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展经济学论文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颜思宇 .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13616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论文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颜思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展经济学论文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颜思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展经济学论文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颜思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展经济学论文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颜思宇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展经济学论文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颜思宇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 建 农 林 大 学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封 面授课时间 2014 2015 学年度 第一学期学 号 : 3141402020 研 究 生 姓 名 : 颜思宇 课 程 名 称 : 发展经济学 成 绩 : 授课或主考教师: 钱鼎伟 (签章)目 录摘要21关键词2引言21 我国农村收入的现状22 制约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32.1 农业和农民收入结构的限制32.2 农村文化教育投入严重不足32.3 国家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偏差42.4 城镇化水平的滞后阻碍农村劳动力就业43 推动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43.1 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53.2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产业53.3 加大扶贫力度

2、,提高低收入户生活保障53.4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6参考文献6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颜思宇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 2014 级)摘要: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强国,是农业大国。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障碍,农村收入又是“三农”问题中核心关键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依然缓慢;另一方面国家支农政策不断出台,反哺农业力度也持续加强。本文根据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支出结构,从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关键词:农村

3、;收入;增长;影响引言农村收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收入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收入的增长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对促进农业产业化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收入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1 我国农村收入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

4、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国家连续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解决温饱到基本消除贫困,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很不平衡。从城乡消费结构来看,农村消费明显不如城市消费活跃,主要

5、表现在:一是城乡收入差距持3续拉大;二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三是始终以农业收入为主;四是城乡消费水平明显不均 1。2 制约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农村收入一方面之所以能快速增加,一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二靠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三靠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四靠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打工收入。但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赖以增加收入的这四个因素均发生了变化:第一,农产品产量基本上已呈现供大于求或者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再继续增加产量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第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空间已经很小,仅依靠增加产量而不考虑市场需求已不可能增加收入;第三,农村城镇化严重滞后,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

6、制约。第四,由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正在进行之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就业岗位减少,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农村居民进城打工的困难加大 2。2.1 农业和农民收入结构的限制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正处在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变阶段,农业结构不合理。根据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从业人员 47852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 90.1%。其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占 70.8%,在第二产业从业的占 15.6%,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占 13.6%。农民在第一产业收入中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收入中以粮食为主,瓜菜饲草等经济作物增加不明显,畜牧业养殖更少。第一产业收入主要

7、受农产品供求与价格、农产品构成与质量影响;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产品价格虽然稳中有升,但由于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升,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低于成本,造成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当前,农民人均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很重要的增长部分主要靠非农业,而不是种地,这是事实,也预示着今后农民收入增长的发展方向 3。2.2 农村文化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农村学校偏少,很多农民子女不能就近读书。另外,学费过高,乱收费时有发生,造成农村家庭不堪重负,无法加大投入。调查显示,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落后以及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重

8、视程度不够等。从目前农民收入的增长趋势来看,主要是靠非农收入,尤其是打工收入的增长。但经济发展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就限制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的获取和工资率的提高。根据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农村住户外出从业劳动力 13181 万人。4其中文盲占 1.2%;小学文化程度占 18.7%;初中文化程度占 70.1%;高中文化程度仅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1.3%;全国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仅占 13.4%。在科技文化投入方面,农村科技文化水平依旧十分落后,文化宣传、科技推广力度不大,人才短缺,劳动力整体素质无法得到较快提升 4。 2.3 国家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偏差发展农业,

9、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现阶段,农业科技含量低,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从宏观政策面上分析,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强调重视农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农业比较利益低和重工轻农宏观政策导向的惯性作用,导致农业资源过度流失及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一定影响。首先,政府支农投资不足。自 2000 年以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徘徊不前,一直在 7%到 8%之间,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国债投资,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国债投资规模逐年减少,中央政府支农投资有可能呈减少趋势。其次,信贷资金不足。我国农村金融制度

10、的缺陷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长期以来,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业贷款成为他们获得帮扶资金的重要渠道 5。2.4 城镇化水平的滞后,阻碍农村劳动力就业小城镇是大中城市向农村经济辐射的衔接点,其经济结构类似城市,地理空间接近农村,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主体,也是农村非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它能够促进乡镇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在其周围积聚,避免出现分散式发展非农产业而导致的不经济,为农业人口转移,发展比较利益高的第二、三产业创造条件。目前,城镇化水平滞后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使农村二三产业受到需求限制,阻碍

11、了劳动力在第三产业就业,制约了农民非农收入的快速增长。加之乡镇企业发展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多数建制镇仍处于小、散、低、弱状态,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极为有限 6。3 推动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面对我国农村收入增长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应当通过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开展多种家庭经营方式等增加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同时,可以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坚持土地承包制度,从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等方式缓解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加农村5净收入。3.1 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发展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结构调

12、整和体制创新,有利于发展城乡一体化,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以“离土不离乡”为特征的农村工业化模式缺乏城市应有的集聚效应,制约了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尚且较低,远远低于国际同等 GDP 的城镇化水平。在我国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接近一半的人在本乡内就业,大部分在本县内就业,外出农民主要转移地也是县城。我国目前纯农业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一半以上,大量非农业户蓄存于乡村增加了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复杂性,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负担的累退现象,影响了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降低了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制度绩效。因此,必须促

13、进农村分工分业均衡状态的形成,必须摈弃传统的农村工业化模式,改革户籍制度,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彻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形式向城镇化转移,使农民真正融合到城镇中去 7。3.2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产业 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改变身份与职业的主要途径是接受高等或中等教育,这是被城镇居民阶层接纳的基本条件。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民工在城市中只能从事建筑业、饮食业、服务业等重体力劳动,倍受歧视,这是农民兼业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参与城镇化的农民是以民工还是以学生的身份,对中国社会安定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提升,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

14、文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是增加农民社会流动的前提条件。各级财政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特别是要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积极发挥“希望工程”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必须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开放中学社会办学教育市场,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高效的农村教育市场,降低农民接受教育的成本,力争尽快普及农村高中教育,大幅度扩充高等教育的招生数量,为农民子弟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8。 3.3 加大扶贫力度,提高低收入户生活保障第一,建立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15、让每个人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上,应遵循从实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要求,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6采取不同的办法,实行分类指导。在政策衔接上,要明确农村反贫困坚持救济和开发并重,在重视生活救助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家庭解决温饱问题。第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针,由“输血型”变为“造血型”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培育壮大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增强贫困人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同时,推广应用科技

16、,为农民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走科技扶贫的道路;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低收入农户的基本生活水平 9。3.4 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要想我国农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推进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壁垒,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取消各地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歧视政策。目前可以考虑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进行撤乡并镇,选择具有较好的交通、通讯、市场和能源等条件的乡镇优先发展,否则就无法发挥聚集效应,相对集中地发展二、三产业,以

17、扩大农民的非农业就业。此外,应增加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资主体应多元化,促进小城镇的快速形成和发展。最后,应改革和完善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对新到小城镇落户的农民不应收取城镇增容费,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与原来的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10。参考文献1万广华.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均等:方法与证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23.2伏润民.我国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趋势、起因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8,(3):42-45.3刘文勇.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J.农业经济问题,2009,(3):56-58.4张藕香,何建伟.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来源的实

18、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9,(11):95-97.5王韧.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决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变动J.经济研究,2006,(4):31-32.6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经济研究,2007,(10):42-45.7马斌,张富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2):52-59.8辛岭,王艳华.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4):63-68.79喻平.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6):52-55.10李录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4):25-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