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跟踪检测(三十一) 选择题中的实验命题点综合练1(2018宁波模拟)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瓷坩埚熔融氢氧化钠或碳酸钠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溶液的 pH 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D用 NaOH 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解析:选 C A 项,陶瓷中有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反应,错误;B 项,pH 试纸不能湿润,否则可能产生测定误差,错误;C 项,读取量筒的读数,俯视读数数值偏大,正确;D 项,应该用稀盐酸洗涤铂丝,错误。2(2017南通、泰州、扬州三模)为制取含 HClO 浓度较高的溶液,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正确,且能达
2、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 C 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 Cl2,A 错误;集气瓶中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B 错误;由于 CaCO3能消耗氯水中的 HCl,促使平衡 Cl2H 2OHCl HClO正向移动,从而得到高浓度的 HClO,C 正确;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D 错误。3(2017通、泰、扬、徐、淮、宿二模)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少量 SO2B用装置乙蒸发 FeCl3溶液制取 FeCl3晶体C用装置丙分离 CH3COOH 和 CH3COOCH2CH3的混合液D用装置丁除去 Cl2中混有的少量 HCl 气体解析:选 D
3、Cu 与浓硫酸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A 错误;由于 FeCl3水解后得到易挥发的 HCl,故蒸发 FeCl3溶液得到 Fe(OH)3,B 错误;CH 3COOH 与 CH3COOCH2CH3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C 错误。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A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C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D分液时,下层溶液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上口倒出解析:选 BD 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造成所测浓度偏高,故 A 错误;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都需要检漏,否则对实验的数据产生干扰,故 B 正确;蒸馏完毕时,先停止加热,后关闭冷凝水,故
4、 C 错误;分液时,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 D 正确。5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解析:选 B 容量瓶不能用烘箱烘干,否则会变形,定容不准确,A 项错误;滴定管使用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B 项正确;酸碱滴定实验中,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润洗会导致待测液的量增多,使实验误差增大,C 项错误;配制溶液时,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时,需重新配制,D
5、项错误。6.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酸性:碳酸苯酚B向 1 mL 0.1 molL1 MgSO4溶液中,滴入 2 滴0.1 molL1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2 滴 0.1 molL1 CuSO4溶液,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KspCu(OH)2苯酚,因为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为 HCl 与苯酚钠溶液生成苯酚,错误;C 项,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甲醛溶液和Na2SO4饱和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甲醛使蛋白质发生了变性,Na 2SO4使蛋白质发
6、生了盐析,错误;D 项,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可能是钠盐溶3液,也可能是 NaOH 溶液,错误。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结论A将 Fe(NO3)2溶于稀 H2SO4后,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成红色Fe(NO3)2中一定含 Fe3B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擦净表面的煤油,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 能置换出醇烃基中的氢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气体一定是 SO2D向 NaAlO2溶液中滴入 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lO 结合 H 的能力比 CO 强 2 23解析:选 BD A 项,Fe(NO
7、 3)2溶于稀 H2SO4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应溶于水检验是否含铁离子,错误;B 项,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操作、现象、结论均合理,正确;C 项,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使品红褪色,则气体为氯气或二氧化硫等,错误;D 项,向 NaAlO2溶液中滴入 NaHCO3溶液,生成氢氧化铝、碳酸钠,则 AlO 结合 H 2的能力比 CO 强,正确。238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解析:选 D A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应长管口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B.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
8、,故不正确。C.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口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D.水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层,图中分液装置可分离,正确。9(2018镇江一模)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4A用 pH 计测定 CH3COONa 溶液和 NaF 溶液;pH(NaF)CH3COOH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24C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浊液变澄清 CO 结合质子的能力比 C6H5O 强23D向溶液 X 中加入 Na2O2粉末,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泡X 中一定含有 Fe3解析:选 C 应
9、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 NaF 溶液和 CH3COONa 溶液的 pH 来比较 HF 和CH3COOH 的酸性强弱,A 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有银离子或者硫酸根离子,B 错误;苯酚浊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浊液变澄清,说明苯酚酸性比碳酸氢根强,C 正确; Na2O2粉末有氧化性,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泡,说明 X 溶液中还可能含有 Fe2 ,D 错误。10(2018南通模拟)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或实验装置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实验目的除去 KCl 中少量 MnO2用 10 molL1 盐酸配制1
10、00 mL 0.1 molL1 盐酸用 NaCl 溶液制备 NaCl 晶体除去乙烯中少量SO2实验仪器或装置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100 mL 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解析:选 C A 项,MnO 2难溶于水,KCl 易溶于水,故采用过滤法,应该用普通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错误;B 项,缺少量取盐酸的仪器,如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等,错误;D 项,SO2和乙烯均能与酸性 KMnO4溶液反应,故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11(2017南京、盐城、连云港二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并用激光笔照射溶液变红褐色,出现
11、丁达尔效应产生了 Fe(OH)3胶体B向 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 KI 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Fe 3 I2C 向某钾盐中加入足量盐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该钾盐是 K2CO35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向滴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 BaCl2溶液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BaCl2溶液呈酸性解析:选 A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 FeCl3溶液,继续煮沸后得到 Fe(OH)3胶体,A 正确;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 I2,发生反应 2Fe3 2I =2Fe2 I 2,故氧化性 Fe3 I2,B 正确;该钾盐也可能是 KHCO3,C 错误;Na 2CO3溶液加入 BaCl2后生成了
12、BaCO3沉淀和 NaCl,D 错误。12(2017盐城三模)CuBr 是一种白色晶体,见光或潮湿时受热易分解,在空气中逐渐变为浅绿色。实验室制备 CuBr 的反应原理SO22CuSO 42NaBr2H 2O=2CuBr2H 2SO4Na 2SO4。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SO2B用装置乙制取 CuBrC用装置丙避光将 CuBr 与母液分离D用装置丁干燥 CuBr解析:选 D 由于 CuBr 难溶于水,故可用过滤装置将 CuBr 与母液分离,C 正确;由于CuBr 受热易分解,在空气中逐渐变为浅绿色,故不能在烧杯中直接加热干燥,D 错误。13下列装置能达到
13、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 C A 项,除去 CO2中的 SO2可用酸性 KMnO4溶液;B 项,加热时 NH4Cl 和Ca(OH)2直接反应生成 CaCl2、NH 3和 H2O;D 项,做喷泉实验时,应该用胶头滴管不能用导气管。61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 Fe 氧化为Fe3 B将铜粉加入 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
14、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向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Na2CO3和 Na2S 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 AgNO3溶液先产生黑色沉淀(Ag2S)Ksp(Ag2S) Ksp(Ag2CO3)解析:选 D A稀硝酸与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先发生反应:Fe4HNO 3(稀)Fe(NO 3)3NO2H 2O,过量的铁粉再与 Fe(NO3)3发生反应:Fe2Fe(NO 3)3=3Fe(NO3)2,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会变为血红色,实验现象错误,不正确。B.铜粉与 Fe2(SO4)3溶液发生反应:CuFe 2(SO4)3=CuSO42FeSO 4,实验现象为溶液变蓝色,但是
15、没有黑色固体出现,该实验能说明 Fe3 的氧化性比 Cu2 强,不能说明金属铁比铜活泼,因为铁没有置换出铜单质,不正确。C.用砂纸仔细打磨铝箔,能将铝箔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除去,但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了氧化铝,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而氧化铝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失去光泽,铝熔化但是不会滴落,实验现象不正确,不正确。D.加入 AgNO3溶液后,先生成更难溶的沉淀,正确。15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X 有白烟产生 X 一定是浓盐酸BKIO3溶液中加入 HI 溶液,并加入淀粉
16、溶液变蓝色 KIO3的氧化性比 I2的强C强酸性溶液 Y 中加入 Ba(NO3)2溶液,静置后再加入 KSCN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溶液又变红Y 中一定含有 SO 和24Fe3DC2H5OH 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 170 制得的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一定是制得的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解析:选 B 能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的有浓盐酸、浓硝酸等,A 项错误;KIO 3与 HI 发7生反应:IO 5I 6H =3I23H 2O,所以 KIO3的氧化性比 I2的强,B 项正确;溶液中 3含有 Fe2 和 SO 时也有题述现象(H 、NO 能把 Fe2 氧化成 Fe3 ),C 项错误;气体中24
17、3还含有乙醇、SO 2等,乙醇和 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项错误。16(2017南京、淮安三模)对下列选项中的操作和现象,其解释与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A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分解,得到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解产物中含乙烯B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 170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向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均相同的 Na2CO3和 NaHCO3溶液中各滴加 1 滴酚酞变红,前者红色更深水解程度:CO HCO23 3D将 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原 Fe(NO3)2样品溶于酸前已氧化变质解析:选 C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乙烯,A 错误;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 170 ,生成的副产物 SO2也能使溴水褪色,B 错误;Fe(NO 3)2中滴加 H2SO4后,Fe2 在酸性条件下被 NO 氧化为 Fe3 ,D 错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