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AD-AS模型(修改)解析.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99063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D-AS模型(修改)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AD-AS模型(修改)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AD-AS模型(修改)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AD-AS模型(修改)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AD-AS模型(修改)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讲 ADAS模型,第十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一节 总需求,一、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AD Aggregate Demand,总需求:一定时期内,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 和国外需求。,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ADCIG(XM) 总需求GDP总支出,2.总需求曲线图示,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 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y,P,AD,总需求曲线,AD曲线经济含义: 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一国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

2、间存在反向关系。,3.总需求函数的机制,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价格水平,实际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产出水平,投资水平,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y1,y2,y,P,P1,P2,y1,y2,y,r%,r1,r2,LM(P1),LM(P2),IS,E1,E2,D1,D2,4.价格变化的效应 AD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教材485页),利率效应: 价格变,引起利率同向变,使投资和产出反向。 价格水平()利率()总需求量()。,财富效应:价格上升,人们持有货币(及其他以固定货币价值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会变的相对贫穷,消费相应减少。 价格水平()财富和实际收

3、入 ( ),消费和总需求()。,收入效应:价格水平(),名义收入(),纳税等级(),可支配收入 (),消费水平 () 。,第二节 总供给AS Aggregate supply,1.总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2.宏观生产函数: 国民经济中,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既定技术,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yf(N,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一、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假定资本存量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

4、限。 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yf(N,K),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就业量增加,总产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宏观生产函数,N0,N,y,y0,yf(N,K),劳动需求: 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劳动市场,劳动需求曲线,N0,N,W/P,(W/P)0,(W/P)1,N1,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N0,N,W/P,(W/P)0,(W/P)1,N1,二、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价格水平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1.古典总供给曲线: 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线

5、。,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时间长短,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极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如果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劳动市场永远处于均衡。 无论价格怎样变,始终处于充分就业,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水平。,潜在(充分)就业量,取决于资源配置情况,不取决于物价。,潜在(充分)就业量:现有激励机制,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的就业量。,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的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yf,y,P,P0,P1,AD0,AD1,E1,E0,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只能造成物价上涨。,AS,2. 凯恩斯供给曲线,只要国

6、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价格不变。,o,y,p,AD,AD,AS,3. 常规总供给曲线,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劳动的需求增加,增雇工人。而劳动供给短期不变,因为工人的货币幻觉和合同限制。总劳力增加则国民产出增加。,货币工资的刚性:工人会对工资下降进行抵抗,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L,W/P,NS,Nd(w/p1),Nd(w/p2),L1,L2,L1,L2,Y,Y1,Y2,AS,P1,P2,Y1,Y2,三、关于总供给的共识,总供给曲线小结: (1)如果假定价格、工资完全具备伸缩性,

7、那么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价格无关的垂直的曲线;(2)如果假定价格、工资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伸缩性(黏性),那么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价格相关的向上倾斜的曲线;(3)而如果假定价格、工资完全不具备伸缩性(刚性),那么,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价格完全相关的水平的曲线。它们分别代表了宏观市场机制完全有效、部分失灵和完全失灵的三种情况。,P,Y,关于粘性(教材616-617),新凯恩斯的解释 价格粘性。菜单成本: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产生的成本负担,重新印刷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不大,但是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太多,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研究表明

8、企业大约一年改变一次产品价格。 工资粘性:合同的影响。,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第一种情况代表了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第二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而第三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较少出现,但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这一篇的分析中,我们主要考察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P,Y,值得指出的是,与任意一条长期总供给曲线相对应,都存在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就是说,在任一时期,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两种产量:现实产量和潜在产量,短期总供给曲线代表现实产量,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代表潜在产量。现实产量与价格变动有关,而潜在产量与价格变动无关。在右图中,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A表

9、明社会的现实产量正好等于潜在产量,而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其他地方,现实产量都会偏离潜在产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价格、工资在短期内缺乏伸缩性。,四、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由于存在两条总供给曲线,因此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情况,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1LAS的变动 一个社会长期总供给主要受人口(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口和资本存量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技术进步的影响:LAS移动,由于LAS是SAS的基础,LAS变动,SAS也必然变动。,总供给曲线的变动,P,O,Y,A,SAS0,SAS1,LAS0,P0,B,LAS1,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一个经济的短

10、期总供给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带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而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则会造成短期总供给增加。假定工会的成立增强了工人集体谈判的能力,使工人的工资水平增加,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减少,因此企业会减少总供给量,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在右图中,短期总供给曲线由SAS0,向左移至SAS1,表示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成本的上升使厂商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短期内,SAS的变动不会影响人口、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的变化,所以SAS变动不会导致LAS同时变动。,第三节 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均衡 一、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

11、1、短期均衡,从短期来看,社会总需求量正好等于这个社会能够提供的总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正好等于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宏观总量达到了短期均衡。,P,O,Y,E,SAS,AD,Y*,P*,短期总量均衡,P1,P2,总量剩余,总量短缺,(1)失业均衡 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如图所示,由总需求曲线AD0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的交点且决定了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在A点,从短期来看,一个社会总需求量正好等于总供给量,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0,均衡总产量为Y0。但从长期来看,A点并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经济虽然处在短期均衡状态但并没

12、有达到长期均衡。从图可以看到,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Y0要低于长期潜在产出水平。这种均衡称为失业均衡。,(2)充分就业均衡 这是指短期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图中总需求曲线AD1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1的交点B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B点也是长期均衡点,这就意味着宏观经济在达到短期均衡的同时也达到了长期均衡,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l,均衡产量就是长期潜在产量。在长期均衡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等于自然率,因此,现实的均衡产量等于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均衡称之为充分就业均衡。,(3)超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

13、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右图反映了这种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AD2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2。在C点相交,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2,均衡总产量为了Y2,由于C点并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C点不是长期均衡点。短期均衡点C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右边,由此短期均衡产量要高于长期潜在的产量,这表明社会生产资源得到了超充分水平的利用,失业率小于自然率,因此,现实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均衡也称之为超充分就业均衡。,(3)超充分就业均衡,在实际中,生产资源的超充分使用表现为工人加班加点、自愿失业者有了工作、生产设备的过度使用等。值得注意的是,超充分就业均衡对宏观经济来说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这是

14、因为,一方面经济过热会刺激总需求,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另一方面工人的加班加点和生产设备的过度使用会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例如,一列火车客车车厢的定额载客人员为100人,这是在火车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载客人数。假定当乘车人多时,一列车厢载客150人,比定额数增加了50,从短期来看,这提高了火车的运载效率;但从长期来看,载客过多会加速火车车厢和铁路的损耗,还会影响行车的安全,因此对铁路的长期正常运行是不利的。,2、经济周期 经济扩张期: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 超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处在扩张期的顶峰阶段,此时现实的总产量大于潜在的总产量,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表明了经济的繁

15、荣。 经济收缩期:超充分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 失业均衡失业均衡形成了收缩期的谷底阶段,这时现实的总产量小于潜在的总产量,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反映了经济的衰退。 这样,短期均衡围绕着长期均衡波动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这也就是经济周期的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四个阶段。因此,周期经济波动实际上就是短期均衡不断地、有规律地偏离长期潜在均衡的过程,而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偏差也就反映了周期经济波动的幅度。 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经济是如何由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又从短期均衡调整到长期均衡的呢?这可以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作一简单分析。,二、总需求冲击 总需求的冲击往往会使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偏

16、离长期均衡,导致经济波动的产生。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有很多,这里仅考虑货币政策这一因素。我们假定政府认为目前经济可能要转入衰退阶段,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扩大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SAS1,AD1,P1,C,P2,Y1,第一步,假定经济目前处于A点,为充分就业的均衡。 第二步,假定货币供给增加,需求曲线移动到AD1。在B点,有超充分就业的均衡。 第三步,B点是不可能持久的,除非移动LAS。如果LAS不变,价格的上升使实际工资下降,工人对工资的要求会导致成本提高。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到SAS1。经济在C点实现均衡。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第四步,结论:正向的总需求

17、冲击导致价格上升,潜在产出水平不变。,三、总供给冲击 总供给冲击是造成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的另一因素。影响总供给波动的因素也是相当多的,在这里主要考察短期总供给的波动。短期总供给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最典型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总供给冲击来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限产提价政策。在这一政策支配下,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供给急剧减少,油价大幅度上涨,如19711974年间石油的实际价格上涨了四倍,从而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B,总供给冲击 总需求不变,P1,Y1,现在假设石油价格突然上涨,短期总供给曲线由SAS0移动到SAS1,短期均衡点从A点移

18、动到B点,相应的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总产量分别变为P1和Y1。B点和A点相比,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下降,失业率要大于自然率,整个社会处在失业均衡状态。这种通货膨涨与经济衰退并存的现象也称为“滞胀”(Stagflation)。1974年石油提价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1,失业率也达到了5.6,第二年继续上升至8.5,出现了典型的滞胀局面。,B,总供给冲击 总需求不变,P1,Y1,政策制定者面临由于总供给波动而引起的滞胀后,一般有两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如图右所示。石油提价会促使人们采取节能措施和寻找替代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例如,石油危机后日本生产

19、的小型省油汽车开始风靡美国,使美国的汽车耗油量大大下降(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核能、太阳能、水能也得到更快的发展,在更大范围里实现了对石油的替代。这样,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会不断减少,从而促使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逐步下降。石油价格的下降导致企业成本的下降,企业会扩大生产使总供给增加,表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总需求曲线AD逐步地向原先长期均衡点A移动,一直回到A点。但是,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因为节能和开发新能源都需要时间,因此整个经济会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衰退。,第二个选择是扩大总需求,如图 (b)所示,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将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均衡点将会从B点移动到C点。在C点,均衡产量回到了原来的潜在产出水平,但价格水平却进一步上升。这样,经济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B,SAS1,总供给冲击 (b)总需求变动,P1,Y1,C,P2,思考题,总供给曲线有几种形状?分别是什么理由?有什么政策含义。 用AD-AS模型解释滞涨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