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6届) 题 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以滁州市为例 二级学院: 管理与法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 盛卉 学号: 140514131 指导教师: 杨群 职称(学位) : 讲师(硕士) 合作导师: 职称(学位) : 完成时间: 2016 年 5 月 23 日 池州学院教务处制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2016年5月23日目录
2、摘 要- 1 -Abstract- 2 -前 言-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意义- 3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4 -一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相关概念及特征概述- 5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5 -(二)农村养老保险概念及特征- 5 -二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 6 -(一)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分析- 6 -(二)滁州市老年人口现状及其对滁州市养老保障的影响- 8 -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9 -(一)农民保障水平低- 9 -(二)保障的覆盖面窄- 9 -(三)没有完善规范的基金管理部门- 9 -(四)土地的保障功
3、能日趋下降- 10 -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对策- 10 -(一)继续加强家庭养老保障的作用和宣传新的养老观念- 10 -(二)进行多渠道融资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11 -(三)健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法制建设- 11 -(四)加强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 12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尽管政府为此承担了相当重的财政负担但这一问题任然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如何解决面对人口老龄化压力下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为此滁州市也紧随
4、号召展开一系列的改革工作。本文通过对滁州市近几年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得出滁州市养老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针对滁州市农村目前的养老保障存在的保障金额低、覆盖面窄、没有完善的基金管理制度、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一是继续加强家庭养老保障的作用并宣传新的养老观念;二是进行多渠道融资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法制建设;四是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作者认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可以根据滁州市目前的现状和农民的要求,主要进行养老保障制度的逐步改革,辅以养老院形式的社会团体,并且继续加强家庭养老的
5、作用来改善滁州市目前养老的困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保障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ontradiction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peoples traditional concep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consequent pension problem has become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 in our country, despite the g
6、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this end a very heavy financial burden but the question of any course no good solution. How to solve the pension problem in the face of an aging population pressure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ollowed by a call for this Chuzhou also launched a series of reforms. Ba
7、sed on the Chuzhou City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pension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analysis results Chuzhou pension system problems for rural Chuzhou security payments current Endowment low, narrow coverage, lack of a sound fund management system, weakening the land security functions and other ana
8、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opposing solutions: First,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 family old-age security and promote a new concept of old age; the second is a multi-channel financing government has increased efforts to support; the third is a sound and comprehensive rural end
9、owment security legal System; Fourth, increase farmers disposable incom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Chuzhou rural pension system reforms. According Chuzhou current statu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farmers, the majo
10、r reform of the pension system, supplemented by nursing home 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 family pension to improve the plight of Chuzhou current pension. Keywords: aging population; rural; pension前 言 (一)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是指高龄人口在整个社会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的一个过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11、,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总量在6000万左右,农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35%而城镇则是6.30%。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78亿,超过总人口的13.26%,在这之中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数量的8.87%。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目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而人口红利的优势却即将终结,相比较同是人口大国的印度,人口结构明显处于劣势,同时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将对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造成巨大的负担。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基本形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一家庭养老,中国自古
12、以来就有养儿防老等说法,敬老孝老已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也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形式。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因素我国的传统式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老年人想继续种田体力跟不上,儿女养老负担重,很多老年人每月的生活费基本只够糊口。二社会化养老,是由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其中在我国农村地区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为五保户养老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这两种制度在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上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研究意义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全球的人口结构开始出现老龄化趋势,怎样应对老龄化已经上升到战
13、略层面,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也开始加入人口老龄化行列。在我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与城市的老年群体相比,农村的老年群体没有工资、没有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无法享有退休金待遇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很难保证。只有在农村也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套切实可行的养老保障体系,通过养老保障的再分配的机制来缓解农村社会因养老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综上所述,如何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成为了我国目前社保制度改革的一大难题。农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
14、作用,研究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有利于发现农村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并且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否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老年人口多、养老保障机制不能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没有完善基金管理、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等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了可以加强家庭养老保障的作用并宣传新的养老观念、多渠道的融资、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法制建设、增强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的对策,为改善滁州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提供思路。 2.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
15、法 通过对目标地区的调查,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障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2)文献法 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农村养老保障的文献资料,找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和解决途径。 (3)访谈法 通过和农村养老保险的投保人的交谈,辅以文献法得出目前滁州市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为找出存在问题奠定基础。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相关概念及特征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根据1956年联合国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在1982年的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最终确定老龄化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
16、口比例超过10%。在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数据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已占总人数的10.33%,自此中国开始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二)农村养老保障概念及特征 1.养老保障的相关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养老保障是指一个国家的养老制度和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国家提供的基础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等最基础的,最低层次的保障。资金来源多为国家
17、财政或者强制性缴费。二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这种是按照自愿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为参保人员提供保障,这是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三是商业化养老保险和储蓄,是个人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出资购买商业保险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这是个人为自己决定的养老保障机制。政府有责任和权力使每个公民都能够老有所养,因此在养老问题上大力扶持。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养老保险的基金予以保值增值;个人交费和集体补助全都记在个人名下;相关税收给予优惠的政策;投保人无论职业和性别,被保险人年龄为20周岁至60周岁,20周岁以下的对象,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和将来的养老需求也可参保。 2.农村养老保障的特征 (1)筹集资金以个人缴费为
18、主,集体补助为辅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明确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职责,突出自我保障为主的原则,给政府财政减轻了负担; (2)农村各类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这样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3)采取政府组织领导和农民自愿投保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过渡时期所使用的方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逐步加大政府推动农村养老保障普及的力度,以体现社会保障的普遍性。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 (一)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分析近几年,滁州市政府在响应中央号召建立统一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有显著有效。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是
19、社会文明前进的重要标志,2015年6月发布的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控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健全服务项目,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为参保市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 1.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 (1)发展背景滁州市由于前几年的“大滁城”建设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财政上使政府有能力对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展开进一步的改革。国家已将城乡一体化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在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上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双重支持。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让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使农民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更多的
20、农民意识到了购买养老保险的益处,购买人数和购买金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2)发展历程2011年末滁州市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参保人数为10.88万人,发放养老金额为1768.37万元,又额外增加7292名失地农民进入养老保障体系。2012年滁州市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参保人数增加为13.03万人,共发放养老金额为2278.97万元。2013年末统计的参保人数为14.95万人,共发放养老金额为2594.22万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幅度略小。到了2014年末共有14.54万人参保,发放养老金为2697.12万元,与2013年相比参保人数减少了4000人左右,但是农民个人领取的
21、养老金额有所增长。如图2-1 图2-1 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14201120122013 2.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 (1)个人缴费个人缴纳的缴费标准分为13个档次,每个人每年可以缴纳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缴费遵循自愿原则,多缴多得。如表2-1表2-1 滁州市城乡养老保障缴费补贴标准缴费(元)100200300400500600-1000150020003000补贴(元)3040506090
22、100110120130(2)集体补助在个人缴费基础上,有经济能力的村集体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将集体补助纳入村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人士为经济困难的投保人提供资助。补贴、补助的金额不超过目前设定的最高支付等级标准。通过访谈法得知,滁州市农村地区目前的集体补助呈阶梯状,60周岁及以上补助660元/年,70周岁及以上补助900元/年,80周岁及以上补助1400元/年。 (3)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主要分为基础养老金补贴和缴费补贴。基础养老金补贴是针对凡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投保人,按照中央财
23、政确定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给予中西部地区全额补贴,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贴,且基础养老金标准可由所在区域政府酌情提高,所需费用由当地政府财政负担。缴费补贴则是根据投保人每年所缴费金额进行一定的补贴,补贴标准如表2-1。滁州市对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个人还给予了一定的鼓励政策。 3.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的待遇 (1)基础养老金。自2015年1月起,中央规定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75元,其中的70元由中央财政承担,剩余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滁州市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的标准根据滁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变动等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 (2)个人账户养老金。目前个人账户养老
24、金的月标准=个人账户储蓄额/139。投保人如果死亡其家属可依法继承。 4.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险金领取方式当投保人在到达法定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应向先所在行政村的代理人申请办理领取手续,持本人的户口薄或身体证等有效证明材料,在代理人的指示下填写申请表,交回缴费证,等到缴费单位和乡镇保险管理机构办理完相关手续后,领取人接到办理完成的通知后就可以到村或乡领取养老金。(二)滁州市老年人口现状及其对滁州市养老保障的影响 1.滁州市老年现状根据2014年9月的滁州市人口统计,全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户籍数达到了69万,占全市总人口数量的15%以上,其中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0.9万、80周岁以上老年人
25、口的为10.1万、9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7万,100岁以上的老人有248人,在这之中,男性占62人、女性占186人,城镇户籍的50人,农村户籍的198人。老年人口占市总人口的比例与2010年的相比较提高了1.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滁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滁州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也一直处于递增状态。根据滁州市老龄办的数据来看:1988年,全市在60周岁以上人口数量为30.8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5%;1997年,全市在60周岁以上人口数量为43.2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0.5%,国际上规定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为10%,所以从1997年开始滁州市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到了20
26、10年,全市在60周岁以上人口数量约为64.9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4.4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滁州市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长状态,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加大,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发展。如图2-2图2-2 滁州市老年人口增长趋势 2.人口老龄化对滁州市养老保障体系的影响 (1)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受到冲击中国传统的思想“养儿防老”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难以为继,一对夫妻结婚后在正常情况下需供养四个老人,家庭赡养负担加重的直接后果就是出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青年劳动力的流出更加剧了农村老林化程度。中国的农村在还未迎来经济发展的高潮就要受人口老龄化所累,
27、将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养老保障基数还会不断上涨,政府在养老方面的财政支出问题必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滁州对家庭式养老的冲击还并不明显,老年人大多还是养老金加家庭养老的方式生活,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障形式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 (2)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加重尽管当前政府鼓励养老保障形式的多样性用以缓解财政上的负担,但不可避免的我们的财政开始吃紧了。农村老龄化程度的上升,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必将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推行产生阻力,届时政府不但需要承担更多的养老金,而且医疗费用的支出也与此成正比,养老保险缴费与支出的不平衡将会形成一个很大的难以填补的“漏洞”,这个“漏铜”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8、人民的团结、城乡一体化发展、养老保障全覆盖等。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保障水平低上文写到自2015年1月起,滁州市的农村养老保障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为75元,75元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可能仅够十天左右的肉类购买金额,基础养老金低加之农民自身生活水平低,限制其投保的保险往往是最低标准的那一种,投保很多年也不一定能得到维持其基本生活的养老金,于是就导致了农村养老金金额提升困难。 (二)保障的覆盖面窄滁州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欠发达,使得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政策推进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农村地区在观念上仍旧没有转变或转变的不彻底。对家庭式养老的依赖让很多
29、年龄稍大一点农民不愿意参与养老保险,他们认为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相比较家庭养老而言是划不来的。另一方面想要实现农村养老全覆盖就目前的滁州市政府来说任存在一定的困难。滁州市近几年开展“大滁城”建设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上,想要更进一步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资金上不足以支撑其解决覆盖面窄的问题。以上两个方面是导致滁州市农村地区覆盖面窄的两个主要方面。 (三)没有完善规范的基金管理部门滁州市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最开始的时候农村的养老保障事项是由当地民政部门全权管理,筹集、保管、给付都是同一部门负责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再加上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很
30、不完善,这就导致了在资金管理上的疏忽和监管的不到位,占有、挪用现象时有发生,养老保障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为之后的基金发放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四)土地的保障功能日趋下降自古以来,土地都是农民的立根之本是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重要依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大滁城”建设的推进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劳动力的流失、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土地收益的降低等因素导致土地的保障功能开始日趋弱化。耕地面积的减少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在增加,农民面临失业又失地的威胁,而且现在农民种地的目的大多为自己家用只有多出来的部分才会售卖,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土地带来的收益自然也就不高,更有甚者亏本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切实保
31、证。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滁州市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对策 (一)继续加强家庭养老保障的作用和宣传新的养老观念 1.继续加强养老保障的作用计划生育的国策形成众多的“4-2-1”核心模式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逐渐弱化了家庭式养老的作用,又由于政府财政负担重,无力承担更多的养老金给付保障水平低下。针对保障水平低的情况,我国目前还是要实施以家庭式养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养儿防老”“孝敬长辈”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并且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继续弘扬,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庭式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我们现在提倡养老保障的形式多样化,但是家庭养老仍是不可替代的,老人在心理上的满足感还是需
32、要子女来给予。通过民间组织宣传活动、政府政策与资金扶持,动员广大市民关爱老人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来加强子女与老人间的联系,鼓励子女赡养老人的同时还要给予老人心灵上的慰藉,继续加强家庭养老的作用。 2.宣传新的养老观念 在加强家庭养老的同时还要宣传新的养老观念用来改善保障水平低的现状。首先,要引导农民“养儿防老”观念的转变。并不是只有儿子有养老的义务,儿子女儿应当平分赡养老人的责任,这样不但能减轻儿女负担老人的养老水平也会上升。其次,家庭养老并不是唯一的养老方式。老人完全可以参加养老机构,一方面机构中都是同龄人方便交流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子女工作忙碌没时间陪伴照顾老人,养老机构有更专业人士能够更好
33、的照顾老人。第三,要更加重视农村养老问题。要意识到养老不再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各级政府和村委会要对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可持有无关紧要的想法。制定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争取在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之时能够沉着冷静的面对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最后,自主与互助相结合。针对那些“空巢老人”此方案比较适用,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无法照料家中老人时往往会请邻里朋友给予一些照顾和帮助,可以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养老保障体系里,鼓励那些留在家乡的青年适当照看“空巢老人”,被照看的家里可以适当的给予经济补贴,形成互助模式 (二)进行多渠道融资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自20世纪末滁州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5%开始,
34、滁州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随着近些年城市化的发展老龄化程度越加严重,人口赡养比例的提升必然会加重社会养老负担,这是与每个人都切身相关的。保障的覆盖面窄归根结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资金不足,所以拓宽资金来源显得尤为重要。 1.政府提供一部分养老资金来源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一部分养老资金,首先推行基本养老制度加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障的覆盖率,保证每一位农民都拥有基础的保障金。其次,在实现全覆盖的过程中,政府也要加快市经济建设,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程度,逐步提升保障水平、采取多渠道的保障方式。最后,养老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社会更有赡养老人的
35、义务。 2.扶持民间养老机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方式。养老事业不能仅仅只依靠政府财政支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资金只会越来越捉襟见肘,国家应当对民间的带有盈利性质的养老机构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资金上的支持还有补贴水平的提升,对非盈利性质的组织更是要给予完善的优惠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广泛参与到养老保障体系中去。 3.更加重视再分配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对社会财富占有的模式为“金字塔”模式,处于塔尖的少数人占有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而处于塔底的绝大多数人只占有剩余的小部分财富。政府要逐步改变这种
36、不合理现象改革分配制度势在必行,力求掌握更多的可在分配资金,向无基础养老保障的农村老年人倾斜,达到社会的平衡发展。 (三)健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法制建设所有的制度建设都要以法律为依托,想要建立规范的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必须加快养老法制建设。介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立法时应该多考虑城乡不同水平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求。政府通过立法要对农村养老保障有一个具体的定位,了解农民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养老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展开工作,才能又好又快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障改革。同时也要明确政府各部门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职能并加以规范,防止有关部门利用职权干扰或阻碍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37、的步伐。当前,我国农村想要推行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条件还未成熟,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民观念的转变和农村家庭人口结构的差异等都是立法的阻碍。因此,国家可以先制定一个农村养老的法律框架规定一些基础条例、规范,再由各省、市、自治州、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实际出发制定地方性的农村养老保障法规。 (四)加强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土地自古以来都是农民的根本,加强土地的保障功能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一方面,形成规模化经营,让土地合理的流转起来。规模化经营可以在形成农业集约化的同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效益,从而保障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或者完善土地的流转制度,让农民既可以自己耕种
38、土地获得收入也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出租或转让来获得收益,避免了农民年老后没有保障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占用耕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当政府要对农民进行征地时,征地的补偿要以市场上的土地流转价格为标准,切实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不受伤害,杜绝以牺牲被征地农民利益为前提的征地。在明确了补偿金后还要规范补偿金的发放机制,防止出现“偷”“漏”现象,形成良性的“用土地换取保障”的机制。结论在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性问题的趋势背景下,我们对滁州市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未来几十年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做好应对准备,规划城市建设时也
39、要考虑到这方面的影响。第二,宣传新的养老观念。社会保障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还要动员社会力量,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鼓励社会养老机构的建立,形成新的养老机制。第三,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滁州市目前的城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作为一个弹性机制要随着经济发展状况不断进行调整。各个乡镇的发展状况不同所要求的养老保障模式也不尽相同。最后,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在研究过程中不能亲身前往滁州市的各个乡镇进行调研。而是通过引用相关的政府报告、文献公报和访谈法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尽管数据的真实性可以保证,但是论文任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参考文献1 田永波,胡卫勋,
40、王晓东.农村人口老龄化研究:趋势、问题和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7,(11):154-1572 李小红.试析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 刘启栋,肖平.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理论探索.2003(5):67页4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5 滁州市60周岁以上老人达69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4-10-09 15:37:10 作者: 李邦军6 周晓红.人口老龄化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2007.57唐康芬,许改玲.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分析J.西北人口,2007,(2):85-
41、87.8张敬一,赵新亚.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1-39.9李翠霞.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缺失与重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4):17-21.10张晶.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4. 11刘小波.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大众科学,2007,(9):10-11.12高艳敏.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探析J.经济论坛,2006,(23):131-132.13朱凤丽.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保障探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3):65-68.14沈娟芬.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6):79-81.致谢经过几个月的收集资料和编写,本文终于得以在今日完稿,预示着我的大学生涯将要完结。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得也有失,但是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团结友爱的同学和谦和严谨的管理与法学院的老师。在论文写作期间由于本人的学术根基浅薄,从论文的开题、选题、写作思路、写作方法等方面都离不开杨群老师的指导和修正。在写作过程中也频频出现各种状况,但是杨群老师都能够及时和我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我对杨群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所有对我的论文有过帮助的老师和同学,感谢有你们我才能为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