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的运行方式,一气周流的圆运动就是生命之气的运行方式,它遵循着“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升降出入和“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之路径。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原文中的“无形”与周易系辞上中“形而上谓之道”同理;“无器不有”的器与周易系辞上中“形而下谓之器”同理。故所有可视的生命现象都是无形之气的体现。人身上的“器”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其根本是无形之气的运行失常。,立足气的运行而言,阴阳为体,升
2、降为用。阴主升,阳主降,阴阳是升降的主体,升降是阴阳的运动变化,人只要有一口气,就进行着阴阳之气升降的运行。 正常的阴阳升降可用二龙戏珠图表达:一阴一阳左升右降,升龙在上、头向下,降龙在下、头向上。说明每一个点的圆运动都是双螺旋式的气旋运行。,气的运行方式与我国道家对生命的认识是一致的。从“内景图”可知人体的的结构尤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人体的肾寄居在人的下部,元阴、元阳之神寄居于此,一轮河车(发动机)在不停地运转,此即元阳的作用,犹如深海之中藏伏之龙,而海水即元阴,元阴的温度适常,龙便深居于此处。龙火将水分源源不断地蒸腾一路向上向外输布,直冲三关到昆仑,高山上云雾缭绕,云海一天,直达巅顶(泥丸宫
3、)。,只有登上高峰的人(百会),才能看到那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美妙景象。在大气的作用下此种从下蒸腾上来的雾露之气经美丽的小桥(鹊桥)到达西王母的瑶池,转化为山间泉水不断地向下输送,既可润泽山上的花草树木,又可滋润大地而生长万物,还可在山前面形成小溪、小河汇聚于大江、大海。,美景中看到牛郎在耘耕美丽的心田,织女在不断的织做,“内景图”描绘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和合景象。宇宙天地有此美景,何来自然灾害?人生亦如此,若真能形成高山流水,何来病患之侵。,天地一气周流在地面上的显象是按照古人观察到的四季阴阳的消长转化而排列,这就是运气学说中主气的顺序。从大寒至春分四个节气为初之气,此时气候以多风为主,阳气从
4、地面下上升,阴气随着“阳生阴长”开始发挥孕育万物的作用,这个阶段阴阳二气表现为阳升阴生,地面以风气流行,名厥阴(一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 9,从春分到小满二之气,阴阳二气表现为“阳化气,阴成形”作用的同时加强,地面上以热气流行,万物生机勃勃,名少阴(二阴),“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从小满到大暑,三之气,以阳盛阴长为显著特点,气温由稍热转为炎热酷暑,万物蕃秀,地面上以火气流行,名少阳(一阳),“少阳之上,火气治之”。 9,从大暑到秋分,四之气,阳极转阴,太少相生,由少阳转为太阴,阳气渐下降入地,期间经过三伏天的末伏,地面会有热气熏鼻的“秋老虎”之象,之后气候渐以雾露水湿为主,万物因天地之
5、湿气而呈现“中焦如沤”的育化现象,名太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9,从秋分到小雪,五之气,气候干燥转凉,阳气进一步敛降入地,万物以“容平”的状态表现,天阳、地阳相合,二阳合明,名阳明,“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从小雪到大寒,六之气,阳气进一步潜藏,藏至地下水阴处,万物闭藏,此阶段地下阳气为一年中最多,而地面上气温为一年中最寒冷,名太阳,“太阳之上,寒气主之”。9,如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中医“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内涵相对应,因肺属辛金,位于西方,具肃降之作用,临床上合理使用清热解毒药、消炎药和激素可帮助患者解除疾苦,这种治疗同样可达到中医肺之肃降功能的正常发挥即西方金气的正常敛降。,但若过用则使西方金气的敛降太过,人之根气被伤,部分患者会出现北方釜底火不足之腹泄症状,东方肝厥阴风木疏泄太过引起的多汗症状,中土气虚之纳差症状等。尤其是小儿患者因其为“稚阴稚阳”之体,医者在诊治时稍有偏差,更易出现上述情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