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产后发热护理方案 文档 (2).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5279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后发热护理方案 文档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产后发热护理方案 文档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产后发热护理方案 文档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产后发热护理方案 文档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后发热一、常见症候要点1、感染邪毒型 :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时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或如败脓,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2、外感型 :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若感冒风热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疼,咽喉肿痛,口渴欲饮,咳嗽,痰黄,苔薄黄,脉浮数。若外感暑热者,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倦怠乏力,舌红少津,脉虚数。 3、血虚型 :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恶露或多或少,色淡质稀,小腹绵绵作痛,喜按,舌淡红,脉细弱。 4、血瘀型 :产后乍寒乍热,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

2、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有力.二、常见症状施护1.观察并记录发热汗出,下腹部疼痛,恶露情况,舌脉及全身症状,若出现神昏谵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而数等热厥之象,应立即报告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2.病室空气既要新鲜流通,又要避免直接吹风,以防风寒之邪乘虚而入。3.保证产妇获得充分休息和睡眠。感染邪毒型发热宜采取半卧位,以控制感染,并利于恶露排出。4.协助并鼓励产妇做好口腔及全身皮肤的护理,使其清洁舒适。汗出多者,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水擦身,并勤换内衣及床单,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5.患者宜饮温水,并注意尽量补充水分,必要时遵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发热汗多致危。6.定时测

3、量体温,4小时1次,高热时2小时1次,并做好记录。发热超过38者,应暂停哺乳,并定时吸空乳汁,擦洗乳头,保持乳头卫生。7.注意保持患者心情舒畅,以防肝气郁结而致瘀血内停。8.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以防逆行感染发生。9.保持大便通畅,肠燥便秘者,多食水果、蔬菜、蜂蜜,必要时可予麻仁丸9g,每晚1次,或开塞露外导。10.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产前宣传,在预产期前一个月及产褥期内严禁房事、盆浴等,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护人员在接生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防止感染。三、中医中药治疗护理(1)柴胡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两次,肌内注射。(2)中医

4、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 (详见附录2)2.针灸疗法 (详见附录2)百拇医药3.中药熏洗法;(详见附录2)百拇医药;, 百拇医药4.中药灌肠法;(详见附录2)拇医四、饮食指导饮食易消化而富营养之品,忌食辛辣油腻之品。热病初愈,饮食仍宜稀软清淡,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切不可过量饮食,以防“食复”。1、感染邪毒型,高热口渴时可予鲜果汁、西瓜汁、藕汁等,平时可予双花饮(银花15g,大青叶10g加水煮沸,取其液加蜂蜜适量)频频代茶饮,以清热解毒。2、外感发热者可服热米汤或生姜红糖汤,以助发汗。3、血虚发热者宜加强营养,食用清淡滋补品,如银耳、甲鱼、乌鸡汤等,食疗可用归参炖母鸡:将党参30g、当归10g放入准备

5、好的鸡腹内,置砂锅中煨炖,加入适当调料炖熟后,患者空腹少量多次食用。4、血瘀发热者可食红花酒或丹参粥(以丹参30g、葱白2根与粳米同煮)早晚空腹服食。忌食生冷酸涩食物。五、情志护理加强精神护理,保持精神舒畅,调情志,避恼怒,忌忧郁心境平和,乳汁畅行。六、健康指导1、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卫生指导,产前患有贫血、营养不良、急性外阴炎、阴道炎和宫颈炎的,应及时治疗。妊娠两个月后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2、临产时应尽量进食和饮水,宫缩间隙抓紧时间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接生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软产道损伤和产后出血者,除对症治疗外,还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产后要注意卫生,保持会阴清洁,尽可能早地下床活动,以促进子宫收缩和恶露的排出。产褥期加强营养以增强身体抵抗力。4、发热期间应多饮水,高热时要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可采用酒精擦体降温,但不能随意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