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级单招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纸(扬旅商).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6846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级单招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纸(扬旅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级单招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纸(扬旅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级单招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纸(扬旅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级单招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纸(扬旅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级单招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纸(扬旅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校际月考联盟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10级语文试卷命题学校:扬州旅游商贸学校 命题人:李畅 审核人:生霞萍本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一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 辟谣 媲美 劈头盖脸B.垂悬 漩涡 选择 故弄玄虚C.恪守 刻写 苛政 溘然长逝D.干枯 哭泣 窟窿 孜孜矻矻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篙工舵师 转瞬即逝 耸峙云霄 毫不含糊B.步履艰难 一泄千里 侵略蹂躏 振聋发聩C.投鞭飞渡 血气方刚 了无痕迹 可见一般D.例舰层楼 跃马横刀 孔武高大

2、 劈头盖脸3.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泱泱大国(宏大) 残羹冷炙(烤肉) 咸与维新(都) 天作之合(配偶)B.遐思迩想(认真) 百无聊赖(依赖) 矢志不渝(改变) 信而好古(诚信)C.饱经忧患(充满) 为之一新(全) 喘息甫定(刚) 同窗契友(情意相投)D.身体力行(身体) 强聒不舍(啰嗦) 公正不阿(奉承) 固若金汤(滚水的护城河)4.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新赛季马刺以16胜3负开局,其中包括一个12连胜,湖人、热火等强队都无法望其项背,让各路专家跌破眼镜。B.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比赛中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很不理

3、想,简直就是差强人意。C.近日,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此书中丰子恺先生的画和字看着很赏心悦目。D.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又来了,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未来简直无法预料,职业媒体人必须努力追赶新技术的浪潮。5. 选词填空,正确的是( ) 太阳( )去,只偶然( )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 )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 )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 )上神奇的色彩。A.退 飘 透 伸 抹B.躲 掠 射 张 描C.隐 透 伸 伸 涂D.退 浮 透 伸 换6. 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是( ) 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

4、葡萄_还是酸的,不吃也罢!”他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_是酸的。”_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_现实终“不够理想”。_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_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A. 果然 也许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B. 果然 也许 因为 假如 因为 假如C. 也许 果然 假如 因为 假如 因为D. 也许 果然 假如 因为 因为 所以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谁能否认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支优美动人的世界名曲没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呢?B. 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三千年前就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C. 香港这座城市对她太陌生了,因此不久她就回到长春。D

5、. 每天早晨他都迟到,我们不能不认为他这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不正确的。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缘由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轴中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B. 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C. 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D. 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可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书法忧愤呢。9. 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我不要多费口舌了。B.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

6、.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10. 下列各项中,对句子运用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三峡地跨四川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等五个县市,全长近二百公里。(叙述)B.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议论)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情)D. 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描写)11. 以下名句和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B. 李清照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C.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 苏轼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1

7、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钱钟书是现代文化研究家、作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及学术著作管锥编等。B. 把栏杆拍遍的作者是梁衡,该题目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C. 辛弃疾,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D. 美与物理学的作者杨振宁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3. 下列关于“引申”和“联想”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引申通常由文章内容直接或间接地生发开去,形成新的想法。B. 引申与原文的关系比较密切。C. 联想是指阅读时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眼前的文字,想到另一有关的文章或事物的心理活动。D. 比较而言,引申比较自由、宽泛,可以上天

8、下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14. 关于读中“天文家的故事”,作者的寓意是( )A. 讥讽四面逞能,炫耀他人,实际在掩饰无能的文化人的鄙俗心态。B. 讽刺没有自知之明,不能接受批评的人。C. 揭露的是那些倒台的政客既要掩饰自己的失败,又不甘心失败,仍然想攀上去的可耻心态。D. 揭露的是现代社会里以伪善面目出现的恶人。15.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是一项( )A.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不拘泥于本事本旨”,而是引申开去,对当时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B. 过万重山漫想题为“漫想”,实际上“漫”而有序,作者十分注意把现实和想象结合起来,通过想象来安排文章的结构。C.

9、 把栏杆拍遍的作者读辛弃疾的词,启动富于创造性的联想,把词的内容和当时的历史情景连缀起来,刻画了辛弃疾的内心世界。D. 读作者采用了先说道理再进行论述的形式,而在语言使用上却用了象征的方法和比喻的技巧,读来既有一种哲学的深思,又有文学的华彩。2、 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32分)(一) 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

10、,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16. 文

11、中画线句子的出处是( )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吕氏春秋17对“人的胯下坐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指作为交通运输的马。B. 比喻汹涌的长江激流被人类掌握了规律,为人类所驾驭。C. 指战场上的战马为人所驾驭。D. 以上的理解都不正确。18. 画线的三处“三峡”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表达的意思都相同。B. 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C. 与表达的意思都相同。D. 与表达的意思都相同。19. 文章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写到其他方面的“第一个”人,对这些人的精神品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B. 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C. 掌握了自然规律并自觉利用

12、这些规律去改造自然D. 无所畏惧敢于冒险的精神(二)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

13、突。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 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

14、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20. 第一段中的“我们”指的是( )A. 知识渊博者B. 地位显赫的高官C. 对年轻人缺乏传统美德深感痛心的人D. 惟我独尊,不肯承认他人的长处的人21. 我们厌恨以至于嫉忌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的原因是( )A. 我们知识

15、渊博,而年轻人却不尊敬我们。B. 我们年事已高,而年轻人却不怜悯我们。C. 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D. 年轻人才疏学浅,不思进取。22. 文章采用了类比的方法来说明道理,其中与“十八九岁女孩子”不同类的是( )A. 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B. 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C. 总能讨大人喜欢的小孩子D. 产生伊索寓言的年代23. 第三段的中心思想是( )A.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B. 伊索寓言大可看得。C. 伊索寓言至少给我们三重安慰。D. 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24. 对第二段中“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

16、阅历愈深,年龄愈多。”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的历史一般都比古代的历史要长。B. 现代的历史记载的内容比古代的内容要丰富。C. 时代如人,越古的人寿命越短,越是现代,寿命越长。D. 时代如人,古人如同小孩阅历浅,现代人如同长者,阅历深。(三)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17、,中国的教育和科学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以著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为标志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极大地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文明的面貌。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在规划现代化建设蓝图时,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最近我们又决定,由中国科学院率先进行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试点工程,就是要从下个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和世界科学前沿的前景出发,明确新的科技目标,调整现有的运行机制,力争取得更多更大的科

18、技创新成就,真正搞出中国的创新体系来。在二十一世纪里,我们将实现科学和教育的腾飞,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不断前进。25. 这部分文字的作者是( )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杨振宁26. 对文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B. 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C. 科技动态和经济发展D. 科技和文化27. 对第二节文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在教育和科学方面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B. 既流露出民族自豪感,又流露出再创当代中国教育、科学业绩的心愿。C. 暗示中国将要再次出现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改变世

19、界面貌的新发明。D. 向听众表明中国必须迎接当前科技突飞猛进和知识迅速兴起的挑战。28. 这几节文字共同论述的中心是下列哪项( )A.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B. 中国的教育和科学都有过辉煌的历史。C. 中国政府一直高调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D.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四)中国历来回旋余地大,就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广阔的西部,西部对华夏子孙恩泽是难以说尽的。西部拥有宽阔的胸怀,博大的包容精神。旧时西部地广人稀,河东的青壮年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往河西去,到西部逃生,一曲走西口唱得让人撕心裂肺。不仅苦命的百姓如此,甚至连封建统治者、民国的独裁者也如此。八国

20、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狼狈逃出北京城,直奔西安去避难。慈禧在逃难路上饿急了,饥不择食吃了一个窝窝头,后来回京后还时时想起这个窝窝头,过些日子就嚷嚷要尝一口,这可能是西部留给她的难忘印象。日本侵略中国,铁蹄踏遍半壁河山,蒋介石躲到重庆,缩在西部不抵抗。此前在西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件事对中国当代历史的走向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这是外族入侵、民族遭殃之际,西部以博大胸怀为不肖子孙提供庇护的两个例子。回顾中国当代革命史,想当年蒋介石杀气腾腾,对红军连续发起五次大围剿,急欲一举消灭之。红军撤离江西根据地,一路往西走,在西部找到了广阔的回旋余地。长征两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到陕北,

21、在西部扎下根来。经过休养生息,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 从归根结蒂的意义上说,西部是炎黄的故乡。炎帝和黄帝的原籍都在西部。黄帝死后就葬在他的故乡陕北。普天之下的炎黄子孙,平时浪迹天涯,各谋生计,每年春季却都要派出代表,不远千里万里汇聚到黄帝陵来寻根拜祖。黄帝陵下,有轩辕手植巨柏,根深叶茂,气度非凡,虽历经旷世风雨,却至今仍生机盎然,昭示华夏之邦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数典不能忘祖,搞现代化不能忘记老祖宗。后人只有认真干出几件彪炳史册的大事业,才能对得起炎黄祖先。西部大开发若能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可算其中一件。29. 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承上启下B. 领起下文C.

22、点明段意D. 总括上文30. 有关第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阐明西部的博大与包容。B. 正反例子充分佐证观点。C. 西部曾经给普通百姓乃至帝王等以恩泽。D. 西部为不肖子孙庇护,也留下了遗憾。31. 有关第段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介绍西部是炎黄的故乡。B. 追根溯源,揭示西部的凝聚力。C. 表明应到西部拜祭祖先。D. 西部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试卷二3、 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

23、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

24、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 少年不

25、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32. 如何理解“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这句话?33. 作为豪放派词人,辛词有什么独特特点?34. 如何理解作者心目中的“真正诗人”、“真正诗歌”的意思?4、 口语交际(8分)就“学校应不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的话题写辩论词。5、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26、遍,无人会、登临意。依据上述内容,根据课文中的情境,扩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6、 应用文(10分)某校成功举行了技能操作竞赛,请据此撰写一则新闻,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字数150字左右。7、 大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老师让八位同学做传递两串钥匙的游戏,要求是:第一,从队首传到队尾,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第二,以最短的时间传递;第三,可以做三遍。这八位同学一连做了三遍:第一遍,八位同学依次排好,钥匙从每个人手中传过,传完一串,再传一串,耗时15秒。第二遍,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依次传递,耗时5秒。第三遍,八位同学把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钥匙一下子落到地上,耗时0.5秒。根据上面的内容,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班级 姓名 考号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校际月考联盟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10级语文试卷答案纸试卷一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32分)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试卷二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2、33、34、四、口语交际(8分)_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六、应用文(10分)七、大作文(50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