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考法突破,考法1 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应试基础必备,考点2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考法2 血糖的平衡调节,考法3 体温平衡、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应试基础必备,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血浆中90%是水,无机盐约占1%,蛋白质占7%9%。(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也有不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前两者蛋白质含量很少。,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 )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
2、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酸碱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 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4)内环境的生理作用: x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稳态及其调节机制,(1)概念及实质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
3、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2)稳态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失调的表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血糖平衡失调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导致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导致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导致发热、中暑等。,4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及水盐调节,高考考法突破,考法1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1)相关图形的分析与判断,淋巴循环
4、是单向的,只存在“组织液淋巴血浆“这一个方向而不能逆转。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注意】“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内环境”是相对于个体的外界环境提出的。细胞外液是相对于细胞内液提出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液 血浆,血液包括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血浆是内环境的成分。,(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来源和成分比较,(3)特定细胞的内环境分析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淋巴。,(1)内环境化学成分判断规律:凡存在于血浆、组
5、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于内环境成分。主要有四类:营养物质类: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O2等;代谢废物类:CO2、尿素、尿酸、乳酸等;血浆蛋白类:抗体、纤维蛋白原等;信息分子类: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胞内酶(如呼吸酶、H2O2酶以及与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细胞外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尿液、原尿、消化液、泪液、汗液等)。,(3)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血浆pH的调节;抗体与抗原
6、的识别及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注意】食物蛋白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属于外界环境中的反应,葡萄糖脱氢并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属于细胞内液中的反应。,(1)血浆渗透压和pH的维持正确理解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数目越多,溶液渗透压越大,因此理解渗透压时可以将其等同于溶液浓度,即溶液的浓度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pH的维持: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常见的有H2CO3/NaHCO3、Na
7、H2PO4/Na2HPO4。例如乳酸的调节过程: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维持pH稳定。,(2)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分析肌无力: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不同物质及对稳态的影响: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产生原因,归纳如下。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
8、.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e.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例,课标全国理综2017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
9、(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解析】(1)若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则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浓度下降,水分会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水分子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量会增多,进而导致血浆浓度降低,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会降低。(3)人体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血浆(2)增多(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法2 血糖的平衡调节,2.糖尿病的病因、防治及检测,(1
10、)病因: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减少,糖代谢出现障碍。 型糖尿病人体内能够正常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其作出反应(如接受胰岛素的受体受损),(2)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体重减轻。,(3)尿糖的测定方法实验组:斐林试剂1 mL糖尿病患者尿液0.1 mL混匀呈蓝色,加热12 min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对照组:斐林试剂1 mL正常人尿液0.1 mL混匀呈蓝色,加热12 min后无变化。,(4)曲线图的含义及判断方法,图甲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曲线,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去判断,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的曲线,B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 图乙
11、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的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进行判断,波动范围在0.8 1.2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内的b为正常人的曲线,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的曲线,c为低血糖患者的曲线。图丙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相对荒凉的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的曲线,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以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的曲线。,课标全国理综201731,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
12、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解析】(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B、C、D三组小鼠注射胰岛素之后,血糖降低,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细胞缺少葡萄糖等能源物质,导致细胞能源供应不足,功能出现障碍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2)结合题意分析,C、D组分别注射某种激素和某种营养物质之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所
13、以C组注射的激素应该为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应该为葡萄糖。(3)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症状得到缓解的机理是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D组注射葡萄糖症状得到缓解的机理是注射葡萄糖可直接升高血糖浓度,从而缓解症状。【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考法3 体温平衡、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1.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比较,高考考法突破,【注意】“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属于增加产热的途径。下丘脑
14、部分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水盐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完成的。,(3)冬天,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夏天,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1)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一般只能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4)当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当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如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
15、升高,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课标全国理综20163,6分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A正确。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方式不是主动运输,B错误。水盐平衡是在生理调节与行为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16、摄盐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产生渴觉,可通过主动饮水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C正确。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液增多,从而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D正确。,B,考点34 神经调节,高考考法突破,应试基础必备,考点28 神经调节,应试基础必备,(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1)静息电位的形成:由于K+外流而产生,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状态。(2)动作电位的形成:由于Na+内流而产生;兴奋部位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兴奋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
17、。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传导特点:双向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反。,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特点:单向性(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为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18、2)神经冲动的传递,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3)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言语区发生障碍的表现:W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说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语言功能,高考考法突破,考法4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反射,2.反射弧结构组成及成分判断(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
19、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或无其他效应),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或其他效应),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即图中C部位)的是传入神经,即B为传入神经。,(1)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3.破坏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注意】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经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形成感觉,例,山西康杰中学2017模拟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下图是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该
20、反射属于_(填“条件”或“非条件”) 反射。(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_。,(3)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_(填“长”“短”或“相等”)。,【解析】 (1)狗吃食物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2)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未引起唾液分泌,说明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传到效应器,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3)理论上
21、,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中突触的数量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中的多,因此所需时间较长。【答案】(1)非条件 (2)不属于 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3)长,受刺激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电位变化曲线分析(细胞外为零电位)。,1.膜电位变化曲线图分析,考法5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测某一位点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电流计一端在膜外,一端在膜内(同一点)。未受刺激时:测静息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右侧偏转(如图甲)。受到刺激时:测动作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一次(如图乙)。,(1)在神经纤维上,2.兴奋传导的特点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测两点间的电
22、位差:电流计两端均在膜外,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方向先左后右。刺激c点(bd的中心):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刺激e点:d点先兴奋,b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方向先右后左。,(2)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计两端横跨突触刺激b点: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方向先左后右。刺激c点:a点不能产生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向右偏转一次。,3.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及异常情况分析,(1)突触的常见类型从结构上分: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从功能上分:突触有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兴奋性突触使突
23、触后膜产生兴奋,抑制性突触使后膜产生抑制。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递质的种类,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2)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种类: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如甘氨酸、去加肾上腺素),常见的神经递质还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5-羟色胺、一氧化氮等。分泌方式: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作用原理: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发生效应后,被相应酶分解或被移走,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3)兴奋传递的异常情况分析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原因有: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
24、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4.有关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验证,(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
25、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例,福建理综201527,14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侧为
26、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解析】(1)该实验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应为缺氧时间。(2)静息状态时膜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图中的静息电位是负值,说明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将膜外侧电位
27、水平定义为0 mV,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据图甲可知,分别对应的缺氧时间为10 min和20 min。依图乙可知,缺氧时间10 min时对应的阈强度比缺氧时间20 min时对应的阈强度低,故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该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3)阈强度为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缺氧时间为20 min时,阈强度约为33 pA,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4)有氧状态下,ATP的合成主要通过有氧呼吸完成,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因此AT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细胞跨膜转运离子的方
28、式中需要ATP供能的是主动运输,因此无氧状态下,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答案】(1)缺氧时间 (2)外降低 (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考法6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既有语言、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也有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如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注意】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是较高级中枢;脑干和脊髓是低级中枢。,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相关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1)大脑皮层的言语区,(2)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
29、关系,海南生物2017 15,2分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解析】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项正确;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B项正确;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还具有言语区等,C项正确;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D项错误。【答案】D,高考考法突破,考法7 激素分泌的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考法8 激素调节的应用及实验探究,应试基础必备,考点29 体液调节,2激素调节的概念及特点(1
30、)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2)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促胰液素的发现(1)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胰液素。(2)实验:(3)实验结论: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应试基础必备,3.人体的主要激素,(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不同的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靶细胞不同,且靶细胞的数量和广泛性差异很大,如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细
31、胞都起作用。,高考考法突破,考法7激素分泌的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1.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2.激素间的关系,(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如:促进生长-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升高体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一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1)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缺碘,甲状腺激素不能合成。 (3)呆小症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4)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5)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6)肢端肥大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7)糖尿病胰岛
32、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被破坏。,3.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4.利用模型分析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分级调节: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1)神经调节例:下丘脑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2)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基本模型,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
33、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为正反馈,我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分泌的,称为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最为常见。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减少。,例,课标全国理综2017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4、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解析】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该方法比皮内注射吸收快),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答案】B,考法8激素调节的应用及实验探究,高考考法突破,例1.探究甲状腺、甲状
35、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例2.探究胰岛素对动物血糖调节的影响,四川理综20168,11分生长抑素(SS)是一种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均可促进SS的分泌,进而影响TSH的分泌,有人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处理,测定其血浆中TSH水平,结果如图(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例,(1)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后,在高血糖的刺激下,受试者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将减少。,(2)用TRH处理后,受试者体 内分泌的TSH含量升高,导致机体 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
36、,处理组TSH的增加量较 ,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有 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A相比,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 。(4)设置处理组3的目的是探究 。,【解析】(2)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知,用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处理后,受试者体内垂体分泌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血浆中的TS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A相比,急性高血糖组TSH含量更低,说明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显著。(4)设置处理组3的目的是探究急
37、性高血糖与药物A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1)胰高血糖素(2)垂体 甲状腺 (3)少 抑制 强 (4)急性高血糖与药物A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高考考法突破,考点30 免疫调节,应试基础必备,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试基础必备,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吞噬细胞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给T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抗体可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二次免疫反应,a.过程: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更快识别抗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消灭抗原。b.特点:比初次免疫
38、反应更快、更强,抗体产生量更多,患病程度轻且病程短。,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的抗原被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或消灭。,(2)细胞免疫,3.免疫疾病,(1)免疫预防:疫苗在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疾病的临床检测:人工标记抗体可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3)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4.免疫学应用,高考考法突破,考法9免疫物质和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判断,(1)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免疫细胞。,(3)免疫细胞的种类、来源和功能,(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
39、胞不属于淋巴细胞。,【解析】结核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而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A项错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吸附,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胞壁变得松弛,细胞溶解死亡,两者机制不同,B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为病毒致癌因子,它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C项错误;HIV主要侵染并破坏人体T细胞,人感染HIV后,病毒的浓度越高,T细胞的数量越少,人体症状越明显,D项正确。,D,考法10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分析与判断,高考考法突破,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
40、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天津理综20172,6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解析】呼吸道黏膜对机体的保护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等各种淋巴细胞在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D项正确。【答案】C,(1)过敏反应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相关部位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2)自身免疫病抗体与自身正常结构成分相结合。(3)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先天不足
41、或遭到破坏而使得免疫功能低下。,考法1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关于免疫学的应用,高考考法突破,1.免疫疾病的分析与判断,(1)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病机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并破坏人体T细胞,使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无法抵抗各种病原体侵入,或发生恶性肿瘤而导致死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1)两种常见的抗体抗毒素:是指能中和某种毒素的抗体或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应用类毒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可以
42、预防疾病。凝集素:是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出来的能凝集红细胞的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2)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也称自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免疫预防。被动免疫: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它与主动产生的自动免疫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一般用于免疫治疗,或在特殊情况下用于紧急预防。按照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天然被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课标全国理综20174,6分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
43、)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解析】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两次注射时实验小鼠应该会有相同的反应,且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A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类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的作用特点为反应迅速,反应时间短,与题干描述不符,
44、B错误;实验小鼠第一次注射A无反应,第二次注射A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是一种过敏反应,所以提取液A中含有过敏原,C正确;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应该在首次注射时,也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D错误。,C,高考考法突破,专题9 内环境稳态的综合调节,(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神经调节是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调节方式。(2)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果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考法12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高考考法突破,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x协调,(1
45、)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1)下丘脑在神经体液调节中的地位 下丘脑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中,居于最高的统治地位,可以说是机体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而垂体是人和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可以分泌直接调节动物某一生理过程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垂体最重要的是分泌多种促激素,通过促激素调节相应内分泌腺的活动,间接调节动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垂体具有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但垂体的活动要受到神经系统,主要是下丘脑的控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46、示:,2.下丘脑在体温平衡、水盐平衡及血糖平衡调节中的功能归纳,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下丘脑功能如下:(1)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变化,从而调节水盐平衡。(2)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合成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3)作为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
47、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4)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型糖尿病是由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免疫导致的。,【解析】(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所以腺体A表示甲状腺和肾上腺。(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不能进入靶细胞,故胰岛素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4)型糖尿病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是由基因决定的,由于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推测胰岛B细胞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导致的。【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 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