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京沪高速铁路变形监测组织方案(修改后).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52801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沪高速铁路变形监测组织方案(修改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京沪高速铁路变形监测组织方案(修改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京沪高速铁路变形监测组织方案(修改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京沪高速铁路变形监测组织方案(修改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京沪高速铁路变形监测组织方案(修改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京沪高速铁路JHTJ标土建工程变形观测施工组织方案总 则京沪高速铁路采用无碴轨道结构,要求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必须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需要,而变形观测及其分析评估作为沉降控制的核心和关键,是判定线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达到设计预期值的唯一依据,也是决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工后沉降的预测是以施工中的沉降变形观测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拟合分析来实现的。为加强我局管段内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的管理,保证顺利、有效地完成施工期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准确预测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量,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方案。一、 机构及人员设置1 组建总队变形观测组专门机构,负责变形观测及其分析评估工作。2 总队变形观测组

2、设总队工程部,由各项目队由主管或队长牵头组织,各项目队观测组至少配2名技术人员(其中1名测量专业技术人员)。3 变形观测组织机构图变形观测组织机构图总队变形监测组总队副总工 观测组织机构第一项目队监测组第三项目队监测组第二项目队监测组二、 职 责1、 总队变形观测组职责(1) 在局经理部的指导下,负责根据设计要求编制本总队的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及沉降变形观测计划,并根据该方案和计划,结合现场施工进度及时完成所有测点的布置、埋设;负责制定切实可靠的测点保护措施,并组织做好日常保护工作。(2) 在局经理部的组织下,负责完成变形观测元器件及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3) 按照变形观测频率要求,及时完成所有变

3、形观测项目的观测、数据采集和整理分析,并定期将观测数据和分析资料上报总队技术负责人和局项目经理部。如设计、监理、咨询单位有要求,应按其要求进行报送。2、 项目队变形监测组职责(1) 执行总队下发的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及沉降变形观测计划,配合总队完成所有测点的布置、埋设。(2) 执行总队制定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对变形监测的设备及材料等的保护。(3) 负责按方案和规定要求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整理,并及时将数据上交总队监测组。三:工程概述1、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5标段由中铁工程三家单位施工,分别为三局(主投单位).五局.八局,我局管段处于中间位置,西北接三局,东南临八局。管段路基和桥梁下部结构起迄点里程为DK

4、1110+020.32-DK1129+631.35,正线全长19.611km,主要工程包括:特大桥三座,总长18243.998m,大桥一座,长316.56m,桥梁总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94.6%;路基两段,总长1051.12m,占线路总长的5.4%;框架小桥1座,框架涵5座。梁场1个常州西梁场(位于DK1129+150左侧),共制架箱梁610孔(其中我局管段内267261孔32m6孔24m,八局管段内343孔=330孔32m13孔24m),具体工点如下:路基工点表序号起点里程终点里程工点长度(m)预压时间(月)施工组织对策1DIK1111+351.28DIK1111+540.87189.59 1

5、4先架后压2DIK1111+857.43DIK1112+722.96865.53 14先架后压合计1055.12涵洞工点表顺序中心里程孔径类型涵洞全长(端墙至端墙)(m)1DK1111+4702.02.523.27 2DK1112+0504.04.716.52 3DK1112+2366.05.321.57 4DK1112+3154.04.719.74 5DK1112+676.76.04.521.57 桥梁工点表序号名称桥梁长度(m)起点里程终点里程孔跨式样用途1张巷特大桥1330.96DK1110+020.32DK1111+351.2812-32m3-24m1-32m4-24m22-32m简支

6、箱梁高架、交通2颜巷大桥316.56DK1111+540.87DK1111+857.435-32m3-24m+2-32m简支箱梁高架、交通3框架小桥12.34DK1112+487.83DK1112+500.171-84.0m框架4九曲河桥段11253.69DK1112+722.96DK1123+976.0040-32m+1-24m+28-32m+2-24m+20-32m+(40+56+40)m连续梁+1-32m+1-24m+34-32m+1-24m+5-32m+1-96m提篮拱+(32+40+32)m连续梁+41-32m+1-24m+14-32m+2-24m+7-32m+8-24m+(32+4

7、8+32)m连续梁+9-32m+1-24m+80-32m+(32+48+32)m连续梁+34-32m交、排、灌、通航5常州西桥段5614.5DK1123+976.00DK1129+631.356-32m+2-24m+5-32m+1-24m+78-32m+1-24m+23-32m+2-24m+55-32m+1-26.1m非标梁 交、排、灌、通航2、 自然地理特征(1) 本管段地形地貌管段线路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渠纵横,水塘密布,桥梁段地面高程在68m之间,路基段地面高程在1016m之间。主要种植水稻及其它经济作物和果木。管段线路所处于丹阳市和常州市境内。线路经三局进入我局管段后

8、,先后跨越农晏河、九曲河、122省道、迎宾路、新河、永丰河、窦浦公路、浦河、城巷大沟、和239省道,在DK1129+631.35703.35上跨239省道进入八局管段。线路处于城郊区,13.9km在丹阳境内,5.6km在常州境内,地势平坦,路网密布,水系发达。四:变形监测依据1、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 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五: 观测项目及内容1 、 路基变形监测与分析(1) 路基变形监测京沪高速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

9、结构物,工后沉降必须满足无碴轨道的要求.施工中要根据设计要求对沉降变形进行动态监测,构筑纵横立体监测网络,对路基本体及地基沉降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实施信息化施工,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沉降预测、评估,达到较准确推算沉降,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根据沉降监测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路基施工措施,分析推算路基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工后沉降控制精度、监测系统和评估是京沪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建设的关键。路基变形监测系统参见.“路基变形监测系统图”。路基监测系统图路基变形监测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精密检测网、二等水准观测系统智能数码

10、型元器件沉降板、位移边桩、监测桩基底深层沉降检测基底沉降检测软土地基水平位移检测路基面沉降检测(2) 监测断面设置、测试内容及控制标准、监测元器件及精度要求2.1 监测断面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和路基工点的特点,两段路基监测断面及监测项目如下表;监测项目里程位置附注路基面沉降监测(每个断面设三个观测桩) DK1111+352、+357、+375、+410、+449、+464、+470、+476、+491、+520、+535、+540、+860、+865、+882、+930、+980、DK1112+027、+040、+050、+060、+073、+120、+170、+210、+225、+236、+24

11、7、+262、+307、+315、+323、+370、+420、+467、+478、+494、+506、+522、+550、+600、+651、+665、+677、+690、+702、+715、+720共计48个断面,144个桩检测桩基底沉降监测(设于线路中心) DK1111+352、+464、+540、+865、+980、DK1112+073、+210、+323、+420、+550、+651、+715,共计12个.沉降板深层沉降检测(设于线路中心)DK1111+357、+535、+860、DK1112+720沉降仪水平位移监测 DK1111+857.43DK1112+385两侧路堤坡脚外2m

12、、10m处设位移观测桩,纵向间距50m.位移观测桩2.2 观测点的布置原则:2.2.1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2.2.2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剖面沉降管(京徐段)、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2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2.2.3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

13、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2.2.4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横向结构物两侧边缘外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和沉降板。2.2.5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2.2.6 徐沪段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桥路过渡段及

14、不同地层结构附近设置。采用机动钻孔(108mm)引孔埋设PVC管(49mm)和沉降磁环,利用电磁式深层沉降仪进行观测。分层设置,厚度大于3m时,每3m增设一组。一般布设见下图:2.3 测试内容及控制标准采用水准仪测路基基底沉降、基床面沉降,采用全站仪测路堤坡脚位移,采用沉降仪测路基基底深层沉降.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满足下表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的要求,桥台(涵)与路基过度段的沉降差不大于5mm.无碴轨道路基,路基填筑完成后,至少要有6-18个月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经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碴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线路等级工后沉降沉降频率 cm/年不均匀沉降cm/20m

15、过渡段差异沉降形成的折角差异沉降错台cm一般地段cm桥尾过渡段cm无碴 轨道200km/h以上1.5/21/10000.5(3)观测方法及观测工艺3.1 沉降观测方法按所采用的设备可以分为物理测量法和大地测量法。物理测量方法是通过埋设一定的传感器,通过外接仪器测读传感器状态的变化情况,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转换,反映出传感器所在位置的高程、位移变化。大地测量方法即通过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光学测量仪器,通过对预先埋设的沉降板、位移边桩的高程、坐标变化进行测量,从而确定其沉降、位移情况。3.2 观测工艺 3.2.1.1 沉降观测板:在地基表层埋设由钢筋混凝土板(或钢板)、测杆、保护套组成的沉降

16、观测板,由人工通过水准仪测设测杆顶部的高程变化量来推断地基的总体沉降量。3.2.1.2 沉降板由钢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板尺寸30cm30cm0.8cm,测杆采用20mm镀锌铁管,垂直焊接固定在底板中心,接头方式采用管箍连接,测杆每节长度不超过1米。保护套管采用PVC管,套管尺寸能以套住测杆且半径比测杆略大23cm为宜,测杆略高于套管顶,用顶帽封住管口(如下图所示)。 3.2.1.3 埋设方法, 地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在设计位置挖坑进行沉降板埋设,埋设时要注意底板放置水平,可以在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采用原位土将坑回填密实。3.2.1.4 埋设完毕后,测

17、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填写沉降板埋设考证表,记录好测点埋设时间、位置、初始高程等数据。随着填土增高,将测杆和套管相应接高,保证测杆和套管高于填土面,防止填料落入阻碍测杆自由沉落。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小于50cm。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测杆,防止车辆碾撞,其周围的填料采用人工夯实。3.2.2.1 位移边桩: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通过测量预先埋设测点的坐标或测线与基准线之间夹角的变化来判定测点水平方向位移变化情况,从而判别地基土侧向位移情况。3.2.2.2 在两侧路堤坡脚外2m及12(或10)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

18、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1m。并在桩顶预埋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3.2.2.3 埋设方法,位移边桩埋设可以采用人工挖坑后,将预制桩放入坑内固定稳当,再采用C15砼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的稳定。边桩埋设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0.1m,埋设于距离路基坡脚2m或10m处。3.2.2.4 埋设完毕,待包边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初始值测读,并填写埋设考

19、证表,记录测点埋设时间、位置、初始读数。3.2.3.1、分层沉降仪观测法:分层沉降观测目前大都采用的是电磁式沉降仪,电磁式沉降仪的工作原理是在测头,或称控测器内安装一电磁振荡线圈,在振荡线圈接近埋设于土体内的磁环时,由于铁环中产生涡流损耗,大量吸收振荡电路的磁场能量,从而使振荡器减弱,直到停止振荡,此时,晶体音响便发出声音,根据声音刚发出的一瞬间从测尺上读出磁环所在位置的深度。3.2.3.2、埋设技术在厂家的指导下测点要准确定位(4) 测量频率两段路基变形监测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监测,主要监测路基填筑施工期间地基土的沉降以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第二阶段:路堤填土施工完成后

20、,自然沉降期及摆放期的变形监测,该阶段对路基面沉降、路基填筑部分沉降以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监测,直至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要求铺设无碴轨道为止;第三阶段:铺设无碴轨道施工期监测;第四阶段:铺设轨道后及试运营期的监测.第一阶段的监测,应每天监测一次,暂时停止施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三天测试一次.第二阶段的监测,前十五天内每三天监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三十天后每十五天监测一次,雨后加密监测.第三阶段的监测:路基面观测桩应每天监测一次,填土范围及地基土的沉降监测每星期一次;第四阶段的监测:主要进行路基面观测桩的监测,每月监测一次.施工时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

21、度.(5) 沉降评估路基施工至设计标高(预压土方的顶面)后,先持续监测不少于6个月时间,根据6个月监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以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算最终沉降完成时间,确定铺轨时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工期要求,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如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无碴轨道的要求时,报请设计研究确定调整措施.进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实测沉降推算: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的方法有双曲线法、三点法 (对数曲线法) 、沉降速率法、星野法及修正双曲线法等.沉降的反演分析推算:利用先

22、前实测沉降曲线进行反演分析,修正地基设计参数,并重新进行沉降计算,再由实测沉降验证,经过多次循环分析计算,预测工后沉降量.2、 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1) 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不少于6个月.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碴轨道要求。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2)桥梁墩台工后沉降量允许值桥梁基础的沉降控制,墩台基础的沉降量按

23、恒载计算,允许值如下:墩台均匀沉降量: 对于无碴桥面桥梁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 对于无碴桥面桥梁5mm(3) 墩台观测点布置3.1 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关于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要求,徐州至上海段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3.1.1 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不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3.1.2 桥墩观测标徐州至上海段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墩身上,数量不小于2个,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米左右,当墩身高不足4米时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坑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

24、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墩台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如下图:承台观测标的埋设位置 桥墩身观测标的具体埋设位置3.1.3 桥台观测标的埋设 观测点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3.2 墩台观测标的埋设方法及制作:3.2.1 承台浇注后达到强度,在相应埋设位置采用机具钻孔。钻孔深度不少于0.2米,孔的尺寸略大于观测标结构尺寸,钻好后将观测标放入坑内固定稳当,再用砂浆锚固固定,观测标采用20钢筋制作,端头打磨成球冠型,埋设好后并在观测标上涂上黄油,防止生锈,观测标顶要高于墩台顶10mm,或者在承台浇注时把观测标预埋到相应

25、埋设位置。桥台观测标的埋设方法同承台一样,墩身观测标先预埋带螺纹的套筒,拆模后把观测标安装进去固定好,详图如下:墩台观测标埋设图(单位:mm) 墩身观测标埋设图(4) 观测频次 4.1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至无碴轨道铺设前,应系统观测墩台沉降.沉降观测阶段及频次宜按下表的规定进行.墩台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进行初次观测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位移至墩身或墩顶预制桥梁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

26、工程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工后沉降长期观测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03个月1次/3个月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4.2 沉降评估(参照路基评估方法)。3、 现浇简支梁变形监测现浇简支梁必须逐孔观测.(1) 观测点埋设参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中附录A进行。 观测标埋设应考虑梁面六面坡打磨及防水层喷涂后,不影响后续观测. (2) 观测标埋设方法及制作方法参照墩台观测标的埋设及制作。(3) 观测点布置2.1 跨度32m以下现浇简支梁分别在跨中及支点埋设观测标,每孔梁的观测点数不少于9个;2.2

27、根据跨度不同,32m以上现浇简支梁分别在支点、跨中及1/4、3/4跨截面处埋设观测标,三孔一联设置1828个观测标。2.3 观测点可统一设在箱梁底板或箱梁顶板上(对应腹板位置测点应考虑轨道板铺设后的测点转设),具体位置见下图: 现浇简支梁观测标布置位置(3) 观测阶段及频次自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碴轨道铺设前,应系统观测梁体的竖向变形. 预应力张拉前为变形起点,变形观察的阶段及频次按下表执行.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观测阶段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备 注 梁体施工完成 / / 设置观测点,进 行初始观测 预应力张拉期间 全程 张拉前后各1次 测试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全程 安装前后

28、各1次 测试梁体弹性变形 预应力张拉完成 2个月 1次/1、3、5d无碴铺设前 后期1次/周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全程 1次/天 24 03个月 1次/月 无碴轨道铺设 个 412个月 1次/3个月 残余徐变变形完成后 月 1324个月 1次/6个月 (长期观测)4、 连续梁变形监测(1) 连续梁在合拢成桥后,为初始观测.(2) 观测点埋设参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中附录A进行.(3) 观测标埋设方法及制作方法参照墩台观测标的埋设及制作。(4) 观测标埋设考虑梁面六面坡打磨及防水层喷涂后,不影响后续观测.(5) 观测点布置,连续梁完成后,在支点、跨中及各跨1/4、3/4位置处设置

29、观测标,观测标应设置于腹板顶部桥面(应考虑轨道板铺设后的测点转设)和箱梁中心线处桥面.根据跨度不同三跨连续梁每联需至少设1828个观测标,如下图所示: 连续梁观测标布置位置(6) 观测阶段及频次同现浇简支梁变形观测方案.5 、 涵洞及框构变形监测(1) 立交、排洪涵洞(框构)观测标原则上在出入口及结构1/2处两侧边墙上应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标,共计6个观测点.观测标埋设位置应高于地面不小于0.5m,如下图所示: 涵洞(框构)观测标布置(2) 观测标埋设方法及制作方法参照墩台观测标的埋设及制作。(3) 涵洞(框构)施工完成至无碴轨道铺设之前应系统观测涵洞的沉降.沉降观测的阶段及频次按如下表执行.观

30、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 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涵洞基础施工完成 / / 荷载变化前后 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期间 全程 各1次或 进行零观测及1次/周 随后的测量 荷载变化前后各洞顶填土施工 全程 1次或1次/周 至少进行2次架桥机(运梁车)通过 全程 前后 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完成无碴铺设前 6个月 1次/周 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全程 1次/天 24 03个月 1次/月 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 个 412个月 1次/3个月 工后沉降 月 1324个月 1次/6个月 长期观测(4) 涵洞(框构)顶填土沉降的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观测标采用在涵洞(框构)中心处路基顶面布置沉降板的方式,沉降板的结

31、构形式及频率同路基.(5) 沉降观测除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外,同时满足设计要求,观测采用电子水平仪进行精密测量并汇总、平差.六: 观测工作流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流程图施 工观 测数据处理、回归分析与警戒值对照安全否采取措施处理是否监理工程师批准总队观测组编制观测方案、计划局项目经理部观测室审核总队观测组设置测点整体施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沉降情况进行总体评估。进行轨道结构施工等后续作业沉降稳定否否是继续监测或会同设计、监理、咨询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局项目经理部沉降观测室监督指导1、 由总队观测组随着施工进度,按方案规定的观测频率完成所有项目的观测工作,对所采集的

32、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总队总工程师,上报项目经理部观测室。2、 局项目经理部对总队沉降观测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总队观测室综合各项目队观测组上报数据和分析资料,复核评价后,根据数据等级分别采取日报、周报、月报的形式上报局项目部工程部,并反馈给总队的工程部。七: 观测基本要求1、 人员总队沉降观测组主要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力,能熟练应用相应管理软件,同时还应具备测量知识。主要观测人员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固定不变,如果中途因故发生变化,应有完整、详细的资料交接,具体变形监测人员见下表: 序号姓名性别技术职称参加工作时间备注1王强男测量工程师95.7路基组2陈志

33、强男技术员92.73陈星男技术员2006.64李知国男测量员92.7桥梁组5曹征辉男助工2006.76靳正东男测量员93.77李志远男技术员2006.68薛韬男技术员2006.69黄昌男技术员2007.72、仪器设备序号仪器和设备名称数 量备 注1智能数码传感器根据路基施工图设计确定项目经理部采购2S0.3电子水准仪4台总队自有3位移观测桩根据路基施工图设计确定自 制4路基面监测桩根据路基施工图设计确定自 制5沉降板根据路基施工图设计确定自 制6深层沉降仪根据路基施工图设计确定购制电子水准仪计划四台,前期墩台施工不多,先准备两台。八月份进入路基施工,再购置两台,以保证沉降观测需要。沉降变形观测

34、所采用的观测元器件、仪器设备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校验合格。为确保路基变形智能数码观测元件和相关设备的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该类传感器和观测设备由局经理部组织各总队沉降观测组统一招标采购;位移观测桩、路面监测桩及沉降板由路基施工队按规范要求提前加工好,以保证变形监测的顺利进行。3、 现场元件保护各总队观测组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做好现场已埋元器件的保护、防盗工作;对于被破坏的元器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有效。4、 观测频率沉降变形观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同时根据现场数据资料、工况进行合理调整。5、 数据分析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应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通

35、过多种方法的相互印证,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八:变形监测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在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观测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少,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水平尺,按照因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3、 变形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沉降变形观测所使用的水准仪精度不低于1mm,采用每公里中误差为0.3mm的电子水准仪进行施测,并配备双面因瓦尺。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4、 变形监测所采用的基准点必须

36、为经过整体平差后二等加密水准基点,每次观测必须闭合。并不定期的对相邻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水准基点进行校核。5、 观测时避免阳光直射,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6、对水准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查,在雨季前后在联测,检查水准基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7、 在进行变形观测时,应选取外界环境变化相对较少的时段,尽量保证各次测量时结构所处环境条件相相差不大,以消除结构温度变形对观测结果的影响。8、 变形监测要严格按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规定,在规定的观测时间及观测频次进行不间断监测,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9、 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原始记录详细、明了、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执行致责任人签字制度。并对观测时结构荷载状况、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等情况记录清楚,以便为评估提供可靠的资料。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及上报,并建立详尽的变形监测台账。 10、 在沉降和变形观测期内,如发现沉降实测值有明显偏差时(根据国内外沉降观测实践经验,观测数据有一定的离散性,暂定实测值超过设计预测值的20以上),应及时上报建设、勘察设计等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京沪高速铁路土建五标中铁五局二总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