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 -诗歌鉴赏高考笔记边塞诗的特点 一、概念:以描写边塞军旅征战为题材的诗歌。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二、思想内容:1、如火的激情边塞健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怀的袒露闻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思念家乡的曲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楼兰: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译: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绽放的花朵只有刺骨的严寒
2、。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思考:1、 试分析前三联写出将士边塞生活怎样的特点?(苍凉、苦寒、单调、清冷、艰苦)2、 直抒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愿”、“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全诗主旨格调得以升华。)3、 除此以外还抒发了将士羁旅思乡之情4、 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反衬和用典。用典,“折柳”表达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斩楼兰”写出了将士杀敌报国的决心反衬: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王昌龄被誉为七
3、绝圣手。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积极向上。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时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1、 概括情感主旨?通过边塞军中宴乐畅饮生活片断的描写,抒发守边将士忠勇爱国,
4、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试分析本词中(将军征夫)矛盾复杂的情绪?词人是如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报国杀敌爱国心+戍边征战艰苦难耐+浓重的乡思情矛盾情绪,借景抒情,气氛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2、 旷世的孤独对戍边将士羁旅思乡情怀的关注从军行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只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从军北征 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
5、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遍:读pin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碛:读q,沙漠的意思。这里指边关。译: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xiang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译: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1、试着赏析前两句表现手法?比喻,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
6、霜,诗人偏说它如霜,是为了借(借景抒情)这寒气袭人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3、深沉的思索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考,诗中或写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或写对和平的向往,或写对军中某些现象(譬如苦乐不均、将帅无能)的不满。 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貂锦:锦衣貂裘,这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借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胡尘:胡地的尘土,代指胡地。借代译: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1、分析这首诗情感主旨?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7、。诗人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青冢”传说塞外草白,惟昭君墓草色发青。写出此地远离中原极僻远荒凉译: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征战不休、战事频繁激烈)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环境荒凉)1、 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如何来抒发“怨”?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
8、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边塞的风光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营州歌 高适 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蒙茸:裘毛纷乱的样;城下:郊野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rong猎城下。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虏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背景: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
9、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内容:(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和豪放性格。)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由实入虚】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想象奇妙,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边塞诗带几分田园诗风味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雪净:冰雪消融。戍楼:报警的烽火楼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译: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
10、?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1)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2) 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Ps:以上只是大致的归纳,还应具体情况
11、具体分析。有时诗中呈现出的情感也是很复杂的。如王翰的凉州词中既充满慷慨之气,又夹杂着一种悲凉。范仲淹渔家傲,既有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又隐含着将士戍边报国的责任,二者交织,慷慨悲凉。三、“边塞诗”常见意象【略】四、“边塞诗”常用的表达技巧:【自学】用典、借代、对比、烘托、虚实结合、象征、借景抒情、比喻、夸张等。1. 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有人说龙城是指打到龙城的卫青,上写有“青至龙城,斩首虏数百”;也有人说龙城是指
12、转战千里,路过龙城的李陵,写李陵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假如有龙城飞将那样的猛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化用“龙城飞将”的典故,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出 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 借代: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一般来说,边塞诗中的借代手法多体现为用衣着服饰、兵器代指士兵,用胡尘代指敌兵或者外族土
13、地,用旌旗代指我方军队等,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表达效果: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委婉含蓄)。【赏析】“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用“胡尘”代指胡人的土地。陇西行(其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3.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边塞诗中的对比手法则多为将军和士兵遭遇的对比,帝王功业和百姓苦难的对比,当然也有环境描写的对比。表达效果:通过对比,突出中心主旨。【赏析
14、】“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将秦中春色与塞外酷寒相对比,更加突出了战士们在边关忍受的苦寒,恨春风不度,勾起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凉州词 王翰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4.烘托: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表达效果:(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边塞诗中烘托手法大多为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战场的惨烈、艰苦或者军情的紧急。【赏析】“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采用倒装的句式,描绘
15、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大漠风尘日色昏”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5
16、.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表达效果:运用想象,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对比。【赏析】“无数铃声遥过碛”,写的是在沙漠上级缓行进的一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但句中却并没有出现骆驼和押运人员的形象,只有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这是虚实结合、以声传影,因声见形的妙用。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 凉州词(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
17、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碛(qi,四声):戈壁、沙漠。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贞元六年(790),为吐蕃所陷6. 直抒胸臆表达效果:直接表达情感,真切强烈,震动人心。【赏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西京:长安。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龙城: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