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教学的几点心得 我们常说“语文能力”,那么“语文能力”的本质是什么?是理解与表达。理解与表达是语文的起点,也是回归。所有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技能考查,等等,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提升理解能力,首先要回归阅读的本源读懂。读懂是阅读的基本目的,也是做题的基础。读不懂的话,再多的理论、方法、技巧都是死的东西,只有在读懂的前提下,理论方法技巧才会被激活,才是有用的。训练学生读懂文章是符合阅读规律、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以“读懂”为出发点和归宿 1.以“读懂”为原则,所有的讲解必须建立在教会学生读懂的基础上,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还是诗歌。 2.每一次阅读(包括作文
2、)教学,都应该是一个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过程。 多数课内阅读因为种种原因成为“浅阅读”,老师学生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读过做过的文章不少,但提高不大,收效甚微。怎样才能“读一篇是一篇”?原则便是老师必须坚持把每一次阅读教学当成一个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当然,前提是老师要精选文章。有人会说,学生理解能力不高,思想方面的东西讲了也不理解。应对方法有三点:老师自己的理解要足够深入和丰富,这样讲解才能深入浅出;老师对每篇文章下足功夫,记忆深刻,肯定能碰到相同的主题,遇到机会就前挂后连,反复讲述;熟悉课本,极致是熟悉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篇目,初中老师除熟悉初中所有课文之外,小
3、学所有课文也必须熟悉,高中类推。 要能够从原文中讲出深刻的道理并为学生理解,其实还是要联系现实。杜威提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个道理,在阅读教学上也适用。比如张翰传(高中文言阅读)。有人劝张翰为自己身后名考虑,张翰感叹:“身后名何如一杯酒耳!”这其实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关于价值观的问题:身后名(也可以包括生前名、利、位)与个人的自适自在的关系。前者入世,后者出世。学生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入世和出世,但可以先让学生有这个概念,也可以对儒道两家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初步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需要付出什么。这样的讨论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
4、观。当然,对学生而言,强调进取的一面,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其实已经涉及作文素材积累与话题思考只有经过思考的素材,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血肉,想忘也忘不了。如果?r间足够,学生吸收能力足够的话,还可以介绍左传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还有,很辩证的一点是,张翰不在乎身后名,但却青史留名,他的“莼鲈之思”史上大大有名。为什么?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问题,既可训练辩证思维能力,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点思考。 3.理论、方法、技巧很重要,但讲这些东西必须在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才有用。前期尽量少讲,有需要才讲,零碎地讲,而不是一开始就系统讲授。大约十五六篇以后,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方法技巧的讲授。扩展开来讲,在课堂
5、上应该向这样的一个方向努力:老师尽量少讲,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表达、练习。这是更高一层的教学艺术。 4.老师必须细读原文,解决从字(包括字音字义)词句到情感主旨乃至对原文引申升华的所有问题。当然,这里存在着细读深读能力的问题,这与语文老师的修养有关。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升能力的过程。 二、以复述为方法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复述的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学生“读懂”的问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综合工程”,这里只谈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上训练有素之后,课后的阅读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一般要求学生复述三遍。 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读第一遍,拿起笔,用横直线加问号画下所有不
6、懂之处;用波浪线画下精彩句子和重点句子。读完后,离开文本,口头复述,鼓励详细复述。无论详略,无论有何错误,老师切勿打断,如有中断接不下去,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实在想不起来,就跳过去,想起什么说什么。老师记下学生复述的缺漏与错误之处(练得多了,老师可以做到对学生的复述缺陷提前预知一大部分),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可稍做提醒。第一遍的提问应该尽量以文章内容为主。 读第二遍,仍然用笔画线。此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应该有所深入,画线之处较第一遍要少。提问时,可以先问学生哪些地方画了双线。与第一遍相比,学生的复述一般会比较成系统。复述完毕,老师有针对性地提问。这一遍提问可以适当涉及文章主
7、旨与情感等深层次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稍作提示。 第三遍,快速阅读,以划线句子特别是画双线句子为重点阅读对象,读完后,学生复述一遍,老师尽量不再提问,除非其复述有重大缺漏。 三遍复述后,学生自己解决字词句等基本问题。之所以不要求学生读第一遍时就解决疑问,是因为疑问需要有一段时间的“涵泳”。“涵泳”之后,疑问或者得到解决,即使没有解决,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思考。 之后,写下自己的疑问,交给老师,老师整合学生问题在第二堂课上组织学生讨论、讲解。讨论讲解之后,老师发下一二篇同类文章,要求学生课后做复述练习。之所以要学生写下疑问并在第二天讨论讲解,同样是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涵泳”、思考。毕竟,独立思考的过
8、程和因此形成的思考习惯与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 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种复述法,就可以把复述放到课堂之外,留为作业。提问部分可以省去,也可以学生互相提问,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提问。 现代文阅读教学引入复述法,是希望教学能够遵从阅读规律与认知规律,解决“浅阅读”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习惯之后,课外阅读也可以采用这方式。其实,好学生上完课之后都会有一遍“默背”课堂的过程,复述法只是把它用在阅读上而已。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就是理解与表达,从来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以上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敬待方家指正。 (张桂欣 山东青岛城阳区第二高级中学 26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