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笔力”释义.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03400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力”释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笔力”释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笔力”释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笔力”释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笔力”释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笔力”释义“笔力”误解要对笔力进行释义,相信看到这个题目的人第一感觉是认为我疯了,笔力!笔力还需要你来说是什么吗?真是多此一举,纯粹是搞理论者吃饱了撑的!的确,对于大多数书法界的人,甚至整个社会而言,笔力就是笔画的力度,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在赞扬一个人的书法时最常用的说法便是“笔力强劲”,而且似乎每个人都会使用,似乎也确实已经从笔画中感受到那内含的力量。黄庭坚就曾夸赞米芾的长子说“虎儿笔力能扛鼎”,后世董其昌、黄宾虹也多有引用。于是,我们便不再对此表示怀疑,笔力自然而然就是指那种结实的、硬度极高的、钢筋铁骨般的笔画。于是,我们还会进一步指出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对此早就有所论述,她在笔

2、阵图中有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你看,人家卫老师说得多清楚,善笔力就多骨,反之则是多肉,多肉不好,所以叫做墨猪,肯定也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书法成为墨猪的,所以,要笔画有力度,从而笔画多骨,这样才能称之为筋书,成为高妙的书法作品。按对笔力作笔画力度之意去理解,我们所要做的事情自当是如何写出强劲有力的笔画。那么,首先的想法是书写时要用力,不用力书写怎么可能写出有力的笔画呢?是的,很有道理,于是,拿起毛笔总是要用力捏紧笔管,使出全身的力气狠命地向纸上砸去这还不算,马上找出一有力证据:王右军当年曾经从背后掣他的宝贝儿子老七王大令

3、手中的毛笔,结果未能拔掉,从而感叹“此儿后当复有大成”,可见握笔用力是如此重要。尽管后来有苏东坡站出来说:2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至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他还明确地提出“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老米跟着助阵,说:“把笔轻,方能振迅天真”。但苏东坡加上米元章,两个人也比不上一个王羲之的权威,世人对此始终将信将疑,因为这已构成一个常识:笔力要强劲,不用力怎么能够写出有力的笔画呢?这样的常识到了明代受到来自董其昌的致命挑战,他不是告诉你要不要用力执笔的问题,他告诉我们的是:盖用笔之难,难在

4、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须悟后,始肯余言也。遒劲是要的,但遒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气,不是指那种奋力书写的硬梆梆的笔画,这样就把通常意义上的笔力强劲给消解了,这整个是釜底抽薪,把你的目标取消了,所谓的用力握笔也就成了无的之箭。如果你还有什么要反驳的话,老董说,少说废话,慢慢参悟去!因为这么非常识的含义是需要你去慢慢参悟才能明白的。说实话,老董的意思和东坡的想法如出一辙,但老董人家就是老狐狸,狡猾地把意思藏得很含蓄,很神秘,也很玄妙,使得人不得不怀疑起自己的常识。老董说了,不然,你就是没有悟道。虽然受到老董强有力的挑战,但人们对于“

5、力”之崇拜还是心难死,意难平。随着科学的兴起,人们开始“科学”地思考这个问题,而按照科学的解释,力是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来。“物体之间”,对应于书写中的物体那肯定就是毛笔和纸张了,从而得出科学的笔力认识:所谓笔画之力来自于毛笔和纸面的相互作用。按照周汝昌老先生的说法就是:“笔和纸之间会有摩擦力”,这是科学的研究成果,这下可以心安理得了,笔力就是个摩擦力的问题,所以书写时要逆锋书写,或顶锋前行,也可以毛笔顶牢纸面一点点蹭着往前走,反正凡是能够增大毛笔与纸面摩擦力的手段皆具合法性,因为不如此不能写出有力度的笔画。3这一切的一切的念头和操作技法的出现都是源于一个目标,要写出笔力有力度感的笔画。现在

6、让我们回到卫夫人的这段书论来加以细细地思考。卫夫人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善笔力”的“善”字是动词,现代汉语意思是“善于”,在古汉语中,“善”之后所跟应该是动词,或动词短语,比如欧阳修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在这里“射”为动词,意为射箭,省略了宾语“箭”。有以名词活用为动词者,译为现代汉语则是在该名词前加以动词,比如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弈即是善于弈。而“善笔力”中的笔力是名词,如果是指笔画的力量感,无论如何也难以活用为动词,在翻译时不管是后面还是前面都跟不上相应的动词,所以笔力是指笔画的力度在这里断难说通,这是其一;循此思路,还会发现笔力和骨之间有着因果

7、关系,即“骨”是“善笔力”的结果(其实是效果),不善笔力,其笔画结果就是“肉”。这样,“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的翻译即是:如果善于使用笔力从而使笔画充满骨感,这样的书法就被称为筋书,反之即被称为墨猪。这里的问题是一个明明多骨的书法为什么要叫做筋书而不叫做骨书呢?命名从来就不是个随意之事,命名之中包含意义。“善笔力”之效果为“骨”,名字叫“筋书”,也就是说这三者之间应当存在内在的通联,否则不合命名原则,这是其二。但不管怎样,笔力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破除了笔力为有力度笔画的传统误解,我们已经上路,并走出了第一步。而且,我们现在认定了笔力并非是指笔画的力度或力量,那么后面所谓

8、的紧握毛笔以求力度或借毛笔与纸面的摩擦来产生笔力的所谓技法尝试便全成无稽之谈,因为你所追求的笔画力度似乎在晋人并不是他们的目标。由此可知,我们现在所讲的笔力和晋唐时期所讲的笔力其实并不是一个概念,换句话说,我们这一千年来对于笔力产生了严重误解。同样,笔力理解有误,对于骨、筋等概念,我们也是处于误解之中。“笔力”释义4那么,到底什么是笔力?难道千年以来对于笔力的理解真的是错误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搞清楚的就在于什么是力。但凡提到力,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某某有很大的力气,大力士什么的,要么就是物体之间撞击的力量很强大等等。如果你稍加留意我们的日常反应会发现,其中潜含有两种不同的力:力气和力量。力气

9、指向的是人或者动物,比如说一只老虎或一个人很有力气,这个力气不会去用什么仪器去衡量的;力量则是指向非生命体,一般是指物体之间作用所产生的机械力,可以用仪器加以量化,所以叫做力量(力气和力量有时会混在一起使用) 。如果我们来查查字典会有新的发现,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提示我们说: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称为力气则是指向筋肉的效能,是由人和动物的筋肉所产生出来的。显然,原来我们所谓的科学解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是自然科学中的物理之力,与我们的书法应该关系不大。书法是书写者人的行为,应该对人之筋肉所产生的效能有关。力或力气是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那么笔力的产生应

10、该就是书写者人的手的筋肉所产生的效能,即是说,在这里,力是结果,而筋肉是原因,我们所使用的是现代的汉语词典,那么,在晋唐甚至更早的时期,力之意思或者里之本义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说文解字 ,许慎对“力”的解释是:筋也。象人筋之形。晕了,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了个颠倒:力不是筋肉的效能和结果,力就是筋本身,并且说得很清楚,力就是个象形字,象人体中的那根筋的样子。段玉裁在注中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说:象人筋之形。其条理也。原来如此,力不是筋肉的效能,竟然是指人体内在的条理、理路,也就是那个筋本身,如此,我们恍然大悟了,怪不得中国古代武术中要打通筋脉,尤其是任督二脉,如此则会功力大增。我们的武术家,

11、特别是内家拳,不是如西方拳击之类的技击术那样要5每天举举石锁,拉拉哑铃之类锻炼自己的肌肉,准确的说,中国的武术家在于打通人体内在的筋脉,而不是增加肌肉的韧性和爆发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既和其本意造成因果的颠倒,同时筋肉并列的解释已经严重受到了西方意识和理念的影响。接着看段玉裁的注:人之理曰力。故木之理曰朸。地之理曰瑿。水之理曰泐。原来,凡物之理都称之为“力”,木之理叫做“朸”,地之理叫做“阞”,水之理叫做“泐”,由此类推,毛笔之理叫做什么呢?毛笔是人造物,是我们的先民造字之后的产物,故没有专属字,所以只好就叫做“笔力” ,所以, 所谓“笔力”乃是指毛笔内在之条理。如此来看卫夫人所言“善笔力

12、 ”就明白了,原来就是善于使用毛笔的条理,其结果是 “多骨 ”,即是说, “笔力 ”是因, “骨”是结果,因为“笔力”就是笔之“筋” ,则“多骨少肉者” 当然叫做“筋书”了,可见,古人命名无丝毫的混乱和随意。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善于使用毛笔的条理如此简单之事,有必要这样大张旗鼓、煞有其事地论证、讨论吗?事实上,毛笔的笔力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能够理解毛笔,理解毛笔的理路,并能够按照此一理路去书写而成的作品方能称之为书法,也即是说,按照“善笔力 ”书写的方法就是笔法,有笔法书写的作品就是骨书,没有笔法书写的作品就是墨猪,这实在是书法中最为核心之处。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所批评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就

13、是不解 “笔力 ”之墨猪,所以并不是所有书法家都能够明白什么是笔法、笔力的。明白了笔力之本义,找出毛笔的笔力便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蔡邕被尊为笔法传承的祖师爷,我们来看看他怎么说, 九势中有言: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蔡邕说, “力在字中 ”,其前提是要“藏头护尾”, “藏头”和“护尾” 相比,肯定是“藏头”在前,也就是如果明白了什么是“藏头” ,距离找到这个 “力”也就不远了。对于“ 藏头”,老蔡的解释是:6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下子清楚了:圆笔状态下的那个笔心就是笔力。毛笔理得很顺的情况下,笔毫聚在一起就是一个锥状体,不散开,不混乱,正如飘柔洗理后的顺发,富有

14、光泽,健康而亮丽,蔡邕后半句“下笔用力,肌肤之丽”也就豁然了:你想,当你把毛笔理得很顺,饱蘸浓墨时,那只毛笔看起来就很滋润,隐隐然发光,拿着这样的毛笔在纸面上留下的墨迹自然也是亮丽的。模仿卫夫人的说法就是:善笔力者笔画肌肤亮丽有光泽,不善笔力者笔画肌肤晦暗无神采。这是笔力存在的一种形态。笔力还存在另外一种状态。当毛笔打开时,也即成为一个刷子形状时,笔力则是“刷子”内在的理路,这一点比较难说明,打个比方,此时的毛笔就像一个带子,如大多数女生所喜爱的用来编织各种花草动物的丝带,编织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根丝带在“运行”中是否有褶皱,即有否被理顺。运用这种状态下的笔力写字,就如拿毛笔编织成一个个汉字形

15、态的物体,饱鼓鼓地站在那里,精神抖擞,这样你也就明白韩愈说“字向纸上皆轩昂”了。或者如奥运会上的带操,无非那个飘带在空中飞舞时舞出来的是一个个汉字,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草书,那个美啊,真当不胜收!所不同的是,毛笔由于是从聚拢在一起的锥状体打开而成的飘带状,所以在运行过程中,铺卷之间相互转换,姿态横生,妙趣无穷。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马上会意识到,圆笔书写时的笔心即笔力,在笔画之中正是起到了“骨”的支撑作用,而毛笔辅毫所含墨液留于笔画中心之两边即是笔画之“肉”,正常笔力书写出来的笔画骨肉停匀,而毛笔笔力未能找出或没能发挥作用,写出来的笔画就会少骨多肉,所谓墨猪是也。于是,我们就可以知晓卫夫人所说“

16、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了,同时,也就明白为什么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筋书”之命名就是源于使用毛笔之 “筋”笔力写出来的笔画。站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难以理解的是当毛笔笔力展现为一个飘带时所形成的内在之“ 骨”,因为,众所周知的常识是 “骨”就是我们人体内的骨头,是一个柱状体,飘带之7中怎会有柱状体呢?但如果我们尚未忘记前文所言这种笔力形态所书之字如同丝带编织而成一般,我们就会想起生活中将那种饱鼓鼓,不气瘪的物体称之为有“骨感”。如果还不能理解,想想我们小时候所折的风车,尽管是薄薄一张纸,只要按照纸的理路来做,那种骨感多强啊,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被你的同学踩了一脚,瘪掉了,骨感全无,就是这样。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书写过程中,笔力有了,但不一定就能完全产生筋书,这还和书写的速度有着重要的关联,欧阳询在传授诀中证实了这一点,他说: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党形枯;复不可肥,肥即质浊。而唐朝叙书录中所记载李世民的一段话:“今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则又给我们推出了一个“骨力”概念,并且说是如得到骨力,其形势也就一并全有了,骨力如此重要,看来我们下一讲又有任务了。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