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340979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绝密启用前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 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 题 前 ,考 生 务 必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答 题 卡 上 ,认 真 核 对 条 形 码 上 的姓 名 、准 考 证 号 ,并 将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的 指 定 位 置 上 。2答 题 时 使 用 0.5 毫 米 的 黑 色 中 性 (签 字 )笔

2、或 碳 素 笔 书 写 ,字 体 工 整 、笔 迹 清 楚 。3请 按 照 题 号 在 各 题 的 答 题 区 域 (黑 色 线 框 )内 作 答 ,超 出 答 题 区 域 书 写 的 答 案 无 效 。4保 持 卡 面 清 洁 ,不 折 叠 ,不 破 损 。5做 选 考 题 时 ,考 生 按 照 题 目 要 求 作 答 ,并 用 2B 铅 笔 在 答 题 卡 上 把 所 选 题 目 对 应 的 题目 涂 黑 。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王向荣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

3、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 处欧亚大陆 的东方,幅 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 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 2 -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

4、被称 为“山水”,中国园林 试图 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 “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 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 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 “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

5、灌溉,国土的 风景也没有中国 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 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 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 18 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 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

6、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 艺术 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和模仿。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 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 18 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 18 世纪英国 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 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 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

7、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 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 术 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人民日报2013 年 11 月 17 日 12 版,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3 -B. 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 ,追求诗

8、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 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D. 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B.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C. 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

9、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18 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处可见。B. 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C.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D. 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 ,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高俭字士廉,渤海人。俭少有器局

10、,颇涉文史。隋 军伐辽, 时兵部尚书亡奔高丽,俭坐与交游,谪为朱鸢 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 疠,不可同行,留妻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 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 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时钦 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 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 ,逆击破之。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4 -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俭明辩善容止,凡

11、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 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 强之家,多相侵夺。俭乃于故渠外 别更疏决,蜀中大 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 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谙姓氏。高祖崩,摄司空,营山陵制度。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 复累叶陵迟 ,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 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俭与御史

12、大夫 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 为氏族志。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薨, 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十五 ,有删改)注 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陵迟:衰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俭坐与交游 坐:停留。B内离外蹙 蹙:窘迫。C俭寝而不言 寝:扣压。D雅谙姓氏 雅:非常。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俭受到皇上重用的一组是(3 分)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 摄司空,营山陵制度 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 遇疾,太宗幸

13、其第问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高俭重视亲情。高俭被贬到岭南,岭南有瘴疠,母亲不能同行,于是他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顾念妹妹无所依靠,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B高俭遇事能正确决断。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想要投降,高俭却认为敌人不能持久,而城中守军足以抵挡他们,丘和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果然击败了敌军。C高俭治理地方兴利除弊。他在蜀地任职时,能够根据当地的陋习加以训导,使当地的风俗得以改观;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还重视文教,使学校得以复兴。D高俭力矫流弊。当时家世已衰败的崤山以东人士,仍依仗旧门第,在女儿嫁给他族时索要丰厚聘礼,他

14、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并在研究史传的基础上撰成氏族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5 -(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5 分)译文:_(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5 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清 平 乐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倩谁寄语春宵?城 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注: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8. 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9.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请作简析。 (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2)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 ,。”(3) 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

16、5 分)生 命曹德权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日军 56 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 缅国际通道, 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 开了决战架势。 - 6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距惠通桥不到 50 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 5 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 4 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 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 小时,不惜一兵一

17、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 轻机枪,两眼血 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 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 4 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押 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 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 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 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

18、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 饥民。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 闭上了双眼。在 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 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 还 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 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 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 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 4 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

19、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 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好吗?”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 脸贴着小女孩的 脸:“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 脸 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 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

20、,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 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 7 -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 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 说:“她家 7 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 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 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 军人会为 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 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 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 馒头。 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21、)A “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 ”,说他们“皮包骨”是为下面他们抢馒头做铺垫,因为饿所以才抢,这是很正常的。B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 “嘴里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 ,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C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内疚。D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笑。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E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2)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

22、有什么作用?(6 分)(3)文章结尾:“34 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6 分)(4)文章标题是“生命” ,但有人认为以“小翠”做文章标题更合适。请就此问题进行探究。(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唯物论者启示录赵凡 周敏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 痕”岁月中度过 22 年光景; 22 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 年后,他将抒情变 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 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

23、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12 页) 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 12 页)- 8 -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 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 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 “堡主”,潜心 经营自己的 “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 “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

24、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 13 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 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 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 39 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 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 难的时候父亲 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 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 18 岁。 1955 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 30 里路的一个农场劳

25、改。 就这样,22 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 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 难的,每天 劳动 18 个小 时,只有 6 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 ”这本书张贤亮反复 阅读了数遍,也正是 这本书让张贤 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 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 说的创作上, 张贤

26、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 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 时候, 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 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 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 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 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 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 这就是他 给

27、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摘编自 2004 年 06 期人物周刊文摘版 )相关链接张贤亮(19362014) ,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 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 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 50 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 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 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 ,押送农场- 9 -“劳动改造”长达 22 年。1979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

28、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 年9 月 27 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 78 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历经 22 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B. 15 岁时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C. 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资

29、本论 ,这使他寻找到精神的归属感。D. “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E. 尽管家庭破败,父亲在监狱中死去,但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 (2) “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 ,这在文中都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6 分)(3)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 分)(4)文章标题是“唯物论者启示录” ,结尾又说 “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 分)第卷

30、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话不假。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成为 ,所以不必鄙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三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多少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 ,要有所区别。 清华大学偏工程性、技术性、应用性,所以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多;北京大学偏理论性、科学性、基础性,所以北大科学院院士多。两所大学都是国内顶尖级的, 。A春兰秋菊 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B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各有千秋 C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春兰秋菊 D各有千秋 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

31、语病的一句是(3 分)A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 200 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10 -B依“天人相应”养生原则,春天宜多吃温性的食物,进食冬瓜、黄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阻碍阳气生发。C香港政府强调, “占中”只会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市民的生活甚至生计。民主不只是制度,还是态度,不应让个人诉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D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其实,孔子对

32、于读书有自己的看法。 。 。 。 。,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 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A B C D16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 (6 分)_.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33、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 11 -围内的自我修复,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 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俯视是一种愚蠢的自我夸张,仰 视是灵魂的削价。站 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

34、出明亮的眼光-我们平 视社会,平视别人,平视自己。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12 -宁夏银川一中 201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D, “到明清进入没落期”错,原文无此信息。2 C, “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错,原文说“到了 18 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3.B, A 项“欧洲的园林中”范围有误, “随处可见”理解错误,原文是“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 。 。 。 。 。曾是一种时尚”。C 项, “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错,原文说“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

35、程中曾各自独立”。D 项,说的是中国园林创作过程中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4答案 A 解析 坐:因 获罪。 5答案 B 解析 是说高俭受时任雍州牧的太宗亲近敬重;是说高俭的建议很有分量;是说皇上很关心高俭。 6答案 D 解析 不是他建议皇上修正姓氏,而是皇上下诏修正姓氏。 7答案 (1)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译出大意给 2 分;“属”(适逢 )、 “问”(音信,书信) 、 “弥”(更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高俭 )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

36、后辈学生。译出大意给 2 分;“因”(趁着 )、 “汲引”(荐举,提拔) 、 “兼”( 同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 “关键词”翻译从严, “大意”翻译从宽。(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8(1)拟人手法。 “烟愁露泣”句中 “愁” “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 (3)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 (回答炼字也得分。 ) 【每点 2 分,手法 1 分,分析 1 分】9. “表达了作者惜春、留春和爱春、盼春的感情。

37、 (2 分)词的上片“紧急” “俄”言春天的短暂之意跃然纸上,表达出惜春、留春之意;(1 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婉转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1 分)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和爱春之情。 (1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3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 (1)答案:A 2 分,E 3 分,B 1

38、分,C.D 不给分。解析:B 项,没有心理描写; C 项,并不是他认为自己无能,而是在乞求百姓不要抢馒头,让前线战士吃饱打鬼子;D 项,并不是在欺骗她。(2)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黄昏;.同时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两军交战,形势危急;.为下文抢馒头事件的发生做了铺垫。 (每点 2 分,意思正确即可)(3)答案:这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值得留存; 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听,目的是想让人们在关键时刻能够舍小我利益甚至生命去保全国家、民族的利益;这个结尾深化了主题,这种精神需要传承下去,。 (每点 2 分,意思正确即可)(4)答案:观点

39、一:“生命”最合适。生命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翠用自己平凡的生命,换来国军的生命,国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命。生命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小翠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命,这体现了她生命的伟大,也是对生命的讴歌。用“生命”做标题,更用深意,更耐人寻味。观点二:“小翠”更合适。小翠是主要人物,文章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小翠展开的。文章前面虽然篇幅很长,但都是为了后面主要人物小翠的出场做铺垫的。文章的主旨也主要是通过小翠体现出来的,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却有着如此伟大的精神,这是值得讴歌的。 (观点 2 分,分析 6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 (1)答 A 给 2 分,答 E 给 3 分

40、,答 B 给 1 分;答 C、D 不给分。 (B 项,张贤亮是中学肄业三年之后才来到甘肃的,并非离开学校就直接来到甘肃。C 项,原文说张贤亮“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他自己介绍说阅读资本论让他活了下来,而非找到归属感。D 项,根据原文和链接材料,未提及他获得自由后创造了大量诗歌;“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这一说法也不合文意。 )(2)参考答案:年轻时代,通过诗歌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来;“文革”之后,创造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放弃了宁夏文联主席职位,经营起了文化产业,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共 3 点,每点 2 分)(3)参考

41、答案:曾经有过显赫的家世,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被打成“右派”,使他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浓厚的思想基础;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懂得了“有为哲学”和经营方略。 (共 3 点,每点 2 分)(4)参考答案:对社会深层的反思,使他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 14 -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 (共 4 点,每点 2 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探究思想意蕴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探究点的选择;一是“唯物论”要从物质世界进行

42、探究,也就是要把握住人物的具体行动;二是人物的这种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探究时,可以结合材料从人物的行动、思想、做法及目的等方面着手,根据材料对人物的交代综合概括。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答案 B 解析(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14.答案 C (A 有歧义,是“近200个字”最易读错,还是“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不明确。B重复赘余,删掉“进食”或 “吃”。D, 莫 言 的 作 品 被 归 类 为 寻 根 文 学 作 家 ”搭 配 不 当 。)15

43、. 答案 A16.参考答案:本次暑期综合实践活动为期 5 天(2 分) ,需备好行装、日用品,了解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2 分)。其间有军训、攀岩、感言交流、会操表演等活动,全部结束后,返校(2 分)。17 参考答案: 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 但人类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一旦这种修复能力被破坏(答对 1 处 1 分,2 处 3 分,3 处 5 分)六、写作(60 分) 立意提示:平视不只是角度,更是高度。它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社会,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和谐幸福的环境。面对权贵、富贾、名流,不谄媚、不依附,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面对平凡

44、、卑微、愚钝,不颐指气使,恃“强”压弱。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不居高临下。也不因自己平凡、卑贱而妄自菲薄。做到不自卑,不自鄙,不自傲,不自亢。18.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高俭年轻时有才识器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 军征讨辽,当时兵部尚书逃奔高丽,高俭因为 和他有交往被 牵连治罪, 贬为 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疠毒气,母亲不能同行,于是留下妻子侍养,家中供给不足。又挂念妹妹无所依靠,于是卖掉大宅,买小宅让她居住,分掉余下的 资财,轻装而去。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 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交趾太守丘和任他为司法书佐,当 时钦州宁

45、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要出门迎降,高俭劝说道:“宁长真兵力虽多,孤军 深入 远道而来,内部不和外面窘迫,不能长久坚持。况且城中强- 15 -兵足以抵挡他们,为何要受别 人牵制?”丘和听从了他的建 议,就命高 俭任行军司马,水陆并进,迎击攻破敌军。等到萧铣失败 ,高祖派高 俭带兵巡行夺取岭南。武德五年,高俭和丘和上表归 附朝廷,多次升迁后任雍州治中。当 时太宗任雍州牧,因高俭是文德皇后的舅舅,向来又有才能声望,非常亲近并敬重他。高俭聪明善辩举止优雅,凡是 进献的供给采纳的建议,官 员们 没有不注目的。当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交付高俭让他上报,高 俭扣压下来没有上报 ,由此 获罪出任安州都督,又转任

46、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 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危险的,儿女大多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高 俭根据情况加以训导, 风俗顿时改观。秦朝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使 现在位于水畔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 经常侵占夺取。高俭又在原来水渠外 进 行疏决,蜀中大 获灌溉的便利。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 史,劝勉激励后辈学生。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贞观五年,高俭被召入朝廷任吏部尚 书, 进封许国公。高俭善于识别任用人才,精通熟悉姓氏。高祖驾崩,高俭代理司空, 经管山陵事务。当时,朝廷舆论认为崤山以东人士喜欢自我夸耀,尽管家世已经衰落,但仍依仗他 们的旧门第,女儿嫁给其他姓氏人士,一定要索取丰厚的聘礼。太宗厌恶这事,认为对教化很有 损害,就下诏高俭和御史大夫韦挺等修正姓氏。于是广泛收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 书考证其中的真伪,褒 扬举 荐忠贤之人,贬黜邪恶之人,撰成氏族志。贞观二十年,高俭有病,太宗亲往他的住宅问候。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