可以筑危崖、峭崖、曲崖;假山可用于遮挡视线,造就幽深环境,或土山、或石山、或土石并用;大面积的叠石,花费大,效果不一定好,须用石得当。(四)建筑以庭堂为主,先首取景,妙在朝南;居住以通秀以感受山林之气,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庭堂:主要用四面庭和鸳鸯庭。榭枋:临水建筑。楼阁:宜在丰山丰水间,或园边或缘边,以求园面开敞,楼阁宜通秀。亭子:立于景
13、物的转换处,展景、隔景、增景深。墙:既分又含蓄透露,有平墙、云墙、梯形墙、砖墙、粉墙、乱石墙。(五)花木木:老树单株观赏为主;空间大可布置丛林,宜针、落叶间杂。花:缀于庭前、廊侧,不宜有成片草地。第六讲 宗教建筑(一)佛教的演变:(1)大约在东汉初期自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国。最早的是东汉洛阳白马寺(以佛塔为主);(2)在两晋、南北朝时得到很大发展,以北魏洛阳的永宁寺(以佛塔为主,前塔后殿。);转轮藏建于南朝;(3)隋、唐、五代、宋是佛教的另一发展时期。隋唐佛寺的主体部分采用对称布置,以佛殿为主,佛塔退居后面或一侧。晚唐出现了钟楼,位于寺院南北轴线的东侧;五代时出现了田字形的罗汉堂;宋代出现了戒坛;
14、(4)元代出现了喇嘛教(西藏的喇嘛教佛寺大多采用厚墙、平顶城堡式样,大寺内除了佛殿、经堂及喇嘛住所外,还设僧人学习的佛学院“扎仓”);明中叶在西侧建立鼓楼,鼓楼和钟楼建在寺前的山门附近;明清佛教寺更加规整化,中轴线对称布置。1.中国古代比较重要的三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2.佛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明清佛教的四大圣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二)道教的演变:始于远古的巫术战国及秦、汉的方土东汉的道教道教的建筑一般称宫、观、院,其布局和形式,大体是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建筑以殿堂、楼阁为主,中轴线对称布置。和佛寺相比,规模一般偏小,不建塔和经幢。如
15、元代中期的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为代表。(三)伊斯兰教的演变; 建于7世纪初,唐代从西亚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的建筑主要要素:邦克楼或光塔、浴室、殿内不置偶像,设神龛、礼拜殿。建筑常用砖或石料砌成拱券或穹隆;装饰纹样唯用可兰经文或植物和几何形图案等。(四)佛塔在用途上有经塔和墓塔;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五)石窟: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北魏至唐是盛期,宋以后衰落。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1.建筑以石窟洞为主,附属的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和面积大少为依凭;3.总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和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筑需开山凿石,工程量大,费时间;5.除了石窟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中国早期的建筑形象。第七讲 陵墓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西汉砖石技术的发展了石墓和砖墓室。石墓室有崖墓和石栱墓,石板墓等。河北满城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墓是巨大的崖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