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一、实验室安全知识 二.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化学方法(Ca2+、Mg2+、SO42-的去除),化学方法,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将可溶的杂质离子转变为沉淀、气体或者水,再通过过滤的方法去除。,对于粗盐中,要除去可溶杂质离子是:,选择要加入的除杂试剂:,化学试剂选择的原则、试剂加入量及加入的顺序,1. SO42-的检验先滴加HCl酸化,再加入BaCl2,离子的检验,2. Cl-的检验先滴加HNO3酸化,再加入AgNO3。,N,n,m,V,C,三、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标况下:Vm=22.4 L/mol 只针对于气体的体积计算,练习,1、可用
2、于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 过滤 B.加热分解 C.蒸发 D. 萃取 E.分液法F.蒸馏 G.结晶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最好选用上述哪种方法?(1) 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 。(2) 除去食盐中混有的乙醇 。(3)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4) 分离水和汽油 。(5) 分离CCl4(沸点76 oC)和甲苯 (110.6 oC) 。(6) 从碘水里提取碘 。(7)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获得硝酸钾 。,2、用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A. 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于碘发生化学反应B. 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 不溶于
3、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3、(1) 1.7g氨气所含有的分子数与 g氮气所含有的分子数相同,所含有原子数与 g氮气所含有原子数相同。(2)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H2O B. HCl C. H3PO4 D.H2(3) 9.8 g H2SO4与 g H3PO4所含的分子数相同,他们所含的氢原子数之比是 ,他们的摩尔质量分别是 、 。,4、判断题。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 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的任意混合气的体积约为22.4L。 (4) 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
4、大于11.2L气体所含分子数。 (5) 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mol。 (6)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L/mol。,5、要配置0.5 mol/L的NaOH溶液100 ml ,需要固体NaOH 的质量是多少?6、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其密度为1.84 g/cm3,(1) 计算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2) 配制1 mol/L 的稀硫酸100 ml,则需要这样的浓硫酸的多少毫升?,7、标准状况下,将V L气体A(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说的溶液的密度为 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第二章
5、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二、分散系,练习,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外观不均与 B. 胶粒一定不显电性C. 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D. 胶体一定是液体 2、FeCl3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都能透过滤纸 B. 都成红褐色C. 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 都曾存在布朗运动 3、下列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NaCl溶液 B. 淀粉溶液C. 酒精溶液 D. KMnO4溶液,C,A,B,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金属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实验室制取CO2;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铜溶于稀盐酸。,CO2 + Ca2+ +
6、2OH- = CaCO3 + H2O,Cu + 2Ag+ = 2Ag + Cu2+,CaCO3 + 2H+ = Ca2+ + CO2 + H2O,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 2H2O,Cu(OH)2 + 2H+ = Cu2+ + 2H2O,4、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CO32- + 2H+ = CO2 + H2O;Mg2+ +2OH- = Mg(OH)2 ;H+ + OH- = H2O;Ag+ + Cl- = AgCl ;,Na2CO3 + 2HCl= 2NaCl + CO2 + H2O,MgCl2 + 2NaOH = 2Mg(OH)2
7、 + 2H2O,HCl + NaOH = NaCl + H2O,AgNO3 + NaCl = AgCl + NaNO3,三、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就不能共存,A. K+、Na+、OH-、Cl-,B. Ba2+、Na+、CO32-、Cl-,C. Fe3+、Na+、I-、Cl-,D. K+、Na+、NO3-、Cl-,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是( ),A. Ca2+、NH4+、OH-、Cl-,B. K+、Na+、CO32-、Cl-,C. K+、Na+、S2-、NO3-,D. K+、Na+、NO3-、Cl-,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AD,D,练习,1、在无色透明
8、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Cu2+、NO3-、SO42-B. K+、Na+、Cl-、CO32-C. NH4+、Zn2+、NO3-、Cl-D. K+、Cu2+、NO3-、SO42- 2、某溶液中主要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 已知Na+、Al3+、Cl-、SO42-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的个数比为( )A. 1:2 B. 1:4 C. 3:4 D. 3:2,C,A,四、氧化还原反应,技巧:完全变价看前面,部分变价看后面 练习,1、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B肯定有一
9、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D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2、在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ASO3+H2O=H2SO4 B2Na+2H2O=2NaOH+H2C2H2+O2= 2H2O D2F2+2H2O=4HF+O2 3、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A1 :1 B2 :1 C1 :2 D3 :2,A,D,C,电子转移的相关计算-电子得失的守恒,MnO2 + 4HCl = MnCl2 + Cl2+ 2H2O,+4,+2,-1,0,转移4 mol e-,生成的Cl2在标况
10、下的体积为多少?,2,4,V(Cl2) = n(Cl2)Vm = 222.4 L/mol = 44.8 L,根据反应方向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若下列反应能向右进行,则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练习,1、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D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2、在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ASO3+H2O=H2SO4 B2Na+2H2O=2NaOH+H2C2H2+O2 2H2O D2F2+
11、2H2O=4HF+O2 3、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A1 :1 B2 :1 C1 :2 D3 :2,A,D,C,4、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若有64 g 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 ( ) A168g B42g C126g D60g,5、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 GQ+NaCl Q+H2O X+H2 Y+NaOHG+Q+H2O 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
12、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B,B,6、已知2FeCl32KI=2FeCl22KClI2,H2SI2=2HIS,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性Fe3I2S B氧化性I2SFe2 C还原性H2SIFe2 D 还原性Fe2H2SI,7、根据下列事实:X+Y2+=X2+Y, Z+2H2O=Z(OH)2+H2,Z2+氧化性比X2+弱, Y+W2+=W+Y2+,可推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XYZW BYXWZ CZXYW DZYXW,A,C,一、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两种氧化物的比较,Na
13、2O + H2O = 2NaOH,2Na2O2+2H2O=4NaOH+O2,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不稳定,2Na2O + O2 =2 Na2O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思考?,1 Na2CO3粉末中混有NaHCO32 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3 NaHCO3 溶液中混有Na2CO3,滴加适量NaOH :NaHCO3+NaOH=Na2CO3+H2O,通入过量CO2 : Na2CO3+CO2+H2O=2NaHCO3,二、镁、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铝三角”及其应用1“铝三角”是指Al3、Al(OH)3、AlO2-相互转化的三角
14、关系:2应用(1)制取Al(OH)3Al33NH3H2OAl(OH)33NHAlO2-CO22H2OAl(OH)3HCO3-Al33AlO2-6H2O4Al(OH)3,铝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与酸反应 3、与碱反应 4、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Al+ 6H+ = 2Al3+ + 3H2 2Al+2OH-+2H2O2AlO2-+ 3H2,Al2O3和Al(OH)3的性质,1、两性:Al2O3+2OH-=2AlO2-+H2O Al2O3+6H+=2Al3+3H2O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2、Al2O3高硬度、高
15、熔点,可制作耐火材料。 3、Al(OH)3的制备 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能制备Al(OH)3 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能制备Al(OH)3 偏铝酸钠和氯化铝物质的量之比3:1混合,AlO2- +H+H2O Al(OH)3 Al3+3OH-,(2)识别图像在含1 mol Al3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含1 mol AlO2-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练习,1、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Al NaHCO3 Al2O3 Mg(OH)2 Al(OH)3A BC D,C,2、向100mL 2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16、溶液100mL时产生沉淀为7.8g,则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1 B1.5molL1C3molL1 D7moLL1,CD,三、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识小结,Fe(OH)22H=Fe22H2O,4Fe(OH)22H2OO2=4Fe(OH)3,Fe(OH)33H=Fe33H2O,Fe22OH=Fe(OH)2,Fe33OH=Fe(OH)3,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1)Fe2的检验:,a. 加碱溶液:灰白色灰绿色红褐色,b. 先加KSCN溶液,再通入Cl2:无明显现象血红色溶液,(2)Fe3的检验:,a. 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b. 加碱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17、Fe33SCN=Fe(SCN)3,铁和铁的化合物,Fe,Fe3+,弱氧化剂:S、H+及金属活动性表中铁后面的金属离子 强氧化剂:Cl2、Br2、浓H2SO4、HNO3、H2O2 O2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将Fe变成Fe3O4 强氧化剂:Cl2、Br2、HNO3、MnO4-、H2O2、浓H2SO4等 还原剂:I- 、S2- 、H2S、SO2、Fe、Cu等,Fe2+,练习,1、在FeCl3和CuCl2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 ) AFe2 BFe3和Fe2 CCu2和Fe2 DCu2,2、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B mol H
18、2,且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 ),A,D,3、有一包Fe和Zn的混合物10 g,加入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3.36 L,求 混合物中各组成的质量。,解:设Fe的物质的量为x mol,Zn的物质的量为y mol,56 x + 65y =10,x + y = 0.15,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其化合物,二、氯及其化合物,氯气的性质,1、氯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Cl2;但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2、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 与非金属反应: 与水反应:
19、与碱反应: 卤族元素的置换:,Cl2+H2O HCl+HClO,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l2+2NaBr=2NaCl+Br2 Cl2+2Kl=2KCl+I2,1、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能杀菌消毒是因为Cl2有毒,能毒杀细菌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2、下列物质能使红墨水褪色的是A、活性炭 B、二氧化碳C、NaCl溶液 D、酸化的NaClO溶液,课堂练习:,D,AD,3、氯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A、褪
20、色 B、变成红色 C、先褪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褪色 4、下列物质既能由两种单质化合而生成,又能由单质与酸反应而生成的是:A、FeCl2 B、CuCl2 C、AlCl3 D、FeCl3 5、当有大量Cl2逸出在周围空间时,可以用含有一定浓度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最好是A、NaOH B、NaCl C、KBr D、Na2CO3,C,D,D,SO2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原理与品红褪色相同吗?,三、硫及其化合物,三、硫及其化合物,对铁和铝的钝化,:按水的比例脱去有机物中的H和O,2. 氯气和二氧化硫皆可做漂白剂,若用两者 (1:1) 一起漂白一种 物质时,漂白效果会( )A.
21、增强 B. 不变 C. 减弱 D. 难确定,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C,四、氮及其化合物,N的化合物的性质,1、氮气跟氧气的反应2、氮气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3、氮气跟氢气的反应(合成氨),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合并:4NO + 3O2 + 2H2O = 4HNO3 合并:4NO2 + O2 + 2H2O = 4HNO3,浓硝酸的钝化作用,Fe和Al,四、氮及其化合物,硝酸的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任意比互溶硝酸酸性: HNO3 = H+NO3-强氧化性:Cu+4HNO3(浓)
22、 = 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金属遇硝酸一般不产生H2;不活泼金属将浓硝酸还原成NO2,将稀硝酸还原成NO;活泼金属将硝酸还原成更低价态的N的化合物或单质;Al、Fe遇浓硝酸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而发生钝化。,氮的氧化物的计算,一、NO2或NO2与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原理 3NO2+H2O=2HNO3+NO,例、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装有NO和NO2混合气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为原体积的3/5,则原混合气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A. 5:3 B. 2:3 C. 3:2 D. 3:
23、5,解:3NO2+H2O=2HNO3+NO V3 2XX=V(NO):V(NO2)= : =2:3,差量法的应用,二、NO与O2混合气与水反应 原理:4NO + 3O2 + 2H2O = 4HNO3 ,余气:NO或O2,例、将40mLNO与_mLO2混合,与水反应无气体剩余;将40mLNO与20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_ 气体_mL;将40mLNO与40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_ 气体_mL;,将40mLNO与_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气10mL.,规律 V(NO)/V(O2)=4:3时,恰好完全反应。,V(NO)/V(O2)4:3时,剩余气体为NO。,V(NO)/V(O2)4:3时,剩
24、余气体为O2。,三、“NO2+O2+H2O”型原理 4NO2+O2+2H2O=4HNO3余气:NO或O2,规律 V(NO2)/V(O2)=4:1时,恰好完全反应。,V(NO2)/V(O2)4:1时,剩余气体为NO。,V(NO2)/V(O2)4:1时,剩余气体为O2。,例:将40mLNO2和_mLO2混合,与水反应无气体剩余。将40mLNO2与15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_气体_mL;将40mLNO2与5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_气体_mL;将60mLNO2和_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气10mL。,练习,1、盛有a体积NO的试管倒置在水中,欲使最后气体体积为 体积,则通入的O2体积(同温同
25、压)为( )。,解:最后 体积气体可能是O2或NO。 若为O2 若为NO4NO 3O2 4NO 3O2a a,2、将盛有40mLNO2 和 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5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 体中NO2、O2的体积比为( ) A1 : 3 B1 : 1 C7 : 1 D7 : 3,解析:由于题中没有指明5 mL是什么,则有两种可能(1)当剩余5 mL为O2时,设NO2为x 4NO2 + O2 + 2H2O = 4HNO3,x 1/4x 得:x + 1/4X + 5 = 40 mL x = 28 mL V(NO2) = 28 mL,V(O2) = 12 mL;V(NO
26、2):V(O2) = 7:3(2)当剩余5 mL NO时,设O2为 y 4NO2 + O2 + 2H2O = 4HNO3 ; 3NO2 + H2O =2HNO3 + NO4y y 15 mL 5 mL4y + y +15 = 40 mL;y = 5 mLV(O2) = 5 mL,V(NO2) = 35 mL;V(NO2):V(O2) = 7:1,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2、物质的检验(包括焰色反应) 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4、氯气的制备 5、钠与水的反应 6、Fe2+、Fe3+的检验 7、铜与浓H2SO4、HNO3的反应 8、C与浓H2SO4、HNO3的反应 9、喷泉实验,重点化学实验,分
27、离和提纯,1、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 如:Cl-、SO42-、CO32-、NH4+的检验 2、焰色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操作:把铂丝用盐酸洗涤后灼烧,反复多次,直到火焰变为无色。然后用铂丝蘸一些试剂,放到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注意事项: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钾的火焰颜色,可以滤去黄色的光,避免钾盐里的含钠杂质造成干扰。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物质的检验,(1)基本原理:固体配制溶液 m=C V M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 C(浓)V(浓)=C(稀)V(稀) (2)主要操作a. 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 3.溶解(稀释),冷却 4.转移,洗涤 5.定容,摇匀,(3
28、)误差分析:,cB ,标准溶液的配置,仪器组装顺序: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向上排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碱液(NaOH)吸收, 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反应装置,净化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洗气瓶:HCl(饱和食盐水)、H2O(浓硫酸),查、连、取、集,能否用澄清石灰水代替NaOH?为什么?,如何检验氯气已收集满? 多余氯气能否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如何处理?,MnO2,浓HCl,饱和食盐水(除HCl),浓硫酸 (除H2O),注意导气管的进出方式(长进短出) 为什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实验现象:浮、游、熔、嘶、红,溶液变成血红色,不显红色,滴加氯水后显血红色,溶解,溶液颜色变浅,无明显现象,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棕黄色,浅绿色,两种铁离子检验,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NO:排水法收集 NO2:向上排空气法,硝酸,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