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几米绘本主题及文化意义探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6505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米绘本主题及文化意义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几米绘本主题及文化意义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几米绘本主题及文化意义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几米绘本主题及文化意义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几米绘本主题及文化意义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几米绘本主题及文化意义探析摘要:绘本相对于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图书形式而言,绘本是以图画为主的另一种图书形式,并在近几年来呈现出内容丰富、向成人绘本过渡的趋势。国内有名的绘本师几米在读图时代到来时,走在了绘本的尖端,其绘本作品细腻、生动、富有感情,绘本画面颜色丰富,又结合清新简洁的文学语言,创造出一种弥漫着诗意的阅读风潮。本文以寻找与安放为线索分析几米绘本主题,从大众文化视角探求其文化意义,以期做出相对理性的分析。关键字:几米绘本;主题;文化意义几米绘本自一九九五年开始便盛行不衰,引导和开创了“几米现象”和“几米时代”,他的绘本风靡海内外,因为打动人心的作品总能超越语言和地域的限制,激起共鸣。随

2、着他的作品被相继搬上荧幕,从微笑的鱼到向左走,向右走等等,都取得不俗的成绩。根据微笑的鱼改编的动画片荣获2006年柏林影展国际评审团特别奖;他本人在2003年被Studio Voice杂志评选为“亚洲最有创意的五十五人”之一;2007年被Discovery 频道选为“台湾人物志”六位杰出人物之一。当然对于这些殊荣,是几米作品衍生出来的惊喜,就像生病那段时光催生了他的创作一样,都是意外之喜。一、 几米与几米绘本简介(一) 几米简介几米,本名廖福彬,是台湾著名绘本画家,笔名来自其英文名Jimmy。几米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十二年,后来为报纸、杂志等各种出版品画插画。1995年,

3、几米罹患血癌,当时情况并不乐观,但后来病情奇迹般地被控制住。在家休养的三年期间,他重新开始画插画,1998年首度在台湾出版个人的绘本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获年度“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民生报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以及“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几米在台湾绘本阅读习惯风气未开之际,开创了一种成人绘本的风格。他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画面。他从报纸、杂志插画工作者蜕变为绘本作家,并举办个展,获得国内外许多艺术展览会的邀请,亦得过许多奖项。其中地下铁与向左走向右走曾被改编成电影及电视剧,地下铁被改编成音乐剧,其他衍生作品有音乐CD、电视剧以及动画。(二

4、)几米绘本简介几米出版的长篇绘本中,森林里的秘密是几米用文学说梦,用图写梦,让嗜梦者在白天看到了一场无懈可击的好梦;微笑的鱼是一个内在温柔,又内质丰厚的故事,表面的安静下,展现一个男子深泓如海的幽闭内里;向左走,向右走一个关于发生在城市追寻的故事,几米以一种淡淡的、幽默的笔调缓缓述说,在故事情节与画面中制造城市生活的各种“巧合”,让人在阅读时感到既熟悉又惊讶;在地下铁中,你可以发现绮丽的气味、声音、色彩影像在眼前一幕一幕映过,跟着书中失明的小女孩,一起听见充满“颜色”的声音,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场死亡之旅等等。短篇绘本中,听几米唱歌收集了1998-1999年,几米在自由时报“花编心闻”的专栏作品

5、,几米用他清新的画风、幽默的笔调,唱出他对人生的体验、对都会的观察;森林唱游是人在自然中释放了麻涩的痛楚、焦躁的惊慌,让我们一同在森林里唱游,享受共鸣的梦幻时光;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如单独看文字,每则都是独立发展的故事,单独看画,则每幅都是画中有话。看文字让人想写下一个故事,看画又让人想画出另一个故事;在我梦游你梦游这本巴掌大小的书中,黑白与彩色作品的交错,独特的空间感,呈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几米使用“梦游”二字,希望大家可以在片刻之间进入一个超现实的世界,放掉所有繁杂的思考,让自己的想像奔驰,藉由阅读沉淀自己的心绪。二、几米绘本主题分析几米因病辞职而停下以往的生活脚步,来治愈身体的病痛。三

6、年之后,几米便开始画画,以此来纾解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在这三年里,没人知道几米是如何度过的,因为很多情感与体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将自己内心最深的绝望与无法言语的悲伤,慢慢地展现在纸上,结集成书。如果说,几米的第一本绘本森林里的秘密使他学会了用绘本的方式突围自己的内心;那么微笑的鱼则是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将几米在生病期间绝望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作与反馈的双向交流中,他的绘本不仅帮助他释怀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安放对生命中未知的担心,也在不经意间安慰了读者。所以几米的长篇绘本主题具有一致性,即寻找与安放,有时寻找本身就变成了安放。(一) 寻找:不完满也是另一种完

7、满寻找是因为几米内心有不安与恐惧,并且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有了创作的欲望。森林里的秘密是几米出版的第一本书。它讲述一个女孩和毛毛兔在森林里漫游的故事:“星期三的下午,我睡着了。风在吹,白色的窗帘,轻轻地飘了起来”,小女孩在梦中被毛毛兔的口哨声唤起来,于是她轻轻地走进森林里,便开始了与毛毛兔的旅程。对于创作过程,几米表示很享受:“我感觉自己在做一种修行的功课,没有躁动,只有舒坦。当时的身体虽然常常感到疲累,但是心情似很愉快的,创作纾解了我身体的疼痛,让心灵的孤寂与悲伤都逐渐获得释放”。 几米.几米故事的开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页29.在森林里的秘密中,小女孩跟着毛毛兔开始自己的旅程

8、,因为没有梦的城市好寂寞,所以她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而安放则是在毛毛兔,谢谢你,这个下午真好玩里,老了的女孩与老了的毛毛兔,凭着曾经的记忆重温当年旅程,而老了的女孩凭着童年的记忆安慰了自己,安放了当年的不勇敢,最后她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几米这个阶段的作品,都是通过创作简单的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安与对生死的恐惧,试图安慰自己。他用拘谨的线条与黑白色调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压抑的画面,从画面里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当时的绝望,用安静的故事,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在森林里的秘密中,毛毛兔离开时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其实是几米不敢说再见,病情刚得到控制,他还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得久一些,然而再见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所以当时几米也

9、没有能力也不敢说再见。八年之后的谢谢你,毛毛兔,这个下午真好玩则是对森林里的秘密结局进行的补充,老太太大声地对毛毛兔说再见,或许是老太太变得可以勇敢地说再见了,最重要的是几米在漫漫时光里变得勇敢了,敢于说“再见”。人生中再见是最平常不过的,再见或许不是结束,也可能是另一种开始。这是几米的领悟,面对死亡即使有恐惧,但仍能从其中汲取力量,使他比之前强大到可以独当一面。由敬畏生死到感恩生命,这种心态的转变是需要时间和勇气的,几米越来越勇敢,“绝望的老太太只有通过想象,才能重新回到童年的力量。那也是我的心声,青春不再,童年的记忆是我们唯一的慰藉”。几米.几米故事的开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0、.页136.即使童年的回忆并不那么完满,但那些不完满使几米重新审视童年记忆和生命,教会他如何去面对生命的离别,面对生命的残缺与再见,甚至是死亡。或许生命中的不完满在某一种程度上,是另一种完满,这样才能成就自身生命中与众不同的精彩。(二)学会安放:每个人都是救赎自己的上帝微笑的鱼是几米的第二部作品,它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讲述的是中年男子和一条会发光的鱼之间的故事。中年男子在水族箱前看见一只鱼,不管白天还是夜晚,晴天还是雨天都在对他微笑。于是中年男子想拥有这条鱼,“这条像狗一样忠心、像猫一样贴心、想爱人一样深情的鱼”。拥有之后他跟随着发着绿光的鱼出门,飘荡在寂静的午夜街头,跳起了年少的舞步,当他与鱼

11、跃入大海时,却发现自己自始至终游不出透明的界限。惊醒时才发现是一场梦,并且觉得自己带回家的鱼犹如被困在大海里的他。于是他开始反思,鱼在最后被男子放入大海,男子情绪获得释放。而几米通过创作,也寻找到属于释放自己情绪出口。主人公孤独的中年男子就是几米的化身。没有生病之前的状态就是没有遇见那只鱼之前的男子,对一切疏离淡然,漠然地生活在城市里,与大多数人一样,因为太熟悉反而容易麻木;当男子遇见对他微笑的鱼,开始慢慢改变的生活,他跟着它流浪在午夜街头,走进森林,看见大海,想起年少的歌谣,甚至不自觉跳一段舞。而那只鱼,或许就是几米生病期间的感受。他们相互陪伴,伴随着彼此成长。它曾让他绝望,最终却教会了他如

12、何面对生命中的绝望。在男子放鱼回归到真正大海时,反倒是真正地释放与拥有。因为这只鱼,几米瞥见自己的绝望:一只被囚禁在大鱼缸里的小鱼,再怎么努力挣扎,也游不出着透明的界限。几米曾说:“那段住院化疗的日子,医生担心感染的问题,建议我最好不要见客。朋友来探访时,我只能把窗帘拉开,隔着玻璃,向他们招手。那扇透明的窗,就像是水族馆里的玻璃,隔着两个世界。我像那只鱼,囚游在寂寞的鱼缸中”。几米.几米故事的开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页41.于是中年男子与几米开始为各自生命寻找出口。当男子将鱼放进大海,如几米通过创作将那些情感释放出来,鱼与绝望最终回归到属于各自的地方。最终他们各自为自己找到了生

13、命中绝望的出口,救赎了自己,安放了不安。每个人生命中遭遇的创伤只能靠自己去治愈,别人始终是旁观者,他们能给予帮助,但最终的正面能量只能自己给予自己。社会的浮躁,只能加剧人内心的焦虑,对于心灵的安放于事无补,即使消遣方式再多,也填补不了心灵的空虚。所以每个人只能是自己的上帝,需要寻求适合各自救赎的方式,完成自我的救赎,走出生命中的深渊。三、作为大众文化的几米绘本的文化意义(一)几米绘本的商品性和流通性任何一种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当今,人们把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通称为大众媒介。从几米绘本风靡的过程可以看出,其快速流行在很大

14、程度上依赖于大众媒介的传播作用。同时,大众媒介不仅是几米绘本的主要传播渠道,而且为几米绘本创造着新的消费群体,大众媒介使消费几米、阅读几米、倾听几米成为部分人的一种需要。大众文化作品与所谓高雅文化作品相比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大众文化产品不避讳自己的商品属性。几米绘本在台湾起初是以报纸连载的方式,从1998年8月出版第一本绘本创作之后,几米的作品就在台湾市场上兴起一股热潮。2011年,几米的最新作品地下铁在台湾问世一个月就创下了六万本的销售记录。几米的经纪人李雨珊说:“我是用一种品牌经营的角度看几米的绘画。图像有很大的可能性,几米的每一张绘画、每一主角都可以成为更多的商品,都可以超越国际界限。”

15、几米已不只是一个台湾绘本作家,而成为多种商品名称、时尚、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值得注意的是,几米作品以儿童作品的形式,却赢得了众多成人消费群体,这种大规模的风靡恰恰诠释了大众文化的“大众”二字在受众群体方面的意义。(二)几米绘本的视觉凸显性与人文关怀读图时代的来临及眼球经济的冲击,图像日益击败文字,取得主流地位。大众已经习惯于通过图像接收简易、快捷的信息,怠于从文字中寻找阅读的乐趣。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指出,随着摄影和电影技术的出现,大批量复制艺术作品成为可能,而“技术复制能把原本的摹本带到原作本身无法达到的境界”,这便导致了传统的“大动荡”。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浙江:

16、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页33.这种“大动荡”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传统艺术“灵韵”的衰落或散失。虽然机械化生产在数量上可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但使大众对作品艺术品质和艺术美感的追求大大降低。出版商和创作者有时为迎合大众的审美取向,降低了作品的美学要求,产生了大量所谓作品艺术“灵韵”尽失的艺术复制品。在追求经济、娱乐膨胀的当代社会,几米绘本之所以能成为一种以图像为主导的优秀读本,是因为其兼具了大众文化的通俗易懂和精英文化的人文关怀,使图像不再以碎片化、无秩序的方式出现,而是通过文本表达出一种人文关怀。简单的图像配以诗意化的文字解说,既展示出图像信息传达的直观性,又表现出文字表意的优越性,图像和文字

17、的完美结合,为读者建立了一个诗意的思考世界。几米绘本优美、感伤、孤独而又温情的人物故事,承载了其深刻的内涵。每一幅图画都蕴含着一个唯美的小故事。阅读多几米绘本的读者,在看到几米绘本衍生品时,能够在会心的微笑中感受到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此时其购买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消费而具有了欣赏意味。未读过几米绘本的消费者,只从图像的形式中就能感受到一种视觉的愉悦。几米以图像的方式,再配以优美的文字,以中性的卡通人物淡化了人物的文化语境,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乃至情感都被同质化了,这更激起了都市大众的认同欲望。总之,在肯定几米绘本审美、思想价值的同时,不应对其进行片面拔高。几米绘本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我们应采

18、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分析它,这样才能客观的接受它。参考文献1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陆扬.文化研究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陈文亮.成人中心主义的解构:几米绘本的文化学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2012(3).6王卓.几米绘本创构与接受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7关晓玮.由“几米现象”看成人绘本创作J.美术观察,2013(6).8郑宗荣,唐文姬.捕捉细微的感动几米绘本的美学特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