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技巧一:概括文章的主要的内容方法 1:六要素串联法。记叙文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2:段意合并法。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3:标题扩展法。读懂标题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4:摘录句段法。有些文章的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就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模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阅读技巧二: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句子或是情况等。(一)常见线索的种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2、 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 5、以地点为线索。 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二)找线索的方法1、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本身包含线索的因素。2、关注文章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突出强调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3、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文章中的“情”通常是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阅读技巧三: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作用。(一)分析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的方法。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二)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的方法。1、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关键词语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
3、、传达作者情感、蕴含丰富意味的词语。2、从句子的位置入手。(1)开头句的作用: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2)结尾句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留有余地,给人想象空间,耐人寻味。(3)中间句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开启下文。3、从句子的修辞入手。弄清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阅读技巧四:归纳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方法 1:看题目 方法 2:看开头 方法 3:看结尾方法 4:抓议论抒情句 方法 5:抓感情色彩词句阅读技巧五:分析标题含义和作用(一)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方法
4、 1:分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和作用。方法 2:分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方法 3:分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方法 4:分析背景、线索。(二)标题常见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的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 。 (揭示文章中心)7、引起读者的兴趣。阅读技巧六: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1:结合时代背景,
5、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2:通过环境描写,了解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自然风景等;社会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状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不管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都能烘托人物的性格。方法 3:紧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方法 4:抓住描写方法,评价人物形象。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此外还有细节描写等。阅读技巧七: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1、烘托人物心情。 2、渲染故事气氛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突出文章主题。5、交代
6、时代背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所。此外,自然环境描写还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还有预示人物命运等作用。阅读技巧八:分析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组织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文章不空洞,感情有所依附,更具感染力。2、欲扬先抑。即先表达对所描写事物的不满之情,然后转变看法,进行褒扬。作用是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品质、性格、精神等) ,突出主题,使文章内容有波澜,引人入胜。3、前后照应。指行文中对前面提到的作必要回应。作用是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4、
7、设置悬念。即在故事开头或进行中,将后面的内容作暗示或提示,引起读者兴趣的一种手法。此外,还有: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对比等。提示:理解和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一定要扣住记叙文文体特点去理解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千万不能无视文章的整体。阅读技巧九:结合情境。补写续写1、补写。补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称和角度,特别是要注意有的题目要求是补出心理描写,所以,所以补出的文字必须是描写,而不是叙述或其他。2、续写。续写前,要多读原文,熟知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透彻理解全文主旨。一定要联系全文,看清题目要求和叙述角度。提示:补写和叙写时,要坚持一个总原则:看好题目,
8、选好角度,紧扣中心,展开想象,字数始终,表述流畅。阅读技巧十:畅谈阅读感受畅谈阅读感受实际考查的是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题型 1:感悟主题型。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做这类题目,只要抓住文章主旨,并看清题目中的具体要求即可,比如是结合文章内容,还是结合个人经历,或联系生活实际作答,明确了这些,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主要题型 2:人物评价型。要求对文章中人物行为做出评价。做这类题目,只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阐明理由,做到有理有据便可。主要题型 3:选择判断型。这类题目一般会列出几
9、个说法或选项,做出选择即可。做这类题目,往往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阅读技巧十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说明对象的特征,即说明话题的主要特点。(一)把握说明对象。1、区分文章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看标题。 3、学会归纳。认真阅读文段,逐段(句)排查、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从标题入手。(1)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还指出了其特征。(2)有的标题用
10、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3)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来说明事物的特征。2、 抓关键语句。3、借助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技巧十二:理清说明顺序(一)说明顺序是指说明文材料的组织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以下三种: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二)如何理清说明顺序1、认清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
11、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2、把握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说明顺序糅合起来,交叉使用。阅读技巧十三: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2 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楚。3、打比方。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使说明具体化,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5、作比较。通过对比,突出某个事物的特点,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6、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7、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
12、更具体形象。8、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9、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使说明更具说服力。阅读技巧十四:赏析说明文语言(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还要求生动。1、准确性。(1)从时间上限制,如:当时、即将、很快、在 xx 至 xx 间等。(2)从范围上限制,如:大都、凡是、总共、完全、绝大多数等。(3)从程度上限制,如:主要、非常、特别、最关键等。(4)从语气上限制,如:可算、大约、也许、可能、几乎、不能不算等。(5)从数量上限制,如:0.0012 微米、37.256 克
13、等。2、生动性。(1)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生动地描写、描摹形态状貌等。(2)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清新活泼,如比喻(打比方) 、拟人(拟人化说明) 、排比、对比(作比较) 、引用等,可以增强说明文语言的感染力、趣味性与可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3)句式富于变化,成语、四字词语的大量运用使文章自然流畅,还有长短句式的运用等,都可以使说明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分明,增强可读性。(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考查类型及对策。类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题对策: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二:xx 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
14、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类型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对策:1、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2、定性。如:“比较” “几乎” “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 “可能” “左右”等词表估计。 “多” “有余”等词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化。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类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答题对策: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方法 1:找有精确数字的句子。 方法 2:找有概数的句子。方法 3: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类型五:指代“这些条件
15、” “这种现象” “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题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阅读技巧十五:知识迁移拓展试题类型:1、想象设计类。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选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做这类题,要围绕文章内容,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2、列举类。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列举出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材料或内容。做这类题,所选内容要与文章内容相关,但不可重复。3、献策类。这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选文相关的问题提出对策并能阐述理由。做这类题,要分条提出合理对策,并阐述理由,做到自圆其说。4、感悟启示类。这类试题主要针对选文内容谈给人的启示。做这类题,要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