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丹一中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化学(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测试范围:人教必修 2 第 1 章、第 2 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下列有关第 114 号和第 116 号两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B116 号元素位于A 族C两种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2、D114 号元素与 Si 元素在同一主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化学反应的发生一定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旧化学键的断裂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AB C D4若短周期的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23 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6 B3 C5 D15已知 118 号元素的离子 aW3+、 bX+、 cY2、 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 cb B离子的还原性:Y 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 2YHZ D原子半径:XW6铍原子比铝原子少 1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也比铝原子少
3、 1,在周期表中有“对角线”关系的元素性质存在相似性。下列关于铍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2 -ABe 能在空气中燃烧 BBeO 熔点较低CBeCl 2是共价化合物 DBe(OH) 2具有两性7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ACO 2是气体,而 SiO2是固体B高温下能发生反应: Na 2CO3+SiO2=Na2SiO3+CO2CCO 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 SiO2却不溶于水DCO 2通入 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8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HI 和 NaI BH 2S 和 CO2 CCl 2和 CCl4 DNaOH 和 NaBr9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H
4、2O2的电子式:BNaHCO 3的电离:NaHCO 3=Na+ + H+ + 23COC 12C 和 14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D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10 的氧原子: 10810意大利罗马大学的 Fulvio Cacace 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气态 N4分子,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 1 mol NN 吸收 167 kJ 热量,生成 1 mol NN 放出 942 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 4分子中存在非极性键CN 4和 N2是同位素 D1 mol N 4转变成 N2将吸收 882 kJ 热量11下列有关电化学
5、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 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利用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C从理论上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 3 -1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 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10.0 mL 2 molL 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 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汽车尾气中的 NO 和 CO 可以缓慢反应生成 N2和 C
6、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13在反应 3H2+N2 2NH3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 0.6 molL1,在此时间A内用 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45 molL1s1。则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A0.44 s B1 s C2 s D0.33 s14将一定量的 SO2和 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0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AA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O2的同时生成 2a mol SO215短周期主
7、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 Y、Z 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 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B原子半径: r(X) r(Z) r(Y) r(W)CW 和 Z 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和共价键D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16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该电池中电极 b 是正极- 4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 b 通过导线流向电极 a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 2+O2=2H2O第卷(非选择题
8、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包括第 17 题第 21 题 5 个大题,共 52 分。17 (6 分) (1)用 表示原子,则该原子的中子数 N=_。XAZ(2)阴离子 AXn共有 x 个电子,则该离子的中子数 N=_。(3)A 2原子核内有 x 个中子,其质量数为 m,则 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 mol。有 、 、 H 2、D 2、T 2石墨、金刚石 、 、 四组微粒或物168O718 1H231质,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微粒或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填编号,下同)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3)由和的微粒可组成_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三原子化合物。18 (11 分)某同学为
9、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 100 mL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所示(累计值):时间/min 1 2 3 4 5氢气体积/mL50 120 232 290 310(1)哪一时间段(指 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大?_,原因是_。(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原因是_。(3)求 23 min 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速率是_(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 。(4)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物质:A.蒸馏水 BNaCl 溶液 C.NaNO3
10、溶液 DCuSO 4溶液 E.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_(填字母) 。19 (12 分)有 A、B、C、D、E 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由 A 到 E 逐渐增大。A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B 的阴离子和 C 的阳离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 5 -结构相同。在通常状况下,B 的单质是气体,0.1 mol B 的气体与足量的氢气完全反应共有 0.4 mol 电子转移。C 的单质在点燃时与 B 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此淡黄色固体能与 AB2反应可生成 B 的单质。D 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 元素的最高价
11、氧化物的电子式_。(2)B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 (3)B 单质与 C 单质在点燃时反应的生成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4)D 元素的低价氧化物与 E 的单质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C 与 D 能形成 21 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6)元素 D 与元素 E 相比,能证明这两种元素非金属性谁更强的事实是_(填字母) 。a常温下 D 的单质和 E 的单质状态不同bE 的氢化物比 D 的氢化物稳定c一定条件下 D 和 E 的单质都能与钠反应dD 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弱于 E 的最高价含氧酸eD 的单质能与 E 的氢化物反应生成 E 单质20 (12 分)原电池的
12、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1)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铂板为两个电极插入稀硫酸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氢气和氧气而获得电能。通入氢气的电极反应式为_。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附近溶液的 pH_(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 。(2)电子工业上常利用 FeCl3溶液腐蚀铜板制作印刷电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请把该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在方框内面出原电池装置图(要求: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3)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铜片插入浓 HNO3中组成原电池装置如图甲所- 6 -示,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 I)随时间( 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t1
13、s 前,原电池的负极是铝片,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溶液中的 H+向_(填“正”或“负” )极移动。 t1 s 后,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21 (11 分)某温度时,在一个 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开始至 2 min,以气体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3)若 X、Y、Z 均为气体,2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倍;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填“增大” “减小”或“相等” ) 。(4)可以判断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A v(A) v (B) v (C)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E n(A) n(B) n(C)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7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17 (6 分,每空 1 分) (1)AZ (2)A x+n (3) (mx+2) (1)(2)(3)718 (11 分)(1)23 min(1 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液温度升高(2 分)(2)45 min(1 分)随反应进行,c(H + )减小(2 分)(4)AB(2 分)-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