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粤教版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精品资料,2,1字音识记,gng,w,w,b,q,gu,zhi,y,y,ln,n,y,3,2通假字,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姜氏欲之,焉辟害 ( )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若阙地及泉 ( )永锡尔类 (“锡”通“赐”),“参”通“三”,“辟”通“避”,“阙”通“掘”,挖,4,3古今异义,把当作,都城,过百雉,古义:城邑的城墙。,今义:京城,京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今义:认为。,谓之京城,大
2、叔,古义:太叔,尊称。,今义:叔叔。,5,4一词多义,兼词,于之,在那里,动词,战胜,6,5词类活用,介词,替、给,(1),使动用法,惊,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使,立,),无,生,民心,(,),7,(2)名词活用为动词,6特殊句式(1)判断句,制,巖邑也,今京不,度,,非制也,(,合乎规定,),隧,而相见,(,挖隧道,),故,名,曰寤生,(,取名,命名,),(3),动词活用为名词,有,献,于公,(,献的东西,),8,(2)省略句,大叔又收贰以(省略“之”)为己邑(3)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敢问何谓也君何患焉,其是之谓乎(4)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9,有献于公(
3、5)固定句式,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若何”相当于“如何”)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10,其弟共叔段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企图争权夺位。郑庄公明为放纵,实为养骄,等待时机。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兵戎相见,郑庄公终于剪除异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郑家兄弟骨肉相残,母子反目,经颍考叔的一番“教正”,庄公才跟母亲和好“如初”。,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第二部分(
4、25),共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欲擒故纵,,暗藏杀机。,第三部分(67),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第四部分(89),庄公悔置姜氏,颍考叔助母子和好。,11,关于左传,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巨著,它在西汉时被称为左氏春秋,东汉人认为它是“传”(解释)孔子春秋的,因而称之为春秋左氏传,后世简称左传。并与侧重解释春秋“微言大义”的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历史文献。作品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12,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刻画,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试作分析。,13,14,15,【即学即用】,在文中,作者择取了“食舍肉”、“隧而相见”等生活细节对人物进行刻画,这对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起了重要作用。请使用这种描写方法描写你身边的人。,_,16,【探究主题】亲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