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选题1.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 。A.学生 B.学校教师 C.教材 D.教材编写者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时期的教育内容。A.现代教育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3.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4.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5.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6.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
2、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7.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宗教起源论8.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居于教育的主导地位的是( )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9.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 )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 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10.“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C.爱弥儿 D.普通教
3、育学11.提出结构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D.杜威1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13.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教育学理论被称为( ) 。A.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B.掌握学习理论C.发现法 D.发展性教学理论14.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荀子1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
4、子 亚里斯多德C.孟子 柏拉图 D.朱熹 苏格拉底键入文字键入文字16.认为科学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17.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18.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C.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D.绅士教育思想19.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C.爱弥儿 D.教育学讲授纲要20.“
5、教育即生活” ,提出这一命题的是( )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21.“预时孙摩”的原则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孟子22.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理论是( ) 。A.结构主义教学论 B.全面和谐教育理论C.掌握学习理论 D.发展性教学理论23.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的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二、多选题1.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2.下列教
6、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 )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3.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E.从做中学4.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有( ) 。A.白板说 B.自然与自由C.绅士教育 D.“泛智”思想E.发现法5.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键入文字键入文字三、填空题1.我国古代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教育与_相脱离。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连接起来的中介是_。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7、的代表人物是_。4.赫尔巴特出版的_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形成。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_,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6.卢梭在其教育代表作_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7.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为_。8.昆体良在其代表作_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三阶段教学法。四、判断题1.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 ( )2.中国科举制度始于两汉时期。 (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 ( )4.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 )5.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 )6.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之父”或“科
8、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赫尔巴特。( )7.瓦根舍因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 ( )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作品是普通教育学 。 ( )9.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观点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均出自论语 。 ( )五、名词解释题1.教育2.教育的社会功能3.教育的隐性功能4.教育学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能力提升题一、单选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2、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9、。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4、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5.“劳心者制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生产劳动 D.教育与文化6、一个国家设立教育制度、公民接受教育,基本上是由( )决定的。A.政治经济制度 B.法律制度C.科学技术水平 D.生产力水平7、下列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
10、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C.教育与生产力发展完全同步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8、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属于( ) 。A.教育独立论 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 D.文化筛选论9、美国的教育努力培养民主社会中确能适应生活需要的理想公民,而英国教育着重培养品行,以养成绅士风范,这说明文化影响着( ) 。A.教育模式 B.教育目的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10、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文化传
11、递和保存功能 B.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C.文化整理功能 D.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11、个体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12、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键入文字键入文字13、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14、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1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
12、成因, “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能动论16、 “严师出高徒” “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这是( )观点对教育方式影响的结果。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平行论17、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8、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19、下列关于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B.遗传素质不
13、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等C.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D.遗传素质能预定人的发展20、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二、多选题1、下列关于教育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规模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手段D.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2、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3、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有( ) 。A.保存 B.融合 C.选择 D.创造4、人
14、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华生 B.洛克 C.高尔登 D.霍尔 E.荀子6、人的身心发展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 ) 。A.从低级到高级 B.从旧的质到新的质C.从简单到复杂 D.从量变到质变键入文字键入文字E.从消极到积极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机制 D.教育E.多因素相互作用论8、一个人有着对音乐的敏感性,但并不喜欢音乐,所以很难成为音乐家,在这里对发展起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
15、性 E.内部因素三、填空题1、_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决定因素。2、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_的制约。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4、_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5、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_提出人力资本理论。6、_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7、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_、校园制度文化。8、_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9、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_特征。1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环境、教育、_。11、
16、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句话是由_提出来的。12、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被称为_。13、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了_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四、判断题1、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亚当斯密。 ( )2、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渐积累而自然形成的文化。 ( )3、教育是传递文化的根据,它本身不是文化现象。 ( )4、信息技术改变的是教育手段,但难以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 )5、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
17、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后天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 ( )6、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以具有延时价值。 ( )8、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比较灵敏,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 )五、名词解释题学校文化键入文字键入文字六、简答题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一、单选题1、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
18、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3、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涂尔干 C.巴格莱 D.卢梭4、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5、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目的发生了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的影响。A.文化传统的制约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政治经济的影响 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6、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 )
19、。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法 D.教育途径7、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提高国民素质 B.面向全体学生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8、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9、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是在说(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标准1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B.
20、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11、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12、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13、我国于(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A.1984 年 B.1986 年 C.1988 年 D.1990 年14、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 年 B.5 年 C
21、.8 年 D.9 年15、20 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16、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 ,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17、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 。A.培养人的智力 B.为其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1
22、8、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 ) 。A.“壬寅学制”的颁布 B.京师大学堂的建立C.义务教育的普及 D.废科举,兴学堂19、2010 年颁布,指导我国未来 10 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二、多选题1、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 ) 。A.教育政策的制定 B.教育制度的建立C.教育内容的确定 D.教
23、育方法的选择E.教育效果的评价2、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 ) 。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C.人们的教育思想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E.教育者的能力素质3、教育制度在形式发展上包括三个阶段,分别为(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键入文字键入文字C.后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E.无制度化教育4、学制具体规定着( ) 。A.学校的性质 B.学校的任务C.入学条件 D.修业年限E.学校之间的关系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 39 页共 112 页5、影响学制制定的因素有( ) 。A.社会生产力发展
24、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D.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E.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三、填空题1、_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_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3、素质教育以 _ 为根本宗旨 ; 以培养学生的 _和_为重点的教育。4.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_。5.我国于_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6.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_。7. 小学阶段要注重 “双基”
25、的培养,其中, “双基”是指 _ 和_。8.2010 年 6 月 21 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其中,要把_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_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_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四、判断题1.教育无目的论承认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 ( )2.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的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 )3.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 )4.持社会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
26、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5.20 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典型代表。 ( )7.从我国教育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键入文字键入文字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 )8.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 )9.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10.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
27、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12.义务教育的实质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 ( )五、名词解释题1.教育目的2.素质教育3.教育制度4.义务教育六、简答题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一、单选题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2.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3.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 ) 。A.政治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C.知识素养 D.能力素养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
28、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7.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杜威 D.夸美纽斯8.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学生 B.学校 C.学生家长 D.教师9.奥运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可以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
29、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未来性 B.广延性 C.滞后性 D.系统性10.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来自于他的( ) 。A.权威 B.威信 C.权利 D.人格力量11.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二、多选题1.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在于( ) 。A.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B.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C.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D.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键入文字键入文字2.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A
30、.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B.精深的学科知识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D.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E.宽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三、填空题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2.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剥削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指的是学生的_。3.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4.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_职业。5.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6.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职业角色的_。7.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并能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这体现了教师职业角色的_特点。8
31、.教师法规定了教师具有多种权利,其中,_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9.勒温在 1939 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专制型、放任型和_。四、判断题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 ( )2.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与成人比较,具有特殊性。 ( )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 )4.教师专业化是指获得教师资格证。 ( )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授人类文化。 ( )五、名词解释题1.教育机智2.师生关系六、简答题1.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2.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七、案例分析题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
32、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中学。工作之初,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渐渐的,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张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愿意向他键入文字键入文字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班级面貌焕然一新。(1)试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2)上述材料启
33、发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章 课程一、单选题1.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2.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A.目录 B.课文 C.练习 D.实验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4.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
34、构 D.课程理念5.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二、多选题1.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3.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
35、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4.下面关于新课程标准正确的是( )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A.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B.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C.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D.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E.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5.下面属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的有(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课程资源的建设者 D.课程资源的开发者E.传道、授业、解惑者三、填空题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_及其进程和安排。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_。3.课程计划中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_。4.我国从 200
36、1 年以_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概念。5.进行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安排、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的文件是_。6.教材以及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师生经历、生活经验等资源统称为_。7.为了显示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被称为_。8.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_。9. 强调学科整合,主张把几门有相互关联的学科内容合并起来组成的课程是_。10.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具备_、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11.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强调要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_。12.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三个层次构成。13.新课改倡导的学
37、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_学习。14.CIPP 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_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步骤构成。15._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16.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单一的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形成了_、_、_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17.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_、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8.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主指导与学校开发必修课,在义务教育阶段课时占到_。四、判断题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3.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
38、为“国定制” 。 ( )4.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 )5.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键入文字键入文字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 )6.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后,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综合与分科课程相结合为主。 ( )7.校本课程是符合校情而开设的活动课程。 ( )五、名词解释题1.课程2.课程设计3.课程标准六、简答题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如何?3.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七、论述题试述新课改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八、案例分析题著名
39、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接受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慢,以致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老师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称,假如你们当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结果华罗庚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奋力拼搏,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诗人臧克家,1930 年参加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得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这独具异彩的“杂感” ,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再三拍案叫绝。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 ,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最终,成为了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
40、。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第六章 教学一、单选题1.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2.萌芽于 16 世纪、兴起于 17 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
41、顿制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6.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等,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8.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9.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距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键入文字键入文字这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