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敦颐,爱莲说,目录,情境导入,研读课文,解题,揭示学习目标,课文总结,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课时作业,情境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请你说一些关于莲的诗句或故事。宋代周敦颐写了一篇爱莲说,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
2、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主要特点是:,形式:上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2)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以诵读为主,在读中译,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按照“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依次进行,感悟莲的品质。,(4)学习托物言
3、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5)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君子之德,提高道德修养。,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学习难点: (1)重点句子的翻译。 (2)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君子之德,提高道德修养。,正字音,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蕃,fn,淤泥,y,濯,zhu,清涟,lin,不蔓不枝,mn,亵玩,xi,隐逸,y,鲜有闻,xin,解释下列重点的词语,(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唯独,只。,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水清而又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可爱者甚蕃
4、:,晋陶渊明独爱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高耸的样子。植,立。,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指品德高尚的人。,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花之君子者也:,应当。,宜乎众矣:,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译文】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译文】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
5、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词多义,香远益清,动词,远播。,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宾语前置的标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东西。,者,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人。,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古今异义,古义:立; 今义:种植。,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只,沾染(污秽),洗,水波,过分艳丽,更加,竖
7、立,亲近而不庄重,疏通文意,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隐居避世,叹词,表示感慨,应当,少,研读课文,1作者爱莲的什么?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君子,2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莲具有君子的哪些品质?,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净、庄重、不孤高自许、不向达官贵人献媚。,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风度、气质:,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 豁达大度,美名远扬,庄重 令人敬畏 不敢轻侮,3作者还列举了哪什么
8、几种花,分别象征什么?,隐逸者,菊花,牡丹,富贵者,4有哪些人喜欢这些话?列举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追求功名富贵的人,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菊花,牡丹,(正衬),(反衬),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5作者借对莲的赞美、对菊花的惋惜、对牡丹的嘲讽,表达怎样的情感?,以“莲”自喻,通过对莲可贵的品格的赞美,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6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
9、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观,在精神上保持人格独立,不随波逐流。,课文总结,解释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 ) 亭亭净植( ),课时作业,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下列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退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请从兰花、菊花、梅花、红杜鹃中选择一种,仿照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